作者:沈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国就业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就业形式不断涌现,相关产业对就业的吸收能力和潜力也在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在上升,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和反复。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艰巨,要高效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就业水平是考量宏观经济景气程度、观察微观经济主体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关乎民生福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多渠道实现稳定就业的目标。所有政策也要把稳定就业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评价政策效果的重要标准。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整体呈现积极回升态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1年,稳定岗位和扩大就业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平均失业率5.1%。但应该看到,我国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具体来看,群体间、行业间、地区间就业分化明显,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就业景气度依次降低。中小企业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大企业。居民就业主观压力加大,显著影响劳动者就业信心,部分劳动者面临较长的就业等待期。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经济下行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对称的。当产出缺口为负,即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更显著。除了疫情扩散的风险,还是会影响服务业等行业的就业复苏,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房地产行业的结构调整,客观上会影响房地产、建筑等领域的就业;出口增速下降会影响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促使企业加快“机器换人”进程;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任务艰巨繁重;等一下。
面对内外环境的复杂形势,需要深入分析就业压力的结构性变化,针对弱势群体和重点行业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努力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对此,关键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明确稳就业、促就业的重点方向。要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高质量的就业,就要聚焦于适合未来经济结构升级方向、有足够潜在社会需求的就业领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综合分析“十三五”期间的就业形势可以看出,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知识密集型行业是符合经济结构升级方向和社会需求的主要就业领域。在这些领域,我们可以重点挖掘新的就业潜力。高技能和高-
促进就业的扩大和质量,需要深入研究就业形势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一是推进多领域协作和多部门合作。稳就业需要在稳增长的过程中实现,必须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就业的参与和支持。第二,针对结构性就业压力,应采取更多的结构性政策。货币、财政和金融政策可以对就业拉动能力强、就业困难突出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给予特殊支持。三是支持相关改革,积极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改革。优化人员管理,扩大员工规模。在完善行业管理的基础上,放宽相关领域的市场准入,促进供应商多元化,提高行业的就业容量。第四,要切实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本和劳动者技能水平,完善满足就业需求、与激励机制相适应的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扩大基础学科和人才紧缺专业招生规模。第五,坚持促进平等就业,坚决破除各行业、各领域的就业歧视和隐性壁垒,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的就业权益。
来源:经济日报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