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题:对话“弃北大求技校”当事人:职业教育如何“破局”?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舒静
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生效。5月8日,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22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
11年前,周浩从北大退学,转学到一所技工学校,轰动一时,成为职业教育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11年后,在职业教育讨论依然火热的背景下,“吃螃蟹者”们有着怎样的“职业教育观”?近日,《新华视点》记者直接对话周浩,询问他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如何看待自己的选择?
2011年,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选择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媒体报道后,这一选择引发争议。
很多人从现实考虑,人应该往“高”走:“北大文凭比技校文凭值钱多了。”还有另一种声音:一个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不值得为了一个有声望的文凭去学一些自己不擅长或者不感兴趣的东西。
现在,他后悔这人生转折吗?
在周浩看来,这只是一种更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从幼儿园开始,他就喜欢拼玩具,自学篆刻。直到现在,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在模型上投入一天。偶尔的朋友圈也是花了几年时间做出来的模型。
在周浩的朋友圈展示你的作品。
2008年,周浩在高考中取得了660多分。他本想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那里的实践课很多,但在大家的建议下,为了“不浪费分数”,他最终报考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但事实上,他对生命科学并不感兴趣。这段学习经历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痛苦,甚至抑郁。之后,周浩尝试了各种方法:审计,辍学和在南方工作,但都没有解决问题。
几经周折,他决定退学,学一门自己喜欢的、能养活自己的手艺。
周浩说,虽然他“放弃北大去读技校”的做法有点令人震惊,但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盲目志愿的现象在社会上相当普遍。——太多的孩子直到高三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也不知道大学里各个专业的情况和未来方向。他早就建议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入职业启蒙,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新《职业教育法》第19条也回应了这一诉求。“鼓励和支持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和劳动教育……”
周浩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能,理想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更早地发现和培养自己的潜能。
高职生“就业好,地位差”的现象有所改变吗?
“我宁愿去最差的普通高中,也不愿去职校。”有家长担心一些职校招生质量差,孩子上了会受影响。
教育部2021年数据显示,近五年来,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很多人认为,虽然职校生就业率很高,但是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不容易;与普通学生相比,未来的发展也将面临更多的瓶颈和更高的门槛。
从普通教育转入职业教育体系的周浩也有切身体会。
2014年,从技师学院毕业后,周浩选择了留校任教。站上讲台后,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同了。“老师的一句话,很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他发现,在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社会观念中,技校生往往受到歧视,容易自卑。什么老师
但与此同时,无形的门槛和“天花板”依然存在。
周浩注意到,长期以来,一些雇主更重视外部学历,而不是职位与能力的匹配程度。为了有更好的学历,很多中职生选择继续读高职,读硕士。“用人单位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职业评估能力。”
高职生毕业后也面临着薪资的差距。有的同学会直接问他:“数控机床维修这么难,这么辛苦,我们终于学会了。为什么我们一个月只能赚几千块钱?”“作为高技能人才,收入为什么达不到中层管理人员的水平?”……
就连他自己也会遇到职场的“天花板”。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中硕士、博士越来越多,周浩的学历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晋升都没有优势。
平等之路有多远?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享有与同级普通学校学生平等的机会。”
在周浩看来,平等的法律地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要实现事实上的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育如何「破局」?他不止一次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认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原院长童华强的观点。——当务之急是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的“内涵”上做出努力。
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在师资培训上舍得花大价钱:学校投入十几万元,把老师送到一流企业进行几个月的脱产培训;设计“四级梯度”发展体系,从普通教师、综合教师、课程带头人到专业带头人,教师有明确的上升路径。
2017年,童华强离开技师学院,创办了一家教育咨询公司,希望帮助更多的职业学校提出改革策略。2019年,周浩也加入了该公司,从一名职业学校教师转型为“职业学校教师的老师”。
童华强在办公室修改计划。新华社记者舒静摄
他们通过学习国内外专业、走访企业、组织专家访谈等方式,帮助职校教师一步步梳理工作任务的重点和技巧。
提升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通常一个专业要做三年,才能形成系统体系。一套方案数百万字,要反复打磨数易其稿。”
开展教育咨询项目后,“一些老师成长很快,学校也快速发展。大家能看到,这几年有些职校开始‘冒’出来了。”对此,周浩感到欣慰。
而在提升教学质量之外,社会观念的改变则仍需时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低,背后有价值取向、社会机制和教育自身原因。一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及“轻百工之人”的观念根深蒂固;二是社会结构存在等级梯度;三是教育目标更多是培养“人上人”,而非培养“人中人”、着眼健全人格与创造幸福。
周浩认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观念更新。只有在社会层面改变选人用人机制,在教育层面改进内容方式,在个体层面改变认知期待,“厚植尊重实践的工匠精神,鼓励多元发展的文化,整体社会认知改变,职业教育才能更多吸引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如何让更多人安心实现“职教自由”?
有专家认为,培养过多学术型人才,会与社会需求脱节,中国更多大学应开展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
在深圳打工期间,周浩曾遇到一个一起卖软件的女孩。其他人感觉完全一样的颜色,她一眼就能看出区别。但可惜的是,她既不知道自己具有超常的艺术感知力,也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周浩觉得,很多孩子都与这个女孩一样,具有不同潜能;但普通教育更多强调语言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一旦学不好语文、数学,便被定义为“失败者”,其他潜能也被“封印”起来。
“理想的教育,应更多按照孩子的天性与潜能培养人才,而非简单依据成绩分流。”周浩说,要让学生拥有在不同教育轨道上自由切换的可能性,令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真正融通。
童华强常说的一句话,也令周浩印象深刻:教育的精髓是“人的发展”。
周浩注意到,职校学生可能在职业发展初期更具技能优势,但越向上走,综合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越有潜力。因此在课程设计中,他反复强调,职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职校学生也应学习综合知识。要为充满变数的未来培养技术人才,而非仅仅根据当下需求培训技术工人。”
一次,为了给某职校景泰蓝专业增设“初创课”,周浩与老师沟通小半年,甚至多次争吵。老师起初认为,中级工没有设计基础,无法创作。而在开设“初创课”后,一些学生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呈现出更广阔的可能。
周浩在朋友圈展示学生做的银蓝暗百花小碗。
“创意需要被激发,且越早越好,这能让学生对职业产生更多认同感、成就感。”展示这些设计图时,周浩很兴奋。这是他最有价值感的时刻。
周浩觉得,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他也在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上,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以及自己在时代中的位置。
来源: 新华网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