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视角下的金小鱼:《我的天才儿子》中的超常监护与教育矛盾

两个视角下的金小鱼:《我的天才儿子》中的超常监护与教育矛盾

教育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文|张

图| |像素

来源|增长的可能性

《我们的天才儿子》年1月17日全网刷屏。一时间,父亲口中默默无闻的“天才”翻译家金小鱼的故事感动了全网读者。不幸的是,他年轻时眼睛残疾,长大后被诊断为躁郁症。他以翻译为武器,不断与命运抗争。

这篇文章走红后,1月19日,金小鱼本人接受了媒体采访。父子,两种视角,两种叙述,或许能让我们更理性的看待这个故事。

#1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父母的规矩定下了他的方向。

“我对未来没有任何计划。如果我能活着,我会这样做一天。”金小鱼这样规划他的未来。

相比《我的天才儿子》中父亲所描述的苦难与天才,金小鱼的自述更真实内敛。生活真的让他隐隐作痛,他在逆境中成长。

有人说,金小鱼的自述总有一些淡淡的遗憾。故事中缺失的部分是什么?读了金小鱼的一生,我们发现在漫长的五十年中,他很少主动做出自己的决定。

在父亲金眼里,儿子是个“翻译天才”,但在的自述中,他并没有主动选择翻译,而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走上了这条路。诚然,他做得很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幸福,但金小鱼说,目前,翻译只是一项工作,有时用力过猛并不好。不可能用同样的力度翻译每一本书。

他的母亲曹美早在很大程度上规划了他的翻译人生。

《大学报》自告奋勇。我本来想学历史,但是我妈让我学英语找工作。其实最后也没想到会翻译。我以前喜欢围棋。”金小鱼说。历史系是他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决定之一,但这个决定并没有得到他父母的支持。

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淡淡的遗憾。金小鱼提到他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他在家里会听从父母,他们会告诉他一个答案。

他反复提到“我妈对我很严格”。在金小鱼的记忆中,母亲是他人生方向的主人。“车不倒就推吧”是他妈妈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他一步一步往前走。

“我妈在我人生的关键环节几次像火车轨道一样翻转轨道。比如大学志愿的时候,我坚决不填历史系,而是英语系。从庶人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我被要求去了一所大专的自考英语系,最后拿到了大专毕业证。浙大新址开放,大家排队办借书证,催我排队。后来,他努力为我做一些翻译代理和翻译工作……”金小鱼说。

金小鱼的父母包办教育具有时代特征。学历史没有“出路”,学英语有前途,这是当时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

他的父母让金小鱼成为了“翻译天才”,这也可能让他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许他可以通过投身于他热爱的历史研究来取得一些成就。这一切都是未知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父母为他选择了方向。

父亲金和儿子的自述有矛盾之处。或许是记忆年久失修出了问题,又或许是父子之间的代沟让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这种矛盾感也体现在家庭教育观念的碰撞上。

-track=\\\”39\\\”>以金晓宇父母为典型代表,在那个年代,他们的眼光更长远,为孩子做的选择也更切实际。他们对于孩子的人生轨迹有严格的把握,也正是这种坚持,成就了一个“天才”。所以,在金晓宇的人生轨迹上,是存在矛盾感的。一方面,我们庆幸他的天赋、努力、机遇都没有被浪费;另一方面,我们也会隐隐期待,如果当初他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历史,以他的聪敏和努力,未必没有一番成就。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幸福感”的重视开始觉醒,现在的教育,也更提倡对人性的尊重。他们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发现孩子热爱并擅长的事物,他们希望孩子成为他自己。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社会的家庭教育理念正在被重塑。

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励建书曾对成长的可能说:“选择专业不能只考虑就业问题,专业的选择还是要有一些激情和梦想在里面。激情和梦想就像火箭发动时的燃料,无论飞到哪里去,燃料很重要。”

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社会所推崇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的教育理念,往往局限于“读书是为了奔赴一个好的前程,过上更好的生活”。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为了现实因素而放弃理想。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教授曾在讲座中提及:“教育的第三层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如果一个人特别爱这个世界,跟世界有很多联络,他的为人处事、情绪管理、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很好,就由不得他不成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成为他自己。”

虽然在人生的道路选择上有矛盾感,但是金晓宇父母的付出是超越常人的。正是这样的付出,成就了一个优秀的翻译人才。

#2

一个高知家庭不平凡的守护

金晓宇的一生都镌刻着苦难。幼时因意外导致右眼残疾,高中时突然厌学,情绪大变。由于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因素,导致他高中以后就没有再正经上过学,期间尝试过高考复读,却因高中缺课问题而不被大学录取;辗转进入树人大学后又因发病而休学;也曾自学两年,拿到了浙江大学英语系的自考毕业文凭。

但是,文凭作为社会上的通行证,前提是要先步入社会。金晓宇形容自己“不太适应上学上班,一到外面就想着自己有没有说错,别人在说些什么。”显然,他连步入社会都做不到,学历如何对他来说没有意义。不想上学,那么工作呢?然而,尝试过书店售货员、排气扇厂工人,不同的工作种类他也都不能适应。

金性勇提到,在拿到了浙江大学自考文凭以后,金晓宇吃安眠药自杀了。自此,金性勇终于确定,孩子的这些表现已经不是性格问题了,他通过看书找原因,发现孩子的症状符合精神类疾病。

躁狂抑郁症,也叫双相情感障碍,病人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这是医院对金晓宇给出的诊断。金晓宇厌学,情绪低落,晚上不睡觉,甚至自杀,这些都是在抑郁期;无端猜疑指责别人,狂躁不安,有破坏行为,是转入了躁狂期。

情绪无法自控时,金晓宇会出现暴力行为,推冰箱、砸电视机,家里的电器被他砸了个遍。金晓宇的妈妈曹美藻曾绝望地问:“他是疯了吗?”很长时间里,他们不知道孩子是生病了。直到在医院确诊。

2010年,曹美藻去南大参加同学会,南大的一位教授听闻金晓宇因病没有工作以后,主动抛出橄榄枝,问他是否愿意在家做翻译工作。

机会是留给每一个有准备的人的。金性勇感慨到:“我忽然觉得,这些年和孩子一起经历的事,就像是一个训练营。”现在,机遇到来了。

金晓宇并不是随便就接下了翻译的工作,他有深厚的语言积累。时间倒退回上世纪90年代,金晓宇从小喜欢看书,他最大的要求就是买书。即使生活困难,孩子治病、闯祸都要花钱,金性勇依然尽力满足儿子看书的愿望。1993年,金性勇花了一万两千块钱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电脑成了他的另一个世界。他也不玩游戏,主要就做两件事:自学外语、看原声电影。他用了六年时间自学了德语、日语,巩固英语。

除此之外,金晓宇出门就往浙江大学图书馆跑,这些年,学习每一门语言他都至少看20本原文小说,英文小说看了不止这个数。在图书馆里,他把德语和日语的教科书差不多看完了。

良好的储备在机遇到来时为他打来了一扇窗,从此,金晓宇开始了他的翻译人生。十年间,金晓宇一共翻译了17本书,第18本正在翻译。有时他会去网上看评价,读者的认可让他很受鼓舞。

金晓宇在家做翻译工作,很多事情都依赖于家人的支持和帮助。父亲金性勇在他的生活里扮演了很多角色,联系出版编辑、助手、校对、修改等工作,父亲都会耐心地完成。金性勇形容自己“最有幸的是在这十年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助手。”每本书从样稿到出版,父亲都是第一读者。

很多人对孩子的付出体现在金钱、物质上,可事实上,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为他点燃内心的灯塔。金晓宇的父母对患病的孩子付出了极大的耐心、时间,并且始终坚持引导他往正确的道路上走,在他迷茫时拽一把。“如果她不管我,我可能混到毕业,在社会上瞎混了。”金晓宇感念母亲的管教。

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论是自己生病,还是孩子生病,都是毁天灭地的打击。尤其是精神疾病,似乎患者就失去社会性了,成为一个“不正常的”、需要躲藏的个体。其实,他们只是生病了。

一位同样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网友留言到:“在这次留言里,我不再称自己是‘患者’,我也认为不必称金晓宇为‘天才’。我们只是有些特别的人罢了。”

很多人对自己缺乏肯定,认为精神疾病是世界末日,像金晓宇这样,在逆境中生长出生命之花的人,仍然太少。而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没有母亲为他的人生“把握航向”,没有父亲如同助手、朋友般的陪伴,金晓宇或许早在很多个难以入眠的深夜里选择放弃。

在金晓宇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不屈服于命运的“翻译天才”,也该看到父母的爱是如何一点一滴浸润着饱受摧残的青年,推着人往前走的。爱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爱能催生出强大的意志,正是金性勇和曹美藻的坚持和信任,才让他们的孩子迎着苦难向阳而生,在任何时候,父母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相关推荐

上海初中插班考试,上海插班生考试辅导机构

上海插班生考试-科兴教育科兴插班生对于上海插班生考试的基本政策方面,相信大部分今年在...

山东省招生规则,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1.2022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分为哪些类型?答:2022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

苏州自考有哪些专业,苏州自考大专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

苏州市吴中区自考专科的考试科目难吗苏州市吴中区自考专科报名有什么要求苏州市吴中区没有...

澄城县8所学校的148名贫困学生获得了“爱心365”慈善基金会志愿者代表发放的8万余元助学金。

近日,“爱心365”慈善基金会义工代表带着温暖和关怀为澄城县8所学校148名家庭经济...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怎么备考,汉语言文学自考技巧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自考所有的专业中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因为它的通过率较高且就业前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