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编辑|悉尼国王
19年来,每年的6月6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大杨树镇的火车站都异常繁忙。3354是大杨树人的节日。准备在外地参加高考的学生排队走过“一号门”,踏上“高考专列”前往考点。
今年恰逢我国唯一的“高考专列”K5117次列车开行20周年,但该次列车并未在6月6日从大杨树站发车。从2022年开始,大杨树镇告别了没有高考中心的历史,这辆承载了几代人梦想的“高考专列”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大杨树站很小,穿过候车室就是站台。只是火车到站后,这里略显繁忙。从南到北到大杨树镇,坐通宵绿皮火车依然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6月5日凌晨3点,大杨树站,天已经亮了,小镇还在沉睡。除了车站,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行人和车辆。几十年来,火车站联系着大杨树镇与外界,也联系着几代高考生的命运。
由于镇上没有高考中心,高考前夕,考生们不得不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前往130多公里外的阿里河镇参加考试。这是一次长途旅行。—— 54岁的当地英语老师李冬梅记得,1987年高考前两天凌晨两点,弟弟带她去火车站,登上绿皮火车。4个小时的车程里,李冬梅因为害怕错过车站,整夜不敢睡觉,老师们则跑在各个车厢照顾学生。
大杨树镇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周围是森林和农场,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20世纪30年代,伐木工人聚集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村庄,以“大杨树”命名。离大杨树镇最近的大城市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车店距离300多公里。
6月6日,大杨树二中高考考点,陪同考生的家长在校园外等候。
为解决城镇学生高考问题,2003年,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了“高考专列”。从此,大杨树镇的学生再也不用像李冬梅当年那样挤绿皮火车参加高考了。20年来,“高考专列”共运送了34000多名地方高考考生和家长。
今年,对于440名当地考生来说,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可以在家参加高考。
6月6日上午,大杨树镇高三学生冯泽宇和往常一样,拿着准考证从家走到学校。高考前的最后一天,他们会有一次学校统一的核酸测试和一次进考场的演练。
做了一辈子教师的李冬梅明年就要退休了。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是她带的最后一个高三班。从挤绿皮火车到带学生上“高考专列”再到今天在家考试,李冬梅在大杨树镇见证和见证了高考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6月6日,排队进入学校进行核酸检测的学生还将进行考前入学演练。
因为没有路,坐夜车去高考。1987年,李冬梅高考的时候,火车是从大杨树镇到阿里河镇的必经之路。
阿里河镇是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驻地。按照相关规定,高考的考点必须设在旗帜所在地,大杨树镇的考生也必须到这里参加考试。三十多公里的距离,伴随着火车有节奏的声音,极其
李冬梅家住在镇上。她的父亲是林业局的职工,母亲在工厂上班,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李冬梅在家里排行老二。她父母每月30多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
“高考虽然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刻,但也是‘我自己的事’。”李冬梅说,那时候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孩子,父母不会像现在这样对孩子上心,对教育不够重视。她记得那天是她弟弟骑自行车带她去火车站的。车站外聚集着像她一样等待高考的学生,几乎都是一个人,很少有家长陪同。除了春节前后,这一天也是她在火车站见过人最多的一天。
在这趟从哈尔滨开往海拉尔的列车上,不仅有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还有其他乘客。学生座位分散,老师照看不容易。李冬梅记得当时火车上有扒手,学生丢东西是常事。但这还不是最让人担心的。她和同学最怕打瞌睡或者睡过头。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不得不彻夜不眠。
火车早上六点到达阿里河镇,天已经亮了。累了,在学校的安排下,李冬梅和同学们住进了当地一所学校的宿舍。考试前一天,他们要进行考前培训教育。事实上,身体的疲劳和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再加上紧张的情绪,足以影响部分同学的状态。
李冬梅尤其严重,本就有些神经衰弱的她在换了新的住宿环境后,更是难以入睡。高考前夜,她吃了两片安眠药。担心自己睡不醒,她嘱咐同学早晨醒来时一定要叫醒她。但那一晚,她还是彻夜未眠。
成绩一向优异的李冬梅最终只考了400多分。她想要补习一年,至少要考上本科,但因为家庭条件和身体原因,她放弃了复读的想法,在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读了两年专科。1989年毕业后,回到大杨树第二中学教英语。
没能考上大学本科,至今是李冬梅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凌晨3时30分,大杨树镇天色渐亮,坐了一夜火车的乘客们向车站外走去。
一年只运行一次的“专列”
李冬梅的遗憾,一度在她教过的学生中重演。
大杨树第二中学在1988年建校,李冬梅在1989年专科毕业后开始在该校任教,这是她第一年教书,也是她第一次当初中一年级班主任。
1996年,李冬梅像当初领着自己去高考的老师们一样,带着她教了7年的学生去参加高考。这一次,赶考的路比她参加高考时更为难走。
“老遭罪了。”李冬梅说。原本从大杨树镇直达阿里河镇的火车,在那几年取消了。所以她和学生们只能先坐两个半小时火车到加格达奇区,再包一辆客车转往阿里河镇,车程也要一个多小时。
客车走的是运输木材的砂石路,崎岖颠簸,有些晕车的学生会吐一路,也有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情绪上来了,开始哭哭啼啼。李冬梅只能尽可能地安慰和照顾他们——一些女孩子不会梳头发,她就挨个给学生们梳头;还有些着凉和拉肚子的学生也要格外关注。在高考这件事上,李冬梅有过遗憾,她总想着能够以最大的努力减少外界因素对学生们考试状态的影响。
她至今感到欣慰的是,那一年她带过的学生中,有一个考了鄂伦春自治旗的文科第一名,后被内蒙古大学录取。
改变是在2003年发生的。
这一年,全国高考时间由7月改为6月,而大杨树镇的考生们也不用再挤绿皮火车去参加高考。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了解决考生出行难、出行成本高的问题,特意开通了“高考专列”。自此,大杨树镇的高考生有了自己的“专车”,票价为21.5元。
这趟名为K5117次列车,一年中只运行一次。
每年高考前夕,这趟列车都会从大杨树站始发,一路向北开往130多公里外的阿里河站。“高考专列”白天发车,学生们再也不用连夜赶路;原来的绿皮火车开着车窗和电风扇,但车厢里感受不到一丝凉意,气味也难闻。“高考专列”是空调车,乘坐起来更为舒适。并且一个车厢里坐的基本上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像李冬梅这样的带队老师照顾起来更为方便,学生们的安全也更容易得到保障。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还为考生们精心准备了文具用品、纪念车票、为考生拍摄“专车毕业照”等小礼物,随“高考专列”同行的人中还有医生、民警以及心理咨询师等。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铁路部门提前3个月就要对接学校,了解考生、家长出行人数。
这趟列车被当地人称作“梦想专列”,而每年这一天也更像是只属于大杨树镇人的节日。一些家长会选择自驾陪孩子一起去阿里河镇参加高考,但李冬梅总是鼓励她的学生们尽量乘坐“高考专列”去考试,在她看来,这更像是全班的一次集体出游。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高考专列”运行了19年,运送考生和家长3.4万多人,其中有7000多名毕业生考入内蒙古大学等知名高校。
“高考专列在考生心中是连接梦想的桥梁,车虽然停了,服务理念会继续延续。”服务了高考专列19年的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主任程显闽说。
据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高考专列”虽然停运,但公益慢火车却并未谢幕。在林区、垦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等地,哈尔滨铁路部门仍保留开行9趟公益慢火车,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现如今,绿皮火车依旧是大杨树镇人主要的出行方式。
东北小镇有了高考考点
但去异地参加考试,李冬梅总觉得学生们始终会有一种“局外人”的感受,种种客观因素,都会导致学生们考试发挥失常。
比如2003年,正值“非典”疫情。大杨树镇的6月,最低气温仍在10摄氏度以下,需穿外套,最高气温也不过二十多度,只有中午时,才会觉得是在夏天这个季节里。而那年6月,大杨树镇出奇的炎热,很多学生上火车时,都穿着短裤短袖,甚至打着遮阳伞。到了阿里河镇,突然开始降温,当晚甚至下了雪。考试时,由于要求开窗通风,学生们被冻得瑟瑟发抖,握着笔的手也冻僵了。考完一场下来,李冬梅马上带着学生们去买秋衣秋裤御寒。
也是在那一年,有个所有老师都很看好的学生发挥失利。无论老师们如何劝说,这个学生就是不想复读了。李冬梅到学生家走访,好说歹说,终于把学生带回了学校。第二年,这个学生考上了东北林业大学。
据大杨树第二中学副校长蔡海豹介绍,早在去年10月,大杨树第二中学设立高考考点的事情就已经提上日程,相关部门也来到了大杨树第二中学查看硬件设施、保密题库等能否达到设立高考考点的标准。由于高考考点需设置在旗所在地,但大杨树镇的实际情况又很特殊,所以这次在大杨树第二中学设立高考考点也算是“特事特办”。
今年4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批复设立了“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第二中学高考考点”后,好消息就已经在大杨树镇传开了。
今年,大杨树第二中学成了这个东北小镇的高考考点,考生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考试。
对于这件影响着考生命运的头等大事,当地政府部门和学校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在大杨树第二中学新建了标准化考点、试卷保密室,并配备了相关设施设备。目前已建有可容纳30人的标准化考场28个,共可容纳810名考生。而今年考试将启用16个考场, 其中包含1个隔离考场。
4月20日,由呼伦贝尔市保密局、公安局、教育局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大杨树第二中学高考考点进行验收完成。至此,大杨树镇结束了长达几十年没有高考考点的历史。
6月7日,大杨树镇2022届的440名高三学生“原地”就可以参加考试了。
6月7日,大杨树镇的440名考生将在大杨树第二中学参加高考,异地高考历史彻底终结。
“和我当时比起来,现在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已经很幸福了。”李冬梅感叹,学生们再也不用去克服身体、心理等很多额外因素对考试所带来的麻烦和影响。而她也会和每年高考一样,在考点门口把每一位学生送进考场,并且会一直等在考场外,她希望学生们走出考场后,第一眼看见的人还是她。
李冬梅明年年底将要退休,而这一届高考生,也是她带过的最后一届高三学生。这30多年,她亲历并见证着这个东北小镇从高考1.0版进阶到3.0版。李冬梅用足球比赛比喻过去和现在的高考,她觉得,以前总是客场作战,现在换了主场,在家门口作战,学生们一定能考出更好的成绩。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观象台媒体】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