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一年一度的普通高考尘埃落定后,经过两周的等待,各省将公布考生的分数、排名和分数线。接下来,填报高考志愿是考生和家长都非常重视的事情。高考志愿填报确实是考生和家长的一个难题。

那么,如何解决高考志愿填报问题呢?笔者根据多年指导高考志愿的实践,并参考省内外同行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撰写此文,希望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沈华金/文

了解注册条款

1.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志愿,梯度志愿,平行志愿

顾名思义,志愿是指一个人的志向和愿望。考生志愿是指所选择的院校和专业,是其志向、愿望、爱好、性格和能力的综合反映。高考仅指普通高考后考生需要填报的院校和专业志愿。志愿填报实际上是考生、教育考试机构和招生机构之间的一种“协议”或“契约”,也是考生和机构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愿望,即向往哪些院校,喜欢哪些专业;另一方面,教育考试机构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按照投档规则向招生机构投档;另一方面,招生院校以教育考试机构提供的考生档案作为录取的基本依据,根据招生章程,从填报院校和专业志愿考生中择优录取。因此,考生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是不言而喻的。梯度志愿又称顺序志愿,是指招生院校有特殊要求(如体能、军考面试、体能测试、海空民航招飞、航海、小语种、公费师范生、优秀教师特殊定向、综合素质评价、单科成绩、艺术等)的一种录取模式。),并按照“志愿优先、分数随后”的原则申请投档。一般将志愿纳入提前批次,投档比例在招生院校计划数的1: 1.2以内。志愿的成绩可用于后续投档(退档考生空出的计划,按同一志愿后续考生的成绩和排名顺序进行补充投档)。平行志愿是一种新的高考志愿录取模式,即一个志愿包含几个平行院校。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以同时填报指定批次的几个平行院校的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的原则进行录取。同科成绩未被录取的考生,由计算机按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一次投档(投档比例一般为1: 1,下同),即所有考生排队,分数高的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按照考生所报院校的顺序,向排名靠前、计划结余的院校投档。平行志愿只投档一次(电脑依次搜索考生填报的多个平行志愿,但只投档一次的考生,其实只是一个志愿;也有可能志愿者都不工作,是无效志愿者)。

2.招生机构、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

教育部向社会公布当年具有统招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即招生院校。高等学校在国家批准的年度招生规模内招生,自主合理安排

普通高考结束后,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经过严格、规范、公正的网上评卷和分科目评卷,综合各考生的考试成绩,按照各类考生(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三校生,下同)考试成绩排名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对所有考生的文化、专业或综合成绩进行排名(也称“排名”)。控制分数线,简称“分数线”,是根据全省各类型、各层次(一本、二本、高职)招生计划和考生考试成绩、成绩,按照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综合考虑往年和当年各种因素确定的分数线。一般每批考生不得低于此分数线,所以也称为“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分个表,即高考分数线,既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依据,也是招生院校预估投档线的部分依据。段位表是考生成绩从高到低的排名。通过查询段表,考生不仅可以知道每个段的人数(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关于禁止炒作高考状元的规定,各省都没有按段公布极高段考生人数,只公布累计人数),还可以知道该段的累计人数。根据考生的分数,可以知道自己在全省的排名,然后参考各批次院校的招生计划,确定如何填报志愿。

4.投档分数线,录取分数线差,录取最低排名。

投档分数线是高校投档分数线的简称,也称调档线或调档线。是指在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投档过程中按照高校同一学科(如文史类或理工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自然形成的高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年每个学院每个科目的分数都不一样。录取分数线差是指某院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与该院校所在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之差。由于每年高考试卷难易程度不同,高考录取模式不同,每年院校分数线变化较大,但录取分数线差异波动一般不会太大。因此,对历年高校录取分数线差异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和掌握其变化规律,简称“线差法”,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最低录取排名表示最后一名考生被该机构录取的最低排名,其分数称为最低录取分数线。由于投档过程是按照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的,因此,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必然会有考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被录取,所以录取到最低排名的考生的分数就是该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数线,而该考生所录取专业的最低排位即为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参考最低排位选报高考志愿的方法简称“位次法”。一般来说,录取最低分数线≥投档分数线≥控制分数线(除生源不足院校按政策性降分的情况外)。

5.档案状态

高招录取实行远程网上录取信息化、考生档案电子化、投档程序透明化。因此,考生的投档过程被称为“档案状态”或者“轨迹信息”。档案状态一般有七种:自由可投。表示该考生的档案没有投出去或投出去后又被院校退档。如果是被院校退档,考生可查询到被院校退档的理由;已经投档,表示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已将档案投给了院校,但院校还未下载投档信息;院校在阅,表示院校已下载了投档信息,正在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院校在阅”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投给院校的档案一般多于或等于招生计划数,院校通过阅档后还要退出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预退档,表示该考生因某种原因院校不予录取,院校向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提出退档,对每一个预退档的考生,院校都会注明退档的理由;预录取,表示院校准备录取该考生,已通过网络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等待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网上录取检查审核。应强调的是,预录取不等于录取,也有可能出现院校录取工作差错而被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录检审核发现予以纠正等极个别情况;录取待审,表示院校拟录取名单已通过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网上录检审核,但录取名册还未经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审核签字盖章。一般到达了录取待审可以说基本等同于录取;录取,表示录取新生名册已经在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办理审核签字手续,加盖录取专用章。

二 处理五种关系

近几年流传着“高考考孩子,志愿考家长”的说法,说明在填报高考志愿的问题上存在错误认识或误区。其实,填报高考志愿应该是家长、孩子的共同责任,也是中学、教育考试机构提供指导、做好服务的应尽义务。科学合理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实质上既是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过程,也是求同存异、去伪存真的过程,还是家长、孩子认真思考、耐心沟通的过程。

1.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处理好家长期望与孩子愿望之间的关系,是合理选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前提。由于年龄、阅历和年代等差异,家长与孩子之间自然存在“代沟”,特别是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更不能相互指责、埋怨。家长应该最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尤其要避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倾向,想当然把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当家长与孩子意见相左时,家长应该用丰富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说服孩子,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只有平心静气地解决问题、弥补分歧,才能实现预期。在填报高考志愿过程中,家长既不能主观武断、“越俎代庖”,也不能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孩子既不能好高骛远、自作主张,也不能放弃志向、无欲无求。

家长与孩子处理分歧的最好办法就是有效沟通,彼此都要有耐心,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必要时可以请“第三方”(专家、老师、亲朋好友,媒体资源、权威参考)参与,进行协调和指导,增加沟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即所谓的“旁观者清”,从而最大程度把家长期望和孩子愿望有机结合。

2.院校与专业志愿的关系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高招录取采取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进行平行投档,院校依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确定录取专业的模式。因此,能录取心仪的院校和理想的专业,是所有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愿望。但现实情况下,除少部分家长和孩子外,一般是不能完全如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要对院校与专业进行取舍,谨慎处理好院校与专业志愿的关系,即“选院校”与“选专业”的侧重点问题。考生及家长要充分沟通、综合分析,在可能被录取的前提下,找到“选院校”与“选专业”的平衡点。若对院校有要求,就应对专业作适当让步;若对专业有要求,则要对院校作相应让步。在平行志愿中,进档考生成绩相对集中在较小区间,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很小,专业竞争比较激烈。因此,考生及家长“选专业”时应避免人云亦云,跟风“追热门”,须知我国综合性大学中专业相对“强”“弱”有别、“冷”“热”难分。相对好的大学也有“弱”的专业,一般的大学亦有“强”的专业;当前所谓“热”门专业今后可能变“冷”门,现在所谓“冷”门专业未来可能成“热”门。

一般来说,高分段考生可塑性强,提升空间大,考研读博比例高,应侧重选院校;中间分段考生如高考发挥不理想,但学习潜力大,后劲足,应兼顾院校、侧重专业;低分段考生虽高考失利,但应增强信心、树立目标,慎重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重点侧重选专业。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与孩子在填报高考志愿前需取得共识,无论选择什么层次的院校、专业,都不应轻易填报“专业不服从”,不要选择“复读”而放弃录取资格。由于平行志愿只进行一次投档,若填报“专业不服从”,不仅意味增加“退档”风险、减少录取机会,考生只能参加同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或降到下一批次录取,而且对其他考生来说更是不公平;若选择“复读”而放弃录取资格,意味着考生填报志愿不诚信,不但考生至少浪费一年青春年华,而且浪费国家下达我省宝贵的招生计划与教育资源,这对其他考生也是不公平的。

3.兴趣与特长的关系

兴趣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亦称“爱好”“兴致”,是个性倾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在人的心理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便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情感深厚。“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特长是指特别擅长的专门的技艺或兴趣、研究领域,即特别的长处。

当今时代是开放多元的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其梦想也是多元的。孩子有很多接受信息和被各种信息影响的渠道,因而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更有崇拜偶像和渴望的理想职业,并为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热烈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但由于年龄、阅历等因素限制,不少孩子的兴趣、向往和追求可能是不切实际、不客观的,或者与自身特长不相适应的,甚至可能是背道而驰、难以实现的梦想,且往往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此时,家长就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推波助澜。家长要给孩子以明确提醒和耐心指导,让孩子能及时、正确认识到梦想与现实、兴趣与特长的差距,最大程度地避免孩子走弯路、错路,误入歧途。家长要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长条件是基础,任何理想或梦想都要以此为起点,才能使自己的未来发展顺利、前途灿烂。如果孩子需要广阔的平台和多维的空间,建议优先选择院校。一方面院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会使“不理想”的专业构建于“理想”的平台和空间中,从而使孩子有更宽广的成长与学习空间;另一方面,不少院校人性化制定了专业调整学籍管理规定,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申请调整专业或参加转专业考试,还可以辅修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再一方面,不少院校是实行按“大类”招生,更为考生提供了选择感兴趣专业的机会。如果孩子已经有稳固的职业方向,或孩子的兴趣特长十分明确,建议优先选择专业。依据兴趣与特长选择的专业,更利于展示孩子的才华与未来发展。

4.省内与省外院校的关系

相对来说,由于我省经济与发达省份比较尚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因而不少优秀考生及家长把选报高考志愿目标定位于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省份的院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省内、省外院校志愿的选择上或者说在处理省内与省外院校的关系上,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在填报志愿前,最好清楚、了解各批次、各科类省内外院校的招生计划数及所占比例,做到心中有数、合理选择。

比如,近三年,我省第一批本科批次省内院校招生计划比例分别为53.00%、52.45%、49.86%,省外院校招生计划比例分别为47.00%、47.55%、50.14%。其中,文史类招生计划中,省内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54.23%、56.11%、54.52%,省外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45.77%、43.89%、45.48%;理工类招生计划中,省内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50.51%、49.20%、48.78%,省外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49.49%、50.80%、51.22%。我省第二批本科批次省内院校招生计划比例分别为74.44%、74.76%、71.71%,省外院校招生计划比例分别为25.56%、25.24%、28.29%。其中,文史类招生计划中,省内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77.37%、78.40%、75.17%,省外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22.63%、21.60%、24.83%;理工类招生计划中,省内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72.98%、72.86%、70.25%,省外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27.02%、27.14%、29.75%。

可见,在第一批本科批次招生计划中,省内、省外院校总招生计划比例基本持平,省内院校略高于省外院校,而文史类计划省内、省外比例约为5.5︰4.5,理工类约为5︰5,因此,选报志愿时可以综合分析、内外兼顾;第二批本科批次总招生计划中,省内院校招生计划比例明显高于省外院校,约为7︰3,其中,文史类计划省内、省外比例约为7.5︰2.5,理工类约为7︰3。因此,选报志愿时应侧重省内、兼顾省外,从而可以增加录取机会,降低落选风险。但值得重视的是,无论第一、二批本科,无论文史类、理工类,选择省内院校的录取机会要大于省外院校,尤其是第二批本科批次。更何况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等方面逐年提升,不少院校办学质量不亚于省外院校,考生及家长选报高考志愿不能一味地盲目“非外省院校不读”,应综合考虑,内外兼顾,作出理性选择。

5.升学与就业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从而为更多考生提供了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机会。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越过50%这一关键节点,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历史性“转段”,但同时也带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此,不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协商选择志愿时,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孩子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时的就业问题,因而非常期望孩子尽可能考入名牌大学或社会热门专业。升学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将来就业,无可厚非,但是,若仅考虑就业因素,或只认名牌大学和社会热门专业,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且仅考虑就业因素,而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发展等因素,是不利于孩子深入学习和发展前途的。当今社会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成熟,毕业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才是就业的关键,并非完全是由名牌大学或社会热门专业毕业所决定的。社会人才市场的就业率高低是由市场供需比例决定的,越是所谓的热门专业,开设的高校越多,招生的人数就越多,结果就业人数需求越多,自然就业就越困难。因此,处理好升学与就业的关系非常重要。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孩子个性特长和家庭条件合理选择院校、专业志愿。

三 认清注意事项

1.妥善保管志愿密码卡

招生工作规定“考生自行负责保管密码,如因考生对密码保管不慎产生的问题由考生本人负责”“严禁招生人员利用任何方式进行欺诈招生、骗取或盗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考生的登录密码、违背考生意愿代替考生填报志愿或更改考生志愿”。填报志愿密码卡,一人一卡,须由考生本人妥善保管。考生密码卡,犹如军人的武器,若武器没了,打仗必败。因此,考生一是不能将密码卡交由父母亲、兄弟姐妹甚至班主任、同学代管;二是不得交由中介机构或他人代替填报志愿;三是一旦遗失密码卡,必须及时补办。往年填报志愿后,曾发生考生与家长意见相左、沟通不畅,家长擅自修改志愿,导致相互埋怨、父子不和,令人惋惜、教训深刻。

2.把握填报志愿时间

填报高考志愿政策性强,时间要求严,不能提前、不得拖后,必须严格把握时间节点。我省一般安排两次集中填报志愿时间:6月24~25日,第一次集中填报提前批本科军事类院校志愿;6月29日~7月2日,第二次集中填报提前批非军事类本科、其他批次本科及高职院校志愿。根据各批次录取工作进程,安排了若干次网上填报征集志愿时间,对各批次缺额院校实行网上征集志愿。考生及家长须密切关注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三网二微一App一台”发布的权威信息,在规定时间按需要慎重选择填报征集志愿。

3.认清院校专业代码

每年均有近二千所省内外院校在我省招生录取,且不少院校还有不同的校区,招生专业也有不同要求,有军事院校、非军事院校,有公办、民办院校,有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有艺术类、体育类院校,有高校专项、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计划院校等,每所院校还有若干个不同的专业或专业大类等。网上录取过程中计算机只能识别不同的院校、专业代号并予以甄别。有的院校有多个不同的代号,专业代号又有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等标注,军事院校还有指挥类、非指挥类专业等。所有这些不同,都体现为“一个萝卜一个坑”,考生及家长必须准确认清、确保无误,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往年都有因考生不认真而误填院校、专业代号,导致错录甚至落选的例子,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4.慎填不服从专业调剂

从每年高招录取检查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考生被高校退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填报了“不服从专业调剂”。由于平行志愿一般是按招生计划数的1︰1投档,且只投一次档,因此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几乎直接决定考生的录取与否。如果考生进档后的单科成绩要求或身体自然条件等不能满足所填报高校对专业的录取要求,又填报了“不服从专业调剂”,将导致高校“退档”,考生只能参加本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或降至下一批次录取。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一是考生及家长对平行志愿规则了解不够,以为此院校退档可以再投彼院校;二是担心高校录取自己不愿意就读的专业,殊不知高校是严格按照考生分数、专业志愿和录取规则来安排专业;三是已打算本批次若录取不了愿意降到下一批次。因此,考生及家长务必慎填“不服从专业调剂”,除非考生的分数足够高。

5.“放弃录取资格”不填志愿

考生填报的志愿是一种电子“契约”,是省教育考试院投档、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和江西省有关规定,凡按志愿投档且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不得以“自愿放弃”为由要求退档;招生高校也不得以“考生自愿放弃”为由退档。从高考报名数据分析,每年都有大量的复读生、历届生报考,其中有很多是上年已被按其志愿录取而放弃录取资格不报到的考生。究其原因,一是少数考生确实由于高考发挥失常,想通过复读提高高考成绩,再录取理想的高校;二是不少考生及家长抱着博弈的心理,如能侥幸录取意愿中的高校或专业就读,否则就随意放弃录取资格;三是考生如填报高考志愿不诚信但目前没有明确的惩戒规定。由此导致的后果,一是考生要浪费至少一年的青春光阴;二是年复一年复读,势必挤占有限的基础教育资源;三是由于考生录取后任意放弃录取资格,其他考生就失去了投档、录取资格,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四是考生录取后放弃录取资格,不但影响高校新生报到率,浪费高校的高等教育资源,而且直接浪费国家下达我省有限的招生计划。尽管目前对录取后放弃录取资格没有统一实行“不诚信”等惩戒措施,但有的省份已实行限制这类考生第二年填报高考志愿数量的规定。教育部今年已规定:从2023年招生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学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因此,考生及家长如果明确一致放弃录取资格,就干脆、明确不要填报志愿,把机会留给其他考生。

四 遵循基本步骤

1.提前准备,掌握资料

高考前,考生将全力以赴冲刺高考。作为家长,除了做好孩子高考前的饮食等生活保障外,还应有意识地提前准备,尽可能掌握填报高考志愿必备的相关资料,做到未雨绸缪。在考前,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通过“三网二微一App一台”向社会权威发布当年的招生政策规定,省教育考试院会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权威资料《高中生之友-高考天地-招生计划专刊》、《高中生之友-高考天地-近年普通高校在赣各批次录取数据》(以下简称“录取数据”),江西省教育考试院与江教传媒集团联合举办“高考直通车-高招政策宣讲活动”,省内外高校在其官网公布招生章程等。高考评卷统分结束后,我省将于6月23日统一对外权威发布考生的高考成绩、成绩排位、一分一段表、各类各层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等信息,即考生及家长可“三知”(知分、知位、知线)填报高考志愿。由于目前我省招生录取是按院校为单位投档,所以对外公布的所有录取数据均为院校录取数据,如果考生及家长对录取专业有特别要求,希望了解高校某专业的录取线,只能通过院校招生章程或从院校官网查询、

相关推荐

成人高考一般报名时间,成人高考考报考条件

报考条件年满18周岁,持有高中或者初中毕业证书;升本科需持有大专毕业证。学习方式参加...

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上海市高中等级考2021

市教育考试院提示,2022年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即将举行,考试科目和时间安...

自考有用?,我要读自考

自考过程中,总会有人跟小编吐槽,感觉自己好像要坚持不下去了。“自考备考这么辛苦,每天...

广东开放大学如何报名,广东开放大学 学费

广东开放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独立办学自主权的全国六所开放大学之一,开展本、专科学...

自考本有必要报培训班吗,自考本可以不报班吗

关于这个问题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自考本科是找机构还是报班归根结底还是要根据考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