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包含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项,技能人员13项。《目录》中的72项职业资格均明确了实施部门或单位。此外,任何机构和单位都不能自行设定实施职业资格。
一些研究机构在宣传上采取的营销套路是:先通过网页推送、广告等方式承诺提供免费或价格更低的培训,然后由机构统一安排考试,最后收取研究费用。从报名到审核发证,这一系列流程中的诸多“操作”空间,为损害考证人员利益埋下了隐患。
整治“山寨”证书,除了主管部门的严控,从长远来看,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淘汰机制的作用。职业证书是一种技能评价,国家应该制定准入标准;企业也应该建立一些社会标准,让市场淘汰那些假证。
花了400多元,经过11天的网上培训和考试,广西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张小玲拿到了“商业视觉传播中级证书”。
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证书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里。
2017年,人社部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明确实行职业资格目录管理;更新后的2021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包含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项,技能人员13项。《目录》中的72项职业资格均明确了实施部门或单位。此外,任何机构和单位都不能自行设定实施职业资格。
“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拿到了‘山寨’证书。”张晓玲很苦恼。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证书受到求职者的青睐。似乎只要拥有多个证书,就能给求职者增加一根无形的“金手指”,让他们的求职之路更加顺畅。一些经营者和培训机构抓住商机,以“病毒式营销”吸引众多求职者加入“考证大军”。
“人才缺口40万,学历不高也能考。”“官方认证,月入过万。”“1元报名训练营,没有学历,一考就拿证。”各种申请技能证书的广告让人眼花缭乱。然而,这些证书真的是“国家认证”吗?求职者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得到的证书真的物有所值吗?
为求职增加砝码。
花费精力盲目研究。
张晓玲还有两年大学毕业。为了给自己以后找工作增加一些砝码,她决定多考一些证书。
一个号称“培养高级商务视觉传达人才”的训练营广告引起了张晓玲的注意,尤其是“11天免学费培训,考试合格即可申请技能认证”的广告。考虑到可以免费拿证,还能学到技能,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训练营在网上进行。在参加了11天的课程后,张晓玲被告知可以花50元申请结业证书。想考技能证,需要交400多元报考。
“你不能让11天的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她心想,于是交了400多块钱,拿到了这张《商业视觉传达中级证书》。
但拿到证书后,她发现证书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只能在训练营指定的培训分支机构网站上查到,而她第一次查询证书时,竟然是别人的证书信息。
和张晓玲一样心态的人不少。山东某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杨诚诚曾是“考证大军”的一员。
早在2016年,刚入学的杨诚诚就被朋友“忽悠”到大学城附近的一家教育机构“静坐”。在审计会议上,说教的老师热情地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
至于当时为什么盲目研究,杨诚诚反思:“我对未来的发展还是很迷茫,所以会疯狂研究,希望能给未来增加一个筹码。而且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我潜意识里觉得拥有某个证书就是拥有某项能力的有力证明。”
制度场域下的“忽悠”研究
夸张剪“韭菜”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证大军”,无形中催化了考证机构的发展。据103010记者调查,一些研究机构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随意开展培训、注册、认证。
打开各种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以“考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考证广告。这些广告大多是在吹嘘取得证书后的就业前景,承诺证书可以挂靠,有补贴,行业人才缺口大。
记者点击了某文化公司的“心理咨询师训练营”课程。点击报名链接后,机构老师简单问了记者学历和专业后就开始卖课程:“这个证书是国家认可的,含金量很高。现在是备考期的特长班,签了学习保障协议,但是考试会免费补。”
然后,对方还打电话免费提供资料,不停给记者发就业前景、工资、含金量、证书用途等信息。
看到记者有点激动,对方马上推荐了一个名为《法治日报》的课程,说原价5980元,现在享受成人助学金3300元,减免后最终价格2680元。在记者没有回复的情况下,对方再次承诺,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可以选择免费重考,直到通过考试。
另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购买心理咨询师课程,可以附带家庭教育导师课程,通过率在95%以上。
“考试前,我们会给你发一些真题和作文。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就业。比如工作半年,每小时可以达到200元左右。工作一年以上的话,每小时可以达到500元以上。”上述负责人表示。
当记者问及“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时
颁发机构是哪里时,对方避而不答。
上述负责人还向记者推荐了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证书,称这些证书无法通过个人方式报考,只能通过机构。这意味着,如果记者想要获得其中一张证书,需花费近3000元。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考证机构在宣传时采取的营销套路是:先通过网页推送和宣讲广告承诺提供免费或价格较低的培训,再由机构统一安排考试,最后收取费用考证。而从报名到考试领证,这一系列流程中的不少“可操作”空间为损害考证人员利益埋下了隐患。
江苏某技校学生王娟今年年初花1200元通过某教育机构报名“保育员证书”的考试培训。结果,到手的证书让王娟大跌眼镜:“这个在线学习证书,去幼儿园和托儿班求职时,都不被认可,招聘方只认可国家职业技能证书。而且也不像考证机构当初宣传的那样,能够领取补贴。”
经过多方求证,王娟才发现,她取得的证书是由某协会颁发的“山寨”资格证。
还有考证者报考了最近较火的“全媒体运营师证书”。前期接洽时,机构向学员承诺证书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发,考试由机构统一安排。可有考证的学生告诉记者,最终到手的并非印着全媒体运营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是一本蓝色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并不权威。
在这条利益链中,还有一些隐匿在背后的专业造假机构——印刷店。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一些“个性化定制”印刷店可以承接证书制作业务,不过只能通过第三方平台联系。
记者以制作“教师资格证”为由咨询某快印店,对方称制作过不少“教师资格证”,若要做其他证书,只需提供样本,保证“高仿九成”,价格为240元一份。此外,该店还承接批量制作业务,价格更低。
建立市场淘汰机制
规范人才评价秩序
目前,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两种:准入类与职业技能评价类。准入类证书针对特殊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职业评价类证书则可以证明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水平。
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火爆网络的许多证书,并不属于以上两种类型、国家认证的权威证书。考取了这些证书的人,也没有因此获得从业资格或遭遇没有证书就无法从业的限制。
为了规范人才评价市场秩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3月印发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报,已关停两个发放“山寨”证书、谋取不法利益的“山寨”网站。
其中一个冒用“中国人事考试网”网站名称和单位标识,其网址及页面内容与人事考试中心官方网站网址高度相似,存在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行为。该假冒网站借助人事考试中心名义发布虚假信息、收集考生个人信息、涉嫌非法销售伪造认定职业资格证书,涉嫌欺骗欺诈考生等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个假冒网站为“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该网站违规使用国徽标识,在网页左上角标注“工信部已备案”“官方认证”等欺骗性字样。该网站“中心概况”栏目抄袭人事考试中心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有关信息,“证书查询”栏目涉嫌非法伪造认定资格证书、收集考生个人信息。
“整治‘山寨’证书,除主管部门严管严抓外,长远来看,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淘汰机制的作用。职业证书是一种技能评价,国家要把入门的标准建立起来;企业也要建立一些社会标准,让市场去淘汰那些假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从考证者的角度提出建议,要摆脱“证书崇拜”,首先要对准入类职业资格与社会化的职业技能考试有清晰认识;其次要转变对学历、证书与能力的认识。
(文中张晓玲、阳澄澄、王娟均为化名)
□ 本报记者 赵丽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