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风大的歌词,大风歌说的是谁

说风大的歌词,大风歌说的是谁

第一章张亮山

简介:

山河同车书,黑铁铸犁锄。

男人把所有人都叫上来,就只拿南山竹杀人。

姓名:刘邦

曾用名:三六、刘基。

名言:我爸是你爸。我听说你今天要煮你爸爸。别忘了给我一碗汤?

座右铭:如果我打不过你,我就杀了你。

口头禅:你老子和我……

偶像:秦始皇

最喜欢的行为艺术:在医生的帽子里撒尿

学历:自学函授,初中未毕业。

工作经历:当过村霸。

乡镇治安队长

囚犯押送监督员

西路起义军司令

陕西王紫薇

汉中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

西北战区盟军总司令

达汗

家庭成员:

父亲刘太公

母亲刘大妈,大哥、二哥、四哥,妻子吕雉。

家庭构成:三代贫农

话说这时候,光武市大泽乡,陈胜举起了双臂,天下人都纷纷起来了。这时刘邦也加入了起义队伍,数千帅到达陈留。当时叛军还没有找到组织。刘邦听说有个叫鞠婧的同志开辟了根据地,就跑到鞠婧避难。忽然远处来了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个文弱无助的书生。刘邦脸上不禁露出了阴险的笑容,但定睛一看,却觉得腿一凉。妈,你很幸运今天没戴帽子。否则,嘿嘿!言归正传,我就让部队隐居了。我走到前朝的秀才面前喊道,谁,你是哪个地方的?在这里干吗?只见那书生慢吞吞地说,接下来张亮要去鞠婧避难,路过你那里。请帮我一个忙。谈吐中颇有几分仙风道骨和贵族气息。原来刘邦是土鳖。看到这种情况,他觉得有点心疼。刘邦道:我也是一路的。碰巧我在鞠婧避难。为什么我们不同路呢?照看一下这个荒芜的地方是没问题的。张亮看着这个和他年龄相仿的人,感到心里咯噔一下。我想,这个人虽然粗俗轻浮,但眉宇间有一股逼人的英气,不能直视他。额头长眼睛准,骨头细,虽然看过无数人,但没见过这么贵的长相,一定是个很特别的人。于是我爱上了刘邦。

在接下来的行军中,张亮喜欢给人们讲《六韬》中的兵法,但是没有一个人懂。然后他告诉刘邦,但是他一听就知道了。张亮暗暗吃惊。更加坚信这个人一定很有人情味。说实话,刘邦是个没什么本事,善解人意的人。什么?你告诉他,他会明白的。这是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品质。而且他不仅能看懂,还能在几个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这就更差了。的确,理解是学不来的。张亮越来越觉得这个人非同一般,于是把自己的部队交给刘邦指挥。可以看出,张亮并没有向刘邦求职,而是成了股东。这也是刘邦成为诸侯时对张亮非常照顾的原因。而张良本就懂得功成身退,所以他选择了刘晨作为自己的封地,并告诉刘邦,他是为自己的旧情着想,救了自己。这是智者的游戏。相比之下,汉初三杰韩信、萧何都是打工仔,与张亮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几天后,两人抵达鞠婧管辖区。然而,据马来文报道,鞠婧的同学被项羽杀死了。众人一听,都惊出一身冷汗,心想,幸好我们走得慢,不然早就成了项羽的刀下鬼了。人刚要走,刘邦的同学却皱起了眉头,然后仰天大笑,以至于发出猪哭的声音。他们命令人民继续前进,所有处于休克前期的人民都得了个背脊发凉。就连张亮也不明白。闻沛公是什么意思?你是想带队破坏,还是故意送某人人头?刘邦说,我们玩的是鞠婧。为什么我们掉头就走?如果我们掉头,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被视为鞠婧的援军,恐怕我们还是会死。我们

国人民的爱戴,景駒暴发户一个,怎么能和项家比,这真是天意啊!

这一幕在几百年后,刘邦后人刘秀身上又重演了,当时刘秀华一干人等在河北招安失败,被敌方追杀,一连几天都没吃饭。于是刘秀便想了一个办法,假扮成敌方的使团,去官府蹭吃。官府叫他们狼吞虎咽,哪像是使者,怀疑他们是刘秀等人,又没有证据,于是在席间喊话道,河北使者来了。这一声把众人吓得半死,真是装鬼的人遇到鬼了,众人撒腿就跑,却被刘秀拦住,只见刘秀不慌不忙道,既然河北使者来了就进来见见吧。这才救了众人的命,由此可见领导就是领导,他的目光看的比平常人远。在最危急的时候,总能以最好的办法化解危机。这种情况若跑是必死,若不跑死亡率最多百分之二十五。最安全的当然是使者不来,就算使者来,刘秀可以反诬陷使者是假的。像刘秀此时的部下个个不是吃素的,都是以后的开国功臣,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对付一个地方使者,犹如王者对黄金,基本是吊打。

扯远了言归正传。

第二章,刘项结义刘项结义

引子:

西江月·项羽

身兼国恨家仇,志岂拜将封侯?

生当只作万人敌,不削稻粱权谋。

也曾沦落江东,哪堪消磨吴中!

他日若杀会稽守,八千子弟纵横。

关键词:你要战,那就战

姓名:项羽

曾用名:项籍,西楚霸王

名言:这小子我可以取而代之

座右铭:挡我者死

口头禅:***

最爱的行为艺术:挖坑,埋人

工作经历:无业游民

流窜犯

会稽市长保镖

会稽市副市长

东南战区副司令、司令、元首、全国名誉元首。

话说项氏叔侄深入虎穴,计杀了会稽太守。然后发会稽兵八千。项氏叔侄本就人中之杰,再加项家之威望,一路势如破竹,路上又收编了英布等猛将,已有七八万部队,便成了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此时的项家军如日中天,刘邦区区几千号人来投靠自然不被重视。但刘邦在混迹江湖多年,人情世故已经是老油条级别。和高傲的项羽初次见面还很谈得来。也不知他是用什么手段,就和项羽拜了把子。但对于刘邦来说这其中的友谊成分就很少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这种强大的交际能力,也使刘邦一次次化险为夷。这日后还会详说。因为刘邦做人很成功刘邦凭借此招使他从一个求职者变成入股者。这句话怎么这么熟悉呢,是的以前说过,张良把自己从一个入股者变成了求职者,而刘邦恰恰相反,这就是帅才与将才的区别。也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区别。

于是项梁率领项家军一路北上,和齐国军队联合打败了秦军章邯部。刘邦和项羽此时基情满满,恨不得穿一侧脚裤子。感情好了,干活自然效率高。两人一路攻城略地,杀了李由。两路大军连续胜利,项梁开始有点飘飘然了。言归正传,此时的章邯帅秦军主力猛攻赵国,诸侯纷纷救赵。项梁和齐国田荣联合打败秦军之后,田荣便带兵回齐国,赶走了国君田假和相国田间,自己做了齐国国君,而被赶跑的两个倒霉蛋一个跑到赵国,一个跑到楚国。斩草除根,田荣就让赵楚二国把此二人杀了自己才出兵救赵。此时的情况变成了项梁独自支撑的局面。

有个叫宋玉的人看出项梁飘了,去规劝项梁不听,他就请求去出使齐国避祸。路上碰到齐国来使,便对他说,项梁必败,你走慢点还能捡一条命,走快必死,结果项梁真被章邯打败,自己也战死。随着项梁的死,义军便陷入了低潮,各路势力将重新洗牌。 #往事如烟#

第三章,巨鹿之战

关键词:破釜沉舟

章邯斩杀项梁后,以为楚军已不足虑,乃引兵北上攻赵。赵军自然不是秦朝虎狼之师的对手,三下两下就被章邯打进巨鹿城中困守。此时的赵王张耳两人一日三惊,四处求援,五内俱焚,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十分痛苦。屋漏偏遭连阴雨,此时的秦二世不知得了哪位高人的指点,也启动暴走模式,开始放大招了。调来秦军最精锐的长城军团协助章邯作战。要知道这长城军团是秦朝最精锐的部队,原则上这支部队是不能踏入中原的,只有秦始皇本人才能调动。而带领这支部队的是当年灭楚主将王剪的孙子王离。

再看此时的楚国,自项梁死后,楚怀王渔翁得利,顺势收了项家军兵权。命预言家宋玉为主将,项羽为副,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按一贯帝王术,必定要另任命一路军来牵制项羽。而此时会来事的刘邦入了楚怀王的法眼,至于他怎么攀上了楚怀王这个高枝的不得而知。但每次到关键时刻,刘邦总能获得领导的认可,这与他的交际能力是分不开的。但也似乎只有刘邦符合这个任务的人选。第一这个人要对楚怀王忠心。第二这个人一定要和项家军走得近,以免项家军剧烈反弹。。第三,这个人还的有一定的实力,要是派个**出去,牵制作用没起到,送了团灭那就不好了。纵观上述,刘邦毫无悬念的成了不二人选。于是二人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等带兵先北上救赵,刘邦直捣秦关。我们先用勾股定律计算一下,勾三股四弦五。刘邦走的是弦五,而项羽不但勾三股四,而且要打败秦朝的主力。这真是一个坑爹的约定。想必怀王早已算计好,就算项羽能胜,刘邦肯定先入关中,到时候两者为争关中火并在所难免,楚怀王可以坐收渔翁之利。项羽不胜,只要能拖住秦军主力,刘邦也可以取了关中,就算项羽被灭,楚国也可以和关中互为犄角,自保也是可以的。此时项羽一心只想灭秦,哪管你什么犄角还是牛角。尤其是这个王离,当年项羽的爷爷死在王离爷爷的手上,今日终于可以报仇雪恨了。

于是宋玉带着这十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但大军到了安阳就停下来不走了。项羽心急如焚,催促宋玉赶快救赵,但宋玉却想着卞庄刺虎之计。等秦赵两国精疲力尽了再反攻。其实这条计策是可行的,但要看实际情况。当时赵国新立,人心不稳,而巨鹿城中也几近断粮,可以说朝不保夕。这不是两虎相争,一死一伤。而是一虎食羊,一死一强。其实宋玉就是怕秦军生猛,不敢接招而已。宋玉为了防止项羽的骚扰,还颁布了一条军令:凡猛如虎,贪如羊,狠如狼,不听军令者皆斩。很明显这条军令是给项羽下的。结果继续喝酒吃肉,宴请宾客。项羽忍无可忍,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砍了伟大的预言家宋玉,对三军说:宋玉谋反,受怀王秘旨,我已诛杀了他。这楚军本是项家所建,自然愿意归项羽领导。

项羽自安阳夺帅以后,便马不停蹄带着楚军北上救赵。此时巨鹿城好不热闹,章邯让其他将领继续围攻巨鹿,自己带主力和王离摆开了一个口袋阵,扬言谁敢来救赵就先灭了水。此时的诸侯联军至少也有十万多,但都眼巴巴的看着,谁都不敢当这个出头鸟。此时项羽大军也到,二话不说,先派英布带领两万人度过漳水,要说这英布真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以两万部队宁是从秦军阵地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为项羽主力过河占领了一片滩头阵地。然后项羽一番慷慨陈词,楚军士气大振,主力渡过河后破釜沉舟,把锅和船全部砸掉,仅带三日的口粮向秦军发起了攻击。此时楚军知道已无路可退,个个像开了挂一样,无不以一当十,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楚军连战连捷,直打得章邯毫无招架之力,最终在内忧外患之下投降了项羽。此时那些看戏的诸侯联军被吓得不轻,从来没见过这样不要命的打法。史书上的说法是诸侯军见项羽大胜,皆膝行入帐,伏地不敢视。项羽便统统收编了诸侯联军,一路浩浩荡荡向咸阳杀去,此时的秦朝已经名存实亡了。

第四章,鸿门宴

关键词: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话说刘项二人自受了怀王之约后,各自带着队伍便上路了。项羽和秦军主力苦战,刘邦的作用是绕道偷塔,自然异常顺利,没有遇到多少抵抗。一路宣扬一下自己的德行,招点兵马,最重要的是多搜罗几个人才。当然顺便也可以找几个妹子玩玩。

这刘邦还真和其他诸侯不一样,一路秋毫无犯,老百姓对他的映像都很好。这陈留有个狂士叫郦食其,已经六十有五,大大小小的诸侯经过陈留的有十几个,但都不入他的法眼,他看到刘邦之后便来了兴趣,认为他必能成大事,便跑去毛遂自荐了。可第一次就吃了闭门羹。原因是刘邦很讨厌儒生,每次看见儒生都要把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这郦食其也是个狂人,他见刘邦如此暴力,也以暴制暴。让传话的人再给刘邦说,有个高阳的酒徒要见他。刘邦一听酒徒马上来了兴趣,原来是同道中人啊,快请快请。可见求职者变通很重要。郦食其见刘邦时,这刘邦正在让两个妹子给他洗脚,郦食其见了冷笑一声,只做了一个长揖,也不下拜。刘邦虽然也算一路诸侯,也不在乎这个凡俗礼节,表示没看见。谁知这郦食其马上启动暴走模式。直接开怼,大王是要和诸侯一起灭秦呢还是帮秦朝灭诸侯呢?刘邦一听,气的一脚蹬开洗脚的盆子,指着郦食其的鼻子大骂道:没用的废物儒生,暴秦把六国按在地上摩擦,天下人已经受够了秦的虐待,怎么可以帮秦灭六国呢?这郦食其也不慌不忙说道:那刘先生怎么能以这种方式对待长者呢?刘邦一听说的有理,马上换好衣服来见。这刘邦也不是不喜欢儒生,而是儒生们都夸夸其谈,没有什么本事,但只要是有本事的儒生她都会重用,像后来的寒士随何,三姓家奴叔孙痛,都在刘邦这边混的风生水起。只要你给他说到点子上,无论你用什么方式他都会欣然接受。但你要夸夸其谈,就当心你的帽子做了他的夜壶。这郦食其这脾气也很适合刘邦的口味,这两个活宝也越看越对眼,自此便常伴刘邦左右。话说你来投靠人家,必须给他个投名状,或者隆中对什么的吧。这郦食其也不例外,来就白白给刘邦送了一座陈留城。话说这郦大爷跟县令交好,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独自进城游说,这郦大爷本来就是能把死的说活的人,不几下便说服了县令,两人约好第二天举城投降刘邦。为了增进友谊,两人同踏而卧。谁知这郦大爷可不是善茬,心想这么容易,我岂不是功劳太小,也不足以显示我的狂,那就借你头颅一用吧。把县令的头砍下来扔出城去,陈留便这样兵不血刃的收入刘邦囊中。于是刘邦一路高歌猛进,到武关才遇到了像样的抵抗。刘邦听说守关的将领是个商人,凭借他多年混社会的经验,他自然知道怎么对付,在糖衣炮弹的攻势下武关的大门也为之大开。自此秦朝再也没有可以抵抗的能力了,刘邦便一口气到了秦国首都咸阳,这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子婴又反杀了赵高。子婴虽说有点本事,但大势已去,只能口含玉壁,袒露上身向刘邦投降。这时有人建议杀了子婴,刘邦就说人家已经投降了,杀了不吉祥,再说楚怀王让我攻打秦国,就是因为我是个仁义的人,我如果也那么暴力和秦还有什么区别?于是终究没有杀掉子婴。再说此时的刘邦已经走上人生的巅峰,看看这秦宫的繁华,和这秦王的宝座,便再也把持不住了,人性的劣根性暴露无疑。权力,欲望对人性的腐蚀超乎想象,一个人如果能克服这两者,那他就能克服一切。尤其是对社会底层人来说更不容易。刘邦把自己关在秦宫里尽情娱乐,谁都不见,最后实在没办法,只有靠着樊侩的破门手艺才算是看到了刘邦,这樊侩也绝不是匹夫老粗之流,他一番慷慨陈词把刘邦从梦中惊醒了。是的这不是你的,你的实力和野心还不成正比的时候,你就要学会克制。你想拥有他你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你还要经历最残酷的洗礼。刘邦其实和其他诸侯一样,想靠乱世混个荣华富贵也就很满足了,毕竟刘邦之前中国一直是贵族的天下,老百姓不可能上位。但他的野心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环境不同了你的志向也会改变,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从这一刻开始,他下定决心要主宰这座城,主宰这一切。但此时他能做的事放弃。意欲取之,必先予之。

刘邦退出秦宫,驻军霸上,并和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稳定了秩序,当时三秦父老大喜。可刘邦想明白的有点晚了,此时项羽已经攻破函谷关,大军离刘邦只有几十里路。并扬言要先把刘邦灭了。 #历史# #历第五章,鸿门宴2

话说项伯一听项羽要灭了刘邦,他连夜跑去刘邦的军营,告诉张良,让逃跑,不要白白送死。这张良自然是重情重义之人,怎么会在这种情况下弃刘邦而不顾呢?便对项伯说,韩王让我来帮助刘邦入关,在这个时候逃跑是很不仗义的。我请告诉刘邦,项伯也没说什么,因为项伯也是重义之人,或者在他心中只有义,没有是非。

张良便问刘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刘邦刚进关中,有个好事之徒便劝刘邦把函谷关守起来,靠秦地的富裕,自己就可以做关中王了。刘邦对这个建议很高兴的接纳了。就连张良也不知道刘邦这个昏招。结果把项羽得罪了。张良也又急又气,这其实真是个弱智错误,问到:你量你那几斤几两能打过项羽吗?刘邦像个犯了错的孩子,回答:不能。你量你实力比项羽强吗?刘邦:不能。史书原文当然不是这个口气,但张良一连质问两次,就表示很生气,形势很紧张。刘邦也是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一口一个不能,一口一个为之奈何。但即使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刘邦也要问张良你是怎么知道这事的?张良就把自己曾救过项伯一命的事和项伯的来意说给了刘邦。刘邦一听,马上问你们两个谁大,张良说项伯大。刘邦说快给我请他来,我当以兄长之礼待他

跟人交朋友是刘邦最拿手的,刚见项伯就和他约成儿女亲家,虽然是临时抱佛脚,但这也相当有诚意。项家虽然名门之后,但刘邦此时好歹也是个诸侯,也算门当户对。刘邦就跟项伯大倒苦水,说自己封闭关口是为了防御盗贼的,秦宫府库自己也是分文不敢取,等待项羽的接受之类的,反正怎么好听怎么说。项伯见这个亲家如此忠厚,也拍着胸口说我自会向项王说清楚的,但明日你必须亲自来军中谢罪。这时刘邦也没有选择余地,只见说好好,一切全听项王安排。项伯也连夜回去为这个亲家说情去了。

经过一夜的煎熬,刘邦怀着坎坷的心情带领几十个随从便去项羽军中谢罪了。各位按座次入座后,只见范增一脸杀气,项羽一脸懵逼,刘邦一脸无辜。刘邦先是大倒苦水一番,说什么我们都是受了怀王的约定的,先入关中者为王,先表现出自己的合法性。但很不幸我居然在将军的前面到达了目的地,意思是我没想过和你争。所以我封存好府库,把好关口日夜望眼欲穿,等待将军来接收关中。谁知竟让小人造谣说我的坏话,挑拨我们纯洁的友谊。这真是让人心寒啊。这一番狡辩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项羽自知理屈,便说:这是你的部下曹无伤说的,我才相信的啊!解释清楚了就自然开始喝酒了,此时项羽杀心全无,本来和范增约定举杯为号,但无论范增怎么举项羽也无动于衷。这范增自然知道刘邦非等闲之辈,以前贪财好色之徒,现在竟然分文不取,这志必然不小。知道今日若是不把刘邦干掉,明日都会成为他的俘虏。于是就叫项庄来舞剑,趁机会杀掉刘邦。但这时刘邦的新亲家作用出来了,他不但和项庄对舞,而且每以身体为刘邦挡剑。此时在场的只有项羽是糊涂的,席间气氛已进入白热化,再发展下去就是撕破脸的事了,凭范增的强横,和项庄的勇力,切一个没有护甲的c位也是分分钟的事,到时候先斩后奏料项羽也不说什么。张良也觉得没有好办法,急的跑出去跟樊侩说,情况紧急到极点了,项庄舞剑 其意在常沛公。樊侩一看,说那既然这样我就进去和沛公同生死吧,好兄弟啊。这时樊侩又放出了自己的大招。此时项羽见进来一个彪形大汉,并且一眼的杀气,心中一惊,不觉得按住了自己的剑。。项羽便问:来者何人?樊侩怒眼答道:沛公侍从樊侩也。项羽不觉说了声壮士。便给樊侩赐酒,樊侩拿起坛子就喝。惺惺相惜,项羽见这形势又赐给他一条没煮熟的猪腿,樊侩放在盾上就用剑切着吃。项羽又问到,壮士还能喝吗?樊侩道,我死都不怕,还有什么怕的?然后就直接把话挑明了,大意多为刘邦的那些台词,项羽听后也没说什么,就让樊侩坐下了。张良就以上厕所为名把刘邦叫出来,让刘邦先跑,逃跑自然是刘邦的强项,于是就把后事交给张良,自己带着几个人从小路狼狈离去。项羽见刘邦久久不来,便叫陈平去叫。张良于是对项羽说,沛公实在不胜酒力,已经回去了,命我把这些礼物奉给项王。项羽知道刘邦被吓尿了,也没说什么。范增一见气的破口大骂项羽,竖子不足为谋,汝等他日必为刘邦所擒也。。

刘邦就算是捡回来一条性命,既然杀不就把你困死,项羽便把刘邦封到汉中。让章邯等三位降王瓜分了关中,来守住刘邦。于是刘邦便带着部队向汉中而去。此时才是刘项争霸的开始,刘邦心中一定会说,我还会回来的。

总结:能克制自己欲望的人才能成就大事。犯错了就要面对,能最大限度的止损也是很重要,领导要有危机公关能力。

第六章,受封汉王

据史书记载,项羽分封诸侯,起初是把刘邦封到巴蜀之地,后来张良贿赂项伯,经过项伯的劝说,项羽又把汉中之地给了刘邦。

这就问题来了:

第一,项羽本来要刘邦做四川省长,但刘邦经过活动又把汉中市纳入四川的管辖范围。按行政级别,他应该叫蜀王,或者巴蜀王,怎么能叫汉中王呢。

第二,古代被封的诸侯都会被指定一个地方建都,不是你想到哪里去就去哪里的。但史书记载刘邦都在汉中南郑。

第三,这汉中之地虽然夹在巴蜀和关中的中间,并且道路险阻。但这是进攻关中的前沿阵地。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后来刘备和曹操和带三十万大军争夺此地,可见此地的重要。项羽既然知道用章邯等把刘邦困在蜀的道理,他就不知道把桥头堡的重要吗?怎么能凭三言两语就把这么重要的地方给刘邦?

再到项羽的角度思考,以三秦之力卡住刘邦不成问题。这个汉中虽然很重要,夹在巴蜀和三秦的中间,但毕竟实力有限,要是刘邦有想法,也不能单独保存。因为蜀道难,你章邯的三秦军不一定能及时赶到救援。

在看当时的天下诸侯,把谁封到汉中合适?第一这个人必须是你的心腹,第二这个人必须能打,第三这个人必须要愿意。毕竟这汉中之地在那时候和巴蜀一样不是个好地方,诸侯们多是楚国关东人,正所谓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谁愿意在汉中当什么王。这从刘邦部队进汉中的逃亡情况就知道了。要是人家不愿意还不是要造反的结局。

再者,虽然楚怀王没有什么实力,但怀王之约是天下皆知的事。他也很忌惮这个约定。所以项羽再怎么霸道也要堵堵天下人的嘴,所以他也一再狡辩巴蜀汉中也属关中旧地,说白了还是不能除去怀王之约的阴影。

纵观上述,汉中之地虽然很重要,此时反而成了鸡肋。关于这块地项羽始终是很纠结的,但经过深思熟虑还是给了刘邦,我想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

再者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诋毁失败者是在所难免。虽然司马迁一贯是秉笔直书,但这事死无对证,项羽死了,参与这事的人就高层那么几个,还不是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因为把这个加上去可以更显得项羽小气不得人心。也是未尝不可。

话说刘邦听从张良的计谋,进入汉中后把栈道烧毁,以示自己没有进取之心,好让项羽放心,项羽听到后果然很高兴,心想这刘邦还真懂我。于是带兵回江东耀武扬威去了。

此时刘邦那个惨啊,经过艰难的跋涉,到了汉中士兵跑了一大半。刘邦也郁郁寡欢,一度陷入迷茫状态。

再说这个巴蜀之地,此地与世隔绝,在诸侯的眼里一向是穷乡僻壤。但其实这个地方是个宝地,大名鼎鼎的都江堰就是秦昭王时期修的。经过秦近百年的开发,此地绝对是天下最富饶的。最早八百里秦川叫天府之国,但也偶有旱灾,史书上关中大旱,颗粒无收之记载常有。但巴蜀水系纵横,没有旱的说法,涝倒是时常有,但随着都江堰的修成,涝灾也没有了,又巴蜀与中原隔绝,多年没有兵祸。其实是一块宝地。

再者巴蜀在秦时就是粮仓,记载秦的巴蜀后,才轻视六国诸侯。观秦对六国的战争,找不到因为粮食而发愁的。纵然秦赵长平之战,秦千里运粮秦虽然离赵没有千里,但加上道路的险阻,天气等因素也差不多。所以秦前线是六十万人的粮草,后面是三百多万人在吃。而以这样的形式打家门口的赵国过,赵也因为粮食供应问题而消耗不起才冒险主动出战,最终惨败的。说白了,战争最终打的还是物资国力。后来灭楚之战,六十万大军在前线跟楚军耗一年多,这是以后许多统一王朝都做不到的。这多是巴蜀之功。对于这么一个超级宝地,秦人不愿意让六国知道,属于国家机密。再者刘邦带兵入关,众人都争抢秦宫宝藏,只有萧何抢了秦的资料文书,这么一个肥地,他当然不愿让项羽知道,就说毁于兵祸就是了,项羽也无从得知。正所谓福祸相倚,刘邦可以说因祸得福。

这时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给他打一针鸡血,让他重燃斗志。这个人就是韩信,也只有韩信。

第七章第节,萧何月下追韩信

引子:

出身没落旧贵族,家贫不肯卖昆吾。

少小赌鹰厌耕作,十年学剑漫读书。

淮阴市里曾受辱,项羽帐下志难舒。

他年若得明主会,肯为君王解轻侮。

姓名:韩信

职业:将军

座右铭:穿了别人的衣服,就要替别人排解忧患。吃了别人的食物,就要和别人同生共死。怎么能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背叛人家呢?

名言:打群架要靠脑子,蛮干是不行的。

工作经历:无业游民、蹭饭的,列兵、上等兵。提干未遂跳槽在刘邦军中历任库管、死刑犯、催粮官、逃兵、大将军。这小子作一次死升一次官。

话说这韩信也是没落贵族出生,虽然穷的上顿不接下顿,但总是抱着一把家传的宝剑在淮阴市中晃荡。这就让那些地头蛇不高兴了。有一天韩信照常在街上晃悠,就被地头蛇门堵住了,眼镜蛇就对五步蛇和响尾蛇说:你别看他长得魁梧还带着一把宝剑,但他是个懦夫。今天要么你一脸刺死我,要么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打量了他一会,心想杀条蛇让我抵命不划算,于是就从他的胯下钻过去了。众人都哈哈大笑,都以为韩信真的很怯懦。韩信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便若无其事的走了,毕竟人和蛇是两种动物,也没有什么好一般见识的。

后来混不下去了,就去投靠了南昌亭长,一连在他家住了好几个月,那个朋友也不耐烦了,整天旁敲侧击。韩信也是个明白人,于是又开始了四处游荡的生活。

有一天他饿的不行了,就去河边钓鱼,好久也没钓到。旁边有个洗衣服的大妈看他可怜,就把自己吃的饭分给了韩信。这样一连好几天,韩信深深的感激这位大妈,就对他说,谢谢你这些天给我吃饭,等我以后发达了我会以千金相报答你的。这大妈一听,就开始给韩信上课了,说:我是看着你可怜才给你饭吃的,又怎么是图你的回报呢?况且你一个堂堂七尺男儿,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报答。韩信也觉得很惭愧,这样颓废下去也不是事。当时天下大乱,韩信也就去从军了。

言归正传,起初韩信跟着项梁混社会,项梁死了又跟着项羽。在项羽帐下混了几年都不得重用,便去投靠了刘邦。其实韩信和项羽根本不搭,就像曹操和诸葛亮一般。项羽本来就是一个一等一的军事家,也不需要韩信这样的人。君臣之间在于互补,这样才能发挥战斗力。

再看此时的刘邦的手下,治国安邦的丞相有了,出谋划策的谋士有了,就缺一个百战百胜的大将军。这个空缺好像就是为了韩信而准备的。然而他在刘邦这起初并不顺畅,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刚来刘邦这,做了个仓库管理人员,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罪,和十几个死刑犯一起被押往刑场砍头。当轮到韩信时正好刘邦的专车司机藤公路过,韩信一看马上喊到,沛公不是要争夺天下吗?为什么还杀猛男呢?藤公一见韩信不像个凡人,就把他救下来并推荐给萧何。萧何和韩信谈了会,大为欣赏,认为韩信国士无双,便推荐给了刘邦。刘邦也没太在意,就给韩信封了个管粮食的中级官吏。当时可能初到汉中,事物比较多,萧何有一段时间把推荐韩信的是给忘了。韩信是左等右等不见消息,认为终究刘邦不会重用他,于是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跑了。萧何听到韩信逃跑,也来不及报告骑上马了就追,终于把韩信追了回来。再说刘邦听到有人报告萧何跑了,刘邦死活不信,但经过确认后刘邦心碎了一地。连丞相都跑了,刘邦这还混什么,正在叫骂到时候又听说萧何回来了,刘邦是又高兴又生气,问萧何你不是跑了吗?怎么又回来了。萧何说我怎么敢跑,我去追韩信了。刘邦一听气又不打一处来,那么多将领跑了你没追,一个韩什么信跑了你去追,有病吧。萧何说,那些都是庸才,韩信国士无双。你要想着在汉中当王,那韩信没用,你要想着和项羽争霸,非韩信不可。

刘邦一听,也半信半疑,说:那就让他做个都慰吧。萧何说不行。刘邦又说:那就作将军总行了吧?萧何说:还是不行,要做就要做大将军,而且还要正式的登坛拜将。面都没见过,就凭萧何三言两语,刘邦就真让韩信做了大将军了。可见刘邦的用人和气量。

第八章,汉中对

话说刘邦手下听说刘邦要封大将军,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到了时间一看,竟然是韩什么信。自是像炸开锅了一般。刘邦也不理会,郑重其事的完成大权交接仪式,然后才开始考试评分。按说一般求职者先是让领导评分,再给他职位,就如刘备诸葛亮等,这韩信恰恰相反。

刘邦就问:大将军有什么赐教我的?这也是台面上的客套话,刘邦意思是你有什么本事快亮出底牌来,看看你是不是水货。韩信敬了个礼回答道:你认为你和项羽比谁厉害?同志们都看着,问我这个问题,多伤感情啊!刘邦也有自知之明,沉思片刻无奈又不情愿的说:我不如项羽。韩信一听拍着手祝贺刘邦说:我也相信你不如项羽。

韩信就说:我为你分析一下项羽。项羽吼一声,诸侯都能吓尿。然而他任人唯亲,不能举贤任能,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

项羽对人恭敬慈爱,士兵有病亲子去看护,还痛哭流涕,把自己吃的赐给士兵吃。然而有功的人却得不到奖赏。分封官职,把印授角都磨掉了还舍不得给。这就是妇人之仁。

项羽没眼光,不知道把关中当成首都来制约天下,却跑回彭城四战之地。分封诸侯也把好的地方自己占了,不好的才分出去。所过之处也杀人屠城不得人心。虽然号称霸王,却失去了天下人心。大王你反其道而行,何愁项羽不灭?刘邦听了连连说好。

言归正传,韩信的这个汉中对策也可谓说道点子上,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再比较一下后来的隆中对,诸葛亮分析刘备先把荆州占了,再把益州占了,天下有变就两路出击,则天下大定。而韩信不说占了什么地方就会对你有利,而是直接说敌人的缺点和人心所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孟子有言,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所说的只是地利,而韩信只说人和。这就比诸葛亮高明许多。后来刘备弃新野的时候有十多万老百姓自愿跟随刘备。于是刘备大军走的很慢。诸葛亮却建议刘备放弃老百姓,保存实力,而刘备也有刘邦之风,明知要被曹操追上也不放弃老百姓。这也并不是他真的为了仁义,而是他知道,军队没了可以再招,人心没了就什么都没了。诸葛亮就看不到这点,后来诸葛亮独揽大权,却终究没有丝毫功劳,可怜这啊斗为诸葛亮背了几千年黑锅。这也是后来的唐太宗不修长城的原因,因为他知道若是人心失了,长城还会有用吗!

而韩信的这个对策高瞻远瞩,让刘邦打你的弱点,收天下人心,你没实力怎么和我玩?

经过韩信这么一说,刘邦马上茅塞顿开。于是开始准备反攻计划。

话说项羽分封诸侯,把齐国分给另外一个田氏。而齐国实权派田荣就不干了。田荣知道自己曾经没有支援项梁,导致项梁战死,自己跟项羽是结下了梁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在齐国反了,自己做了齐王。同时给了彭越一个将军印,让他也加入造反的队伍。这彭越可不是个善茬,他最精通的是坐山观虎斗和打游击战。起初天下大乱,彭越身边的人就撺掇彭越造反。彭越说两条龙才开始打仗,看看形势再说。后来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乡里人又让彭越带他们砍人。彭越于是就答应了。并且和同乡的人约定第二日太阳生起后大家来商量造反事宜,迟到者可要杀头奥。第二天快到中午了,三三两两的人还没到齐,他就对最后一个到的人说,你们让我造反但又不遵守规矩,这怎么行呢,我不可能把迟到的杀光,但一定要杀一个来显示纪律。说着便把那人一刀砍了。于是他得到一千人到处攻城略地。到项羽平定关中回来时他也发展到两万多人,还处于放养状态。这彭越得到田荣的印也算是有了名分,找到了组织,便欣然接受。和田荣眉来眼去的。

第九章,暗度陈仓

话说韩信自从当了大将军之后就改行作了监工,日日在现场督促修栈道。章邯一听也没在意,反正你一时半火修不好,就算修好我卡住你的出口你也出不来。其实这是韩信的诱敌之计,他外派大军分批次从小道偷袭陈仓去了。由于陈仓兵少,自然轻松被汉军拿下。章邯一听马上带队来救。但此时的章邯民心军心尽失,连战连败,便退回了废丘固守。一连几个月都攻不下来。这时监工韩信也到了废丘。要说这高手就是高手,引水就把废丘淹了,章邯也自杀。其他两王也投降了刘邦,三秦就这样被平定了。众将一看,原来打仗可以这么打,从此便对韩信心服口服。

话说刘邦围攻章邯也有大半年时间,这项羽在干什么呢?项羽也很纠结,是先去打齐国呢还是先去打刘邦,这时张良给项羽写了一封信,说刘邦没有什么想法,就是想夺回三秦之地。这项羽也就信了。再者项羽的妇人之仁再次表现出来,那就是对负了他的人绝不放过。

相比之下刘邦出兵三秦也算是事出有因,再者项羽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土鳖刘邦。而田荣当年不救项梁导致项梁战死,现在又反复无常,项羽那个恨啊。

项羽携者满腔怒火杀将过去,要说这项羽可不是盖的,兵贵神速突然出现打了田荣一个措手不及,谁说项羽不用谋略?他只不过是把谋略都用在军事上,正治上不用而已。不用多说,三下两下就把田荣捏死了,灭个国跟玩一样。项羽觉得还不解恨,把气撒在齐国老百姓身上,一路烧杀抢掠。齐国百姓忍无可忍,又聚众抵抗,结果项羽又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

此时的刘邦平定了三秦以后到处联络对项羽不满的诸侯,共召集了五十多万人马把项羽的老巢彭城端了。可见几乎天下诸侯都对项羽不满,项羽之不得人心可见一斑。

这刘邦偷项羽的水晶,也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为项羽灭秦之后把楚怀王给灭了,刘邦也早知道这个消息。但直到要攻打项羽时才全军披麻戴孝,给楚怀王发丧。刘邦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追述了楚怀王的英雄事迹和壮烈的一生,对楚怀王的亲信家人表示了慰问。痛斥项羽残暴不仁。说到动情处涕泪交流,表演完了这一套,刘邦的表演水平可谓再上一个台阶。粉丝也涨了不少。

项羽一看自己老巢被端。也同样来了个奇袭彭城,而且还是刘邦军最薄弱最没想到的地方。话说三万对五十多万宁是让项羽打得溃不成军。刘邦一看这还怎么玩?这次算是亲眼见到了项羽的恐怖。自己逃命途中,被一个叫丁公的追上,辛亏刘邦急中生智,舔了丁公一口,对丁公说两个贤人何必要互相伤害呢?丁公一介武夫,刘邦怎么说也是个盟军总司令,被刘邦这么一舔救有点飘飘然了竟然把刘邦给放了。也多亏这神来一舔刘邦暂时保住性命。但后面楚军又紧追不舍,

最危险时把他的一双儿女几次扔下车,但被老司机夏侯婴几次又捡了捡了上来。总算是捡回一条命。也就是此时,刘邦的家人被项羽抢先一步抓住了。

此时刘邦听说韩信在睢水北岸收拢了残兵稳住了阵脚。萧何援兵粮草又到,于是把战线稳定住了。

要说此时的韩信在干什么?怎么没有跟项羽战一场?史书也没有记载,但我猜测韩信一定是在半路阻击项羽,谁知项羽来救太快,又走了汉军最没想到的路线,所以韩信和项羽擦肩而过。这高手对决凭的是细节和内力,这次韩信算是小失一招。

而刘邦经过这次打击以后,彻底的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靠自己跟项羽干是没希望的。他就对张良说: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的地方都分出去,让他们共同帮我对负项羽。你看谁比较合适?张良说:有三个人可以,第一个是英布,此人虽然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被封为九江王,但此人贪得无厌。项羽此次攻打齐国他又不出兵,和项羽已经有了嫌隙。如果能利而诱之,他肯定能帮我们对抗项羽。

第二个是彭越,此人虽然是盗贼出生,但打仗颇有一套。项羽派去剿灭他的萧公角被他打的打败,可见此人的本事。他又处在项羽后方,如果能拉他入伙,那项羽救危险了。

第三个就是大将军韩信了,他用兵如神,可以独当一面。刘邦听后很高兴的采纳了。

但仔细想想,刘邦此时刚被项羽打大败,这关东之地根本就不属于刘邦,他凭什么要分?其实这应该是刘邦对诸侯的一个摊牌表态,表示他不想独占,要和诸侯们共享。这样诸侯们有利益自然愿意跟着刘邦干。

话说此时诸侯们纷纷倒戈,尤其是刘邦身后的魏王豹,他的叛变切段了刘邦的退路。这自然成了汉军的眼中钉。刘邦便要去拍韩信攻打魏王豹,张良说不如先礼后兵,派人说服,如果无效再攻打,这样就不至于失去魏国民心了。这就是谋士的作用,或许他们看上去默默无闻,没有大将军攻成略地的微风,其作用不亚于任何人。

但魏王豹这个人是油盐不进,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纵使刘邦派出能把死人说活的郦食其来也没用。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魏王豹有一个宠姬叫薄姬,当时一个有名的相面大师说她一定会生真龙天子。这魏王豹就飘了,心想要是我老婆能生龙子,我岂不是天子他爹?想着就来劲,结果他也做起了皇帝的梦。只是这算命的也没说给谁生龙子,跟你生还是给别人生?

第十章,绝地反击

再说韩信的汉军和魏王豹的魏军隔河对峙。让韩信打魏王就跟项羽打刘邦一样,分分钟秒杀。韩信在河对面摆出一副要强攻的姿势,让曹参等将领用木盆作成筏子偷偷从上游度过,擒贼擒王,直接向魏豹攻击。韩信大军也趁乱出击,魏军便大败,魏豹被擒。说来刘邦也慷慨,没杀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 [ ] 你要问最优雅的事事什么?我会说是打仗。韩信打仗,永远不是张牙舞爪,惊心动魄。而是举重若轻,胸有成竹,安排好就等着胜利就行了。有一种,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之感。如果韩信再精通音律,手持羽扇,那就没有周郎诸葛亮什么事了。

– [ ] 兵法说音不过五,五音之变不可胜听。味不过五种,五味之变不可胜尝。颜色不过五种,五色之变不可胜看。兵法不过奇正,奇正之变无穷。韩信带兵,就算是敌我相差十倍也要分一队作奇兵。而从来不把军队聚拢成一支。事实证明,韩信这种奇正相结合的打法无往不胜。

– [ ] 后来光武帝称作“我之韩信”的邓禹就因为不用奇正之术,才惨败给赤眉军的。光武帝用冯异代替邓禹,冯异就用了奇正之术才打败赤眉军。冯异先派主力和赤眉军正面硬刚,这一仗,杀了个天昏地暗,到了下午将军都疲惫之时,冯异的一队奇兵忽然从赤眉军背后杀出,只见他们也是赤眉军装扮,见赤眉军就杀。这样才瓦解了敌人。可见奇正的重要。而韩信运用奇正可谓出神入化。此日后自会详说。

– [ ] 于是韩信想趁热打铁,向刘邦要兵三万去攻打赵国的代地。刘邦便命曹参带兵跟着韩信,并给韩信安排了一个监军张耳,而刘邦的这个监军军事上从不干预。这也是刘邦的高明之处,我不放心你给你安排个监军,但军事上又不瞎参合,给你充分的权利。纵观历代监军和将军的配合,除了李孝恭和李靖能和韩张比比,其他的组合都是来给敌方送人头的。而李孝恭和李靖准确来说不算监军关系。李孝恭是正的,李靖是副的,军事上听李靖的,也有偶尔不听的。和粟裕陈毅差不多。再者张耳以前就是赵国相国,对赵地很熟悉,后来的陈余不用李左车之计为什么会让韩信知道?要明白这可是高层的机密,你韩信从哪里得知。估计是张耳所为。再者张耳做监军可以分韩信的功劳,不至于一下子因为功劳太大而赏无可赏。后来的曹滨带兵打仗,出征前赵匡胤许诺说如果胜了,让你做节度使。曹彬果然胜了,回来赵匡胤挂口不提。后来又有战事,赵匡胤还是给他许诺了节度使,等曹彬胜利归来,别人都以为赵匡胤要实现诺言。众人前来道贺,曹彬说这次肯定皇帝又要食言了。因为北汉还没平定。后来果然如此。可见对于国中最能打数一数二的大将,在国家未平定时最好能封就少封,因为国家还有好多仗要打,不愁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但分封太重一则将军骄横,会有变故。二则功高盖主,分无可分,反而激起大将的怨恨..。所以分封是门艺术,不能太多,让你恃宠而骄,也不能太少让你没有动力。他即让你看到希望,又让你感到压力。

– [x] 言归正传,韩信得到刘邦的增援,不费吹灰之力便把代地收入囊中。有了代地,韩信可以越过太行山去攻打赵国了。此时地韩信可谓踌躇满志。但就在这时,刘邦让曹参把韩信的精锐全部抽调回荥阳前线,让韩信带几千老弱进攻赵地。此时陈余又带十几万人包围了代地。韩信一看手上的这点人马,和众多的敌人,也只有咬着牙死守了。还好曹参在回荥阳的路上遇到了一支军队,曹参打败了陈余那支军队才解了韩信的围。陈余也就退兵了。

– [ ] 而刘邦把韩信的精锐调走时顺便还有个命令,就是让韩信攻打有二十万兵的赵国。韩信虽然在代地招募了些新兵,也满打满算一万多人,让这一万多新兵攻打带甲二十万的赵国,这也是闻所未闻的事。不知刘邦脑子进水还是真以为韩信开挂了。

– [ ] 话说这韩信也应该是很生气,又韩信之前曾和刘邦约定,刘邦在荥阳拖住项羽,韩信北上开辟第二战场。等韩信把齐赵燕都灭了,自然对项羽形成包围之势,项羽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挽回败局了。这样刘邦就成了诱饵,刘邦本来菜,再加上项羽的勇猛。其实这是个下等马换上等马的故事。所以给下等马多给点兵也是可以的。

– [ ] 再者韩信就是为打仗而生的,只有打仗才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快感。只要有仗打,没什么不能克服的。韩信便带这万数老弱攻打赵国去了。

第十一章,刘邦计收英布

送走了韩信,回过头来再说说刘邦。

如果把刘邦比作人,项羽比作虎,英布比作狼。虎自然是驯化不了,狼还是能驯化的。说来方法也简单,先给你一顿痛打,再给你一块肉。他自然就对你又敬又畏。如果你一直给狼肉,他就成了白眼狼,谁给的肉多就跟谁。如果你一直以暴力压制他,它也会在你不防备的时候反咬一口。所以制服狼就要恩威并用。

人们往往能记住的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了你一小把的人。往往会背叛在你事业转折时帮助你飞黄腾达的人。所以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先把他打入最困难的境地,让他觉得走投无路,然后忽然拔高他。那你就成了他的再生父母。这点刘邦和李世民作的很好。李世民快死的时候无缘无故的把李绩贬为迭州刺史。然后对李治说,你刚即位,没有恩惠给李绩,等我死了你把他提拔上来,他就可以为你所用了。这就是帝王的用人之道

话说刘邦刚刚经历了彭城惨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想到要天下之力对抗项羽。所以才有了和张良说,欲把函谷关以东全部分给诸侯的对话。张良提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英布。话虽这样,但说降英布谈何容易?又任命谁呢?

于是刘邦的又一种用人法出来了,那就是激将法。这种方法刘邦以后还会用到。刘邦对着儒生说:你们这些儒生真是一群饭桶,没一点用。

刘邦当众把这些儒生痛骂一顿后,有一个人就面子挂不住了,虽然这个人很随和,对,这个人就叫随何。话说随何在刘邦手下人微言轻,但这个人可也是一个能把死人说活的角色。不但如此他还能把活人杀死。只见随何听到刘邦这么轻视儒生门,也不随和了。就问刘邦,刘老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刘邦的真实意图出来了,装作发怒道:谁能给我把英布说动让他攻击项羽,或者让他在淮南之地拖住项羽三个月,那我取得天下就易如反掌了。随何能接刘邦的话,也早有心理准备。随何说自己愿意前往,刘邦这个人好处就是用人不疑,你只要愿意去证明你就有本事。他也不会像平原君问毛遂的那样将信将疑。痛快地给了他二十多人就去抓狼了。

英布一听刘邦使者到,也派了最高规格的接待,但一连几天就是不见英布本人。随何知道英布还在犹豫不决。于是给英布使者说:我受汉王派遣来此,必然是有重要的话要给大王说。请告诉英布,如果我说的对就听从,如果不对,就把我们一顿二十几号人砍了,再向项羽表明忠心岂不更好?

英布一听也是,那就看他能说些什么。于是就召见了随何。

话说随何这些天在英布的宾馆中吃香的喝辣的,憋足了大招。

一见面就劈头盖脸的问英布:你为什么很项羽走那么近呢?英布觉得莫名其妙,要刘邦早就发作了,给你开个醍醐灌顶都是轻的。英布说:我是项羽的臣子,我不亲近项羽亲近谁?随何笑着说:你们两就是两个国家,大王你怎么这么妄自菲薄呢?我看你就是觉得项羽势力大你才这样说的吧。项羽当初攻打齐国,你应该身先士卒,帅九江之众跟随项羽,而你却派了三四千人应付,这是臣子应该做的嘛?刘邦把项羽的老窝彭城端了,你离这么近却在坐山观虎斗,这是一个臣子做的吗?这两问把英布吓的不轻,英布知道项羽疑心很重,自己又确实被项羽抓住了把柄。把英布的后路断了。再给英布讲讲刘邦的仁义,优待投诚将领的政策,和天下大势,英布便答应了随何。

但是英布仍然没有下定决心,此时项羽使者也来了,英布自然不敢怠慢。随何知道后带着自己的家底闯进英布会议场所把项羽使者杀了。这下英布算是跟定刘邦了。

项羽一听肺都气炸了,亲子带兵把英布团灭了。英布走投无路来投靠刘邦。此时的英布真如丧家之犬。但毕竟英布是项羽手下最能打的,刘邦自然要用他。但怎么用?要知道这可是个狼。刘邦一想,既然是狼,那就用降服狼的办法。刘邦说了声洗脚,于是两个美女便端来洗脚盆,一人一只把刘邦洗的直说舒服。正在此时英布来了,一见刘邦这样,英布心凉了半截。刘邦又对英布一副傲慢,爱理不理的样子。英布彻底绝望了,心想上了刘邦的当,拔剑便要自杀,随何赶紧劝他先回旅店休息,从长计议。英布刚进房间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又到了刘邦房子里。但定睛一看原来是刘邦为自己准备的房子,和刘邦的一摸一样,英布便大为感激。刘邦又给英布增兵,于是英布死心塌地的跟了刘邦。妙哉。

第十二章,荥阳拉锯。

话说刘邦收伏英布之后,自己镇守荥阳前线,让英布守成皋,和荥阳形成犄角之势。项羽打败英布后又和齐国讲和,气势汹汹的来找刘邦算账。

项羽憋足了大招却无处释放,因为刘邦缩进荥阳城中不出来。一时半会也没有办法,于是就去攻击敖仓的甬道,数次得手,刘邦的军粮支撑不住,所以很忧虑。

于是就想到了投降拖延时间的策略这自然瞒不过范增的眼睛。范增就让项羽加紧攻击刘邦。刘邦更加紧张,这时,郦食其就给他啊出了个馊主意,让刘邦帮助六国复国,这样六国必定会和刘邦共同攻击项羽。刘邦一听这个建议好马上派人实施。这时正好张良来了,刘邦高兴的吧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张良,正得意间看到张良急眼了。拿起桌子上的筷子就比划着给刘邦分析了八条不可以这样做的原因。大致就是以前商汤周武王大分诸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实力,能随便捏死一个敢于挑战它的诸侯,你能吗?再者跟你一起打天下的将士本是六国的人,他们跟你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封候拜将,你如果让六国复国了他们就各回各家了谁还帮你?这两条说明1,能战方能言和,枪杆子里出政权,你枪杆子不硬,一切都是空谈。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没有利益谁会跟你卖命?懂了这两条,其他六条在这就不用赘述。刘邦听到这吓得把吃的东西吐了出来,大骂郦食其这个fw差点坏了自己的大事,赶紧收回成命。但又问张良那该怎么办?张良也痛快,不知道。

言归正传,这时陈平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他说项羽这个人疑心病重,不是项家的人不得重用。纵观能用的也就钟离末,亚夫等。请给他些钱,让他去楚营中去离间他们。刘邦一听这个计策好,就欣然接受了。并且给了陈平一大笔钱,也不过问。陈平得到钱,便如虎添翼。用了一个非常低劣的手段便让钟离末关了禁闭,范增被逐死在路上。从这一刻起项羽算是真正的走远了。刘邦便用周苛,枞公,魏豹守荥阳,纪信装成自己做诱饵,自己帅十几个人逃走了。项羽一看原来又中计了,就把荥阳城攻破了。刘邦的人格魅力在这就显示出来了,纪信,周苛,枞公都慷慨赴死。项羽死活不明白,刘邦这个无赖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

话说刘邦逃出去后直奔关中,萧何自然知道刘邦几斤几两,早就为这个长败将军准备好了兵马粮草。于是刘邦兵势宠振,又出去和项羽刚了。其实也不算刚,刘邦哪里敢和项羽刚?只是这次他派人给彭越增兵,让彭越在项羽后面出击。彭越得到援兵,自然不负众望,一下攻破了十几座城,这下项羽的粮道被断了。项羽哪受得了这个,回军便去找彭越算账。并且让他的大司马曹咎同志守城。说自己此次最多十五天了就能搞定彭越,务必要坚守十五天,不得出战。曹咎同志满口答应。但项羽一走刘邦就来问候曹咎的十八代祖宗,刚问候到八代的时侯曹咎就受不了了。冲出城去就和刘邦决一死战,曹咎同志的下场和众多失败的将领一样,临死前喊出了中计二字就含恨自杀了。

话说彭越深得游击战精髓,永远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最贱的还是敌疲我扰。一看项羽来了,自然溜之大吉,傻子才和你硬刚。项羽也没费什么利就把失去的城又夺了回来,顺便把城中投降过彭越的民众屠杀了一番就回来了。一看好不容夺回来的荥阳成皋又被刘邦夺了回去。怒从心中起,便又把刘邦团灭了。刘邦又只身逃跑。

第十三章,相持广武

要说这刘邦也是好一个败家子,萧何跟老黄牛一样为刘邦凑点家当容易吗?出去三下两下就败光了。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这刘邦也没脸面对关中父老了,径直跑到韩信军营中,把正在熟睡的韩信的军权夺了。这韩信也算是个好打工仔,自己刚训练好部队,正准备攻打赵国,就让刘邦夺了。刘邦给他剩了几千老弱还让他去攻打赵国。说来韩信也不冤,刘邦在荥阳扛不住的时候曾让韩信来救,但韩信以种种理由拒绝。这就犯了人臣的大忌,就算你有再大的困难,敌方都将军了,你这个车也要回一回啊。你把老将都逼出来了你也没好果子吃啊!

刘邦得到韩信的兵又腰杆硬了,又要准备去荥阳和项羽刚。

这时有个叫郑忠的人建议,还是不要刚了,深沟高垒的守吧。拖住项羽让韩信把赵齐国灭了,项羽也就玩完了。刘邦也知道,刚项羽的后果就是团灭,于是还是老办法,又派兵去彭越那搞项羽的粮道去了。

这时双方以鸿沟为界,进行了艰苦的拉锯战。总的来说刘邦多数时间在当缩头乌龟,偶尔出去打打草谷便被项羽胖揍一顿,打的鼻青脸肿回来疗伤。但项羽的日子也不好过,粮道常被彭越的军队断了,常常士兵饿一顿饱一顿的战斗意志自然消沉。项羽面对这个无赖也没办法,就也用了无赖的手段,想以毒攻毒。于是刘邦老子就被项羽驾到锅上,并扬言刘邦如果不投降就把他爹给煮了。这刘邦一看,又急又气,情急之下,反而激发他的流氓本性。他知道你若哀求项羽,作出很痛苦的样子,项羽必然会为了报复刘邦而杀他老爹解恨。你若装作无所谓,那也不可能的,毕竟是他亲爹啊!虽然说刘邦是龙给他爹带绿帽生的,但生不及养大这道理刘邦还是懂得。

于是他便给项羽喊话,说我俩本是结拜兄弟,我父亲了就是你父亲,你今天要煮了你父亲是吧?那别忘了分我一碗汤啊!说完转身就走。项羽原本想好好的折磨一下刘邦,却反被刘邦将了一军,恼怒之下便要开煮。这时项伯出来了,说了句名言,他说争天下的人是不会顾及家人的,杀了也没用,徒增加仇恨而已。再说这样拿敌人的家人威胁人,终究是不义的。项羽想想也是,项羽出生名门,也不耻于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眼看这锅里的菜都熟了,也挥了挥手把汤倒了。

项羽不知道被刘邦气昏了头还是怎么了,给刘邦写了一封挑战书。说天下人这么苦,还不是因为咋们这两兄弟的原因。现在我们两的恩怨我们两解决。咋们都别叫人,来一对一单挑。刘邦一看笑出了猪声。知道这小子坚持不住了,说了句千古名言,我宁愿和你斗智也不斗勇。又心生一计,约项羽来谈谈,在两军阵前,列举了项羽十大丑事,把项羽骂的狗血喷头。刘邦又让弓箭手射项羽,但项羽此时气的快要炸了,弓箭手估计怕项羽的气浪伤害到自己,宁是不敢射。项羽一看,也使出一招姑苏慕容家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手就是一箭。这一箭,正中刘邦的胸口,刘邦也惨叫一声倒地。楚军以为刘邦挂了正在欢呼之时,刘邦又满血复活,用长袖遮住胸口说,你这小子玩阴的射中了我的脚趾头。楚军白高兴了一场,于是又各回各家了。

刘邦中了这一致命伤,回来就爬床上起不来了。但还是在张良等人的劝说下忍痛巡视三军。暂时安定了军心。

话分两头,刘邦自从把韩信的军抢了之后,就让韩信去攻打赵国。韩信就带着自己新招募的万把新兵去攻打赵国了。陈余同志一听,心想,这下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很明显韩信是来送人头的。话说赵国有个叫李左车的他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李左车看到韩信这样玩,就给陈余说,请给我三万精兵让我把韩信的粮道断了,将军你守着井陉口,不出十日,韩信的人头就成你的夜壶了。这陈余真是个书呆子,他的理论是,韩信一万人,我们二十万,这要是不正面刚,会让别人笑话的。打群架就打群架,弄这些小把戏干嘛?李左车表示无言以对。

话说这张耳曾经是赵国丞相,自然有内应,知道陈余没用李左车的计谋后就放心的过了井陉口。

只见带着这一万来人韩信背水列阵,再分两千人各带一面旗帜,绕道赵军城后。等赵军倾巢出动后把城占了插上汉旗。布置玩后对将士们说:先随便吃点,等晚上打败了赵军再会餐。众将自是将信将疑。韩信就和张耳带着千数人大摇大摆的去勾引陈余去了。陈余一见张耳,所谓仇人相见,分在眼红。今天是你自动送上门的,可不能怪我啊!于是便命全军出击,韩信自然是丢盔弃甲,一路狂奔到自己阵地前。此时陈余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井陉道路狭窄,展不来部队自然行不成优势。再者汉军知道已无退路,无不以一当十。这样打了一天没有进展。陈余就命令先回营休整,但到城下时却看见全是汉军旗帜,以为汉军援兵已到,不由得乱了阵脚,正此时韩信大军也杀将回来,赵军本来人困马乏没了士气,此时一看这形势,瞬间崩溃,就这样一万多人愣是把二十万人打败了。众人无不信服韩信的用兵之道。

打败了赵国韩信自然声名大噪,只修书一份燕国就投降了。一下子得到这么大的地方自然要慢慢消化一下。现在就剩一个齐国未下了。

第十四章,韩信灭齐

话说韩信下了燕赵,整军经武,实力大增。下一个目标自然是齐国,此时的大势是曾经的七国就有五个属于或听命于刘邦。齐国和曾经一样,成了孤家寡人。这个国家就是一个鼠目寸光胸无大志的国家。占据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合纵也不连横,一直处于独立状态。你来打,我就还手。你走我就自己玩儿。

这时郦食其主动请缨去齐国游说。齐国国君也爱理不理,一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架势。郦食其也没费多大力气,分析了一通天下大势齐国就投降了,毕竟齐国和项羽是世仇,再者刘邦此时兵多将广,只要是个明眼人都会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的。

韩信正想拿齐国刷刷胜率,却传来齐国投降的消息。不由得道了一声扫兴。这时他的谋士蒯通出来了,这蒯通也是郦食其级别的说客。对韩信是又激将又忽悠,说郦食其一个腐儒,用三寸不烂之舌一天就使齐国的七十余城投降了,你带数万人风餐露宿的干了两三年才下了五十多座城,哎,难道堂堂的大将军还不如个腐儒吗?韩信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但齐国又投降了,只能叹叹气。蒯通这时又接着说,反正你接到的命令是攻打齐国,刘邦又没让您停止前进。韩信一想对啊,于是开始准备进攻齐国。

话说这郦食其自从说服了齐国之后,心情大好,毕竟这可是不世之功,天天和齐王一起饮酒作乐,好不快活。齐国既然已经投降了,就撤除了对韩信的防御。结果韩信打来便一败涂地。齐王很生气,让郦食其去说服韩信退兵,郦食其知道齐王的为人,也知道说服不了韩信,于是就从容就义了。于是齐国被拿下了。

要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齐国被打败后,相国田横带着残部去投靠项羽,项羽看着这个曾经的仇人,灰头土脸的,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他可能想到了他的未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在他内心滋生出来。他接受了敌人田横的投降。并且让龙且带二十万部队去打韩信。项羽终于长大了,但长大的太迟了。韩信见楚军来势汹汹,而自己刚平定了齐国,立足未稳,又分兵把守,手里只有五万多人。

话说这龙且也算是个勇将,当年章邯打败了项梁军,一路追杀,是龙且力挽狂澜,硬把章邯顶了回去。后来英布被刘邦策反也是这龙且带兵把英布打败的。按说英布可是实打实的项羽手下第一悍将,也是项羽手下因功封王的唯一一个人,英布倒是不比龙且差,但因为英布背弃项羽,失了人心,再加上龙且军强大,所以才被打败。

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龙且觉得自己行了,就开始目中无人。所以他压根看不起这个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再者最重要的一点,在项羽手下做将领,那就永无出头之日,你永远是配角,永远不能独当一面。项羽也从来不相信别人。偶尔可以见到有曹咎这样临危授命的将领,也是被项羽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千万别出去,刘邦虽然菜,但你还不是他的对手,你只要守住十五天了就行了。这不是伤自尊吗。这就让项羽手下产生叛逆心理,你越不相信我,我越要证明给你看。曹咎和龙且其实都是这个心理。好不容易有个独当一面的机会,那还不好好的表现一下。龙且便开启疯狗模式,要让项羽看看自己并不是废五。这从龙且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部下给他建议,用脑子打,先把韩信粮道断了,韩信不攻自破。龙且说这样岂不是显得我不生猛,终究憋着个大招去跟韩信刚了。至于过程,韩信的老办法,偷偷把上游水堵住,自己做诱饵佯装失败,龙且乖乖的跟着韩信渡过河,刚渡河一半时大水下来把龙且军分成两半。后面没有过河的楚军自然成了龙且的拉拉队。喊着龙且加油龙且加油,喊着喊着就没声音了。

打败龙且后,韩信就膨胀了,想做齐王,但又不好意思要,可内心痒痒忍不住。思前想后还是畏畏缩缩的派了个使者去跟刘邦要官去了。刘邦一见韩信使者来了,心中大喜,以为韩信想通了,派兵来解围了,却见使者说:这个齐国这也是狡猾多变,没有个狠角色是震不住的,韩信不才,愿意为你当个狠角色,做个代理齐王来震慑这个地方。当时刘邦被项羽打的焦头烂额,几次催促韩信来救都没消息,原来你韩信是要挟我啊?说实话在领导最困难的时候要官这确实是个蠢棋。刘邦气的跳起来就骂,我在这和项羽苦战,你韩信兵强马壮的不但不来救驾,反而要挟我?这时旁边的张良陈平紧张了,就踩刘邦的脚,并且使眼色给刘邦。刘邦一看明白了,这时候不是发脾气的时候,万一韩信心存戒心,恐怕事情会有变故,于是马上来了个剧情大反转。又继续骂道:大丈夫平定齐国,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代理齐王。这通表演下来简直是天衣无缝。刘邦的机变可见一斑。

于是使者高高兴兴的去复命了,韩信一看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便开始部署南下灭楚的事宜。

第十五章,大势已去

随着龙且的战死,项羽紧张了。他自起事以来征战七年,总以少击多,无往而不胜。巨鹿之战,面对三十多万秦军精锐,他没有害怕,因为他要给家族报仇,给楚人报仇。彭城之战他三万对五十多万,杀的诸侯联军四散奔逃。因为他知道这群乌合之众各怀鬼胎,成不了气候。而如今自己真成了孤家寡人,没有人愿意和他并肩作战,虽然他依旧锐不可当,但面对人心所向,他终于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这时的项羽似乎想通了,光凭武力是服不了人的,他也开始学刘邦,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他知道此时的天下大势取决于韩信,他便派韩信的同乡武涉前去游说。他知道此时要韩信投降他是不可能,但只要让韩信中立,他就可以有翻盘的机会。

此时的韩信也正在做他人生中最大的决定,蒯通让他做周天子,以天下苍生为名,武力调停刘项,然后分封诸侯,自然天下人心都属于韩信。但韩信知道自己只是个武将,至于争天下他不是这块料。蒯通又让他保持中立,和刘项鼎足而立。对韩信说:你携震主之名,不赏之功,投降项羽则项羽不信,回归刘邦则刘邦恐惧。让君主恐惧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希望你三思。

韩信也被这话打动了,他犹豫了,他想起,自己在项羽帐下官位不过是侍卫郎中,项羽对他言不听,计不用。他恨项羽没有识人之明,他从离开

项羽的那一刻起,就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证明给你看,让你后悔。又想到刘邦仅听萧何一言就让他做了大将军,他感激刘邦。但毕竟他不是刘邦沛县家底,不被刘邦信任。再看看自己的手下大将,曹参,樊侩,灌婴,等等都是刘邦的心腹,自己差不多快被架空了。又想到在代地他被刘邦夺了兵权,攻下赵国后刘邦又封了没有功劳张耳为赵王,等燕国齐国都被他灭了,还不见刘邦封他为王的意思,就连现在的齐王也是他自己厚着脸要来的。想到这,他有点愤怒了,他觉得他不欠刘邦什么,于是他犹豫了。但是想到刘邦曾经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把自己吃的东西给他吃时,他又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惭愧。想想自己以前不过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丧家犬。他挨过饿,知道挨饿的恐惧,饥饿会使长者丧失仁慈,使少者产生仇恨。所以在饥饿时,哪怕谁给你一个馒头你也会把它当作再生父母,所以后来他用千金报答了给他几顿饭的那个漂母。

俗话说穿别人的衣服就要为别人承担忧虑,吃别人的东西,就要为别人赴汤蹈火。而刘邦不但封他大官,又给衣又给他饭。想来人生在世,不就是要知恩图报吗?如果因为自己的贪婪而背叛了有恩于自己的人,那是他不齿的。他终究因为刘邦的解衣推食而没有背叛刘邦,而不是高官厚禄。可以断定,如果当初刘邦没有解衣推食,那韩信在利益和自保的驱使下一定会投降的。刘邦会因为一顿饭而记恨他的大嫂好多年,他知道除了精神思想,吃饭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会用吃饭来做文章,来收揽人心。这种细节史书虽然很少记载,到仍然能从只言片语中了解到刘邦的高明。我想那些为他从容就义的纪信,周苛,枞公,郦食其等在死前不会想着刘邦给他们高官厚禄如何多,而是想着他能把自己吃的分一份给我,这种人我怎么能不以死相报呢?

韩信想明白了这点,任凭蒯通穷尽平生所学,也说不动他。武涉自然悻悻而归。

这就是刘邦的高明之处,虽然历史没有记载刘邦是如何解衣推食的,但刘邦曾经这么做过,因为他知道,让一个人死心塌地的跟你,不但要给他高官厚禄,还要给他温暖。也正是这些温暖,让许多人甘愿为刘邦以死相报。才成就了刘邦的伟业。

此时的形势是,彭越在东,英布在南,刘邦在西,张耳韩信在北。已经在战略上对项羽形成了包围。而此时的鸿沟前线刘项二人都不好受,项羽粮道经常被破,即使这样刘邦也只有龟孙的份,只要出去就被打的鼻青脸肿。并且刘邦的一家老小都在项羽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开始跟项羽讲和,但项羽把使者一通大骂就骂回来了。于是又派了一个使者,这次这个使者聪明了,知道项羽死要面子活受罪,和刘邦议和是项羽不齿的。他一连在楚营好多天都不去见项羽,平时跟楚兵聊聊家长里短。这项羽也疑惑了,这家伙到底是来干什么的?于是就把刘邦使者叫来,使者看见机会来了,就对项羽说,为了天下苍生罢兵议和吧,给了这么个高台阶,项羽总算是结坡下驴了。项羽是终究不懂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于是刘项签订了和平协议,以鸿沟为界,西归刘邦,东属项羽。双方罢兵各回各家。项羽也送回刘邦的家人。在项羽看来,刘邦家人杀又不能杀,要挟刘邦又要挟不了,反而成了累赘,自彭城之战已经四年了,他的家小一直在项羽那里。不知这时的刘太公见到他这个曾经最不成器的儿子如今成了能一呼百应的王者时,内心有什么感受。想到年经常教育刘邦要向他二哥学习置产业。而刘邦今日的产业他二哥八辈子也置不了。刘邦很想调侃的问问他老爹,今天你儿子的产业比二哥如何啊?但这是后话。此时刘邦家人被放回来了,刘邦也没有后顾之忧了,下一步就是撕毁合约,给项羽致命的一击了,千万不能放虎归山。

第十六章,垓下对决

话说楚汉以鸿沟为界罢兵言和,项羽的楚军也在外征战多年,无不归心似箭。可没走多少里就得到刘邦撕毁合约帅军追来的消息。项羽大骂刘邦无耻,楚军也彻底愤怒了,一战把刘邦打的落花流水,缩在城里不敢出来。是的,从跟项羽撕破脸的那一刻起,他一直就给项羽刷胜率,这次也不例外。此时项羽的胜率依旧是百分之百,刘邦还是零。但他只要胜一次就够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拖住项羽,等各路诸侯到来就行了。

但是正所谓归军莫战。归军的战斗力不亚于置之死地的军队。后来李密的瓦岗军打宇文化极带领归陕军团就是吃了这个亏,如日中天的瓦岗军从此由盛转衰,元气大伤。不然唐朝的天下恐怕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要说这刘邦怎么就忽然觉得自己行了呢,敢跟项羽的归军叫板?因为刘邦约了诸侯们共同攻击项羽,没想到被诸侯们集体放了鸽子。这刘邦就不明白了,愤怒的说,这是为什么啊?平时都是我放你们鸽子的啊!张良说,他们要地盘啊,没地盘谁跟你卖命?刘邦无奈的摇摇头,说了句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于是和诸侯约定具体分赃计划后,诸侯们才出动。

此时的形势是刘邦十几万,韩信三十万,英布彭越各十几万,还有大大小小的诸侯部队加起来也有七八十万,

项羽也就十万部队。

刘邦这边人固然多,但仗怎么打?如果各自为战,就如彭城一样,六十多万人被三万人追着自相践踏,人多反而没用。这就要一个统一的指挥,当然这个人就是韩信,此时刘邦也当了回甩手掌柜,自己的部队也听韩信调遣。韩信带兵,当然是多多益善。他知道此时楚军士气正盛,正面跟项羽刚恐怕难以取胜。既然有兵力优势,就要充分发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毕竟对面的是战无不胜的项羽。如果真把楚军限之死地恐怕个个以一当十,破釜沉舟的奇迹重演也不是不可能。

知道项羽军冲锋陷阵锐不可当,韩信就把军分成六部,每部十万人。给他来个大纵深防御。韩信亲帅十万人向项羽挑战,除了刘邦,韩信应该是他最恨的人,要不是这个韩信他今日也不至于沦落成这个样子。是的,项羽从来不想自身的原因,他把一切过错都归结于别人。韩信的出现就是对项羽最大的挑衅,不用韩信问候项羽的八辈祖宗,项羽便气势汹汹的杀来。此战韩信是在消耗楚军的锐气和有生力量,打了一阵,韩信的目的达到,他也知道项羽军兵锋正盛,便向后撤退,项羽乘胜追击,此时又冲出十万人韩信的残部会和这十万人会和再战,再败。于是韩信继续退项羽继续冲,这时楚军已经杀红了眼,楚军离开了垓下附近的平原,进入了山区,这自然是韩信想要的结果。等项羽军第三次冲击的时候,却死活也冲不过去,这才是韩信布置的精锐,经过激烈的战斗,楚军受挫,欲退的时候才发现韩信的两翼已经包抄合围了上去,把自己团团围住。这一战有多惨烈,项羽损失了七八万人,剩下两三万部队。但毕竟是项羽,汉军也不敢贸然进攻。汉军用张良计,都唱起了楚歌,楚军一听,汉军中这么多人唱楚歌,以为楚国已经被汉军占领了,都无心恋战,一夜之间逃了大半。

项羽知道自己已经山穷水尽,召集剩余的将领开会商议突围计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项羽还是带着百余骑突围成功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他们因迷路耽误了很多时间,就向当地的农夫问路,但被农夫欺骗,使项羽陷入了沼泽中。此时刘邦的五千骑兵追来。项羽失人心到了这个地步,让我想起拿破仑,他从流放地逃出来,带着几十个人,没费一枪一弹就被法国人再次拥立成皇帝,这才是人主应该有的样子。

项羽大喝一声,带着几十人回马便把这五千人打退了好几里,一点人数,还剩二十八骑。项羽对这二十八人说,我自起兵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今日到这个地步,不是我的过错,是天要亡我。于是他把剩下的二十八人分成两队,来回冲杀汉军,回来一点,仅损失两骑。他又对剩下的这二十六人说:看我为你们取那个都慰的首级,于是又带队冲过去,汉军不敢挡,不一会便斩了汉军将领。众人都大为叹服。但毕竟汉军人多势众,几番苦战下来只身项羽一人逃到乌江边,这时乌江亭长已经为项羽准备好船,让项羽渡过江去。项羽想了想,终究因为无脸见江东父老而没有渡江。他把跟随自己多年的乌锥马送给了这个亭长,自己下马和汉军来完成最后一战。毕竟他是个军人,军人要有军人的死法。这时汉军也围了上来,项羽从中看见了一个曾经的部下,并且叫出名字来。那人很惭愧,对众人说,这就是项王。项羽对他说,我听说得到我的人头可以封万户侯,今天我这个功劳送给你这个老朋友吧,说完就拔刀自刎。众人一看项羽死了,便蜂拥而上,为争项羽尸首而互相火并,死了十几个人。最终项羽的尸首被分成五份,这得到尸首的五人也都被封了侯。

第十七章,称量天下

想必项羽的死讯传到刘邦耳朵时,刘邦应该没有预期的那样高兴吧!就如人们倾尽全力去追求一个目标,当他实现的那一刻你反而会很平静。因为这个结果是你经过艰难的挫折,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代价换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这一切本来就是属于你的。正因为这样,你才能长久的拥有它。

在人们看来,此时的刘邦肯定像个暴发户一样,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但他却出乎寻常的淡定,或许是因为对手的死让这个英雄觉得孤独的不少,或许虽然此时天下一统,但还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一个真正的王者是不会让眼前的成功而忘乎所以的,他永远比别人看的更远。

天下大定,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为什么难,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因为你分的少功臣们不满意,分的多功臣们想要的更多。所以有个成语叫称量天下,分天下的人要像称量一样精准。

每次刘邦都看见功臣们聚集在一起,低声细语的不知说什么。刘邦不解的问张良,张良从来都是一针见血,对刘邦说:他们在商量谋反!这把刘邦吓得不轻。问为啥啊?张良说你没给它们论功行赏啊!刘邦恍然大悟。但当时天下还有许多事要办,论功行赏是个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但功臣们等不住。于是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先分了自己最痛恨的人雍齿为侯,这下功臣们心安了,知道雍齿几次差点置刘邦于死地,又反复无常多次背叛刘邦,像这样的人都能被封侯,自己还愁什么,于是人心大定。但至于以后封不封,那就好刘邦的事情了。领导的需要公平,有时候又需要能忽悠。

而此时又有一个人来向刘邦领赏来了,这个人可不简单,曾经救过刘邦自命,这功劳自然不小。这个人就是在彭城之战抓住刘邦又放了刘邦的丁公。而刘邦二话不说就把丁公推出去当众斩首,并且还说:让项羽失去天下的就是这个丁公。他很巧妙的把天下人的愤怒转移到丁公身上,又让自己的臣子知道,对领导不忠的下场。这一石二鸟确实高明。但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杀掉项伯呢?很简单,他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杀掉,那就反而成残暴了。他只给天下人做个表态数个典型就行了。就像抓贪官,不可能把天下的贪官都抓完,那谁来干活?抓几个意思下就可以了,让天下人知道你是清廉的你是反贪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

话说刘邦此时最不放心的就是韩信了,刚打败项羽,刘邦又故技重施,夜袭韩信军营,夺了他的兵权,找了个理由把韩信改封为楚王。楚国处于诸侯中间,从战略上对韩信形成包围之势,比齐国便于控制。韩信一想自己本来是楚人,做个楚王也不错,于是就回楚国耀武扬威去了。他千金报答了漂母,几个铜钱羞辱了做好事不能坚持到底的南昌亭长,最有趣的是他封那个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人做了他的卫队长。这令许多人迷惑不解,有人猜测韩信就是故作姿态显示自己的大度,有人猜测他就是要让这个人天天在他手下做事,让韩信感受那种变态的优越感。其实都不是,是感谢,发自内心的感谢。只有你经历过极大的痛苦后你就会明白,那些曾经深深伤害过你的人就是你的恩人,因为你每次想放弃的时候想起曾经的屈辱,你就会咬牙坚持,所以这些人反而成就了你。如果没有这胯下之辱,我想心高气傲的韩信一定会没有后来的成就。就像魏齐成就了范睢,楚平王成就了伍子胥,庞款成就了孙膑等等数不胜数。一个人真正的长大,不是你心智的成熟,人情世故的老练,而是明白了要感谢曾经伤害过你的人。

等安排了韩信之后,天下形势相对稳定了。前车之鉴,刘邦不会学项羽,他要称帝,要定都关中,掐住天下的咽喉要道。按功劳将萧何列为第一功臣,曹参第二。众人很不服气,说曹参攻下了七十多座城,身上每一块好肉,而萧何坐守后方,没有冲锋陷阵反而得到最高的奖赏。刘邦就拿出了自己那套猎狗理论,说什么萧何是发现猎物的猎人,你们众位是抓住猎物的猎狗,当然是猎人功劳大了。众人一看刘邦的流氓病又犯了,也默认了。

本来我也相信刘邦这套理论,但一看到刘邦开始刷流氓我就开始猜测他一定别有用心了。我看刘邦就是想以此压制武将集团,因为天下大定,就要重用文人,武将的作用就不大了,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再者跟随刘邦的多是武人,这样重文抑武可以少封许多地。

换过来思考,为什么刘邦把曹参列为第二众人会反对?因为众人反对的不是给曹参分少了,而是曹参代表武将集团,曹参分的少这些手下武将自然分的少,所以他们才会反对。刘邦就这样连骗带哄的把这个最棘手的问题解决了。

所以读历史,看到刘邦刷流氓就要当心了,他一定是别有所图。还是那句话,刘邦的所有耍流氓行为都是刻意的,不是他的本性使然。他以耍流氓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政治企图。试想一个市井流氓连贪财好色都能克制,难道还不能克制言辞吗?第十八章,用人之道

等把诸侯重新安顿好后,刘邦总算可以有点时间来享受一下胜利的喜悦了,其实他才是大汉的第一功臣啊!刘邦大宴功臣,席间乘着酒兴就问这些功臣们,自己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呢?众人踊跃陈词,无非也就是刘邦能给我们钱,就算常常喜欢侮辱谩骂我们也不是大问题,给钱就行。其实这也是代表中下层功臣的想法,我就是图钱,在你这干给的钱多,跟着项羽钱少,为人民服务的事不是我们操心的。当然中上层功臣觉悟就高点了,就说项羽哪边老板不放权,对自己不信任,自己的才能无法发挥,所以才跟着你干的。刘邦一听,说的话糙理不糙,也是大实话。但他说,你们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然后刘邦就说出了后来妇孺皆知的名言,复制如下: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的意思无非就是用人,他们把这三个偏才柔和在一起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就可以看出他是各种人都用,各种人都用,就接近于孟子所说的人和了。所以他得人和自然能成功。齐桓公用管仲固然被传为佳话,但只要安心做甩手掌柜就行了,不需要你多大才能,而刘邦用人既能把你牢牢攥在手中,又不限制你的手脚,让你自由发挥。而且你们还没有间隙,这就高明多了。

‌先说张良,张良被称为刘邦第一谋士,但他的具体职位是什么?其实他没职位,如果给他安排个职称,我认为客卿比较合适,就是客人的意思。就是我方公司缺干部,就从友方公司借调一个来应应急,最终你还是要回去的。张良以前就是韩国的臣子,借给刘邦应急的。后来韩王被项羽变相的杀了,也没见刘邦给张良认命职位,所以他两都默认客卿的关系。再者张良一不带兵,二不从政,三还很识趣,从不插手刘邦的事物。看史书,你就觉得张良就是个酱油,从来不主动给刘邦献计,刘邦每次遇到麻烦了就抓住张良,一口一个为之奈何为之奈何。鸿门宴估计是张良最主动的一次毕竟事关生死。除此之外都是刘邦捅了娄子了才找张良善后。随便举几个例子,刘邦进入关中时不知听谁的话,把函谷关封了,张良不知道。骊食其让刘邦恢复六国诸侯,让他们共同对付项羽,张良不知道。要不是张良恰好来了,刘邦又想在张良面前显摆一下自己的好计策,估计又要闯祸。刘邦撕毁合约追项羽被反杀,退到城中死守时,问张良怎么诸侯都不来?张良很直白的告诉他他们不来是应该的,因为你没给他们地盘。就如定都关中的事都不是张良建议的,而是一个无名之辈建议刘邦,刘邦问了张良才确定的。 这些事张良都不能先知道或者未雨绸缪吗?肯定能,但他就是客卿的身份,所以你不问我就不说。这才是张良的高明之处,如果说功成身退是很好的境界,那功未成而身退更是高境界,因为许多时候功成了身就退不了了,像刘伯温,文种等都是例子。范蠡虽然是功成身退了,但退的好险,应该说是功成身逃比较合适。从来没见过再有人像张良般把事了拂尘去,深藏功与名演绎的这么完美的人。因为他一直有意无意的和刘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刘邦对张良没有一点疑心,一直是非常信任的

‌再说萧何,和刘邦的关系不是一般的铁,刘邦当混混的时候萧何一直照顾刘邦。有个细节,刘邦执行任务押送服徭役的人去咸阳时,众人都给刘邦送钱,其实就跟随礼一样,萧何独是别人的两倍。而刘邦在荥阳前线吃紧的时候也疑心萧何。人们都说刘邦疑心大,但比上曹操又算得了什么。何况在那个乱世,没有疑心你是活不了几集的。形势所逼,不必过于苛责。刘邦在前线吃紧还不忘隔三差五的派人慰问萧何。这时萧何的手下就看出来了,他告诉萧何,刘邦在怀疑你,你派你的儿子子侄都去刘邦身边工作才能自保,萧何就照做了,刘邦果然很高兴。这样萧何可以放开手脚的干,而刘邦也无后顾之忧

‌再说韩信,刘邦在韩信身上动的小心思可不少。刘邦几乎把他所有的亲信都安插在韩信手下,韩信名义上为大将军,但你是打敌人的大将军,如果你造反,对不起,我曹参,灌婴,樊哙,还有在垓下之战突然出现各带十万兵马围攻项羽的孔将军和费将军。还有好多不知名的后来被莫名其妙封侯的人,他们都曾在韩信军中任职。可查史记高祖功臣年表。尤其是灌婴,他是刘邦军团唯一的骑兵军团,骑兵在那个时候意味着如今的装甲车。再有这个张耳的角色,让我想起投名状里那个将军再前面打,朝廷的使者在后面接受城池,打仗的是韩信,封王的是张耳。韩信在文和武两方面都被抓的死死的。但韩信也没受到掣肘,还能超长发挥,这才是刘邦最高明的地方。把防和用都做饭极致,并且无声无息,好像孙悟空永远在如来佛手掌心中,你可以使劲的翻跟头,你可以放肆的撒尿,但局限在我的手中,如果你试图逃出来,那对不起,请到五指山下思考人生去

‌不要以为刘邦能用人就是无脑用,他用的同时就给你脖子上套好了铁链子,而你还浑然不知

‌ 第十九章,铲除异姓

刘邦于当年五月进入关中,还没坐上几天皇帝,十月燕王臧荼就造反了。此时刘邦完全可以派一别将去平定,但他御驾亲征。他不想再让其他人建立功勋了,因为他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是他们刘家人是不可靠的。毕竟古代以血源来统治是最稳定有效的。他从这一刻起要压制异性诸侯,大封刘家人。但此时的刘家人没有能独当一面的,所以只能他自己去

等燕王平了,刘邦就把卢绾封为燕王。这卢绾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又是世交,刘邦和卢绾从小就穿一条裤子,在刘邦帐下卢绾可以随便进出,这是其他人都没有的信任。自然对这个好基友要照顾一下了。

后来有人告发韩信谋反,不知是好事之徒嗅到了刘邦欲铲除异姓王的意图,还是为了报仇而诬告,反正韩信谋反可能性不大,倒是韩信真有把柄在刘邦手里,刘邦的特级通缉犯,曾经项羽的大将钟离眜就被韩信窝藏在家里。刘邦就问,有人告韩信谋反我们该怎么办?众人都说发兵活埋了这小子。刘邦冷笑一声,心想你们这群废五不动脑子,我能打过韩信吗?再者人家谋不谋反还不确定,你发兵不是逼人家反吗?这时陈平就出了一计,说古代天子去云梦泽旅游,诸侯门都要去朝见。我们也来个假游云梦,你韩信不是会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吗?我们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等韩信来了把他抓起来就行了。可见活学活用多重要,人们学那么多东西不会用还不如不学。

韩信一看刘邦在云梦泽旅游,心里也坎坷不安,知道来者不善,这正不是鸿门宴上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吗?他很害怕,便有了杀钟离眜而自保的想法。钟离眜也看出来了,极力劝说韩信先下手为强。韩信犹豫不决,钟离眜见到这样,就愤怒的自杀了,临死时说我今日死,你明日就是刘邦的俘虏。

事已至此只能拿他的人头去刘邦那里将功补过了。可见像韩信这样手握大权的人,你不造反撺掇你造反的人也很多,所以终究是定时炸弹,刘邦的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韩信拿着钟离眜的人头来见刘邦,还是被刘邦抓了起来。韩信想到了钟离眜说过的话,心想这下死定了,在囚车上大叫,果然像人们所说,飞鸟尽良弓藏,我固然应当被烹。刘邦得意的说,你小子别叫,以为我没有证据吗?回长安再说。等到了长安刘邦终究没杀韩信,把他贬为淮阴侯,要是在朱元璋手里,你早就见阎王了。就把他监视起来,让他完全没有实力。按说韩信应该痛定思痛,庆幸自己还能捡回条命,但他终日怨天尤人,总是愤愤不平的样子。有个细节,有一次韩信到处转悠,不知不觉的转到樊哙的府中去了,论官位,论与刘邦的关系,樊哙比此时的韩信高好多。但樊哙对韩信是相当佩服,一看偶像来了,恭敬的迎接,并且还给他行了跪拜礼,这可给韩信给足了面子。韩信不但不高兴,走后还说我怎么沦落到和樊哙这种人平起平坐的地步了?可见韩信的怨气有多大,已经到没有理智的地步了。这不能不说韩信真不知道自保之术。他的这种态度为他的被杀埋下了伏笔。

后来陈希在代地造反,刘邦又御驾亲征了。有人告发韩信要和陈希里应外合。原因是陈希去代地上任的时候曾拜访过韩信,韩信就对他说代地是可以成就大事的地方,将军要自重,如果有什么需要说一声,这陈希自然知道言外之意,去了代地就造反了。至于这事不好说,按韩信的这种怨气来说,虽然这时候是最没机会造反的,他完全可以在当齐王楚王时造反,但他不知道明哲保身之道,在怨气的之下做出比较弱智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因为这属于政治,这一向是他的短板。

于是吕后就召集萧何来商量计策,萧何就谎称刘邦平定陈希凯旋归来了,要群臣都去祝贺,韩信起初托病不去,后来也没办法只好跟着萧何去了,结果被吕后杀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就这样窝囊的死了。真如那句话,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

等刘邦来听到韩信被杀的消息,司马迁用了且喜且怜之。确实,一个危险的定时炸弹死了确实值得高兴。但毕竟他的江山一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他两人曾经一个在当诱饵,一个在平定各路诸侯,配合的是那么默契。说没有情意是不可能的,刘邦毕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但他更是天子,是天子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他不能有私人感情,他每作一件事先要想大局,而不是个人感情。

等韩信死了,刘邦在除去异姓王的道路上就扫除了最大障碍。下一个目标就是彭越,彭越也有把柄抓在刘邦手里。刘邦御驾亲征的时候征调彭越,而彭越也学了当年的英布,派了几千人糊弄刘邦。这个茬刘邦可记着呢。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正好彭越的手下和彭越产生了矛盾,就诬告彭越造反,刘邦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便把彭越抓起来,发配到蜀地。这彭越也是活该要死,半路上遇到了吕后,他就给吕后大倒苦水,说自己真冤枉啊,希望让吕后给刘邦说说情。谁知这吕后也是个狠角色,对刘邦说彭越是个人物,发配到蜀地山高皇帝远恐怕会有祸患,刘邦一听也对,彭越就这样被刘邦除掉了。

英布一听,说反也是死不反也死,结果被逼反了。刘邦一看,这可是你自找的。亲自带兵就把英布灭了,就这样刘邦把异姓王几乎都除掉了。第二十章,王的代价

魏文侯有次和大臣们喝酒正高兴,突然下雨了。魏文侯就让手下准备车辆,群臣不解的问为什么,魏文侯说:自己和一个管理山林的人约好今天要一起打猎,现在下雨不能打了,我要去跟人家说一声。群臣一齐劝道酒都喝到这个份上了,何况一国之君也不必因为这么卑贱的人而冒雨亲自跑一趟吧?魏文侯说一国之君不能无信,不管对什么人都一样。

孟浩然一生没有做过官,但他曾经很渴望做官,在诗中也说,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韩朝宗欲推荐他做官,约好次日一齐去京,但第二天天他酒喝高兴了,众人就劝他去赴约,他说酒喝到这个份上了还管他什么韩朝宗呢

古人又有言,贫贱之人可以骄横,因为他们本来一无所有,失去了无非重头再来。而富贵之人不可以骄横。因为他们拥有的很多,一旦失败代价很大。

所以做一个王者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许多人不能成功不是没有才能机遇,而是付不起这个代价。

那一个王者的代价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无私,这个无私不是无私奉献,而是没有自己的私事。说来简单,其实这非常难

就如刘邦做了皇帝后可以说是成了世上最窝囊的人,堂堂帝王却不能报私仇杀一个雍齿,反而要先封他为侯。不要说刘邦不记仇,他恨雍齿恨的咬牙切齿,只是为了大局而已。后来刘邦回到沛县时,死活不减免丰邑的赋税是因为雍齿曾经带着丰邑的老百姓背叛过他,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扛过乡亲们的软磨硬泡

第二要大度,不要说刘邦大度,他心眼可小着呢。因为二嫂没给他一顿饭而记恨好多年,后来所有的刘家人都封侯了,唯独不封他二嫂的孩子。经过众人再三追问,他才说出了这个深藏心中的秘密,他曾经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去二嫂家蹭饭,却听到二嫂刮锅的声音,但揭开锅一看却有吃的。所以他一直记恨他二嫂,认为她不是个长者。后来在刘太公的亲自劝说下才不情不愿的封了他二嫂的儿子为羹尽后,意思是你不是喜欢刮锅吗?你不是说锅里的羹尽了吗?那就封你做羹尽侯吧!这可能算是刘邦当上皇帝以来干过的最痛快的事了。刘邦也和平常人一样睚眦必报,他也很小气,但该大气的时候比谁都大气。能控制情绪的人才是厉害人

三要屈从,皇帝从来不是为所欲为的职业。做皇帝更多的是屈从忍让。他本想让自己最爱的小儿子刘如意做太子,却遭到众人的反对,刘邦用尽各种办法,最终还是选择了屈从。从他屈从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了戚夫人和刘如意的命运。知道吕后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刘邦平生有两首诗,都是极度悲伤的。这首鸿浩歌是因为立刘如意为太子未遂而做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其无奈跃然纸上。太子风波他终究以哭着反复唱这首鸿皓歌而结束。

第四更要有强大的承受能力,如果说臧荼造反,他很高兴。韩信造反,他喜忧参半。英布造反他害怕了。但当卢绾造反时他绝望了。这世上还有谁能相信?在权利面前还有谁不被腐蚀?毕竟他是个人,他需要感情,但谁能给他?我想除了戚夫人谁都给不了他。他更多的时间都在沉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

他跟项羽打仗没胜过一次,项羽给他造成的阴影是挥之不去的。项羽死后他还是以王者的礼节安葬了他。后来英布造反,他看见英布的军队很像当年项羽的,他还都非常厌恶和恐惧。

他知道审食其给他带了多年的绿帽,但他还是封了审食其为辟阳侯。(辟者杀也,阳者男人之根也。不要说刘邦糊涂,他心里跟明镜一样)一直没有捅破那层纸,毕竟和吕后除了有感情外也没有激情了。那就放他一条生路让她去吧,不就是男女之事嘛!想得开也就那样。帝王又如何?还得食人间烟火。

当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想着如何长生不老时,他选择了天命。或许他真的厌倦了,他被压抑的太久了,他要以这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反抗,或许他只能以这样反抗。才能化解他心中多年郁结的苦闷,还不至于损害他一手建立起的帝国。他要死来让世人知道,自己是受了天命的,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你们后来想造反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他在自己的伤还能治的时候,主动放弃了治疗,作为一个帝王,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

再看看萧何和曹参,虽然他们两都是沛县的兄弟,并且身兼要职。但他们现在想的是自保。至于感情,就算有也不能表现出来。所以他两个装作因为分封不公而恩断义绝,是为了让刘邦放心,让刘邦知道他两一文一武是互相制约的,不是将相和的。刘邦又何尝不知道?但他不能点破,点破意味着他两都要死,他知道他两不会背叛自己的,他毕竟是个仁慈的皇帝,他得饶人处一定会饶人的,除非不得已。樊哙尼?虽然他们是连襟,但他死后樊哙一定和吕后是一家,他会帮着吕后。刘邦一直在想如何处置好樊哙,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杀了,但他真的下不了手。终于在他快死的时候才下了狠心让陈平去把他杀了,陈平很聪明,把樊哙绑回来时刘邦就死了

这就是一个帝王的代价,本来我写了好多关于刘邦的诗,但我觉得都不能概括他。最后就用他的大风歌来结束这个千古一帝波澜壮阔传奇的一生吧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相关推荐

顶级IB国际学校,世界名校渠道:广州科学城Elsa外籍儿童学校

IB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IBO设计、推广的国际文凭教育项目。该课程服务于国际学校,面...

小自考转大自考需要换自考证吗,大自考能不能转小自考

既然是大自考转小自考,那先分享下什么是小自考,有很多同学在问,小自考好考吗?怎么学习...

网络教育跟成人自考有什么区别,网络教育跟成人自考的区别

首先该区分他们的的是一:学习形式不同成人高考的学习方式有三种1.脱产学习:顾名思义,...

自考更好还是成人高考,选择自考还是成人高考

一、成人高考好还是自考好成考和自考这两种教育方式,其实并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适合与...

广东教育厅:义务教育学校每周5天课后服务,广东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销售假期课程

近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发布《关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学科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