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又是一年高考季。考生交卷,离开考场。在等待高考分数的同时,考生和家长也开始了解自己心仪的院校,准备填报志愿。此时,很多诈骗分子蠢蠢欲动,利用考生和家长信息不全和侥幸心理实施诈骗,编织低分也能上名校的谎言。在骗取父母钱财的同时,还可能导致考生错过正常的申请时限。对此,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通过典型案例,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理性报考,切勿蒙混过关。
本案中,被告人刘谎称与多所知名高校有内部协议,可以通过“预留名额”、“计划内预留名额”、“委托关系”等多种方式,帮助高考成绩未达到相应高校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就读知名音乐学院或国外著名大学,并承诺不能全额退款。最终,刘从9名高考生家长手中骗走80余万元。
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人刘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十一万元。二审后,北京一中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介绍,近年来,利用高考进行诈骗的案件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花钱买名额”、“国内不出国”、“提高分数”、“假录取”。
在“花钱买名额”的骗局中,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虚假的特殊录取方式,谎称可以找关系让录取分数不够的学生被高校录取,骗取受害人的信任。比如,谎称与高校领导有私交,让未达到正常录取分数线的学生通过“计划内预留名额”、“预留名额”录取,并提供一定的培训服务。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于求成和侥幸心理,散布要缴纳一定费用的消息,让他们提前查询或提高分数来骗钱。
在“国内不可能出国”的骗局中,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想上高校的心理,编造国外高校的招生计划和渠道,吸引分数不够的考生和家长报读国内高校,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在以往涉及高考的诈骗案件中,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让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已经被高校录取,会通过租房、聘请老师、安排军训等方式,让学生和家长误以为自己已经实际入学。最终不仅造成了家长的财产损失,也耽误了学生的青春。
对此,北京一中院提醒,无论是查询高考分数线,还是高校招录信息,还是填报志愿信息,都应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官网进行告知。事先查点没有专门的渠道,需要走官方渠道。不要轻信不明渠道的短信或网站中提供的所谓查分网站,不要点击钓鱼链接或在虚假网站上输入个人身份和账户信息。高考录取有一个严格的流程。只有填了学校的志愿,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才能被录取。不要相信任何声称可以花钱买到录取名额的骗术。对于有留学计划的考生,应在正规留学机构办理相应手续,通过正规官方程序申请国外大学。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和信息,深入研究感兴趣大学的招生政策,明确不同类型招生之间的差异,制定科学的招生简章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