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法律,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法律,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

马陆亭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工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发展战略和管理政策。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参与国家政策研究、规划、文件起草并主持多项研究课题。

2022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的实施,实现了家庭教育从家规家训家书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道德教育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的迭代升级。法律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依法开展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家庭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父母很重视教育,但对什么是好的教育却无法达成一致。教育的本质是成长,成长的第一要素是健康。健康成长要遵循科学规律,学生要全面发展,要面对身心的和谐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健康、科学、全面是成长的要义,是体现教育本质的三要素。要实现良好的教育,需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父母是孩子教育后果的最直接接受者。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孩子应该怎样成长,成长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他们应该能够真正帮助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好心做坏事去偏见孩子。教育有生命有温度,但家长更需要理性。

教育的本质是成长。

如果用一个词来解释教育,最恰当的就是成长。教育是社会化、现代化和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它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正确的方向就是健康成长。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使所有的孩子在遵循成长规律的条件下健康成长,为进入下一级教育做准备,为离开家庭走向成人社会,自食其力,满足社会需要做准备。

青少年的成长有以下几个特点。教育需要遵循规则,家长应该心中有数。一、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成长期。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好心办坏事。第二,是跳跃。儿童感知和认知的成长过程是非线性的。从形象直观思维到逻辑、概括等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是跳跃和拉伸的。发展是阶段性的,有发展的关键期和学习活动的敏感期。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事半功倍。特定时期有针对性的智力训练效果最好。第三,差异。学生的个体发展有一定的差异性。即使双胞胎在同一个环境学习,效果也可能大不相同。这种差异不仅包括智能结构、思维方式的差异,还包括学习习惯和进取态度的差异。说明教育不仅是科学,更是实践、经验甚至是艺术,因材施教非常重要。

在现实社会中,教育也有一定的筛选功能。这是因为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人是不一样的。因此,教育具有必要的筛选功能,以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筛选功能的典型体现是中考、高考等各级教育考试招生的安排。可喜的是,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国家不断出台和完善meas

这是健康的首要和基本要素。身体是人生命的载体,健康是个体在整个过程中的生命状态。如果健康有问题,什么都谈不上。健康是什么?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整状态。”1990年,健康的定义进一步完善为“四方面健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一般来说,我们指的是身心健康。

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是一个孩子一生的基础,是进步和发展的资本。发育不良,终身难以补救。父母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但一想到竞争,就容易焦虑,忍不住强迫孩子去做超负荷的事情。所谓课业负担重,实际上是指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数量明显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过早过难过度加压,以牺牲孩子健康为代价,时间过长,知识点灌输不合理。当一个个“小眼镜”“胖子”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相信每一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是心痛的。

军训跑完步会晕倒,甚至会有家长去学校闹事。这样长大的孩子,其实并不完美。夸张点说可能是“歪瓜裂枣”。这难道不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警惕和反思吗?

如果有人问家长,你愿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吗?家长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提问者有病,家长肯定会说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危害孩子健康发展的事情在很多家庭已经发生甚至还在发生。良好的主观意愿往往与不尽如人意的客观现实相冲突。一部分原因是有些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帮助孩子,有些家长心存侥幸甚至是想当然。他们认为阶段性超负荷学习是苦的,理由是没有痛苦能是甜的。

学生的健康成长惠及国家、社会和家庭,其中孩子自己和家长是最直接、最大的受益者。身体健康,一生好心情;心理健康,父母无忧;适应社会,父母放心;道德健康,至少父母不需要担心孩子在外面的麻烦,期望以后过得舒服。谁是受益人?不言而喻。所以,家长要理性思考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动实际。当然,健康需要遵循规律,健康需要充分平衡,这一点在下面讨论。

成长要遵循科学规律。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果树,从幼苗开始,浇水,施肥,嫁人。

接、修枝、开花、结果、防虫、收获环环相扣,该用力时不用力不行,不该用力时过度用力也不对,要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这里面有科学依据,用对了力、做对了事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恰到好处才能事半功倍。中小学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心智的领悟期、社会的适应期,健康成长需要顺应其身心发育成长规律,遵循循序性、跳跃性、差异性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体现而给予科学正确的引导。

因此,对成长规律的把握和了解是前提,是科学实施教育的基础,需要去对应相应的教育标准。依照教育标准的逻辑递进关系,重要的有成长标准、学校标准、学业标准、课程标准。其中,成长标准最为基础和根本,应该严格遵循生理、心理、教育科学规律,真正促进素质教育,推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考虑到学生入学月份的差异及现行学制的安排,以3年为一学段确立成长标准比较合适,即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当然进一步地有学前两个阶段。成长标准的编制需要生理、心理、教育、儿童等多学科专家的通力合作,以此作为学校安排教学、家长引导孩子、发展素质教育的自然科学依据。

其次,要关注合理智能结构的搭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基础,其中人有智能结构的结论对教育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智力培育有奠基性的价值。智力智能是一个较难穷尽组合的多元结构,人的智能结构怎么搭建在心理学界是有争议的,如存在着格式塔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思维三棱结构等不同的流派学说,但人有智能结构的结论则是没有争议的。学生智能结构搭建得越合理、越科学,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就越强。

知识、技能、思维三足鼎立,是培育智能结构的基本元素。其中,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是能力获得的基础;技能是完成某项任务的身体操作或心智活动的习惯性反应,是能力表现的手段;思维是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类具有新质的心理活动形式,是智力的核心,是能力培养、开发的主要标志。知识通过传授学习和记忆获得,技能通过培训指导和练习获得,思维通过逻辑训练和心智开发提升,它们培养和形成的规律不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用学知识的一种规律或方式,来代替育人的其他的活动。

青少年的发展要全面

站在国家角度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站在家长个体角度看,健康、科学成长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让孩子的素质全面提升。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科学成才,是对立德树人的进一步理解。

德是社会人的起点,因此要以德为先。只有在德的引领下,才的发挥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即要德才兼备,进而全面发展。其实,孩子品行端正,家长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即基本单元,家长与孩子们相处时间最长、利益关联最直接,当然更有血缘亲情。德,涉及到孩子与社会外界的相处,相处不好家长揪心;德,涉及到孩子对家长的行为,孩子不孝家长痛心。

智是个体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能力,因此要以智育武装头脑。孩子们长大后要自食其力,因此要以能力为重,其中思维是核心、技能是手段、知识是载体。不仅能照顾自己,还要尽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还要努力过更好的日子。所以,教育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活动。

体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以体育锻炼体魄。体育在运动中进行,健康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是重要的基础。专项运动技能是一种扩展,既体现身体素质的特长,也反映个人的兴趣爱好,同时还是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体育的作用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还具有增强合作意识、锤炼拼搏精神等意志品格方面的功能。

美是打开青少年另一扇门的钥匙,以美育丰富感知。美育是审美、情操、心灵的教育,面向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使人向善向美,帮助孩子追寻更美好的未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同时,美育还能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创新创造的灵感,这方面我们的研究还很欠缺,对规律的把握有限,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美代表光明灿烂、丰富多彩的未来,不能仅仅是绘画、音乐等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做好美育工作将来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包括促进孩子们智力水平的跃迁。

劳即人生的正常状态,以劳育融入生活。劳动是人的本能,生活和工作是贯穿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可以想象,且已有许多事实证明,懒人的工作业绩不会突出、生活不会如意。不劳动无进步,不劳动无幸福,今天的劳动教育就是孩子们明天的工作和生活。相信广大的家长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工作事业有成,希望孩子生活幸福美满,那就让孩子从日常的家务劳动做起吧。

德智体美劳的作用应该还不仅仅是这些,综合在一起还有许多规律需要研究。孩子们未来的潜力很大,现在的兴趣也未必是将来的职业志向或兴趣特长,所以在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不宜偏科偏向。教育需要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打下更宽阔坚实的基础,全面发展是正道。

家长要学会调节由“校家社”共同构建的教育生态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生态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二十多前我们谈教育几乎就是指学校教育。时过境迁,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身处其中就会想办法去应对变化。从道理上讲,“校家社”良性互动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实际上,社会教育深陷“影子教育”的定位而难以自拔,学校教育在家庭和社会的挑战中无所适从,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夹缝中生存。“校家社”的博弈影响了整个教育的生态,这个生态曾经是不健康的,“双减”政策的出台就是要改变这个不够健康的生态。

良好的教育生态应该是“校家社”和谐合作的生态,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其中,学校教育是核心,是育人主阵地,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在三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教育是补充的变量,不能去抢学校教育的内容,而是要在非学科教育、拓展教育特别是让学生了解适应社会、全面发展上多做文章;家庭教育引导但不主导、疏导但不领导,要在融入社会、家庭劳动、心理疏导等方面多做工作。家长要学会做协调平衡工作。

“家校”两者关系是“校家社”三者关系中的关键。“双减”政策刚刚实施不久,过去惯性思维的力量还很强大,家长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学校的部分安排,家长的态度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态。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是自己的,就有意无意地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争起主导、领导作用。

育人一定要相信科学,这需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科学成长的科普宣传工作。让健康成长、科学育人、全面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分学段研制成长标准并让其家喻户晓。家长们也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孩子成长需要科学对待,不能盲目攀比,适度、恰当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千万不能再好心办错事,否则受伤害的会是自己的孩子。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

相关推荐

2020年临床医学专升本报考人数,临床专升本报考人数

升本专业对于“临床医学”的同学来说,专升本的难度不言而喻,但就目前的就业市场,学历又...

2022春季高考倒计时官方,2022高考星期几

新甘肃客户端讯2022年高考大幕即将开启,甘肃24.32万名考生即将步入考场。这些与...

自考小自考和大自考哪个更好,大自考和小自考的区别 报哪个比较好

很多考生都知道小自考要比大自考简单好过,通过率也高,为什么还是很多同学选择大自考呢?...

自考历程的感受,自考本科的经历

来北京已经16年了,也拿到了3个北京自考本科的毕业证和一个结婚证,就差一个北京的房产...

自考本科真实通过率,小自考本科通过率多少

最近编编在后台看到不少学员的抱怨自考太难了,挂科挂了好几次了,2021年的新考期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