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
还记得三年前扬子晚报的报道吗?胡,男,广西人,2004年出生,通过南方工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14岁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成为南理工最年轻的研究生。三年后,胡不仅顺利从南理工毕业,还拿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即将奔赴上海开始新的求学之旅。他将是中国最年轻的文科博士生。4月19日,扬子晚报记者牛子再次采访了他。胡告诉记者,“我没有把这次采访告诉我妈,但是我导师说这次采访可以算是我的成人礼。”
三年前他是——。
还没到高考的年龄,只好考研了。
3岁就能认识1000多个单词,上小学之前就已经看完了《悲惨世界》1《荷马史诗》等外国名著。2018年,胡出现在记者的视线里,完全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在母亲的陪同下,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现场展示了自己的理论基本功。
胡的母亲莫女士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和电视导演。莫女士对自己孩子上小学的情况深有感触。胡小学毕业后,莫女士和她的孩子同意让他在家学习。在2018年扬子晚报的报道中,莫女士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陈寅恪没有在任何学校拿到任何文凭。你能说陈寅恪没文化吗?”
三年前的胡
胡同意他母亲的决定。在家学习期间,文科由胡教授,莫老师指导,理科请人回来一对一辅导。按照莫女士和胡的原计划,胡是要参加高考的。但由于年龄太小,胡没能参加高考。
2014年10月至2017年,胡报考了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南京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江苏第二师范大学自考历史教育专业,通过了30多门自考科目。
2017年11月,胡正式开始考研复习,传播学专业。他还自学了文学、历史、法语和德语。在我们的镜头前,胡流利地背诵了《项链》法文版中的一段话。除了相关的专业问题,他还在南工大传播与设计学院的研究生复试现场用英文介绍了自己喜欢的作家简奥斯汀。“我看过《傲慢与偏见》等她所有的作品,都是英文原版。”
最终,胡顺利考上了南方理工大学传媒学院。
胡在南理工大门口留影。
三年后,3354年
随着一个成年人的出现,跨专业录取国外博士生。
“你好!”出现在南工大门口,胡换上一套黑色西装,明显跳了起来。这一次,他是在导师张宗刚教授的陪同下。“今天我出来接受你的采访,并没有告诉我妈妈。导师说这次面试可以算是我的成人礼。”
校园生活给这个男生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一口流利的口语。在长达一个小时的采访中,胡十分放松,侃侃而谈。“刚入学的时候,我确实担心同学们会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我。”胡说,“但是后来我发现大家都把我当同龄人看待,我也觉得大家没必要太让我失望。”
胡现在
“研究生阶段,我还是和妈妈在校外租房子住。毕竟我不是成年人。”十六岁是男生的叛逆期。在胡的成长轨迹中,他母亲的印记开始出现消退的迹象。胡强调了他的成长:吃食堂,泡图书馆和自习室,练辩论……校园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鲜和舒服。“我觉得总的来说,还是保持谦逊的倾听心理比较好。如果我对课程特别感兴趣或者想发言,我一般会坐在第三排或者第四排。如果和老师熟悉了,我可能会在课程中后期坐在教室前排。
胡是的研究生
“三年前第一次见到胡的时候,我就想,这还是个能过儿童节的孩子!”张宗刚教授是个胆大包天的山东人,对小徒弟特别照顾。“后来我发现这个孩子理论基础很好,写作效率也很高。他的硕士论文是关于简奥斯汀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影视建构,他写了10万字左右。如果这次能拿到博士学位,我应该是全国最年轻的博士之一。他也长高了,一米八左右,比我高!”
“我的导师张宗刚老师非常负责。我们谈学习和论文计划,我的研究方向得到张老师的支持。如果你是参加培训或者结交新朋友,我也会告诉张老师。”下学期,胡正式开始准备考试,他选择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我第一时间把Cobo的决定告诉了张老师。”显然,胡对他的导师有着异乎寻常的信任。
“根据考试要求,我不能透露考试内容。”胡说,他只能“透露”博士考试的面试是在网上进行的。“公示结束,名单正式公布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链接到上海上海最终录取名单,写了一行字‘上海上海已录取’。”
胡和同学的合影
与胡的对话:
“心理上的‘年轻时代’与客观事实还是有差距的”
记者:你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胡:我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因为年纪小,我主动和别人接触和交流。时间长了,发现同学们都把我当同龄人。这让我很放松,是一种自由的状态。
我的同学对我有一些友好的名字,如“胡哥”或“姚远”。在学术上,我们是平等的。在生活中,我更喜欢在一些无原则的问题上给别人让路。我很随和,如果不是太自吹自擂的话。
我比较喜欢在学院办的或者四工三工的自习室学习,在图书馆的时间主要用来借书。我会看一些科学、传播、文学批评方面的书,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思想。
以和我撞击出火花。我不是很喜欢在网上看PDF电子书,除非实在找不到。闲暇时间我会自己买书看。
记者:你是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胡耀元:我考上研究生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来要读博了。当时我有很多条路,比如再去读个master,或者投身传媒行业成为一名记者,但博士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
未来的发展,我现在还没有怎么想好。读完博以后我应该是回高校当个老师,从讲师或者是副教授当起。不过也不可能是副教授起点啦,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大。可能会从讲师开始。这是我的第一选择。但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机遇,我可能会选择投身传媒行业,向记者或者编辑方向走。
记者:你每天的时间都是怎么安排的?听说你有着规律的作息。
胡耀元:不能用规律这个词来形容,这样感觉我每天都是固定的。除了我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作业、论文和科研任务之外,我其实还是挺flexible的。我的睡觉时间比较规律,研一的时候会9点睡觉,但到了研二就比较少见了,通常是10点或者11点入睡,比较忙的时候会熬到12点。早上起床时间夏天最晚7:30,冬天会睡久一点,8点起来。当然,如果要上课的话也有6点起来的时候。
休闲的时候,会偶尔玩玩植物大战僵尸这种古老的游戏,当做一个消遣。但一般来说我的时间会花在更有用的地方。比如和别人说话聊天,可以满足我的精神需要,我更喜欢这种灵魂上的交流。
记者:集体生活也是校园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你这三年好像一直是在校外租房和妈妈一起住。
胡耀元:研究生入学时我刚14岁,虽然我的心理年龄可能不止14岁,但我妈还是觉得,我毕竟是一个未成年人,在校外租房子住她可能会更放心一些。
我自己也觉得,如果入学时我选择住宿舍的话,我的生活习惯和别人还是有一些出入的。比如我研一时生活还是比较符合小孩和老年人的标准的,六七点起床,闹钟可能会吵到别人。我晚上睡得比较早,他们可能不想睡这么早。这样一起生活,可能会给他们的身体和精神上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他们不让着我,他们会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连小孩都不让。另一方面我也不想“倚小卖小”。我不想以小孩的身份来要求别人按照我的节奏来生活,这对他们不公平。
记者:有没有参加一些社团或者是集体活动?
胡耀元:研一时我参加了社团和辩论赛,但后来就不参加了,因为没有什么时间。春游秋游他们组织过几次,第一年有两次,最近也有一次,这三次我刚好和别人有约,所以没有参加。我参加的集体活动虽然也不少,但四十几个人五十几个人一起出去玩,我还是不怎么喜欢。我自己聊天也不太容易放得开。如果大家都要各自玩各自的话,还不如自己玩比较好。
记者:对于“年纪小”这个标签,你自己怎样定义?
胡耀元:心理上的“年纪小”和客观事实还是不同的。客观事实是我很清楚他们会有什么反应,而心理上是指他们不觉得我小,我也不觉得他们老。如果住在宿舍,他们会想当然的,会觉得我这个年龄是必须要被礼让的,可能这是传统上的习惯,所以我很能理解他们。
记者:和妈妈意见相左时,听谁的?
胡耀元:和我妈没有什么很重要的冲突,没有太多的意见出入,如果出现意见相左时,我可能会综合大家的考虑,还有自己判断。我不会针对亲子关系和别人聊。每个人的亲子关系都是不一样的。
来源:扬子晚报网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