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门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教育类移动应用提供的内容不得含有负面信息、不良信息、游戏链接和广告等。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闲置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功能。
近两年,受疫情防控因素影响,很多孩子长期在家上网络课,学习类app不断涌现,成为孩子平时学习的重要助手。同时,一些学习类app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诱导广告、色情、暴力等,让很多家长感到不安。
为了揭露学习类app存在的问题和根源,探索整改途径,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本报记者韩丹东
本报实习生王逸天
下载的自学软件成了孩子交友聊天的工具;学习类App大量插入广告,不仅体验大打折扣,还包含一些色情、暴力内容;推送的“免费领取”活动涉嫌诱导未成年人充值.连日来,不少家长向《法治日报》记者抱怨学习类app。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要改善学习类app的乱象,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规定,并让行业知道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去除商业化、娱乐化的氛围。
学习App里聊天忙
聊天室很脏。
河北沧州的吴女士投诉说,她上小学的儿子下载了一个以学习为名的网上自学App,玩得很过瘾,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她发现了为什么孩子根本不用App学习,而是用来聊天。“我体验了一下这个App,虽然有学习功能,但更像是一个休闲娱乐的App,聊天室更是乌烟瘴气”。
按照吴女士的指引,记者下载了这款App并打开。里面确实有很多“娱乐”功能:自习区按照不同的板块分布,可以设计自己的形象,装饰模拟教室,张贴留言墙。除了自习区,App还有活动区和睡觉区。在活动区聊天室,用户可以畅所欲言。
记者随机进入一个名为“k歌室”的聊天室。房间里四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一个叫“水生烟”的男生提出了谈恋爱的想法,然后通过“真心话大冒险”环节向另一个女生表白。在另一个5人聊天室里,一个叫“南音”的男生正在说话,满口脏话,并怂恿在场的其他人和他一起自残。
北京一名初中生萌萌告诉记者,这种骂在App的留言墙上比较常见。记者来到留言墙,看到很多人在这里公然对骂,言辞十分恶毒。也有很多人在上面留言“和我交个朋友吧,好男女朋友”。在萌萌提供给记者的一张App截图上,首页有十几条私信,都是想加她为好友的陌生人。
“萌萌”说,她有几个同学上了学习App,就在自习室打卡,去聊天区和留言墙“上网”。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看来,对于学习类app,尤其是在用户为未成年人的情况下,平台应该提供与此相一致的管理服务,而不应该用技术中立的原则进行辩护。这体现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避免了监管不力导致的功能滥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表示,一些学习类app的厂商并非教育专业出身,制作的app商业性和娱乐性很强,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包括平台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应该负起责任,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联锁诱导consu
记者下载了一款学习辅导App,注册为“六年级学生”。浏览“直播课”栏目时,弹出“一元速抢”六年级高效复习专题培训班套餐的广告,标有“限量”二字。点击进入后,有抢购结束倒计时提醒。
就在记者准备退出广告页面时,按下返回键,弹出了一个提示:“恭喜你,你获得了免费信息包,0元享受知识点列表和同步练习。”点击免费领取界面跳转到小程序,弹出一张二维码照片,需要记者扫码添加后才能领取。扫码添加后,对方给记者发来了三门课程的免费链接和一个抽奖的链接。在琳琅满目的实物商品中,记者抽取的奖品是“26节视频课”,但上述课程根本无法开设。
之后,一位名为“君君老师”的工作人员邀请记者加入课程群,自称班主任,要求学生扫码上课。直播课老师讲解了两个解题技巧后,开始推荐2098元到3798元的课程产品3354的学习包。课后,“君君老师”立即联系记者,继续宣传学习大礼包。
记者问不买学习大礼包还能继续免费上课吗?“君君老师”说,她可以继续免费上课,但如果她想系统地学习,她必须付费。现在,订购学习狂欢有折扣。
第二天,在课程组,“君君老师”反复强调了学习狂欢的好处和优惠的力度。群里有6个“学生家长”表示已经报名了。见记者没有回应,“君君先生”又给记者发了几条信息。首先,他告诉记者,今天秋季长期班开始出售,课程只剩下三个名额。现在购买享受优惠,还有精美礼品赠送。然后他发了两张介绍课程组合价格的图片,2098元到3996元。
朱认为,目前的学习类app确实存在大量诱导消费。这些app开发者将未成年人视为“摇钱树”,利用了未成年人智力不足,家长不计成本投资教育的心态。打着“免费”、“一元抢购”的幌子,先吸引流量,再诱导消费。这个烂摊子需要及时整改。
p>
程方平认为,类似“一元抢购”这种商业性很强的营销手段,不应被运用于教育领域,有关部门应针对这类现象加以规制。
涉黄广告充斥其中
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好端端的学习App,点开全是垃圾广告。”来自北京朝阳的张先生气愤地说。他告诉记者,他家孩子经常借助电子设备来学习,可一些学习类App经常跳出各种广告,有推销广告、游戏广告等,有的广告画面或内容“少儿不宜”,严重影响小朋友的身心健康。
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城中随机以“学习”“教育”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下载了近百款学习类App,发现张先生所称的问题较为普遍存在。
如一款名为“兔小萌儿童乐园”的学习App,界面上展示着五花八门的小游戏,内容大多和幼儿识字、开发思维有关。玩这些游戏时,如果想要解锁某个物品或道具,需要点击观看图标上面的广告按钮,记者点击后弹出的广告竟然是“同城交友,寂寞可约”,配图是衣着暴露的女性。继续玩下去,接下来的三条也是此类广告。
在这款App的“宝宝看”一栏里,视频播放时也跳出了广告,要观看至少5秒才能跳过。广告品类很多,有的推荐黄色小说,有的推荐记账赚钱小程序,还有的宣称免费领取宝宝生活用品。想要去除掉这些广告,需用户开通价格为39元的连续包月会员、198元的包年会员或498元的永久会员。
在该App主界面的右侧,有一个蓝色小电视图标,点击后界面跳转到另一个名为“南雅小说”的小程序中,自动推送展示的小说内容十分露骨,包含不少性暗示和色情桥段。
对此,朱巍表示,我国广告法明确禁止这类涉黄涉暴广告出现,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相关规定,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程方平说,平台方将App的商业性放在第一位,就容易导致这类现象,且会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对相关现象的惩处力度,让这类违法广告不再出现于未成年人使用的App中。
完善法律严格监管
多方携手治理乱象
对于学习类App出现的种种乱象,如何规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已有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这类App的责任主体进行规范。平台方应当履职尽责,发现问题App及时下架处理,以保障未成年人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朱巍说,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系统和青少年模式,在技术层面加强对未成年人在使用各类软件时的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程方平认为,改善学习类App乱象,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规定,同时让行业知晓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多方携手治理乱象,去除学习类App商业化、娱乐化的氛围。
“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仅体现在学习类App的监管方面,更应该提升全社会的意识,营造‘问题App人人喊打’的局面,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程方平说。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