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重要举措。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水平的关键之举。
2021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职业本科教育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调查显示,高职本科教育得到了大多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对接受职业本科教育有较高期望。60%的用人单位认为,与其他群体相比,高职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合岗位需求,应扩大办学规模。
探索进入深水区。
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意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赋予了职业本科教育合法的权利和地位。
由于高职本科教育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政策对高职本科、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定位和属性区分尚未给出明确答案,课程教学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标准等关键制度设计尚未完全落实。满意度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高职本科学校不自觉地向应用型本科学校定位“学术漂移”,有的延续高职办学模式,呈现“移植式增长”,“双”同质化倾向明显,需要尽快明确自身发展定位。
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职业本科学校教师构成复杂,“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与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将本科与职业教育的“双能力”要求结合起来,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之一。
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面临着本科生和专科生混杂的复杂局面。满意度调查显示,41.72%的学生对学校后勤管理不满意,部分学校延续管理惯性,未能按照本科学校的管理方式整体“升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类型开发的国际参考。
国外没有职业本科学校的概念。从内涵要素来看,国外对应的是应用科学技术大学、多学科技术学院和技术科学大学。借鉴国外大学的发展经验,可以促进我国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
增加政策供给是提升职业类型特色的保证。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各有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国家层面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保障体系。通过刚性精准的政策供给,在招生模式、办学载体、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度安排。
专业发展紧跟产业需求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德国政、商、企主体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非常注重将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势转化为学校专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以新加坡产业升级为准绳,根据预设的关键指标动态调整理工学院专业。美国社区学院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设置专业,并邀请社区成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设计和
深度的校企合作是类型化发展最显著的背景。行业是人才培养标准的主要制定者,职场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学习者先成为学徒,再成为学生。行业企业实习时间超过60%是一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比如德国、瑞士的学徒制,英国的学位学徒制,都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设计课程,提供实习。
促进高职本科课程发展的对策
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双向跨界融合。满意度调查显示,43.5%的学生认为学校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不多,说明校企合作的意愿和深度不够。因此,需要完善现代学徒制的法规和激励政策,保障行业、企业、学校和学徒的合法权益,开发适合岗位培训的教材并建立定期更新机制,探索与学徒制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提高双导师团队育人能力,通过\”三育\”改革凸显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双向跨界\”。
加强专业群建设,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满意度调查发现,44%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亟待提高专业内涵建设和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制定衔接行业标准的专业标准体系,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发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预测优势,打造国家战略专业群联动发展示范高地。
建设专家型“双师型”队伍,加强教师“双能”储备。满意度调查显示,部分学生提到教师存在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能力不足、缺乏课外交流等问题。单纯的“双师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师双能的要求。要细化“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同步向专家型“双师型”教师转型升级。学校在聘请教师时,要突出实践导向,创新考核方式,聘请兼具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专家型教师。要依托合作企业与校企深度融合的平台,坚持德技结合、教育培训结合,建立教师轮训制度。同时聘请大国工匠、技艺大师上岗兼职,树立专家型教师典型,示范引导教师升级为专家型教师。
兼顾标准建设和质量评价,完善多元评价机制。以“职业高考”制度为切口,建立基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数字素养作为强制性要求纳入学校毕业证书和“1 X”证书评价标准。建立多分类评价体系,构建与普通高校“学科评价”相对应的职业院校“专业评价”。建立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基金,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
质量评价工作。
加快治理转型,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加大学校管理者培训,完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高校治理的规章制度,推进学校治理转型。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支撑体系,形成全校统一联动的治理信息平台。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14日第5版
作者:罗建平 蓝文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