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看起来有点“土气”,但一家市值“千亿”的上市公司却在职业教育中成长起来。在教育领域,市值过千亿的公司只有四家,——,做K12的新东方,好未来,跟谁学,职教赛道的大众教育。
烹饪学校新东方、蓝翔挖掘机、北大青鸟、南通汽修.与K12教育面向中小学生,产品非常同质化不同,职业教育培训覆盖全球,细分领域多种多样。考虑到中国大量人口的就业并不依赖于白领工作,蓝领工作是基本的就业市场,职业教育似乎隐藏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淘金机会。
更何况,不同于百年不变的基础教育,职业变化很快,新职业不断涌现。特别是以网络名人培训、新电商直播培训、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职业的兴起,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新的创业机会。
然而,在职业教育中,不同子轨道的体积差异可能是极其巨大的。考“公考培训”的中公教育市值超过1900亿元,但第二东方教育市值300多亿元,仅为中公教育的1/6。
更残酷的是,看似最贴近时代的“IT培训”达内教育的市值与雪球用户一度热议的中公的市值差距高达282倍。
为什么一边是职业教育行业对中国公办教育来说千亿的高市值,一边却是成立多年却无法成为掌门人、营收依然有限的残酷现实?
36Kr试图通过这份研究报告对职业教育领域进行整体梳理,并对以下三个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
职业赛道最赚钱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只有中公教育能迈过千亿市值的门槛?
两者都属于职业教育的轨道。为什么中国公立教育和东方教育持续增长,而尚德和达内却“败下阵来”?
“线上”变量出现,会是新职教的制胜点吗?
1.很少有千亿机会36Kr认为,在职业教育的赛道上,只有“招聘领域”才能产生千亿以上市值的公司。
所谓招聘,是指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职位的招聘,相对公开。典型的公司如涂画教育、中公教育、粉笔公考。
为什么只有招聘领域能跑出一大批公司?有两个原因:
一、招募的用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这是最大的用户群体,2019年接近4000万。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的数量仅为前者的一半(——人)且用户规模决定了这项业务的天花板;
其次,非招聘板块的用户需求不刚性且极其分散,培养时间相对较短,缺乏足够的付费意愿,整体用户生命周期不长。
专业赛道上公司的市值也证明了这个结论:
上图中,市值最高的中公教育和涂画教育属于招聘领域,第一名的市值是第二名的6倍多。
市值排名靠后的公司属于职业技能培训,如从事成人自学培训和资格培训的尚德机构、专注财务会计和医疗培训的包拯远程、专注IT培训的达内教育等。从图来看,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市值差距是282倍。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立教育和东方教育能够持续增长?
职业教育赛道上市公司中,中公教育和东方教育营收最高,2019年营收分别达到91.8亿元和39.0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公教育不仅营收规模近百亿元,公司市值也已突破千亿元。只用了7个月,它仍然保持
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公教育赖以起家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业务,依然贡献了超过50%的营收,达41.7亿元。而教师业务也迅速崛起,取代了事业单位序列,贡献了近20亿元的收入。
教师业务快速增长背后的逻辑是,我国教师退休高峰即将到来,近年来资本对在线教育的主推导致K12领域的教师缺口增加到数千万。特别是教育部要求在线教育企业教师公布教师资格证的政策,直接刺激了公教培训人数同比增长53%,单价增长5%。
此外,中公教育还在2019年财报中披露,考研辅导业务收入增速超过100%,IT能力培训业务收入增速达到300%。
与中公教育类似,东方教育也选择了通过不断拓展业务类型和区域来实现快速增长。
具体来说,从区域来看,东方教育并没有将业务局限在其发源地安徽,而是在全国各地不断开设新的培训中心;从品类来看,厨师培训、电脑培训、汽修培训都为东方教育贡献了可观的营收,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新东方烹饪学校,营收贡献为21.4亿元;其次是新华电脑的出资,金额为7.7亿元;最后是万通汽修5.3亿。
但是,即使东方教育通过不断拓展业务线实现了40亿元的营收,接近中公教育年营收的一半,两者市值的差距仍然是6倍。资本之所以给出两者完全不同的PE倍数,是因为相比招聘领域,职业技能培训的未来增长空间有限,用户基数和刚需都不如后者。这也是目前职教赛道招聘领域只有千亿公司的原因之一。
而且如题,职业教育残酷的一面在于,如果它所属的赛道不像“招聘场”那样是刚需,用户规模大,就很容易陷入营销驱动的陷阱。
以成人自学业务为主的尚德机构和以IT培训起家的达内就是如此。
不同于中公教育和东方教育这两家高盈利的公司,来自尚德
披露的财报中可以发现,尚德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其亏损的直接原因就是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甚至比毛利还要高。以 2019 年为例,尚德机构的毛利为 17.98 亿元,单营销费用一项也同样为 17.9 亿元,更不用提其它方面的支出。
而达内作为国内较早诞生的的 IT 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提供了 14 门 IT 学科,5 门非 IT 学科和 2 门 K12 编程相关课程。但此前因为将业务扩展至少儿编程领域,而增加了公司的营销费用,导致其财务表现上出现亏损。雪上加霜的是,2019 年又因为业绩虚增 7 亿收入被纳斯达克出示退市警告。
由此可见,若公司所处赛道的用户需求不刚性、用户生命周期短、受众总量小,则容易使公司陷入必须靠持续的营销以达到获客目的的陷阱。
二、残酷的行业现实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职业教育领域,那就是 —— 行业非常散乱,短期缺钱,中长期缺人,使得再出现一家千亿市值公司的难度大幅增加。
1、行业极度分散
根据教育部和沙利文数据,2017 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约 7681 亿元,预计 2020 年能超过万亿元规模。
但目前收入最高的公司中公教育,即使 2019 年营收 91 亿元,占比也不到职业教育行业的 1.2% ,可见职业教育领域的集中度低,仍处于行业分散、长尾公司遍地的状态,远未形成头部的垄断效应。
2、短期缺钱
在整个 GDP 中,尽管教育经费已从 2000 年的 3849 亿元,增加至 2019 年的 4.6 万亿,增加幅度为近 12 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为 4% 左右。相比丹麦、挪威、瑞典的 7% 有不小差距,相比英、法、美的 5% 同样有差距。
国家最近20年教育经费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一览
但是,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只有 8% 左右,即使最高峰时也不超过 15%。
在中国,80% 的教育经费来自于财政性支出,而这里面的 90% 又来源于地方性财政支出。所以在先天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急需民间资金力量的参与。特别是疫情后的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很大,对民间资本的需求更大。
36氪还以 2019 年至今的一级创投市场前10大融资为例,在职业教育融资升温乃至火热的情况下,前两大金额为万学教育和云学堂的 1 亿美金,其次为 BAA 培训中国的 4 亿元融资,剩下的从 4000 万元到 1 亿元上下为主,和 K12 动辄 5 亿美金形成鲜明对比。所以职业教育投资热,热的还只是初期,大体量企业严重不足。
3、中长期缺人
三部委曾经在 2016 年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披露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
人才结构过剩与短缺并存,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紧缺;
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
社会地位和待遇较低等等。
此外,还测算了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测算,预计今年缺口接近 2000 万,5 年后攀升至 3000 万。
这个数据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并随着国家进入经济转型期,对高素质人才、对高端产业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而我们落后的人才结构和产业发展就形成了天然的矛盾。
一个表现是,从安信证券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在 2001 年加入 WTO 后,制造业增加值对全球的贡献逐年上升,期间先后超过日本、美国、欧盟,直至 2011 年成为全球第一,但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一名持续了 4 年后,2015 年便开始出现下滑。
所以,对于这一趋势,中国提出了要去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若的局面。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毫无疑问需要基础教育,更急迫的需要则是职业教育。
缺人的表现还体现在职位空缺和求职者比例逐年攀升,2013 年这个比例只有 1.09,2022 年将增至1.2。与此同时,15-64 岁的劳动人口在 2017 年下滑到 9.98 亿后,逐年下滑趋势明显。 作为后备力量的 0-14 岁人群,从 1964 年的 40.7% 峰值,下滑至 2013 年的 16.4%,2017 年为 16.78%。
总体来看,高端型人才的缺失,使得职业教育行业培养下一代优秀人才也面临挑战。
三、出路在哪儿?1、在线化
如果说 30 年前,职业教育早期大公司的产生,是因为改革开放、城镇化、高校扩招产生了大量需求,那么在互联网出现以后,用户接受教育的习惯正逐渐向线上迁移,因此,线上渠道的崛起,对职业教育公司而言,是一个明显的红利点。
这时候就要求新职业教育企业更加注重联网属性的提高 —— 尤其是大量互联网公司新增了批量的产品、运营、技术有关新岗位,并且需要的学习方式也逐渐转移到在线或者线上线下结合。最后,在线的便利性也导致行业开始思考用户的生命周期延长。
比如三节课,瞄准的就是新互联网从业者终身学习的这一需求,前期通过产品经理和互联网运营切入,逐渐再辅助录播课和双师小班模式。三节课的玩法是推出 15 人小班,再配以 3 年以上的资深助教进行辅导教学。
随着渠道发生的明显变化,逼迫传统的职业教育也开始进行新型的这些渠道进行招生获客,提供一些直播、录播相关的在线课程。但是对传统的职业教育公司来讲,因为存在路径依赖和地理位置辐射影响,在线化的渗透率远远不够,准确说是线上化的决心和力度还很缺失。
即使到如今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巨无霸中公教育的线上培训业务于2019年才首次突破 10 亿元大关,共实现营收10.36亿元,同比增长 133.5%。
同样作为线下为主的开元股份,在线上收入仅增长4.77%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增长了59.34%,高达6.06亿元。
因此,如何完成OMO模式的转变,对于传统的职业教育机构挑战还比较大,如何能够实现不影响业绩的情况下,还能较低成本获得有效流量,成为最为关键的命题。
36氪认为,在线职业教育更加适合带有课程性质的教育产品,因为在外部流量获取途径趋同的情况下。考验的是机构背后教研服务能力和产品质量能力。比如某在线公考头部企业,也在去年进行了线下教学点的铺设,就是因为面授相关的环节无法用纯线上代替。
而对于动手操作性的职业培训,还是需要回到线下进行教学。线上短视频或者直播等形式可以成为有利的获客途径和渠道,有助于下一步的交互转化。
以36氪在今年2月报道过的采贝教育为例,这家公司最近3年完成了3轮融资。采贝教育以大能源、大交通行业切口,进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领域,进而提供SAAS平台、内容课程、行业标准等解决方案。
采贝创始人熊珺曾对36氪表示:制造行业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速度已远远快于十年前,以老带新的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行业快速迭代的人才需求,在 2016 年发现这一趋势后,采贝立即切入了技能培训赛道。
2.全年龄段扩科
对于职业教育企业来说,最容易获取流量的阶段集中在职前阶段。企业也都重点会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一些列产品推出与研发,而对于职中、职后阶段的扩张显得更为重要。
从客户生命周期来说,18 岁到 60 岁都可以进行商业变现。尽管成人付费意愿比较低且分散,但是目前的趋势已经呈现两派。高校为代表的公司在极力往义务教育扩展,主流的模式是通过并购有名的民办学校或者中专学校,为自己旗下大学生源进行提前培养和补充。
以大学生就业、考研、单位招录为代表的公司,开始延伸到 K12 阶段和资格证培训阶段。这类公司的逻辑是希望凭借已有的客户池,扩充 K12 阶段的学生增量,进而延伸到大学毕业后的职场进阶。可能是需要行业的资格证培训,也可能是需要职位的进阶学习。
目前这个方向值得拆解的公司是职问,职问在去年底完成智联和网易的超6000万元A轮融资后,又在今年的 6 月拿到腾讯融资。这家公司以大学生求职问题解答社区起家,后面逐渐拓展到 1-3 岁职场新人、3 年以上成熟职场人群领域。完成了全职业全周期扩展。在用户层面,既有 C 端用户,又有企业和高校客户。
四、总结
职业教育在教育行业中属于互联网程度渗透偏低的细分赛道,但已经跑出了千亿市值的头部公司,这足以证明还可以跑出下一个千亿市值的在线职业教育公司。为什么是在线领域?36氪认为有三点:
第一,目前能上市的线下传统职业教育机构基本完成了 IPO,但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并不高。500亿元人民币市值的职业教育公司都还急需出现,这就是目前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的认知现状。
第二,疫情带给整个职业教育的影响是,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质的线上培训课程。在线必然成为每家机构的标配,这更会带来线上迎来大资金投入的变化。
第三,全民在线网课的普及和渗透,提高了并购的空间。尤其在港股教育公司疯狂并购国内独立学院国外优质大学背景下,路径的借鉴和资本杠杠的运用,都起到了很好的扎堆示范效应。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