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职业教育调查显示,65%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高校。
谁在读中职?
35%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约65%的去高校继续深造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约10%去本科院校。
从实习时间来看,进入本科的孩子平均只有1.8个月,进入专科的是2.7个月,就业的是3.9个月。
——————————
最近普工分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出圈之势。
针对“普职分流”问题,不少人大代表和委员认为,由于时代发展、经济转型、社会变革和教育本身的发展,我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比例大致相当的“普职分流”政策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许多人建议,“普职分离”不应大致等同,而应加强宣传引导,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接受度和认可度,积极探索“普职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在2022年2月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指出,要拆分普通职业教育,只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多元化发展,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
中职学生可以考高职甚至本科,这是有政策保障的。在对2020年全国近2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中,作者和团队试图找出哪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深造,并试图提出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继续深造的政策建议。
65%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深造。
笔者发现,升学是中职教育的主要归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继续深造,如一对一招收、五年一贯制、普通高考等。对于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一心想要读书的孩子来说,几乎不存在能不能上高职的困惑,更多的是能不能上高职甚至本科。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与金融研究所进行的202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抽样调查,在近2万个样本中,就业的比例仅为35%,而在约65%去高校继续深造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约10%去了本科院校。在升学渠道上,主要的升学方式是单招和各种形式的直升飞机。选择普通高考和普通高中生竞争的也有1000多人。对于坚持毕业的孩子,男生和女生在整体毕业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女生本科毕业率略高于男生。
随着“职业高考”的推进,应用型本科和高职本科正在从中职学校扩大招生规模。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笔者估计,如果能实现上述目标,2025年后中职毕业生直接升入本科院校的比例将会大幅提高。
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建成了,中职毕业生的求学之路没有被堵死,反而更加宽广了。
学校毕业生
从学校类别来看,区县公办学校进入本科的比例最高,接近9%,明显高于省市公办中职和民办中职。由于实训设备、双师型教师等办学条件较省市学校不足,很多区县中职学校较早形成了以继续教育为核心竞争力的办学模式。
另外,从实习时间来看,进入本科的孩子平均时间只有1.8个月,进入专科的是2.7个月,就业的是3.9个月。10%进入本科的孩子没有实训经验。没有获得职业证书的孩子比例为7%,而获得一两个证书的孩子比例仅为5%。
是什么原因导致实习经验少,没有职业证书,年级低的孩子读本科的比例更高?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
一些中职学校校长明确表示,普通高中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对口升学,参加对口升学的不实习,专心备考。有些中等职业学校甚至有“升学区”和“非升学区”,以免影响去升学的孩子。另一个原因可能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对入学考试的组织管理不足。
从以上可以看出,职校生的升学之路依然坎坷,职业立交桥的改革依然在路上。
政策如何为中职生升学保驾护航?
招生制度的公平公正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招生中的违规行为,亟须严打,加大整治力度。
在中等职业学校,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需要在政策层面得到关注。中等职业学校的免费政策帮助了许多经济困难的孩子完成了高中学业,但高等教育的高昂成本,特别是失去潜在收入的机会成本,阻碍了他们继续学业。加大对部分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力度,让努力和能力成为这些中职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学生资助政策的应有之义。
“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考试内容和结构比例的优化调整,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类型教育特色的保留。在语文、数字、英语三门科目中。
外,“职教高考”区分了专业大类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高考就是指挥棒,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活动将围绕这一指挥棒重塑。部分普高生在高三年级转入中职学校参加对口升学,虽然这在个体层面无可厚非,但也说明普高和中职教育间存在“套利空间”,中职学校成为上大学的捷径。这一套利空间的形成,部分来自考试内容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强调得不够。拒绝普高生转入中职学校的方式有悖于普职融通的基本理念,并不可取。但在未来的改革中,需要密切关注高三学生规模性的转入中职的“套利行为”,并据此调整“职教高考”的考试内容和结构比例。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实践,将决定能否兼顾产教融合。没有取得职业证书的孩子上了本科,更少实习实践经历的孩子上了本科,这一现象应当得到改变。随着中职教育从“就业导向为主”转向“升学就业并重”,升学率尤其是升本率对学校声誉的影响不断升高,深度校企合作成了吃力不讨好的行为。面对一些升本人数超过百人的“超级中职”的崛起,一些原本擅长面向产业办学、有着悠久学徒制历史的中职学校,逐渐丧失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一些紧密服务本地产业的中职学校不得不调整办学导向以吸引优秀生源。而优秀生源更多的升学,对企业继续深度参与人才培养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专升本比例的日益增加,这一机制也传导到了高职院校,许多原本深入的校企合作项目因优秀生源升本而受到冲击。如何制定有利于产教融合、有利于真正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并基于此开展录取,将考验改革者的智慧与担当。
田志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