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散漫,被欺负不还手……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拖延症,散漫,被欺负不还手……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你好~“呼叫无忧”专栏在这里~往届学员会在这里分享自己的自我成长故事。以后每周都会定期和大家见面,今天的内容由家长会助理整理,不用焦虑。

问与答。不友好家长俱乐部圆桌会议之一:

心理咨询师玉林老师解答俱乐部家长的育儿问题。这个问答涉及17个问题。a .在此,我们摘录其中的5条,从以下三个维度,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家长们非常关心的常见育儿问题。

孩子磨蹭不专心写作业怎么办?

[案例1]

初三的小学生不够注意完全“抄”全句的所有单词,老是掉字母或者写错偏旁部首。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精细专注力?对于中年妈妈来说,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专注力的下降?

林老师回答了问题:

1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精细专注力?

我的孩子经常犯这个错误,所以老师经常找他谈话。首先,我不太可能把这个问题上升到“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层面。因为任何问题都要评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然后再考虑是接受还是改正。我将从以下三个标准进行评估:

如果评价结果是好的,不要去纠正,而是从更多的其他维度去看。比如初三学习难度有没有阶梯式增加?还是大多数孩子都有的普遍现象?初三的孩子大概8、9岁,很难做到非常专心,甚至是心流状态。大多数孩子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甚至是很短的时间内,体验到这种极度专注的状态。其他大多数时候,他们可能会有点粗心,看起来不是很认真。

我们不能指望他的专注力达到完美的标准,一字不差地照抄。不知道这样是不是让我不那么焦虑了,能不能放下一点?

中年妈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专注力的下降?

这是自然规律。首先,你要接受自己。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在递减,所以我们不得不接受我们和巅峰时期有一点点不同。比如我现在受不了熬夜,但是25岁的时候,第二天又可以出去玩了,就不用苛求自己回到巅峰了。

我们换个思路,能不能试着调整一下学习方式,让学习效果还能保持的不错,至少是目前状态下最好的那种。

最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训练来延缓衰退,比如正念冥想。它可以帮助我们强化大脑,保持对当下状态的意识。研究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可以提高专注力,包括小孩子都可以用。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针对儿童的正念禅修课程或app。

[案例2]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孩子经常写得很慢,经常要写到10点半甚至11点以后。发现这种现象后,我们试图找出原因,想办法改善。已经实施了一些措施,偶尔有效果,但目前来看,改善比较缓慢。

林老师回答了问题:

首先赞美和肯定这位家长,用理性的态度去寻找背后的原因。但是,家长还是很担心。他们努力尝试改变。为什么一直没有解决?我想说我能提供的方法你都已经实现了,那我们还需要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吗?我们是要杜绝发呆,还是想办法让他每分钟都处于高度关注的状态,或者换个角度去理解发呆?

孩子说发呆让他觉得写作业还过得去。如果连发呆都不允许,那做作业就太痛苦了。仔细想想这个答案还是挺有道理的。回想一下,当我们在做一些繁重的工作或者不是很喜欢的工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特别注重整个过程?是在中间钓鱼,还是让自己发呆?如果没有,是不是根本做不到或者直接拒绝做,因为我们知道那种状态太痛苦了。

但是,如果允许的话,虽然你没有一直集中注意力,但是最后还是可以完成任务的。我们是否应该确保孩子们能先完成作业?至于中间状态和质量,暂时放在第二位。

也许发呆是大脑激活的一种保护机制。当我们非常紧张或者想要逃避的时候,我们会先停下来放松一下。这可能会让我们觉得会影响学习效果,也可能确实有一大堆学生很傲慢,很无知,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种控制是需要的。你还觉得需要纠正孩子发呆吗?如果有,请用刚才的《现象评估三标准》来判断它造成了多大的破坏力。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我们必须放弃用完美的标准来评判孩子。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对孩子有好处吗?经常是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很快完成作业,还有很多空余时间。这时候妈妈说再做一套卷子!久而久之,孩子明白,写得快只会让自己吃亏。因此,他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放慢写作业的速度,以免不得不面对更多的作业。

我平时心理咨询接待的很多孩子,他们表面看上去有非常多的症状和问题,但换个角度思考,这些问题是否给他自己带来好处?只是这个好处不是我们父母认同或接受的。

再回到刚刚四年级孩子写字慢的问题,有没有可能他在通过这种方式赢得父母更多的陪伴?四年级的孩子还是很需要父母多陪一陪的。这样阐述有没有给大家一点点新的启发,也许我们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他这样做想达到一些怎样的期待或希望?如果不通过作业慢的方式,还可以通过什么其他方式获得呢?也许问题慢慢就解决了。

怎么给孩子树立规则、界限感?

【案例一】

发现育儿过程中,作为母亲或一个大人在一些事情上的界限感或原则没划分好,如何调整?比如养宠物这件事,原先想将猫换成兔子,和孩子约定按时间表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坚持14天,我们就买……昨晚表示因她没遵守规则,买兔子的事情作罢,然后她大哭一场。因为看到她的努力,后面跟她说那等我们搬家时,再讨论这个事情。作为大人是不是没有遵守原则,又让她觉得又有机会倒戈。

雨林林老师答疑

这个问题是否也困扰了你们?如果严格按规则执行,是不是太严苛,如果不按规则执行时,孩子下次是不是不听我的,是不是也觉得我们言而无信了?

首先,我们要重新理解规则的作用和本质,比如孩子想养宠物,跟他约定的规则想要起效,是不是就得孩子非常有意愿?那么规则和后果需要有逻辑联系。

如上海疫情,我们在遵守政府制定的一些规则时,同时还在思考这些规则是不是真的能达到最后的效果。如果可以,就会更有动力遵守;如果不能,遵守的动力就会下降很多。但屈服于权威,只能遵守,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意愿。再比如,很少有人会质疑为什么不能闯红灯?因为闯红灯和危险间有非常强的逻辑关系,这个规则帮我们避免危险。

家庭规则也一样,包括养兔子。养宠物和孩子必须在9:30上床睡觉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有没有让孩子清楚地去理解这点?它是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去实现目标或提高养宠物的能力?并不是你听我的,然后我就听你的,这是交换条件。

所以我建议稍微调整下方案,想想孩子需要达到哪些能力才可以养宠物。比如:1.买宠物的钱谁出?是不是孩子也得承担一部分。2.每天照顾宠物预估需多少时间,是不是要提高孩子写作业或做事情的效率,又或者减少玩的时间,这些孩子能不能做到?我们可以先模拟演练一段时间看看。

这是第一个建议:“不要把规则作为一种交换,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帮助孩子得到她想要的东西的一种助力、一种动力、一种非常健康的因素”。我们在定规则时,需要思考为什么要定这样的规则,它能不能帮助孩子去实现他的期待,避免让孩子认为是在服从权威。

第二个建议:考虑增加规则的附加条款,比如5号前需完成付款,到了5号还不付款,合同就要撕毁吗?有些过了!如果签附加条款:如5号未付款,每延迟一天增加1%的违约金。合同不用撕毁,超期还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这叫规则的弹性。

在跟孩子建立规则时,比如9:30之前必须睡觉,但她某一天9:40才上床,延迟了10分钟,我们没有必要撕毁合同,只要在规则后增加一些附加条款,让孩子付出一些稍微小的成本,让协议继续维持下去,还不会让自己陷入两难,这些附加条款比较符合人性。我们都不是机器,定9:30睡觉就能100%做到,也会因为一些各种各样的事推迟,这并不是特别突破底线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留一定的空间。

【案例二】

小朋友快5岁了,幼儿园中班、男孩、倔强且要强、自我意识比较强,畏难时常发生,如不肯接受别人定的规则,不容易加入别的小朋友的游戏中,不愿意听取别人建议,导致跟不上幼儿园的每日任务。我教他做特定的内容比较困难,他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担心他将来难以应付小学生活,不能接受学校的教育模式,难以融入同学中。目前我该怎样帮助他跳出自己的固执,合理的顺应这个世界。

雨林林老师答疑

首先非常理解妈妈的担心。根据经验孩子在小学阶段出现严重的社交问题和规则服从问题,可能在幼儿园就有所表现,但那时并没有引起家庭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引导好孩子。突然进入一个更加严格的学校,孩子会畏难,因此遭到了更大的困难和挫败。

5岁孩子一般具备了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但仍比较自我中心,这是孩子的道德发展趋势。第一,我们需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道德发展水平。孩子不遵守规则,并不代表是坏小孩,而是他的道德水平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很好的去遵守规则。

第二,我们不能贴标签,要引导或纠正他,比如你就是个自私的孩子、坏孩子等等。道德发展随着不同年龄而推进,越大越像好人,而越小的孩子的确在很多交往规则里更像小动物,更利于自己或更从自己出发。

怎么去引导孩子跟别人合作或遵守他人规则?分两个层面:第一,孩子理解他人非先天能力,需不断地社交和引导。孩子发展的好坏与他日常和周围人相处,以及周围环境怎么对待他有密切关联。我们想要孩子更好的理解他人,前提孩子要充分体验到被理解是怎样的感觉。当他有情绪时,我们要去真正的看见孩子的内在,真正感受、理解和尊重他,他也会模仿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样子,去理解、照顾周围的人。

第二,给予知识层面的教育,但5岁孩子讲道理比较难,推荐角色扮演的游戏,将他遭遇困难的情景搬运到游戏当中,让孩子感受、体会和理解关系中的另一方。

比如,游戏中你就是那个有自己规则的孩子,你制定的规则你的孩子不愿意,这时用非常简单、清晰的话表达你的感受。跟他表明是因为5岁的孩子他可能没有意识到别人原来那么难过,或者别人其实也很想要跟他玩儿,很想跟他做朋友。如果他能够在游戏里面更多的去体验到虚拟对方的感受,那么对于他真正理解别人也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总结一句话:第一你去看见他,第二你怎么引导他看见别的孩子。

社交问题

【案例一】

怎么引导孩子该反抗的时候要反抗?有一天到邻居家玩,孩子想爬到高桌子上,邻居家7岁的小男孩不允许,说桌子不稳、危险,但哥哥还是爬了。两人就开始打闹,邻居娃拿着绳子在追打哥哥,哥哥站在那里让对方打,不一会儿,哥哥就哭了起来,我在旁边鼓励哥哥打回去,但是哥哥就是不打。后面在我们的阻止下,两人分开了。我和先生问哥哥当时爸爸妈妈都在,你为什么不敢反抗或打回去,哥哥说他想等邻居娃打完,再看看怎么处理?

雨林林老师答疑

这属于社交问题,藏着爸爸妈妈更多的担心。比如担心孩子性格太懦弱,以后会不会很容易被别人欺负或霸凌?

这个案例我更倾向是小男孩间正常的打闹。这种打闹一定会有人强有人弱,如果两个人都很强,游戏就玩不了,它一定是要匹配才玩得起来。孩子可能更愿意去担任弱者,牺牲一点自己的权益来维持住关系。如果他打回去就玩不了,关系破裂。

因此,我建议要多观察孩子的日常模式,有没有用委曲求全的方式维持住关系。如果是,更加要关注他和家庭成员是怎样的关系模式,他是否有通过委曲求全的方式维持关系,这种模式如何发展出来的?假如觉察孩子在家里也是这样的关系模式,我们就要去调整和孩子互动方式。

如果孩子只是有所担心,或对社交礼仪理解不足,我们可以告诉他要交朋友或和他人玩儿,不只有委屈自己这一种方式,也有别的方式去赢得朋友,同时也要告诉他在哪些时候是一定要反抗,哪些时候是拥有自主选择权的,选择不打回去也是可以的,但你要教他一些,比如关于校园霸凌知识,遇到这些情况时,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不一定需要打回去,但一定要知道怎么做,得保护好自己。

我不知道有没有回答到爸爸妈妈的问题,因为本质上说来我们也不是认为说你被别人打了,你就非得打回去。你打回去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也未见得。

在养孩子的路上看似是养孩子,但最终决定我们焦虑程度和愉悦程度的,可能是对自我认知有多深,也许我们最终还得回归到认识自我这样一个落脚点上。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用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让父母和孩子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结,给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对方的桥梁。欢迎加入我们~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作者 | 爱芹

童行书院父母俱乐部助教,通识教育理念实践者,温柔而坚定,育儿路上时刻反省,不必内疚。看见自己!看见孩子!

相关推荐

成人高考网报名流程,成人报考高考怎么报名

慎重的提醒下,距离成人高考报名仅剩10多天,已经进入冲刺。想今年报考成人高考的同学,...

初中文凭可以自考本科学历吗,初中学历可以自考本科学历吗

外地户口在一线城市买房,从一开始缴纳满3年社保调整至5年;公积金离职就能提取全额,部...

青海志愿者招募,青海省志愿者

根据团省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实施201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青南计划基...

自考毕业证和全日制毕业证含金量,自考本科的毕业证含金量高吗

网友一:你好,同学,首先自考它是属于成人学历的一种形式,成人学历除了自考,还包括成人...

电大是什么学校,电大的文凭有用吗?,电大的学历出来是哪个学校的

一、电大是什么学校?电大属正规国民大学教育系列,其毕业证(专本科)与普通高校毕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