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央视主办了“品牌中国”大型宣传活动,评选出消费者最喜爱的本土品牌榜单。
当时上榜的本土知名品牌有40个,大宝、小护士、波导、BBK、万利达、同方、奥克斯、波斯顿、恒源祥、雅戈尔、七匹狼、李宁、马森、杉杉等等。
在这些品牌中,我比较熟悉的有马森、米邦威、李宁和小护士。
马森是温州的本土品牌。当时温州有一家米邦威,还挺红的。
2008年,在我做生意的那条街上,有马森和邦威的专卖店。
马森在温州话里是“什么”的意思,Slogan是“无论你穿什么”。这两个品牌价格适中,适合大众消费,在当时很受欢迎。
我二姐曾经在上海的马森商场当过导购员。导购是靠提成的。我好像记得二姐说过,她的店每天的销售额能达到一万多,节假日也比较多。我二姐说她性格不适合。她每天抢几口饭吃,同事抢客户,内斗。她只工作了三个月左右。
随着时代的风起云涌,这些品牌似乎也逐渐消失了。
2007年,我在浙江温州茶山区大学城附近的一家品牌女装厂上班,商标是“薛凡妮”。我姐姐的工厂变得更加成功,商店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她的品牌名是“雪歌”。
当时温州的几条著名大道都有这个“雪歌”品牌的大幅广告标语。
据说老板的妹妹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7岁带着家人做衣服,从小店到自学设计。她也率先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结婚前,她为这家工厂和她的家庭打了一场官司。最后她只拿了“雪歌”这个商标。厂里的设备全部留给了她哥哥,也就是我待过的工厂“雪芬妮”。
我在那里工作的那一年,我的老板和他的姐姐大概比我当时大不了多少。有同事称赞“雪歌”创始人回娘家做生意时显得年轻漂亮端庄。
虽然结婚时只带了商标这个词,但短短几年,她还是远远超越了他弟弟的发展。
因为浙江的机遇和大环境,加上自己的努力,他们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我们这些外地人为他们工作,每天像工具人一样生活。
据说更早的时候,五六十年代,浙江人来安徽经商谋生!他们的盐碱地种不了庄稼,不谋生,真的会饿肚子。
那时候他们很羡慕中原的内陆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015年以前,传统品牌的成长模式是先注册一个商标,然后利用一切资源进行宣传。就像《雪歌》在高速路口有巨幅广告招牌一样,温州广播电台有他们的宣传推广。然后利用品牌名气吸引各地加盟商,开专卖店。品牌、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属于内贸。
我刚离开我工作的福建那家大工厂。他们从事对外贸易。它们被装在大型卡车集装箱里从香港运送到非洲各地。从外贸公司收到的货物。
那些年,对外贸易非常繁荣。后来美元贬值,内地劳动力成本增加,外贸工厂越来越不赚钱。我们很多老乡宁愿在老家工厂打工,也不愿意去沿海。2012年以后,沿海很多服装厂都转移到了云南、越南、缅甸。
去年腊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温州女装厂的老乡。我还问她我们的“雪芬妮”和他姐姐的“雪歌”现在怎么样了。她不知道。这位师姐曾经在那个工厂带过队。年前她请我吃火锅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你是怎么成为“作家”的。
我说,按照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我们当年待的女装厂如果不及时转型,不注重网络营销,极有可能早就衰落了。
还有,在我的记忆中,我的三叔是一个修补锅,我的姐夫是一个轻蔑的人,在农村,他挑着一筐筐的秧苗,洗着蔬菜
我还记得我姐夫在席子里坐在地上的样子。我跟着舅舅去看补锅,用那个铁皮把锅底的小洞粘上了。真的是一份没有含金量的工作。没几年就被时代淘汰了。一个锅值多少钱?
没几年,姐夫的生意就被时代淘汰了。
机器的批量输出,这种手工劳动作品是没有可比性的。现在我想买一个垫子。买现成的成品又快又便宜。那时候我姐夫睡一个凉席要很多个日日夜夜,时间成本太高。
姐夫曾经在背后感叹,说我奶奶没远见。她的同龄人在家学木匠、瓦工,我奶奶教他们修锅,辞退工匠。
我姐夫读书的时候成绩特别好,每年都拿证。家里穷,读书意识不足,就让他早点回来给家里打工,然后找师傅跟手艺人学。
只能说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我辍学的时候,家里没有一个亲戚能带我出去,更没有任何直系亲属能帮我。转了七八圈,找了个远房亲戚介绍的老师带我去福建。
那是一个比我大一个属的女人。我也很幸运。在厂里所有的老师中,她是最温柔的一个人,说话不大声骂人,更不打人。
我在福建工厂稳定下来了。我把姐夫介绍到我厂里熨衣服,姑姑把他介绍到流水车间做衣服。两年后,在我和老乡的鼓励下,我姐夫承包了工厂后车间的整个熨烫站。
工作几年后,他们家收入有了很大提高,现在用在福建赚的钱盖起了他们家漂亮的房子。
后来,我已经离开了福建的工厂。听老乡说,老板每年请客吃大餐,叫几个代表,我姐夫肯定是其中一个。他是老员工,也是熨烫站的包工头。可能姐夫那些年还有点存在感吧!
后来福建外贸厂下了路,村民也差不多走了。姐夫这几年一直在工地上干活,像个苦力一样,跟着工地到处跑。
当时他在厂里有自己独立的宿舍,干净明亮,有专门做饭的地方。徽派在厂里受尊重,环境比工地好。
是要好些。
现在,我们每次回老家带点牛奶或者红包给小婶,她死活都不肯收钱的,顶多会收下一箱牛奶。
如果我问小叔怎么样,小婶总是说没人带,这辈子还能怎么样?堂弟初二都没读完,小叔那些年常年也不怎么回家,对孩子也不怎么管。
作为独生子的堂弟,居然辍学比我们还早。现在也是在工地上干一段时间就歇一歇。
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我小妹当年十几岁在街上自己找工作一家一家地问,自己打印资料投放找工作。
从初到上海100块钱床铺一个月的拼租间到超市导购员,到日本料理店包吃包住的工作,再到成为公司行政工作者,在上海张江高科的小区,和表妹以及老乡合租了单间,一步步地置换稍微好的居住环境。
她后来又分期按揭交学费,自考本科,自考日语二级,自考司法考试等。
每个人,每个职业,每个家庭,每家公司,都有它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个人性格的各种局限。
想起在两年零几年,各地方有很多开摩的工作者,我也坐过很多次。后来被共享单车给淘汰了。
以前还用过那种万能充,一闪一闪的,现在压根不需要了。
以前我还有一个邻居是开照相馆的河南姑娘,她当时已经意识到危机了。她说如果不转型做婚纱影楼就要淘汰了。记得她还跟我说2003年非典,仅靠洗印那个单人照,那时需要查照片啥,她靠那项一个月赚8000多元。
好在,他们一大家人意识蛮超前,西安房价三四千的时候就已经买了两套房了。这河南姑娘现在还是我的QQ好友。
时代的列车轰轰而过。没有及时跟上,没有完成基本的财富保值,慢慢的就容易滑落到最最底层,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难。
要么后代有人读书智商超高,通过高考改变阶层命运。只是现在的高考性价比也没有30年前高了;或者看准趋势红利,抓住机会实现突破,这得要眼光运气行动力等综合能力了。
今天我在读《时代之巅,互联网构建新经济》一时感慨太多了,那些被消失的行业,那些转型失败的公司,那些没有与时俱进,然后越活越累的人们………
诺基亚当年被收购的时候,高层领导黯然地对记者说,“我觉得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可我们就是失败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不会因任何人的消极缓慢而停止。
我有那么多可写的活生生的天然好素材。可我总是没能写出自己想要的文字,写了这么多年也是不温不火,这也是我的局限性。
人世间的一切都有它的局限性。
作者:齐帆齐,安徽省作协会员,中国网络作家成员,已出版《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 《人人都能学会的写作变现指南》
微信公众号:《齐帆齐微刊》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