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万说
人们的心里话:
我一只脚走在香脊上,
收集整理发布《南通原生态民歌集成》,
用1068首民谣记录了南通千年的编年史!
我一只脚走在百年校园里,寻找和收集南通现代校歌。
用69首校歌留住了一个时代,每首校歌都有感人的故事!
他帮助人们实现他们的梦想。
江苏/湛江
他的作品平等可亲。他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钦佩。
他是诗人,也是教育家,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他就是原南通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范曾美术馆终身馆长——周建中老师。
周建中老师在她三十多岁时被提升为教授。我的文学导师徐英培教授说,每晚在师范学院大操场后面的两排讲师楼里,他的书房是最后一个熄灯的。
1995年春,我打算进入梦寐以求的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学习钢琴、扬琴、钢琴即兴伴奏、民乐合奏指挥四门研究生课程,学费共计8000元。我还清楚地记得,负责教学的周校长笑着对我说:“好的,好的。”
那一年,我的工资只有300元左右。
二十年前南通去上海,我总是晚上从南通港轮渡码头坐船,睡一夜,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到达上海十六铺码头。上岸后,我早早来到了商隐,坐在花园里立着蔡元培、小等先贤铜像的石凳上,读着书,等着上第一堂课。
1996年暑假结束后,我拿着钢琴系和民乐系分别的结业证书和两张盖有红章的白条,周校长带着我去校长那里签字报销。
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周校长就给我说明了经费情况:“音乐类研究生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单独授课……”一句话没说,只见两条白条,校领导“一支笔”已经签上了“同意报销”的字样。
之后周校长也支持我在2003年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博士,可惜因为非典耽误了考试。2008年春天,我以最快的速度赢得了在上海音乐学院做国内访问学者的机会。一年后,周校长访学返校,亲笔题写了一首著名作家的诗:“青山不画千年,绿水无弦。”鼓励我追求我的艺术梦想,走上一段楼梯。
2005年暑假,教育部组织了第一次全国美术论文评比活动。我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我被邀请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给我颁奖。那天激动人心的场景一直鼓励我认真研究当地的音乐文化。
2012年,我第一次当教授,校内面试结束后,周校长第一时间给我发来消息:全票通过,谢谢!
纸质获奖证书
从北京回来后,周校长为了让我深入挖掘,继承和研究南方。
通民间音乐,专门成立了“南通民间音乐研究室”,后又升为研究所,每年都拨给经费用于采风。他还为研究所订阅了《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些都是周校长分管人文社科的举措,更体现了他深情江海文化的胸怀。
南通民间音乐研究所这个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我经常以研究所所长的身份出席各种会议。其实十多年来,我就是一个自己领导自己的所长。
常有人风趣地叫我所长,但我不小瞧自己,保留自己的率真和自信。有一次搬家,学校人文社科处发给我的研究所印章不知道放在何处了,为此让我很是着急,找了好几天呢。
2010年秋天,我准备将收集、整理的南通民歌出版。周校长知道后说,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历时两年打谱、校对1068首民歌的费用,都得到了解决。
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为了体现南通独特的地域文化,我用近两年的时间对南通民歌进行了分类编辑,在2013年金秋时节完成了编辑工作。出版前从集成书名题签到序言、题词以及出版费用都得到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
集成的扉页上我这样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当年在实地演唱的劳动人民,艺人以及为采集,收集整理南通民间音乐作出贡献的音乐工作者。”
《集成》序言中说:“对散落于民间的各种民歌,收集整理要花费太多的精力财力,而且很难推出高层次学术成果,自然难以得到现行学术评价制度、职称评审制度认可,属于吃力、吃大苦而不一定讨好的事情。因此,我对詹皖从事这样的事业,表示由衷的敬意。”
是周校长在《集成》的序言给了让我信心再生的话语。
经过我斗胆的提议,学校领导的同意,2014年4月16日举办了“南通原生态民歌集成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朋友、同行有150多人,学校有六位校级领导出席了研讨会。
那天,周校长上午在外地开会,会议结束立即赶回学校。中午都没有休息,下午就主持了研讨会,会后还冒雨和嘉宾、朋友们合影留念。
南通原生态民歌研讨会的会场照片
在搜集南通近代校歌文化的过程中,我走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刘瑞龙同志,体味到校歌和校训伴随他童年、少年和青年稳健成长的人生意蕴。他的壮丽诗篇我谱曲传唱,他的革命不同时期的诗词,我用书法作品艺术转换,举办书法展,他的理想和革命意志我立石志念!
校歌铸心灵,栋梁振家邦。这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事情,周校长都是默默地支持着我,给了我赞许的目光和欣慰的笑容!
《民智兮国牢–南通近代校歌歌曲集》出版了。癸巳春日,周校长在“歌曲集”的扉页上题词:潜心学问,水到渠成。
多年的校歌文化研究,论文“张謇—学堂乐歌的又一先驱”在《人民音乐》发表,《中国音乐》也刊发了我研究张謇校歌美育思想的多篇论文。
我的校歌文化研究可以说改写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中国近代第一首校歌是1904年张謇作词,1905年沈心工谱曲,校歌的歌名句是“民智兮国牢”。校歌传唱至今已经115年了。
在研究南通近代校歌的日子里,南通近代教育奠基人范伯子先生的诗词,我用艺术转换的思路,谱曲传承传播。2014年12月26日,根据这些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音乐会在南京艺术学院成功首演。
范伯子诗词艺术歌曲集,2017年以《诗坛天雄》为书名出版,周校长又一次为专著作序。今年春天,范伯子诗词艺术作品专场音乐会走进了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
2019年元旦前夕,南通大学官方推出了90年前由先校长张孝若作词、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弟子古琴家徐立孙谱曲的南通大学校歌。校歌“传校誉于后世,建大业于寰中”激励着通大学子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这是我十年坚守,积极配合学校推进古老校歌续唱的可喜的成果。漫漫十年的校歌论证、研讨到唱响,也一直得到周校长的关注和肯定!
去年是我在高校工作的三十年,我给自己如歌的岁月举办了感恩分享会。
“父母给了我生命,传承、传播江海音乐文化是我的使命。”这是我分享会的结语。
那情那境,我还有一句话始终没有讲出—“他助力楽人圆梦!”分享会后的第二天,楽人给周校长献上了一束美丽的鲜花。
文/詹皖
执教于南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建会员,中国音乐学会会员,中国扬琴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理事。南通大学南通民间音乐研究所主任。2007年以来创作钢琴独奏曲《海安花鼓》,扬琴独奏曲《濠河清波》《海安花鼓颂太平》,民乐套曲《崇川古意》,声乐作品《狼山抒怀》《梦回濠河》。2009年4月举办个人扬琴音乐会。2006年以来出版著作《钢琴分级教程》《一路音符》《扬琴》《民智兮国牢——南通近代校歌歌曲集》《南通原生态民歌集成》《张謇与南通民间音乐文化》《江海梦交响曲》。在《人民音乐》《中国音乐》《艺术百家》《音乐与表演》等刊物发表40多篇论文。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