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听不到是什么感觉?
你不妨试试。
仿佛走进了一片广阔的沙漠,仿佛走进了又深又黑的海底。
世界是流动的,你感受不到任何东西。
你被封闭在一个沉闷、停滞的圈地里,你能看到辉煌,却听不到旋律。
全球每年有2-3万新生儿成为听障患者。
他们是我们身边不幸的人。
“如果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他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这句话是苏州19岁聋哑男孩张军的座右铭。
凭着这个信念,这个倔强的年轻人历尽艰辛,勇往直前。
2022年,他拿到了世界八大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他怎么才能改掉自己的缺陷,做很多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这个过程有多难?
让我们静下心来,看看这个翩翩少年的华丽逆袭!
2003年1月,苏州。
一个弱小的男婴出生在单亲家庭,母亲张丽娜给婴儿取名张军。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张丽娜却越来越担心:
这个婴儿对周围的声音没有反应。他一岁多了,却什么都不会说。
我的孩子真的有问题吗?
她小心翼翼地把婴儿带到医院。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一脸凝重的医生告诉了她一个事实:
这个孩子患有先天性严重听力障碍。
张丽娜的心里充满了问号,四处飘荡,留下的只有无言的接受。
她从医生那里带走了可爱的孩子。
看着儿子稚嫩的小脸,她不愿意相信这样残酷的现实竟然发生在母子俩身上。
(童年张军)
张丽娜带着孩子去了一家又一家医院,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她绝望了!
晚上,孩子睡着了,她躲在卫生间里尽情地哭!
我该怎么办?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剧本。
为了儿子,这个坚强的母亲不能自己先倒下。
她从医生那里了解到人工耳蜗的功能,决定马上给孩子做手术。
人工耳蜗不是助听器,它是一种声电转换装置。
通过将环境中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可以刺激听觉神经,帮助患者建立听觉功能。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在患者的头部植入电子芯片,以接收外部设备的信号,患者也需要终身佩戴外部设备。
2005年,张丽娜带着孩子来到上海,给张军植入了人工耳蜗。
两岁的张军第一次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
从此,这个“带吸盘的黑家伙”伴随了张军的一生。
即便如此,张军要学会像正常孩子一样说话,仍然是一个难点。
听障儿童无法自己学会说话,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一系列的康复练习。
张丽娜不遗余力地成为孩子们的第一位语言老师。
没有当地的教材和指导,张丽娜每周只能带着孩子去上海学习三次。
他们乘当天最早的一班火车去,乘最后一班火车回来。
在康复学校,母亲和儿子一起接受语言训练。
回到家里,张丽娜和儿子面对面练习。
半年过去了,张军。
的进步并不明显。
为了抓住孩子在5岁前学会说话的黄金时段,张丽娜不得已放弃了工作,专心教张骏学说话。
那真是母子两人“相爱相杀”的煎熬时期!
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张骏就被摁在一个小凳子上,开始学习一个词的发音和意思。
张丽娜指着这件东西一遍又一遍地不停纠正他。
一遍两遍,百遍千遍,直到晚上8点,这个词可能还是发音不对。
那个时候,在我眼中,妈妈就是魔鬼。
可怜的小张俊说。
孩子嚎啕大哭,张丽娜也接近崩溃!
她会冲着张骏发火,也会抱着孩子大哭。
可是擦干眼泪,还是要继续。
只有这种高强度的、密集性的加强训练,才能刺激孩子的听觉神经,开发出孩子的语言功能。
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母子俩每天学说话都超过12个小时,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训练。
张丽娜买来相关书籍,边学习方法边训练孩子。
有时,一个简单的词都需要练习一个星期。
对照着图片、模型或实物,张骏将手按在喉咙上,不停地重复、重复,直到发出正确的音。
学习拼音g和k,张骏总是找不到确切的发音位置和方法。
张丽娜想到漱口时,嘴里含着水发出的音很类似,就让张骏含着水练习。
张骏控制不好,总是一不小心就把水咽下去了。
这样连着喝了3天的自来水,张骏才找到了正确的发音方式。
日复一日,从不间断,母子俩顽强地坚持着。
一年半后,张骏终于艰难地发出“妈妈”。
张丽娜哭了!
她终于等到了这迟来的问候!
百转千回,这一刻,张丽娜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既然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一定要对他负责到底,尽我所能去弥补,去帮助他,不留任何遗憾。
虽然进展很慢,但张骏一天天在进步。
随着量变到质变,张骏在语言学习上已经有了明显的突破。
到7岁时,他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与别人交流、说话了。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两个人走过了怎样艰难痛苦的日子。
7岁,张骏该上小学了,妈妈给他联系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星海小学。
星海小学的老师对张骏很关照,安排他坐在前排中间的位置。
第一天上学,老师就向同学们介绍了张骏的情况。
让张骏将他的人工耳蜗取下来,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解除大家的好奇心。
此后,张骏和其他孩子一样,是班级里的一名普通学生。
因为担心张骏跟不上班上其他孩子的进度,张丽娜每天晚上都要陪张骏多学习一个钟头。
预习功课,复习功课,在妈妈的指导下,张骏养成了提前预习、课后巩固的好习惯。
虽然听力不如其他孩子,但张骏在学习上却从未落后过。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张骏考了3个100分。
人工耳蜗需要及时充电,更要注意防水。
小孩子爱动,出汗时经常会影响听力,张骏就开始逃避上体育课。
张丽娜为了让孩子爱运动,增强自信,想了很多办法。
她带着张骏来到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想看看那里有什么适合张骏的活动。
几个小剑客正在剑道上进行对抗练习,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这些孩子都带着护面罩,穿着金属衣和银色小外套,像“小佐罗”一样,闪电般出击,再快速回防。
他们帅气的小模样,让张骏很是羡慕。
教练也觉得,击剑运动讲究动作的技巧,既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质,更能增强他的信心和意志力。
于是,张骏和妈妈决定来这里学习击剑。
每次训练,张骏都非常认真,反复琢磨每个动作的要领,再刻苦练习。
他还结识了很多小伙伴,性格也变得活泼了。
训练中出现任何问题,都需要他自己动脑去分析、思考,更是让小家伙改变了事事都依靠妈妈的习惯。
一年多的时间里,张骏进步很大。
2009年,张骏参加“花季佐罗杯”比赛,获得儿童个人第二名;
2010年,又参加北京“老山俱乐部杯”业余选手公开赛,获得全国击剑比赛第八名。
参加击剑运动,让张骏体会到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也感受到胜利带来的喜悦,他渐渐长大了。
张骏说:
我要做一个自信、勇敢、聪明、坚韧的小佐罗。
在星海小学读书期间,张骏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金钥匙科技竞赛、蒲公英图文大赛都有他的身影。
我基本养成了一个信念,不应该将听障残疾当成不努力的借口,要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比不上,那就加倍努力,你多努力一份,就会多一份回报。
我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我相信我是做得到的。
小学期间,凭借不懈的努力,张骏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
初中二年级时,张骏转入一所私立学校,在这里,他又遇到了第二个难题。
这是一所国际学校,所有课程都采用英语授课,张骏很不适应。
张骏的人工耳蜗已经默认了一套语言系统,那就是中文;
完全换成另一套语言系统,他根本听不懂。
两种语言模式截然不同,从嘴型到发音都不一样,音调更是无法适应。
没有其他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在巨大的差异面前,只有不断调整、不断适应,自己努力克服。
张骏要求自己每天花3个小时学习英语,背单词,复习课堂笔记。
旁人一点也帮不上忙,只能依靠他自己多问、多练、多记。
张骏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孩子,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去突破这个关隘,最终跟上了教学进度。
初中毕业,张骏顺利进入常熟的世界联合书院,他的人生又进入了另一个新阶段。
世界联合书院是一所国际学校,成立于2015年。
张骏来到这里读书,是受到创始人王嘉鹏事迹的影响。
还没有入学,张骏就读过了他的自传《撑起生命的蓝天——空难与我》。
当了解到王嘉鹏经历过空难、失去下肢,身心都遭受巨大痛苦,却依旧没有向命运妥协时,感觉我年幼时学说话的经历,似乎也不值一提了。
张骏这样说。
在世界联合书院,张骏将王嘉鹏视作自己的人生向导,处处向他看齐。
书院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口音让英语变成了“洋泾浜”,张骏需要再次适应。
同时,初中阶段有限的英语词汇量在这里受到严重的挑战!
张骏拿出幼时学语言的毅力和态度,再一次投入忘我的学习。
世界联合书院的图书馆是学生们自修的地方,张骏在这里经常学习到深夜。
一天晚上,已经12点多了,王嘉鹏突然来到图书馆。
看到还在认真背单词的张骏,他很受触动。
于是,他将在场的所有孩子们都叫下来。
当张骏走过来时,王嘉鹏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份坚实的鼓励和认同,让张骏浑身充满了力量。
我是能在UWC站住脚跟的,也有能力去追寻他的脚步,去进一步发展。
在UWC读书的日子里,张骏逐步找到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
作为一个听障患者,他比普通人更能体会到听力缺失的痛苦;
而作为人工耳蜗的受益者,他希望能为更多和自己一样的人提供帮助。
他想掌握最先进、最尖端的听学知识,为听障人士服务。
2021年,受到疫情影响,张骏不得不在家里开始高三的学习。
与此同时,他开始申请自己理想的大学。
纽约大学的卫生交流科学与残障专业,是专门研究听力残疾和口语残疾沟通交流问题的学科,非常符合张骏的理想。
为保险起见,张骏一共申请了包括纽约大学在内的14所英美大学。
陆陆续续地,他收到了波士顿大学和其它几所学校的offer。
2022年4月8日,张骏收到了他生命中的最好礼物——世界排名前30的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23年1月,他将成为一名纽约大学的新生。
北野武曾说:
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少年张骏,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践行了这个选择。
这只能是阶段性成功,未来我还有很多目标想完成。
比如考一个好的大学硕士和博士,在听力学上有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考取听力师的资格证,给像我一样的听障儿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未来,19岁的张骏有清晰的规划。
在这个年轻人心里,自佩戴人工耳蜗的那一天起,他就拥有了与常人一样听见世界的权利,更是拥有了一把开启世界的钥匙。
我会带着这把钥匙,去探索,打开一扇扇新的大门!
张骏的成功,让很多听障孩子和家长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追溯往昔,格外感慨的还是妈妈张丽娜。
就算是残疾人,也应该有自己发光发热的人生,不该凑合过日子。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就是这个信念让她和孩子坚持了下来。
在得知孩子是天生残疾的时候,多少“好心人”在身边不停地规劝她:
不要再逼孩子了,好好活着就已经不错了,不要再奢望什么了。
给孩子攒点钱,够他将来养家糊口就行了。
张丽娜却不愿在命运面前屈服,她说:
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
她的坚定和执着鼓舞着张骏。
这么多年,张丽娜一个人带着孩子,在严父与慈母之间无缝切换,付出了太多!
我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一路陪我、扶我走到今天。
张骏是幸福的,有这样坚强的妈妈陪伴他、支持他。
张骏又是幸运的,有这么多陌生人关爱他、照顾他。
在他作为失聪儿童来到学校时,星海小学的老师们热情地接纳了他;
在他内向、自卑、懦弱的时候,击剑学校的教练和同学们改变了他;
从他顺利安上人工耳蜗,到开始在常州UWC读书,也是我们的国家逐渐强大、我们的社会制度日趋完善的结果。
只有在平等、包容、阳光、多元的成长氛围下,才能保证一棵棵幼苗都可以茁壮长大。
在大多数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听力语言康复机构、研究中心、培训学校建立起来了。
Z府的、私人的、机构的、产品厂家的……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当中。
他们编织成一张结实有力的网,托起了无数家庭,托起了无数个像张骏这样的听障少年。
我们可以乐观地预测到: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听障儿童像张骏这样——找到自己的方向,走向勇敢自信的人生。
就像张丽娜所说:
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转折,总会有好结果的,并且这一天不会很遥远。
作者:朱小鹿&墨墨书影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