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校应届毕业生,2021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

2022届高校应届毕业生,2021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

5月17日,在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毕业生正在参加当天举行的一场小型线下“大华”专场招聘会。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经研究决定推迟统一笔试,具体举行时间另行通知……”进入求职第7个月,王丽丽在备忘录中默默划掉了本次考试的安排。

2022年春夏,对于包括王丽丽在内的大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考试的不确定性”和“合同期限的紧迫性”正呈现出两个面包夹住的趋势。招聘会不太多,一个人在电脑前刷新状态似乎感觉更“孤立”。

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2022年5月,教育部启动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以期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扶持”应届毕业生。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记者跟随几位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学历背景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一起经历了这场求职“冲刺”战,记录了他们在疫情中“扬帆远航”、以平常心“入海”的心路历程。

在紧要关头迎接“困难”。

“目前国内疫情分布越来越广,受国际疫情影响,留学人员回国就业也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严峻复杂……”对于类似的新闻推送,中国人民大学2022级硕士毕业生徐一曼和身边的人似乎都有“群体免疫力”。

“有了心理准备,今年会特别难熬。”

徐一曼毕业后选择在家乡广东工作。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她先后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深圳公务员考试和广东选调生考试,但均未被选上。在最近与记者的交流中,徐一曼经过几轮筛选,刚刚拿到了深圳一所高中老师的聘书通知,她很高兴能从一个区几千报名的人中“突围”。

“我的想法没变。我真的只是想考个试。”徐一曼说,这是对当前形势的理性判断。一是希望离家近一点,二是感觉比较稳定。她听说有同学签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把目标定在35岁前赚够钱。“这么强烈的紧迫感不是我想要的。”

徐一曼的想法在这个高校毕业生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2022年4月底,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中心、上海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年轻网民对体制外工作倾向于持积极态度,但在就业选择上,体制内工作占比更高;00后比90后更倾向于体制内工作;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年轻网民的吸引力仍呈上升趋势。

“疫情迫使一些单位暂停了招聘计划。延期考试往往没有确定的日期,有的考试已经从去年12月延期到今年3、4月,万一出现新一轮疫情,可能会再次延期。”徐一曼说,应届毕业生等不起,一线城市总有更多的机会。编可能是一个相对安全体面的尽快“上岸”的办法。

在多次推迟报考后,浙江农业大学2022级本科生李鸿印(音译)选择了报考。f大学,决定另辟蹊径。“求职阶段保持高强度备考状态真的很难。”

对李鸿印来说,放弃公务员考试意味着“沉没成本”的终结。“无限”等待很累。是挫伤积极性,影响就业进度的关键。考虑到目前的情况,退而求其次也是无奈之举,但谁知道下一块巧克力会是什么味道呢?新赛道可能会有新的机会。

2022年春节前夕,李鸿印开始在一家生产液晶面板的企业实习。大部分实习内容是3354“在线”完成的。每天到了上班时间,他就打开电脑打卡,然后开始工作。网上互选虽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也导致了双方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对方以达到适应。“毕竟工作环境也是影响就业体验感的因素之一。疫情之下,他们只能适应。”

5月初,李鸿印被上述企业成功录用,但她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在目睹了许多企业因疫情而停产甚至被迫裁员后,李鸿印承认,毕业后去哪里工作仍存在变数。

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个变量,在国家多次研究部署的基础上,多部门出台政策,通过保护市场主体保就业,促进创新创业带就业,聚焦重点群体稳就业。高校也在千方百计扩大毕业生就业总量。学校书记、校长带头走访重点合作企业,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就业资源。同时,全面开展“一人一档”、“一策终身”等精准帮扶工作。

\”学生们知道,尽管他们最终是靠自己,但他们并不孤单.\”浙江工业大学教育与产业系副主任石启芳说。

跳出“幸存者偏见”

与“去过的人”交流,听“上岸的人”说教,这个毕业生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

“我周围几乎所有人都在准备选调生考试,一些宿舍也在准备考试。大家对相关演示的热情格外高。而考过的人的陈述可能会产生‘幸存者偏差’,但实际上‘上岸’的比例并不高。”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施一青说。

她告诉记者,她会与“幸存者偏见”和平共处。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她更愿意多听听自己的兴趣,通过有限的信息和自己的感受做决定,也愿意多尝试。“我更喜欢有自己的‘主观’标准,而不是社会上的‘客观’标准。”

至于出国留学,无论从海外疫情还是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都不再是今年毕业生的首选。

“疫情发生前,一个本科年级150人中几乎有一半人想出国深造,现在只有10人左右在为此做准备。”石清觉得,所有曾经有不同道路的学生现在都“在同一条道路上赛跑”。“选择少了,路肯定会更难走”。

考研,暂缓出击?可能又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根据教育部2021年12月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考生人数为45人。

7万,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才刚刚突破200万关口。

尽管身边有不少长辈、前辈建议自己考研,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岳翔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备战研究生考试的紧张程度毫不逊色于求职,而对于考研落榜生来说,就业形势只会更加严峻。

5月13日,记者打开多名毕业生提到的“应届生求职网”论坛,自动跳出的讨论话题是一名大四学生的经历:“春节前拿到一个offer,但是我惦记着考研,妈妈说不考研就和我断绝关系,于是我拒了offer。但没想到赶上了考研人数最多的一年,分数也水涨船高,最后以5分之差落选……”

岳翔说,如果陷入了“幸存者偏差”,那么很多考研人最终都会沦为“陪考人”。“其实秋招时各大公司岗位剩余还是充分的,竞争对手少一些。但到了春招,之前考研失利的同学都涌去找工作,导致人多名额少。”

大多数学生们都有着清醒的认知,今年的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毕业生总量增加、经济增速趋缓、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局势变化等,市场性岗位萎缩,政策性岗位总量有限……即便是前几年就业形势颇为利好的互联网企业,今年也是较难的一年。

但仍有不少毕业生选择再“挣扎”一下,忠实于自己的梦想。

“求职过程中有很多矛盾需要解决,但一直没有放下自主创业的想法。”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研三学生涂帅,曾拿过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在个人简历中,他坚持保留了“探索未知、敢闯会创”这样的表述。“99%的大学生创业者都失败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还有下半句,那就是这些人后来在其他领域都成功了。”

“在疫情之下成长起来的这届孩子,更想得开,也更愿意相信自己。经过学长学姐、亲友和社会新闻的信息反馈,会更追求稳定,但就业的主动性也更强了。不太会纠结于专业的匹配度,更倾向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和价值实现。”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班辅导员张捷说。

作为毕业班的辅导员,张捷会周期性地去了解学生们的诉求,研判他们对自身和形势的判断是否客观,激励他们从“跳一步就可以够得着的目标”开始努力,帮助他们平复激烈竞争带来的情绪起伏。

“今年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缓解学生心态上的困难。”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超说,当前形势下,学校一方面要提供更多就业资源,另一方面要关注就业心理焦虑,同时,通过就业中心网站、微信公号以及各学院就业助理传递信息,加大咨询服务的投放力度。

据悉,2022年5月,教育部正式开启了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活动,通过开展万企进校、精准帮扶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为毕业生“支招”。依托国家24365就业服务平台,推出线上专场招聘活动30余场、提供岗位超过80万个。各地各校也打出了线上线下招聘“组合拳”,汇集地方资源,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预计超1.5万场。

张超说,在特别难的关头,部分本科生可能出现“慢就业”现象。但总体而言,毕业生争取就业的态度还是积极的。

以平常心“入海”

本轮疫情以来,上海交通大学2022届硕士生韩翰一直在学校。虽然办理离校手续一再推迟,但庆幸的是,他在这波疫情来袭之前已经找到了工作。“疫情会对求职经历有影响,但也不绝对,个人可以在就业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工科出身的韩翰研究生读的是航空航天专业,他说,虽然了解这个行业目前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待遇不比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但他更愿意从长远角度考虑择业,“航空领域是我国亟待大力发展的国防科技,急需人才的加入,这一点不会受疫情影响而改变,所以我坚定地选择了本行工作。”

经受了一场疫情洗礼,韩翰感觉自己又褪去了一层浮躁——不断抗压、调整心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他说,就业并不仅仅是找到一份工作,更是面对未来的一种底气。“时刻保持威胁会卷土重来的警惕和准备,是很重要的。”

不可否认,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让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之路变得坎坷,但也正是因为道路坎坷而走得愈发深刻,启发了青年对自我价值与发展、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浙江大学2022届本科生杨哲伦,计划今年完成在香港攻读金融专业研究生后回大陆就业。疫情期间,杨哲伦做过送餐志愿者,去年7月河南暴雨期间,他还在郑州参与过社区物资配送服务。

在志愿一线,他意识到了平常心的可贵。

“那种情况下,有钱的出钱,有物资的出物资,都是尽力而为。”杨哲伦希望自己以后能到具有服务性质的金融机构工作。“我了解到,金融机构也有一些帮扶属性的业务内容,像为小微企业评估风险,参与国家级的投资项目,银行的民生类业务等等。”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2022届硕士毕业生张仕启毕业后将到互联网公司做后端程序员。相比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他的求职路开始得要早很多:2019年入学,2020年底开始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和程序员必备的编程技能,2021年初开始实习,当年暑期前完成实习并获得了留用。

“那段时间需要同时平衡学校论文、公司实习以及秋招准备,只能利用晚上10点到12点学习秋招需要用到的知识,若有面试还要向公司请假,每天都筋疲力尽但十分充实,后面回忆起来也会感谢当时努力的自己。”张仕启说。

千万人“入海”,“上岸”何其难。

在张仕启看来,毕业生求职现状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反馈。作为个体,唯有在不确定性中抓住可以确定的因素,用充分准备来对抗焦虑。

“总体来说,‘奋斗’仍是主旋律,大家还是普遍相信‘努力有用’。”浙江农林大学2022届本科生任立说,物质不是终极目标,相比买房、买车,她更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生活水平和发展个人爱好的空间,如果允许,业余时间可能会做个“斜杠青年”,生活过得有趣一些。

2020年,当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伴着一首《入海》启航,两年后,2022届毕业生依然相信,“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推荐

2021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报考指南,2021高职专科什么时候报名

3月22日,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发布《2021年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报考须知》。根据安排...

开拓制造业人才就业增长新路3354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六)

光明日报记者周世祥刘博超张胜可替换、可升级的电池模组,可灵活排布的电芯方案,领先行业...

大学本科毕业没有拿到学位证怎么办,本科毕业多年没有学位证怎么办

本科毕业好多年了,没有学位证,当初不知道可以申请学位证,现在考编制需要用学位证怎么办...

10年前,一个4岁男孩被父亲逼着在零下13度裸奔。他现在取得了什么成就?

这是谁家的神仙孩子?1岁徒步暴走;2岁攀登南京紫金山;3岁在雪地裸跑;4岁开帆船;5...

山东考生考上重庆大学难吗,山东考生考重庆大学的考多少分

一、院校简介重庆大学是西南地区的一所名牌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