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交6.5万,就一定能上学。”会出现调录考研的骗局,“天价已保”或者涉嫌犯罪。

“只要交6.5万,就一定能上学。”会出现调录考研的骗局,“天价已保”或者涉嫌犯罪。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于5月5日关闭。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截图

失去读研机会,王文迪也损失了8800元。这是他付给一家调剂服务机构的“保险费”。

李成交了6.5万元的“担保费”,最后却什么都没学到。

5月5日,全国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关闭,2022年考研正式结束。

调剂被称为考研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如果考生初试通过了国家线但未能通过报名学校的院校线,或者通过了院校线但复试后未被录取,那么该考生将再有一次“上岸”3354参加研究生调剂的机会。

但由于每个院校每年的调剂时间、名额、标准都是不确定的,这就导致了不同考生之间的信息差距。利用考生的信息盲区和焦虑,一批打着“调剂保管记录”名义的机构应运而生。这些调剂培训机构以“内幕”为诱饵,以“保底”为承诺,牢牢扼住考生的七寸,不让他们走完最后一公里。最终,一些“入坑”考生不仅最后没有读书,还面临退钱和维权困难。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考研”投诉的匹配结果有5167条,关于“保底退款”的投诉有1676条。考研调剂虚假宣传、消费者要求退款的案例,金额从1000元到10000元不等。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所谓的“担保”不过是敛财的“碰运气游戏”。

律师彭认为,该机构以“保底班”的名义招生。这种夸张模糊的宣传涉嫌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但如果教育培训机构真的如其宣传的那样与高校有“内部合作”,性质就更严重了。除了虚假宣传,一旦查实,将构成刑事犯罪。

“只要你出六万五,你肯定会学的。”

李成大学毕业两年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希望通过考研找到更好的工作。

他报名参加了一个政治科目的培训班,并认识了一位名叫赵的老师。

2月21日,李成考了313分。2022年3月11日,考研国家线公布,李成高出国家线近40分。“国家线参考价值不大,大多数人过线30-40分。”但是离他报考的一所志愿院校还差10分左右,失去了复试的机会。在赵老师的学习辅导群里,信息也开始涌现:——“需要复试保底调剂的同学,请尽快联系我”,甚至出现了“保底录”的字样。李成着急了。他联系赵先生咨询。

赵老师报了自己的专业、分数等基本信息后,根据成绩和专业报价6.5万元,提供了二三十所院校作为申请选项。学校的地理位置分布在东北、广西、云南等地。

赵老师自称可以联系这些机构的老师,确保这些机构可以预留名额。只要李成交够了钱,他肯定会上学的。

着急之下,李成打算试一试。一方面,这位赵老师在考研政治培训中名气很大,李成上过他的课,“我想这么大的老师不会骗我的”;另一方面,赵老师在群里发了很多转账成功的案例。“他说一些刚过国家线的同学在他的运作下去了偏远地区的211。我只想去一所普通的学校。我认为他肯定能帮助我。心理就是这样。”

李成签署的备案协议。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3月底,李成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将6.5万元支付到赵先生的个人账户,并签订了《备案协议》。在本协议中,双方的目标是确保李成进入协商范围内的意向院校复试范围,并采取其意向

李成需要在咨询范围内的机构开通调剂系统时申请,完成申请后告诉赵老师。“赵老师说剩下的他来做。”李成要做的就是等结果,准备复试。

第一个申请的院校以失败告终。“你的分数太低了,”赵老师向李成解释说。他们又开始了其他学校的尝试,但是没有进入复试。“几乎每个学校分数都很低,今年形势严峻。”李成回忆道。

其间,赵老师几次承诺,以李成的情况申请这些学校是百分之百没问题的。“他说会和相关机构的老师商量扩大复试比例。比如你排名130,他就和学校商量把复试范围扩大到150,但最后都没成。”

“在最后一个学校,他也跟我说已经联系了院长,而且是百分之百。他明天会被录取,但结果最后没有成功。”一个月的战线已经耗尽了他的希望,几乎没有可以申请的学校。李成觉得自己掉进了一个陷阱。

新京报记者以考生身份联系了赵老师。赵老师告诉记者,他今年带的报名学生全部成功“落地”。赵老师说,在考研的不同阶段,他提供不同的报名服务。如果他是在考研初试前报名的,他的“报名”包括提供原题、标注考试范围、放宽试卷、复试报名等服务。费用超过10万,整个报名过程都是他亲自联系学校操作的。他对不同的学院和专业收取不同的费用。

如果在调整阶段注册,则重新检查包含的服务。当记者问赵老师记录保存过程是否有保障时,他回答说:“这个要看相互信任。”他告诉记者,考研前报名,因专业课考试导致考研失败的,全额退款,因公共课考试导致失败的,不退款。第一次尝试过的,第二次没有尝试过的,全额退款40%。

5月4日,一位370分的新通信专业学生向赵老师咨询2023年考研录取事宜。赵老师提供的录取学校包括河北某大学和曲阜某大学,费用14万,100%录取保障。但据网友统计,2022年,河北某高校新通信专业最低分在373左右。

一位新来的传媒系学生向赵先生咨询有关“保底”费用的问题。赵老师介绍,河北某高校新办的通信专业,第一次保了,第二次保了。

共收费14万。受访者供图

套路

王文迪是医学类的考生,报考了超声影像专业硕士。他的成绩是340分,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后,他选择了调剂。

他通过微店向一家调剂辅导机构支付了8800元,订单名称显示为“复试保过班”,合同名称也是“复试保过班”。合同规定辅导课程一共有25个课时,分别由三个老师负责,一个日常英语问答,一个专业课辅导,一个调剂老师。上专业课的老师是正在某医科大学学习影像专业的学姐。

王文迪对老师上课的水平不满意,前后一共上了两节课,加起来是三个小时。这家机构后续也没有再给他排课。

他加上调剂辅导老师的微信,按照对方建议,填报了很多学校的超声影像专业,没有一个收到复试通知。后来更换为临床医学专业,也没收到通知。

再后来,老师直接“摆烂”,不回信息,让他自己看调剂系统,什么学校有名额就填什么学校。

最后,调剂辅导老师建议他去基础医学,这个专业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就能上,并不需要调剂机构任何辅助,“因为对于基础医学,我算高分。如果我去基础医学,我还用得着他们吗?”

4月12日,眼看超声影像专业已经没有多少名额,王文迪开始去微店申请退款,理由是:培训机构没有履行承诺,一是课时不够,二是调剂没有成功。

这家培训机构的老师称,合同中规定,中途退课属于中途放弃,不退钱,如果最后没有录取退三千五。机构负责人在微信中回复王文迪,因为成本高,只能退3000多元,“咱走的是量”。他同时还补充道,“如果你不挑学校,不挑专业,我肯定保证让你今年有学上。”

协商未果,王文迪开始在微店上投诉,微店根据王文迪提供的聊天记录和截屏,判定双方都有责任,让双方自行协商,如果超时未协商一致,微店支持扣除三课时费用,支持培训机构退款7150元。

目前,王文迪还没有和对方协商一致,而这家培训机构对微店的判定结果拒不执行,微店已对这家店铺进行处罚,下架了该店里的所有产品。

记者添加了这位负责人的微信后发现,他已经开始宣传2023年考研“保录”,一张名为保录初复试班的宣传图片里,初试标价14888元,复试5000元。

记者向他咨询2023年考研辅导,他推荐了一对一高分学长专业课辅导,从初试到复试保过,价格不超过2万元,“这个保过班已经是最便宜的了”。当记者询问如果不过能否退费时,他回答,不到2万的班是普通的保过班,“即使不过也退不了多少钱”。如果报“更强的保过班”需要支付4万元,包初试复试和调剂,如果没录取,可以退一半。

王文迪所报名的机构宣传单。受访者供图

赌一把概率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57万,比2021年报考人数377万人增加了80万人,增长率为23%,创下历史新高,成为我国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一次。

随着考研人数的日益增长,提供各式各样服务的考研机构层出不穷:考研择校分析、封闭式集训、复试保过班等等。

祁航是一家考研机构的创始人,他总结:“长期来看,在这些业务中,利润最稳定的就是录播课,风险最大的则是调剂业务,因为它要么是赚个整理信息的辛苦费,几百块给你一份整理好的各院校调剂情况;要么就是空手套白狼,收个高价保证院校录取考生,不过就退款,赌一把概率,只要报名的人多,总能赚到钱的。”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考研调剂服务五花八门,从几百元的调剂信息整理,到几千元的调剂一对一择校指导,再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保过”,应有尽有。

祁航介绍,“保证录取”是很多机构都会开设的一种业务,考研机构往往宣称自己有关系,能获取到内部的调剂信息,并有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调剂指导,保证考生被机构合作的定向学校录取,如不录取,则全额退款。

祁航告诉记者,大多数考研调剂服务中,机构所宣传的“一对一”定制指导服务其实是“一对多”,调剂指导老师往往将同一个信息文档群发给每个考生,给考生提供的调剂指导分析也仅是根据模板进行轻微调整。

祁航说,这些保过班利用“暗箱操作” “内部关系”来作为障眼法。很多考生凭借自己的成绩和水平过调剂也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了解相关院校公开的调剂信息,按照流程参与复试、进行调剂,就能被录取,而机构谈及的所谓“暗箱操作”根本就没有生效,“保过”只是起到了一种安慰剂的作用。

而机构宣传中所说“如不录取,全额退款”的承诺也有着隐形条款,在什么条件下退费、什么时间退费、退多少费用都由机构决定,就出现机构以各种原因拒绝退款的情况。

在祁航接触的案例中,有些机构最终确实能退款,但退款的时间并不及时,需要考生用研招网未录取的截图、身份证等信息提出申请,有时还会以“领导审批较慢”“财务系统出了问题”等各种理由推托退款。有成功获得机构退款的考生发帖表示,几经催促的退款在交费半年多后才返还,并且是由某理财机构的账户打来的。

一家机构的2023年保录宣传。受访者供图

更细的分工

祁航说,在更模式化运营的机构中,则有着更细的分工,还会有专门的宣传人员。比如“教务老师”就是专门负责推销机构服务的人员,他们会加入各大考研交流群,有些专门负责在群内活跃发言,趁机打探出考生们的意向院校和基本情况,并以直系学长学姐的身份私信考生,分享自己的“报班经验”,从而宣传自己所在的培训机构。此外,机构还会安插很多“水军”,在公众社交平台和群聊内互相跟帖,以此显示自己机构的可靠性。

魏书林曾报名了一家知名考研机构的全程班,成功考取研究生后她也回到了这家机构兼职。

魏书林所在的机构为调剂的考生提供了在线智慧系统进行信息查询,负责数据更新的工作人员用代码爬取网络上各个院校的数据,机构内院校在读的学长学姐也会进行调剂信息补充,考生点进系统之后,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就能看到可以调剂的院校信息。

祁航发现,考生往往会向上一届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取经”,但很少去寻找那些失败的经验,而被调剂机构欺骗的考生常常也只能是自认倒霉。

在祁航的经历中,相对于成熟的机构来讲,考生个人的投诉和举报往往显得弱势,无法与之抗衡。大部分机构会有工作人员直接与考生对接,有时也会建立一个付费保过考生的交流群,但群内学生被禁止发言,以防报班的考生们相互交流,进行联合举报。

社交平台的曝光也会被“控评”,魏书林曾在某社交平台不同问题的回复区发帖吐槽自己所在的机构很“坑”,但这些帖子都以“侵犯企业利益”的名义被删除了。翻阅这家机构的相关评论帖,“基本上要么就是一句话‘我觉得不好’,要么就是长篇大论说这个机构特别好。”

社交软件上关于调剂保录的宣传。受访者供图

“天价保过”或涉嫌犯罪

针对类似的“天价保过”调剂案例,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彭艳军律师认为,如果培训机构或个人利用非正当的行贿手段去做了相关的“内部疏通”工作,则相关人员可能会涉及行贿受贿等犯罪。

如果培训机构或个人以“有内部关系、百分百录取”为虚假承诺,实质上未做任何工作,最终并未达到任何“保录”目标,且事后拒不退费,则他们的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款,涉嫌诈骗罪。

针对李成的案例,彭艳军分析,如果赵老师实质上只是利用自己的从业经验和信息优势来帮助考生增大录取的几率,但却总是虚假承诺“有内部关系、百分百录取”,以此来做噱头,那么他的行为属于以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构成消费欺诈,可以由市场监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

李成签署的协议名称为《2022年考研调剂服务协议》,在协议中,赵老师收取6.5万元高额费用后到底提供哪些具体服务?“整个协议中对这些关键事项语焉不详,令人费解。”

另外,对于协议中的大量有利于赵老师的不予退费的免责条款,彭艳军分析,这些免责条款实质上属于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霸王条款,通常为无效条款,考生可以获得相应的退费。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考生无法退款的情况,我本人接到过很多类似的咨询。”北京盈科(昆明)律师事务所韩卓伦律师认为,“保过班“在法律上属于一个灰色地带,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不完善,违法操作的情况比比皆是。但维权之路往往是艰难的,主要原因是证据不足,或最终培训机构无可供执行的财产。

彭艳军分析,在王文迪的案例中,关于“中途退课属于中途放弃不予退费”的条款属于霸王条款,有违公平原则。“微店的处理决定系根据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双方的过错,确定各自的责任,比较合理。”

除了李成和王文迪,还有的考生吐槽自己的遭遇:交费2980元,“给三个学校的联系方式让我自己打

相关推荐

自考本科感悟,伴我考自考

下午看了几个关于会计资格考试的考生心路历程,都是一些大咖级别写的,比较真实、权威,都...

为了提升学历贷款值得吗,为了提升学历贷款1w8

我是中专毕业后面出来工作的,在学校学的是设计,出来工作选的也是设计专业,因为是别人介...

福建师范大学自考商务英语,福建师范大学自学考试电子商务专业(专科)考试安排(4月版)

今天我们就帮想要自考福建师范大学自学考试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们制定一份符合大多数人的自...

自考报名要带什么证件,自考生能考什么证书

时间已经进入了十一月,今年想要考证的你参加规划已久考试的了吗?如果还没有也别着急,我...

四月自考什么时候报名,四月份的自考什么时候可以报名

2019年4月份自考报名时间已经公布,你还在等吗?一年一度的自考又要开始准备了,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