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高考了家长应该对孩子说什么,高考前家长不宜对孩子说的八类话

快高考了家长应该对孩子说什么,高考前家长不宜对孩子说的八类话

高考在即,考生们正在做最后的冲刺。

给父母的

经常焦虑不安。

总是试图帮助孩子们。

如何帮助考生迎接这场人生大考?

我能做些什么给孩子带来力量?

深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元林

家长千万不要一直讲,唠叨。

深圳某著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李元林老师建议,家长要学会认真倾听,保持平和的心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做好家庭,这样才能给孩子无限的力量。

认真听讲,做孩子喜欢的“大沙发”。

李元林老师说,孩子在高考前感到焦虑是非常正常的。作为父母,不应该跟着焦虑,而应该像软布沙发一样稳重。做孩子喜欢的“大沙发”,坐在上面会变形,跟他一起沉,起来又恢复原状。父母不去评判,不去指责,学会认真倾听,温暖注视,积极回应,温暖孩子的心,就足够了。

在平时的关系中,父母要避免不断的诉说和唠叨,除了增加负担之外没有任何用处。可以多说一些积极的话,比如:“你最近很努力,你做得很好。尽你所能,我们都相信你。”“我们都知道学校的学习安排很满。考前注意休息。告诉爸爸妈妈你想吃什么,我们给你做。”不要说刺激性和绝对化的语句,比如“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好生活。”“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专科。”“跟你一样,以后连个热饭都吃不上”等对孩子的侮辱和贬损的句子。

降低期望值,保持平常心。

“高考前,家长还需要做的是理清孩子的现状,甚至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因为高期望会带来高要求,所以父母会焦虑易怒。这种负面情绪就像一记重拳,打在已经焦虑的高三孩子身上。”李老师说,家长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让孩子安心做自己的普通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和巨大潜力。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们,会给他们无限的力量,让他们勇往直前。

最后几天,作为家长,除了担任司机、厨师等后勤工作,保持平常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安静,沉着冷静,保持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做好本职工作。父母去了,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他们传递给孩子的是信任、鼓励和赋权。父母要分清自己的事,孩子的事,上帝的事,尽力而为,服从天命。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

李老师说,家长也要意识到,和过去相比,现在的高考是一种体验,为自己的学习生涯画上分号,走向自主开放的终身学习模式。高考是一种仪式,是一种象征,意味着离家,意味着成长。

为此,高考结束意味着孩子即将开始新的生活,成长,独立生活。孩子考上了大学,再也不能天天对着他的脸说话,再也不能天天见面,一起吃饭。等他成年了,考上了大学,他会逐渐肩负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他会变得忙碌而深沉。

这时候,家长要多告诉孩子:“儿子,转眼间你就18岁了,你要高考了。爸爸妈妈很高兴。你看到你正在努力工作。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已经很欣慰了。能在考前每天陪着你,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作为家长,可以说:“爸爸妈妈当年也参加了高考。后来一路走来,他们发现高考给我带来了阅历和经验,这是我的一枚勋章。至于事业上的进步和成就,都是自己工作中不懈努力的结果。所以,坚持

深圳市心理学会会长李红寄语高三学生。

正常的心态最重要,自信是最好的状态。

“高考是对过往学业的考验。没人敢说自己准备充分。考生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准备好每一场考试,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一道题,而不是去想大川的高考成绩。每个人生来不同,有不同的优势,成绩参差不齐是必然的。尽他所能,就是最好的心态。”

深圳市心理学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李红特聘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就高三学生如何自信地迎接高考给出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保持惯性,争取以最好的状态进入高考。

“建议考前几天正常作息。每个人都要保持平常心,高考那天也不例外。我们应该‘保持惯性’。”

李红说,“在考试之前,考生应该远离高难度的题目,只看基础知识,尤其是各科教材。每天感觉到扎实的“进步”将有助于平静他们的心态,放松和建立自信。这时候最大的任务就是争取以最好的状态进入高考。你应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合理休息,进行一些非对抗性的舒缓的体育锻炼,洗个热水澡,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饭后散散步,在绿林树下做有氧呼吸等。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李红强调,人越接近压力,情绪体验就会越强烈,极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尤其是面对困难的任务时。这就是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玩大考,玩小考,不玩不考”这句话,是民间对这一理论的朴素认知。虽然不建议“玩大的”,但候选人也可以加入

积极的建议,学会从紧张焦虑中冷静下来。

针对考生考前经常出现的“睡不着,睡不好”的问题,李红解释道: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因为兴奋而失眠的夜晚。事实上,偶尔少睡一会儿并不会影响大脑的运作能力。真正影响考试成绩的不是睡眠,而是对失眠的过度担心。很多考生的心路历程是:“我怎么这么晚还没睡?”“我会不会考砸?”

收拾。一旦失眠,第一,要停止错误暗示,失眠不等于会考砸;第二,暂缓强迫自己睡觉,听听安静音乐、做深呼吸,将大脑从兴奋中解放出来。

“换一个思路,考生也要学会接受‘自己会紧张’这件事情,因为,100个考生可能95个都会紧张。”李红建议,在进校门前、进考场前以及拿到卷子时,做3-5次深呼吸;考试开始答题后,仅仅关注考题本身,紧张情绪会慢慢消退。假如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自己手抖、呼吸急促,或因为一道题突然卡住影响了心情,也不要慌,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考生可以尝试跳过去换做下面的题,也可以暂时停下笔,在心里默念“我很放松”“我很棒”,给自己加油鼓劲,等心情稍微平复一点了再继续答题。请记住:信心孕育着成功,信心能创造奇迹,很多平常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考试中失利,不是输在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信心上。

和谐氛围,家长平常心营造温馨环境

家长常爱问“复习得咋样了?有没有把握?”可是,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如果孩子实事求是地说,会加剧内心的不安,增加压力;撒谎,显然压力更大——最好的办法,是家长不问。

李红特别指出,作为高考生的家长,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患得患失,也不要刻意小心翼翼,因为家长的情绪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会影响到考生。例如,不要给孩子定过高目标,此时,不宜问孩子“考个××大学,读个什么专业”等问题;在陪考等问题上,充分尊重孩子意愿;努力创造舒适的备考环境,协助孩子做好考前准备。

此时,家长保持“平常心”最重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和温馨的环境:当孩子想和你聊聊时,做到充分共情;当孩子拼命复习都觉得不够时,你可以说“别累着了”;当孩子担心自己考砸时,你可以说“正常发挥,努力就好”。另外,高考前复习量很大,考生每天用脑很累,建议家长为孩子补充营养,适当准备一些补脑食物。

温馨提示

高考期间,家长请不要对孩子这么说:

1.复习得怎么样?

2.不要紧张,实在不行考上xx大学也行。

3.你坚持了这一年真是不容易,过了这两天咱们就胜利了。

4.考上xx大学没问题吧?咱准备读个什么专业呢?

5.一定要考好给咱家争气,爸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6.这几天你什么事都不用管了,只管专心考试。

7.快去睡觉,休息好了才能好好考试。

8.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我们在外面等你的好消息!

9.今天发挥得怎样?考得好不好?有把握没有?

10.考不好也没事,大不了再考!

11.考好了,想去哪玩都行!

12.我就不相信我家孩子比人家的差。

13.祝你成功!

14.把题看仔细,认真答题,千万不要有任何大的疏漏,争取多拿分。

教育部发布2022年高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考生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高考是广大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关系考生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随着2022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此时动起了“歪脑筋”,借高考散布虚假信息,制造焦虑,实施诈骗,甚至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一 组织高考作弊,属于严重违法

高考期间,常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助考”信息,宣称能为考生提供考试试题、答案。殊不知,在高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考生作弊,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出售、使用无线作弊器材等行为,都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案例】2019年高考期间,在校大学生何某豪在网上发布“助攻考试”广告,来自广东、山东、贵州等地的12名考生向其缴纳“报名费”。何某豪在网上联系大学生聂某武、彭某林(何某豪同学),三人分工协作,何某豪负责联系传递试题及解题答案,聂某武负责解题,彭某林负责整理试题,在高考期间为12名考生实施作弊。6月8日,警方接到线索后立即行动,当场将何某豪、聂某武、彭某林抓获。三人以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分别被判处二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出售、使用无线作弊器材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醒】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零容忍”。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拒绝考试作弊,切勿以身试法。

二 替考不是捷径,而是一个“绝境”

为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想尽各种办法,不惜花重金为孩子找“门路”,甚至找“枪手”给孩子替考。结果人财两空,后果非常严重。

【案例】为让自己学习成绩较差的外甥小陈考上本科,李某和小陈母亲商议,决定花钱找人为小陈替考,并承诺考上“一本”给5万元。最终,某校在读研究生刘某答应为小陈替考。结果在2019年高考当天,刘某就被监考人员当场发现。警方立即立案调查,涉案人员相继到案。李某组织考生作弊,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30000元罚金。“枪手”刘某代替他人考试,构成代替考试罪;学生家长让他人代替自己的子女参加考试,同样构成代替考试罪,分别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到10000元不等。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而且,代替考试罪是典型的对向犯,刑法同时处罚考生和“枪手”双方行为人,且定罪和法定刑都相同。

【提醒】家长帮助孩子作弊不是爱孩子,是在害孩子,到头来鸡飞蛋打一场空,还要承担法律责任。研究生刘某为了几万元的替考费,充当‘枪手’,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广大考生和家长要充分认识替考行为的危害及法律后果,诚信考试,否则将自食其果。

三 心存侥幸带手机,考试作弊毁前程

现在智能手机使用已非常普遍,一些考生平时也经常使用智能手机搜题、翻译等功能来辅助学习、提高效率。但如果在考试中使用手机作弊,却是打错了算盘,聪明反被聪明误。

【案例】2021年高考期间,某考生违规携带手机,避开入场安检,将手机带入考场。考试期间,该生使用手机偷拍试题,发至场外寻求解答,被当场查获。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该生被处取消考试资格、所有成绩无效的处罚,并被停止参加国家教育考试。

【法规】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提醒】为防范和打击在国家教育考试中利用手机作弊行为,进一步强化考试环境综合治理,2022年,教育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部署各地教育、公安、通信、无线电管理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开展“打击手机作弊”专项治理。广大考生一定要知法守法,诚信考试,切勿心存侥幸,以免自毁前程。

四 认准官方标识,勿信“小道消息”

每年考前,网上都会有大量涉考信息传播,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一些个人或培训机构为吸引眼球,便借机注册“山寨”公众账号,散布传播非官方来源的“小道消息”,并以此谋取利益。

【案例】2020年高考,因疫情影响延期一个月举行。网上不时有自媒体借机散布一些所谓高考安排信息,如有自媒体以“某市2020年高考考场安排”为题,在网上散布传播“2020高考某市考场设置方案”的不实消息,误导社会公众,引发考生和家长焦虑。经该市教育局认定,该消息为虚假信息。

【法规】根据中央网信办《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任何机构或个人注册和使用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不得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不得编造虚假信息,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将依法依约严肃处置。

【提醒】2022年,教育部会同网信、公安部门并联合多家互联网企业,继续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清理互联网涉考公众账号”专项行动,以便广大考生和家长及时、全面、准确了解权威机构高考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广大考生和家长在网上搜索查询高考相关信息时,请认准权威机构“官方”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五 勿信虚假宣传,谨防上当受骗

考试“包过保过”、双倍提升、XX天速成,或有独家“内部资源”、“命题专家”授课、保证“一次性通过”等等……这样的口号标语和招生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当中,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实则不同程度存在夸大宣传、虚构师资、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规违法行为。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轻信虚假广告宣传,不但造成财产损失,还会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六 网络诈骗要辨别,高考答案不可购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通信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案例】2021年3月,黄某通过QQ进入多个聊天群,谎称自己有渠道可以买到高考答案,以每科1.5万元的价格将所谓的“高考试卷答案”出售给家长及考生,诈骗安徽、山东、湖南等五省10余人,骗取钱财10万余元。目前,黄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

【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广大考生及家长务必擦亮眼睛,明辨真假,谨防诈骗!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姚卓文

综合|微言教育公众号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相关推荐

为什么小自考这么简单,小自考到底有没有用

最近,老师在后台收到很多同学的私信,大多都是关于小自考方面的问题,很多同学觉得小自考...

一本、二本、三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父母为什么要让孩子读一本书?收集

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家长比孩子还要着急,先看一本院校再看二本,实在不行才看三本院校。为...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考试费用,中科院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多少钱

最近,是报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季节,为什么呢?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证书...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山东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专业特色酒店管理专业是全国旅游职业教育示范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首批山东省...

海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单招,单招都是专科文凭吗

很多同学不知道单招是什么学历?今天奥赛小编来帮您解答。单招是专科学历。单招在多数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