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北京在全国率先试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它简称“高考”,不受年龄、学历、身体条件限制,不设入学考试,宽严相济,考生自行选择专业,自行安排学习和考试。 这种培养模式极大地满足了改革开放后的人才需求。 到1995年,北京每25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参加“高自考”。
1 .不限学历年龄的“高考”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够,上大学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分困难。 但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祖国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只有全日制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更何况,社会上有很多勤奋学习的自学者,他们都想通过严格的审查,使自己的学历得到国家的认可。 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运而生。
本报1980年10月31日1版《市政府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核制度》报道,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业余学习者经过考核,达到与高等学校毕业生同等水平的,在使用上应当同等对待1980年5月,中央书记在讨论教育工作时,重申了这一精神。 1980年10月29日,北京决定在全国首次试点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北京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新闻刊登在本报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是因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降低了准入门槛,在京户籍的市民不受学历、年龄限制,只要自愿申请就可以参加考试。 分数符合规定要求的,可以获得大学基础科、专科、本科毕业证书。 一般来说,获得本科学历需要报考17门左右,获得专业学历需要报考10门到14门。
对此,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负责人表示,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为人才的挖掘和选拔开辟了新的渠道。 它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学习积极性,改变社会风气,推动业余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2 .资料员初考“状元”
1981年6月7日,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首次开始考试,第一个是哲学。 当天,近3000名考生参加了考试。 其中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干部、机关干部、科技人员、中小学教师和待业青年。 从年龄来看,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最小的只有十七八岁。有些人50岁左右,年龄最大的考生是74岁的退休女教师。
文科考生中,来自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资料员冯援朝是“冠军”,她取得了93分的好成绩。 其实,冯援朝初中也没毕业,到研究所工作才两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冯援朝痛感自己知识匮乏,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开始自学。 她先通过广播学习日语,几年后,她找了日语资料整理,熟练地用日语打字了。 1981年,她考入社会科学院经管的业余大学,下班后从西郊花园村赶到建国门外院上课。 尽管紧张、痛苦,她仍然觉得自己追求的是对的,即使痛苦也是幸福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社会上掀起了“独学风”。 从此,许多人像冯援朝一样走上了自学考试的道路。
3 .干部队伍掀起“自考热”
1983年1月23日,本报头版头条《欢迎开考党政干部基础科》摘要刊登了读者来信,反映了当时党政干部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意愿。
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市政工程公司专职团干部李桂珍在信中写道,我是团干部,过去几次想考“业大”、“电大”,但都离不开工作,没有得到批准。 报考党政干部基础科的决定,点燃了我的心。 我制定了自学计划,决心坚持到最后,参加考试。
199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工作人员热情解答考生的问题。 韩柏/摄
为满足党政干部学习需要,1983年,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党政干部基础科,共报考12门,包括政治理论基础课和业务基础理论课两类。 它将自学、机关办学、教育部门试点相结合,纳入干部教育计划。
此后,本市干部队伍中掀起了一股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专业技术和文化的热潮。 截至1983年6月,本市已有3.9万余人陆续参加汉语、哲学、法律、数学、工业经济、商业经济、金融、档案管理、英语、工业与民用建筑、农事、党政干部基础科12个专业的自学考试,其中,干部占50%以上热心参加学习的干部中,有业务管理干部和党政干部; 既有中青年干部,也有超过五十岁的老同志。 他们的学习觉悟越来越高,很多人从原来的“希望学习”变成了“希望学习”。
1983年6月14日,《北京日报》 1第一版
4 .产生民办高校和社会辅导班小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兴起,产生了一些民办高校和社会辅导班。
1983年初,本市第一所民办高校——燕京高等外国语学校开始招生。 这所学校是由热心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创办的,他们从高等学校等地聘请了离休、退休、在职教师担任教师。 学生毕业后参加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合格后可取得大学学历。
1994年,祥云教育中心,“高自考”学生排队取书场面壮观。 袁进/摄
1983年底,朝阳区民办人民科学文化大学业余专科学校开始招生。 这所学校是由首都文教、科学界的一些人筹办的,学制三至四年,学生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开设的专业考试。
通过自学途径培养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北大、北师大等知名高校积极协助兴办广播、电视讲座、辅导班,许多单位举办多种形式的辅导班,为自学创造学习条件。
2000年,考试期临近,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将利用周末在补习学校上课。 谢荣楚/摄
本报1997年1月15日6版《京城自学高考创新记录探源》报道,上世纪97年代,祥云教育中心办的领导班子享誉京城。 这里开设了12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有来自北大、人大、北师大等高校的300多名教师负责授课,学生可以任课。 由于管理严格规范,学生参考合格率较高,1996年公共课初试合格率达70%。
5 .每25名成人中就有一人“高自考”
因为教师来自正规院校,考试管理比较严格,社会普遍认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凭“硬”,是真材实料。
1986年,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为20名自学高考本科生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这些毕业生的学位由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查合格。 为了证明这些学生的学习质量,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组成专门的调查组进行了跟踪,结果发现这20人接受的问题,与北师大在校本科生相差无几。 他们参加了中文专业规定的18门课程考试,全部合格,其中15人的平均成绩超过了70分。 对于他们的毕业论文,当时北京大学副校长朱德熙认为,没有低于任何高等院校中文系毕业论文的一般水平。 其中也有高中中文系也应该归入优秀类的篇。
1986年11月11日,《北京日报》 1第一版
实际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受年龄、学历、身体条件的限制,不设入学考试,广泛而严格地入学,考生自己选择专业,自己安排学习和考试,不仅满足了没有机会进入高中的青年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不能进行生产性学习的工作骨干也非常敏感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社会信誉也得到了海外教育界的认可。 截至1997年,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所大学明确承认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成绩和学历。
1997年4月23日,《北京日报》 1第一版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不再是人才培养的主流,但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创立的终身学习精神一直传承到现在。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新华社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