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的自学考试,路在何方?

“边缘化”的自学考试,路在何方?

一年来,北京大学等高校相继宣布停止自学考试等继续教育招生,很多人担心自学考试会不会被彻底“淘汰”。 1月18日,教育部网站回应网友提问称,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调整变化,自学考试不会取消。

停止自学考试的招生,似乎还只是少数学校的自主之举。 有志于自学考试的人仍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学历,但在高中的选择上,他们可能面临越来越少的选择。

自学高考陷入尴尬境地已经不是一天了。 在高等教育还不普及的时代,自学考试等继续教育是学生获得学历和帮助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但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上大学取得“正规学历”变得越来越容易。 相应地,自考这条路也被边缘化了。

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用人市场水涨船高,很多用人单位已经对学校歧视趋之若鹜,使考生而不是过去的985,211大学毕业生更难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根据有关法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但实际上以自考为代表的非全日制教育,确实是另辟蹊径。 不少公务员招录中明确不招收非全日制毕业生,特别是国家司法考试改革后,法学专业考生失去报考资格,给法学类自学考试带来很大震动。

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毕业越来越容易,最终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学历,确实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欠缺。 生源质量难以保证,所谓的“自学考试”,在一些地方变成了变相的学位买卖。

因为相对于正规的大学入学考试合格,自学考试有很大的空隙。 各种正规和非正规的培训机构都认为自学考试是赚钱的生意。 虽然教育部经常规范此文,但杜绝乱象总是困难的。 这也进一步恶化了自学考试的声誉,使相关证书的含量大跌。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反思,自学考试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提高某种专业能力,还是只要求含金量更低的单层学位?

从现实情况看,自学考试教材的内容僵化,有的十几年都不会改变。 在这种脱离现实和市场的考试中,怎么能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呢? 如果自学考试变成了低门槛的“学位便利店”,那么重视羽毛的高中就会增加,可能会丢掉。

社会不能缩小追求提高的渠道,自学考试应该暂缓。 选择只有学历、只有学校的人的倾向也不值得奖励。 但要让自学考试有价值,就要思考如何调整自学考试定位,让学生获得收入,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