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时候,穷时候》

《乱时候,穷时候》

“我注册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 第一,注册不能上叉。 不管和谁注册,我都必须同意; 第二,撞到我看不见的男人,无法表达。 痛苦只要自己知道就好。 不能让家人受苦”

以上内容来自《闲书》《乱时候 穷时候》,作者是一位文盲几十年的老奶奶姜淑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书也分为三六九等,被称为“工具书”、“专著”、“闲书”等。 读了也没什么好处。

现代人功利心很强,读书也找不到“金屋”。 如果可能的话,读几张纸,手机就会传来“支付宝( Alipay )要x元钱”的声音。

读者功利了,写书的人也可以蒙混过去,把古人的东西倒过来重新包装,或者直接改变句法再发出去,赚取流量。

现在的人就像蒲松龄一样,到处去找故事,辛苦工作,有神花时间写作。

直到我看到这样一本书《乱时候 穷时候》,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内容都是老奶奶收集经历的故事。

一个人过了六十岁,所有人都是厚厚的史书,但如何能誊写清楚呢? 看到的不是文采,而是面对自己的勇气。

这本书很朴素,或者很粗糙,老太太还没学会修饰,所以不记得积累语言。

例如在《婆家的家史》中,她是这样描绘的。

我和张家结婚了,两个姑姑都已经是50多岁的老太太,她经常帮婆婆做棉花活,想和我谈谈。 她跟我说二姑姑不见了,她的肚子开始往外冒,肚子痛得不行,啪嗒啪嗒地碰了一下。 后来,肚子越来越尖,里面像棍子一样突出,有两寸长。

她很瘦,肚子很薄,自己用力一拔,就拔了出来,疼得差点晕过去。 拔出来一看,发现是肋骨。 这块骨头在她肚子里呆了五六年。 有了洞眼睛好了,她肚子就不痛了,病也好了。 我来东北之前,她还很坚定。

荒诞、悲伤的事情几乎都被一笔勾销了之后,反而凸显了人的坚韧。

这本书也很诚实,一般的个人经历,经过岁月的沉淀,多少会有些过滤,但在这本书里很少能看到诚实。

例如在《登记》这篇文章中,她想起了结婚登记的事情。

我向对面看去,这18个男人,我也不知道哪个是我的。 有个高个子男人,样子也很好,这个人要是属于我就好了。 四个男人太难看了,两个年长,一个矮丑,另一个乍一看是笨蛋。 我都想好了。 如果这四个人中有我的人,我回家就会死。

一般语言带来超越时代鸿沟的亲切和生动。

这本书最好的地方,也许就是那位几十年文盲的老人,六十岁开始学字,七十多岁开始写作的时候。

当故事遇到文字,当表达的欲望只剩下屈指可数的方式时,就产生了这样简单粗糙、生动逼真的《乱时候 穷时候》。

所以,如果你对《奶奶一代》的故事感兴趣,对乡村《野史》感兴趣,而且正好有时间,这样的《闲书》,可能很合你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