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总结

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总结

专本政治

【基本知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3、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5、物质唯一的特性就是它。

6、物质固有属性的存在方式是:

7、规律是指事物、现象之间。

8、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9、在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10、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想象。

11、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13、否定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观点。

14、人的意识能动性是什么?

15、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

1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本质是。

17、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即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的特点是:

18、弄清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规律。

1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20、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21、同质的东西也有区别。 区分它们的根据是。

22、什么是认识的主体?

23、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的本质。

24、理论认识的特点是。

25、验证真理的标准是。

2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

2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就是这个标准。

2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29、认识过程中意义的更大飞跃是。

30、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1、什么是历史观

3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33、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34、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35、什么是社会意识形态

36、社会政治格局。

37、社会政治结构,也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

38、社会意识的核心是。

3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40、阶级之所以属于经济范畴,其划分依据是

41、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先于其经济基础,这一事实已经说明。

42、人民大众是历史范畴,其主体是。

4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44、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46、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变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四十七、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48、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是。

5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51、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5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53、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

5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

56、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要概括如下。

57、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执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58、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

5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根本。

6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61、要有效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

62、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6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6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6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

6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67、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

68、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

69、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

70、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

71、我们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72、统一战线内部坚持的根本策略方针是:

73、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不渝

74、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75、实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7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77、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当前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

78、国家质检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79、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是:

8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本政治简答押题如下】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1 .主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属于唯物主义派别的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2 .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存在同一性的哲学,即主张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不可知论

3 .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无同一性的哲学,即主张思维完全不可能或不能完全准确认识存在的哲学,属于不可知论。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在承认和遵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作用。 其次,客观规律的发现和运用,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设的矛盾

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第二,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三,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利用自身权力和思想的影响全力服务于自身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这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最集中表现。 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必须经常破坏与自己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排除它们的影响,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 这条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正确、全面地把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它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4、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哪些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三大纲领:“没收封建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封建文化”。 这种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凡的文化。

6、简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

它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大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它使占世界人口十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它是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7、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理由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

国有经济调控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题地位。 这首先是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其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再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保证其他所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最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是可行的,都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在宏观调控中,由于存在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国家对市场的调控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坚实的政治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强得多。

9、简述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多渠道、形式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逐步实现

含义:

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有利于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有利于保证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核心作用。

10、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 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只有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理想,树立能增强全社会凝聚力的全社会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和谐精神的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全社会和谐世界只有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的同时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性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专集本政治论述问题押题如下】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其简明概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确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指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和特点

1987年10月,党在十三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大致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20世纪末,把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是逐步逐步推进。

四是坚持实事求是,有雄心壮志。

【本政治辨析问题押题如下】

13、坚持政治发展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领导人和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住房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积极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势,但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

十四、“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在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为解决我国港、澳、台问题找到了可行方案。

“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典范。

2理论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

“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一国两制”构想把党的统一战线学说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15、中国坚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做法

中国之所以坚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际地位所决定的。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坚决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独立、主权、安全、尊严。

一、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一切国际事务,根据实际情况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2 .主张各国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事务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统治

三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而不是根据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

四是坚持同任何不同的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搞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16、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团结的国内社会环境和国际和平环境。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组织和指导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十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做法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全党共同努力,党将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奋高效、廉洁执政党,最终成为“三个代表”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要按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应对国际形势、处理国际事务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提高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好。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态度,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牢固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要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积极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势,但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