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欧阳修与北宋诗文改革1(备考10月自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欧阳修与北宋诗文改革1(备考10月自考)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真正地位,而且影响了诗歌创作,作诗讲究“气质”,产生了“以文为诗”的现象,因此人们习惯把北宋中叶发生的这一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扮演着文坛盟主的领袖角色,他对梅尧臣和苏舜钦的尊敬,对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赞扬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使宋文、宋诗有了自己的面孔宋代士风和文风的根本变化,都是从他开始的。 确立了流畅自然、平易委婉的古文风格,确立了散文体的地道地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欧阳修的散文:在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中,散文成就最高。 欧阳修摒弃了韩愈文章的费解怪面,发展了其“文从字序”面,确立了评议流畅、委曲巧妙的写作风格,是对宋代散文发展的最大贡献。 他的散文风格,平易流畅中富有曲折变化。

六一风神——1 .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实为虚空中飘忽盘旋,情韵盎然,这是欧阳修一生的拿手好戏,也就是所谓的风神。

2 .在语篇结构层面极为悠闲、零散,在语言层面浅显自然,这是一个组成部分。

3 .特点是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诗味浓而情韵绵邈,蕴藉平易自然。

欧阳修的诗:诗歌创作具有文化分散的倾向,取材广泛,命题新颖,开创了以文为诗、以论文为诗的一代诗风。 这是对传统诗歌意趣表达范围的解放,代表着当时诗歌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创造精神。 欧阳修诗歌风格与散文相同,具有“浅显”特色。

与梅尧臣、苏舜钦齐名“苏梅”,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杜甫和江西诗派的重要传承者。

梅尧臣、字圣允、宣州宣城人,名宛陵先生,有《宛陵老师集》。 梅尧臣诗题材广泛,内容分为两类。 一是介入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 另一个是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事。 他的许多作品都取材于个人化、生活化、琐碎化的倾向。 他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不曾注意到的题材,对前人笔下的题材进行修改,力求避免宋诗好新奇、陈熟之风。 贯彻哲理性的人生思考,加深了诗的意义。

苏舜钦,字子美,生于开封,号沧浪翁,古文家兼诗人,《沧浪亭记》为宋代古文名篇,叙事委婉曲折,感情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苏舜钦擅长诗和文,在诗方面的贡献更大。 早期诗歌创作反映现实,在揭露社会黑暗时敢于直言,如《庆州败》首诗豪爽英姿,堪称超绝。 后期山水自然的诗作越来越多,情景交融、精致、含蓄的佳作也不少。 例如《淮中晚泊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