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第六章,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公共管理学第六章,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一.概念问题

1 .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1)作为行政手段普遍使用的一种公共管理方法,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凭借行政权力,自上而下地制定、发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以实现国家对公共事务的领导组织管理目的。

)法律手段是指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领域,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到具体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实现有效合理的管理。 它是依法治国、行政法制的工具,是公共部门以法律为武器,依照法律程序和特点实施公共管理的途径。 法律手段所依据的法律法规,除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宪法、法律外,还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内定发布的各种行政法规、自主性法规。

(3)法律手段的规范性、稳定性,导致处理特殊问题缺乏灵活性和灵活性,可能阻碍管理系统的发展。 但行政手段具有简便、灵活的特点,能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种新情况。 新问题,具有一定的弹性。

2 .公共服务市场化

答)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政府以制定、审议、执行、考核的方式制定政策,明确需要提供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软硬件标准,以市场机制为杠杆,通过物质利益和政府公益行为等方式,由民营企业、非营利部门等组织参与目的是在政府部门不放弃公共政策制定责任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挖掘社会可利用的一切资源,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在大卫看来,公共服务市场化一般有公私合作、收费制、合同租赁、凭单制四种表现形式。

3 .凭单制

凭单制是借用个人市场凭单的理念和技术改造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共管理方法,凭单又称有价证券、代金券、优待券,是政府公共部门向有资格消费某一物品或服务的个人发放的优惠券。 有资格接受凭单的个人在特定的公共服务供应组织“消费”他们手中的凭单,政府用现金兑换各组织收到的凭单。

4 .内部市场

答:内部市场是指将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部门人为分为生产者和购买者两者,形成“公共对公共竞争”,在政府组织内部产生“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作用,促进内部组织之间的竞争,提高服务质量。 英国、新西兰、瑞典等是应用该方法的典型国家。 内部市场是市场化工具中应用范围较窄的一种方法。

5. PDCA循环

a )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 PDCA周期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Plan (计划)、Do (执行)、Check (检查)、Action (操作)处理四个阶段。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制定计划,按计划实施各项工作,检验实施效果,以成功为标准,失败的留待下一周期。 这种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6 .目标管理和基准管理

a(1)目标管理( MBO )是指通过参与式目标设定、实施、评价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方法。 目标管理是多因素相结合的综合体,目标的作用只是手段,是达到有效管理的手段。 从过程的角度看,目标管理由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成果评价和报酬支付等步骤组成,其间穿插着各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激励、监督、控制等活动。 只有综合这些步骤、活动,形成一套系统的制度,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

)基准管理是识别、实施最佳做法并提高绩效的过程,是帮助组织发现其他组织的更高绩效水平(基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了解其他组织是如何达到那个水平的,使产生这个水平的做法和程序能够适用于自己的组织。

)3)目标管理和标杆管理是工商管理技术的具体途径,都是将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引入公共部门,吸取有效经验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具体途径。 但是,两者侧重于实际应用

不是的。

目标管理实行有目标、以成果为中心的人事考核制度,是提高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 这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强组织内部信息交流,明确和具体化组织目标,避免个别部门把自己的目标作为组织整体工作的最终目标,整合组织内部各种力量,改善各种关系,努力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

标杆管理以绩效标准为主,但不是单纯的比较研究,不是单纯的绩效考核、绩效衡量。 绩效评估是基准管理实践的一个要素或步骤,为组织改进工作程序提供了数据基础。

7 .听证制度

答)公共决策听证制度是指在涉及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政策、规划和决策中,实行公开听证,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确保政策、规划、决策更加符合民意、更加符合公共利益。 在听证制度下,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有权表示意见、提供证据,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受证据。 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社会普遍推行的保证各方利益主体平等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对实现决策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提高公共政策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8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答)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公共部门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确立和调整长期战略目标,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整合资源实现公共管理战略目标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与私营部门战略管理不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根本性质是公共性的;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创造公共价值,实现公共利益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内容和过程结合其特殊背景。

二.简答题

1 .简述行政手段的特点。

答)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依托行政权力,自上而下制定、发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实现对国家公共事务领导、组织、管理的目的。 行政手段具有以下特点

(1)权威性。 行政手段是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的,行政命令接受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主体权威的大小。 提高领导人权威有助于提高行政手段的有效性。

)2)强制性。 行政强迫人们在行动目标上必须服从统一的意志命令、指示、决定等,下级必须坚决服从。

)3)垂直性。 行政指示命令在行政组织体系的各个层次上纵向直线传播,体现纵向隶属关系,横向结构之间一般没有约束力。

)4)具体性。 一定的行政命令、指示只在特定时间作用于特定对象。

)5)非经济利益性。 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的关系不是经济利益关系,而是无偿的行政统辖关系,两者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利害关系的纽带。

)6)封闭性。 行政方法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机构,在行政区划和行政系统条块的基础上实施,具有系统内化约束力,因此具有封闭性。

2 .与其他传统行政方法相比,行政手段的优势和局限性如何?

答)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公共管理方法,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凭借行政权力,自上而下地制定、发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从而达到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领导、组织、管理的目的。

行政手段对于维护公共部门权威、保证国家集中统一领导、建立稳定的社会公共秩序、实现公共管理预期目标十分必要。

(1)行政手段的优势在于

与法律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具有简便、灵活的特点,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具有一定的弹性。

与经济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具有无偿性的特点,上级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可以不考虑价值补偿问题,无偿调拨使用下级的人、财、物、技术。

行政手段比思想教育手段更能直接、迅速、有力地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意志、行动,有效控制全局,时效性强。

)2)行政手段也有其局限性:

行政手段不利于发挥下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行政手段纵向层面信息传递缓慢,易失真,横向沟通困难。

行政手段缺乏平等、协商的民主精神,容易挫伤下属和公众的积极性。

3 .简述法律手段的特点。

答)法律手段是指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领域,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到具体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实现有效合理的管理。

法律手段的特点主要有:

(1)权威性。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具有高于行政手段的权威性。

)2)强制性。 法律手段由国家政权强制实施,违者必究,严于行政手段。

(3)规范性。 用法律明确、不会产生歧义的语言严格规制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切组织和个人行为的统一标准。

)4)稳定性。 法律一经制定颁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因人而异,不得随意变更。

4 .如何评价法律手段?

答:法律手段是依法治国、行政法制的工具,是公共部门以法律为武器,依照法律程序和特点实施公共管理的途径。

(1)法律手段在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手段是在公共管理中运用其他方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为公共管理活动提供基本的规范程序; 它调节各种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利于公共管理的集中统一,保证行政管理工作和社会生活秩序。

法律手段的权威性、强制性使人们遏制和摒弃不合法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2)法律手段也有其局限性:

法律手段的规范性、稳定性,可能导致处理特殊问题缺乏灵活性和灵活性,阻碍管理系统的发展。 在公共管理的实际活动中,理性与合法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 运用法律手段,既要健全立法,强调科学立法,坚持守法、严格执法、违法研究,又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扬长避短,发挥更大作用。

5 .简述经济手段的多样性。

答)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基于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用、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 这是经济部门按照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管理下属经济组织及其活动的一种方法强调利益引导和间接管理

经济手段多种多样:

(1)简政放权、政企分开,使企业和经济组织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法人实体,充分发挥企业和经济组织的主观能动性。

)2)发挥政府经济职能,按照价值规律,利用经济规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根据政府或编制的经济计划,从现实经济生活中,选择与商品、货币、价值范畴有关的经济参数(税率、利率、汇率等)具体实施经济政策,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

或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等。

6 .简述公共责任方法。

a(1)公共责任方法的内涵:

公共责任方法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综合管理方法,利用公共管理体制中的权责机制将公共部门中的目标与人事中的职位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公共管理中的权责利益诸要素。 其本质内容是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是以事物为中心的事务主义与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方法的统一,是强制性和引导性方法所具有的积极效果的综合。

)2)公共责任方法的构成:

包括公共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两个方面。

公共部门责任制的本质主要是有效合理地解决各公共部门上下左右之间的工作关系。

岗位责任制强调公共部门内部各岗位自身的特殊要求,有效解决各岗位相互的工作关系。

)3)公共责任方法的作用:

公共责任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综合管理方法,对实现公共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发挥公共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实施公共责任办法:

公共责任方法需要相应的组织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相应的体制。 思想教育手段有助于人们分清是非,消除隔阂,加强沟通和凝聚力,能从根本上调动人们的主观积极性,作用持久稳定。

要遵循人的思想活动规律,用正确的原则和灵活的方法进行教育,强调思想教育的艺术性。

A体贴、耐心、细致、通情达理,量力而行,合情相结合,自我教育与示范性榜样教育相结合。

B )注意人才教育、对症下药,思想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说服教育为主,多种方式为辅,刚柔相济、恩威并举。

C教育主体自身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有效的。

7 .简述使用者付费工具。

a(1)用户付费工具的含义:用户付费工具是指将价格体系引入公共服务,对部分公共服务采取收费方式。

)2)使用付费工具具有以下优点:

有利于向公众展示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真实需求,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可以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造成的资源不合理配置和浪费。

免费提供公共服务,会导致无目的的补贴和资助,损害社会公平。

使价格真正起到红绿灯的作用,使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得到有效运用。

可以增加公共财政收入,缓解公共财政危机。

)3)用户付费工具的应用:世界各国在许多公共服务领域推广用户付费工具。

在美国,用户付费广泛应用于自来水、电力、天然气、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娱乐设施、公园、电信服务、港口、机场、道路、桥梁、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

在法国,城际道路由民间投资、建设、拥有、管理和维护,并向用户收费。

我国在许多公共服务领域也推行了用户收费制度。

8 .简要分析政府管制。

a(1)政府管制含义:

政府管制是直接干预行政部门制定和执行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求决策的一般规则和特殊行为。

)2)政府管制的内容:

大多数法规由行政法规执行,由政府公共部门或特殊机构(如美国独立监管委员会)管理。 法规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规则、标准、许可、禁止、法律秩序和执行程序。 政府管制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特别是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标准等。

)3)政府管制类型:

总体上,规制大致可以分为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两种类型。

经济管制是管制的传统形式,控制产品的价格和数量、投资回报率、公司在某一产业的进入或退出等事项。 一般来说,是对某个特定行业、特定产业进行的纵向限制。 这些行业往往具有自然垄断性等特点。 电信局域网、电力配电和运输、铁路轨道运输网络等这些环节被合法垄断,具有合理意义和社会效益。

社会规制是一种较新的规制类型,控制健康、安全、职业歧视等社会事项。 主要针对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

A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掠夺性、枯竭性开采等外部经济因素,政府必须对交易主体在准入、标准设定、收费等方面进行管制。

b内部不经济,如制售安慰剂、隐藏岗位安全卫生隐患等,政府对准入、标准及信息披露进行管控。

)4)政府管制的作用和局限性:

规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弥补市场失灵,确保微观经济有序运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随着法规的进一步加强,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些国家的政府管制出现了许多低效现象,如制度僵化、腐败、管制成本过高、技术创新滞后等。

)5)政府管制弱化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放松管制成为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方面。 放松管制是指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行业完全或部分取消对价格和市场准入的管制,使企业在制定价格和选择产品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

美国是推动和应用放松管制的最典型的国家。 限制过多束缚了企业的活力,限制的成本也在上升。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放宽了对许多行业的限制(证券、航空、铁路、卡车、公共汽车、能源银行、电信等)。

中国的改革实践也逐渐放松管制。 例如,1978年放宽了对农业的限制,1990年以后城市的很多行业都放宽了限制。

9 .什么是公共服务民营化? 公共服务民营化有哪些主要类型?

a(1)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含义

民营化是指将政府管理或拥有的职能承包给企业,或者出售给民营企业,通过市场作用,依靠市场力量提高生产力,向民营部门开放公共服务和垄断行业。 民营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采取公开出售股份的形式,实现国有企业撤资。

通过专利招标、合同承包,鼓励私营部门提供市场化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主要类型

取消资金

公营事业或资产转移到民间。 这种转移改革的民营化可以通过出售、无偿转移、结算整理等战略进行。 出售和无偿转移的对象可以是事业单位现有的工作人员、产品的用户或者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以及市场现有的其他私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现有的所有者。 对经营业绩不佳的公营事业,可以通过削减预算、关闭工厂、出售资产等方式退出市场。

委托

政府部门将部分或全部财物和服务生产活动委托给民营企业,但政府将继续承担监督责任。 政府委托外包的形式如下

a合同外包。 也就是说,政府将部分商品和服务委托给民间处理。

B专利权。 指政府提供给民营企业的经营权,但政府保留“价格率批准权”,费用由使用者支付。 申请人超过一家的,在投标情况下,可以由民聪、政府共同决定批准权。

C补助。 即政府通过免税、低息贷款、直接补助等形式形成“诱因操作”。

使用D优惠券。 由政府发放给有使用资格的人们,指定其消费食物、房租等商品。 通常,社会福利救济就是这样实施的。

e强制。 政府以命令的方式要求民营企业支付强制性服务,如失业保险金由民营企业支付分担或共同承担一些社会安全责任。

替代

大众认为政府提供的生产或者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民营企业认识到这种需求,民营企业可以代替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者服务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备选形式如下:

a功能不足的替代。 社会治安恶化、警力严重不足的,可以由私营保安公司代替。

B退离的替代。 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的扩大,公共部门将减少规模和资源的投入,以利民营企业的发展。

C放松管制的替代。 即法令的修改允许民营企业对原本由公有垄断的市场环境进行竞争和挑战。

10 )辨析:《目标管理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可以不受限制地应用于公共部门。

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在公共部门引用目标管理可以取得科学衡量组织成员绩效、增强责任和目标意识、提高组织整体行政效率等效果,但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应用也存在一定弊端。 由于公营部门和民营企业的种种差异,盲目无限制地应用目标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取的。

11 .如何理解“服务链是公共部门流程再造的核心”?

答)公共部门流程再造是对公共治理理念、原则、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等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模式、业务模式和服务传播方式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提高公共管理绩效和服务质量,是单纯的组织因此,形成了“服务链”的流程再造模式。

“服务链”是公共部门流程再造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

)将公共部门内部上下和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从原来单纯的行政关系转变为平等的相互服务关系。 公司内部各部门和个人既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接受者。 也就是说,彼此互为“顾客”,而公众是他们共同服务的最终顾客。

)将公共的各项服务请求称为向公共部门的“订单”(“外包”),认为是公共部门每次提供服务时都执行“订单”的过程。 公共部门服务获得的“报酬”是公众对公共部门的满意、拥护和忠诚。

(3)将“外包”转变为公司相关服务部门和个人的一系列“外包”,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游协同运行的“服务链”。 在网络空间中,作为“服务链”上的一个节点,各部门或个人在实际收到订单后的规定时间内提供响应数据,“服务链”简称“服务响应链”。

12如何在政府部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a(1)全面质量管理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客户满意为本组织所有成员和社会造福而取得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其特点是对象全面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全面运用各种管理方法,提高全社会效益。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四大核心内容是以顾客满意为目的,以质量为中心,得到高层的支持是关键,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2)政府部门如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在政府部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以下六个实施步骤

高层领导率先推进。 在政府部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高层领导必须自始至终亲自参与,为组织未来树立可达的愿景,建设开放可靠的组织气候,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进增添动力。

与上级沟通取得同意。 一旦上级同意并支持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使组织实现质量承诺的最重要因素是组织全体成员的投入、赋予活力和团队合作。 工作程序的改进,只有在所有组织成员、以及各职能部门积极努力的情况下,才能取得全面成功。

聘请质量评价中心专家进行培训指导。 对质量的评价和分析,其直接目的是减少错误和浪费,改善服务的成本和性能,提高服务质量,最终使组织能够切实掌握民众的需求和意向。

培训结束后,各部门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目的是推动组织持续改善质量,使其成为组织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动态、参与性的计划流程。

实践全面质量管理再学习。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质量保证始于工作过程的开始,从资源的输入阶段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传统管理中出现问题后再进行控制和检查。

试点成功后,大规模推广。

(3)政府公共部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渐进,做好思想转变和教育培训工作,重视激励机制的作用,需要制度上和文化上的支持。

13简述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内涵。

答:公共部门管理注重顾客满意,最初借鉴于企业管理。

(1)顾客导向的基本方向是以顾客为中心,即从顾客的角度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精神,以社会和顾客期望为理想目标。 这些基本方向已被发达国家引入政府公共部门管理。 具体来说,顾客导向的含义是:

实行“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 组织更注重问题而不是关注客户而不是组织的生产。

将客户视为主要资产。 组织真正的资产不是收支平衡和利润的增加,而是顾客。 在组织失去客户的同时,也会失去其他资产。

顾客满意是组织目标。 顾客满意是组织的目标,工作重点是实现顾客的合理期望和愿望。

建立与客户的长期交流关系。 加强与客户的直接交流,了解客户的期望,并将此信息作为改进工作和管理的方向。

)2)顾客导向理论研究:

新公共行政学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在组织形态设计上,必须坚持以公共行政服务对象的需求为组织存在和发展前提的顾客导向。

以奥斯本、加布里埃尔为代表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要引入竞争机制,树立顾客意识,制定顾客推动政府的制度,让政府自觉服务顾客。

)3)客户导向的现实要求:

在当代,公共管理活动不仅仅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更要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满足公众的需求。 也就是说,从“顾客的供给”向“顾客的创造”的转变。 因此,在进行公共物品和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时,立足顾客是顾客导向的要求。

作为一种公共管理方式,以客户为导向,公共部门像管理其他资源一样管理客户,以客户至上、公共优先、理解客户、生产和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客户价值为政策基点,重视与客户的交流和沟通,根据收集到的客户相关信息

)4)顾客导向对公共管理的积极作用

客户导向的组织能够激励服务提供者,真正对客户负责。

顾客导向的组织在组织成员决策时,可以减少政治因素的不当干预。

顾客导向的组织可以激发组织成员更多的创新行为。

客户导向的组织可以为民众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客户导向的组织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生产,不易浪费。

顾客导向的组织培养顾客的选择能力,协助其了解自身应有的地位和权益。

顾客导向的组织可以创造更公平的机会。

)5)公共部门要实现顾客导向,必须变革公共管理理念、管理方式。 变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以人民的需要和价值作为组织行动的指导。 这意味着,决定施政目标的标准由专家决策变为公民应有的考虑,公共资源投入和政策执行过程能够达到客户预期的效果。

重视服务质量。 基于成本效益的效率标准转变为对服务质量和民众评价的重视。

重视评价和改进。 从依法行政到评价和改善“产品质量”,即从消极控制向积极服务转变。

征得员工同意。 管理理念从控制员工转变为征得员工同意。

注重效果。 强调从对特定的“功能”“权威”和“结构”的服从,向对“使命”“服务”“顾客”和成果的高度认识的转换。

确立公务员对责任的自主性和认同。 责任由法规强制,变成了公务员自主性的确立和同意。

培养使命感。 从一味遵循“”法规、“手续”,转变为透彻了解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征求民众的支持和认同。 从一味的管理变成了寻求民众的支持和认同。

14 .简述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

答)社区治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辖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一)社区治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社区自治的行为主体构成突破过去“政府独立、天下统一”的局面,形成多元化、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社区自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标是除了完成特定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外,还要重视社区基本要素的培养。

社区自治的行为导向是社区中的公共事务,是涉及社区成员切身利益的广泛领域。

社区治理作为一种不同于政府行政化管理方式的另类社会管理模式,其权力运行方向并不总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它是一个多向的、上下互动的过程。

)2)社区管理是重要的政策工具,具体内容如下。

社区内建设各类敬老院福利院、康复中心、医疗站、托儿所、幼儿园等设施。

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进行社区护理。

动员社区居民不定期参加保护社区环境的清洁卫生活动,美化居住环境。

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等。

)3)社区治理的好处是:

不花或很少花政府的钱。

推动市民积极参与,受到广泛支持和欢迎。

)4)社区治理的局限性:

社区治理作为政策工具虚弱无力,往往只能作为辅助工具。

15志愿者工具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和限制是什么?

a(1)志愿者提供社会服务可以减少对政府行为的需求,也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 志愿者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公共政策。 志愿者和非营利组织在直接参与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公共问题。 同时,非营利组织利用广泛的影响力,包括信息、请愿陈述、参与诉讼、直接代表、大众媒体影响和政府决策影响。 通过长期的政策分析研究,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监管市场。 在政府失灵的领域,志愿者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可以充当市场的超然监管者,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 在很多方面,非营利组织可以提供直接选择方案,向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监督政府。 政府组织有防止弊端的机制,但不能完全保证公正无私。 志愿者组织或者非营利组织可以不断提醒政府和市民注意,让政府和市民履行职责,更加关注公共事务。

直接提供公共服务。 对于政府不能履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职能,志愿者组织或者非营利组织可以弥补其不足,尤其在社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区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志愿服务或非营利组织对公共服务的奉献、对自然、社会的关怀、对平等权利的重视、对参与的重视等,体现了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通过自身行为倡导和维护着社会的正面价值观。

促进积极的公民精神和扩大社会参与。 志愿者和非营利组织倡导积极的公民精神,这种精神应该有利于其他主义精神,他们强调公民应该积极介入公共事务,对社会要有仁德爱,对社会要承担个人道德责任。 这种精神代表了民主社会最重要的精神。 更重要的是,非营利组织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重要途径,也为培养积极的公民精神提供了场所。

)2)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限制:

作为政策工具,志愿者组织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强制力和经济利益分配的制约。 在涉及公共权力运用的领域,其提供的服务的能力受到限制。 这一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益的特殊性。 一些非营利组织发展成为只为特殊群体服务的极端排他性强的组织。

公益的父权性质。 非营利组织为少数人支配,可能成为图利的个人组织,也可能蜕变为准官僚机构,降低其性能和利益。

公益业馀性。 从事公益活动常常是志愿者,可能不是热心、雄辩、专业。 其应用范围有限,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无法用这种手段应对。

16公共部门为什么要引入战略管理? [河北大学2015年研]

相关问题:为什么复杂的不确定性环境推动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引入? [河北大学2014年研]

a )战略管理是指高管确定组织的长期方向,设定特殊业绩目标,根据与组织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制定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有效实施这些选定决策方案的过程。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调整四个关键要素。

公共部门引入战略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

)1)复杂不确定环境的挑战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兴起与面临的复杂变迁的环境密切相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以下特点。

不确定性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公共部门面临的环境更加动态和不确定。 不可预测的突变在整个社会随时发生,会引起混乱和危机。 这种环境的不确定,必须让公众和非营利组织前所未有地进行战略思考和行动,必须将洞察转化为有效的战略来应对变迁的环境,必须开发为战略执行奠定基础的必要理性。

相互关联性

环境变迁伴随着世界相互关系和交错的公共问题本身往往涉及非常广泛复杂的领域。公共、私营、非营利部门的边界也被侵蚀,政府职能越来越“外包”“权威”多样化。

限制

公共和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严峻的财政紧缩和要求迅速有效应对的压力。 “成本更低、工作更好”的要求支配着全国政策制定者、决策者、立法者和服务提供者及其客户的注意力,实质上影响着公共组织的政策制定和管理。

)2)政府改革的产物

复杂变化的环境使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改变了传统的运作方式,深刻地陷入了重建、重建和治理改革之中。 公共机构面临重组、合并和私有化的威胁,被置于与私营部门竞争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地位。 因此,公共部门要考虑组织面临的环境,考虑组织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未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公共部门管理者最基本的管理任务和内容。

(3)推进新公共管理主义

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战略管理没有地位,随着新公共管理的出现,公共部门越来越关注长期战略。 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外部取向,其本质是取得结果。 这些结果的导向要求公众和非营利组织更加关注组织的目标、责任和使命,通过确定总体战略来促进组织使命的实现,而不是仅仅由政治家制定战略。

)4)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典型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在运用战略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私营部门运用战略管理的神奇经验对公共部门产生了巨大的范例影响,成为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使用战略管理技术的先声。

总之,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绝不是偶然的,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内在根源,是对公共部门面临的复杂不确定环境的主动适应和政府改革的产物。 许多公共和非营利组织面临着复杂而难以厘清的困境,因此开始感受到改变传统运作方式、进行战略思考和行动的必要性。

17 .实事求是地咨询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

a )战略管理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和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方式。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公共部门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确立和调整长期战略目标,进行正确的政策选择,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公共管理战略目标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随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战略管理成为政府再造的主要战略选择。

)2)战略管理不仅关注战略规划的构想和制定,更关注战略规划的执行和战略结果的实现。

)3)战略规划的参与主体趋向多样化和分散化。

)4)战略进程更加灵活快捷,目标结果导向更加明确。

)5)战略规划更多地融入了内部取向的因素,如组织文化特征和竞争优势的彰显等。

)6)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广泛合作,逐渐发展成为战略联盟等。

三.论述问题

1 .如何理解经济手段与思想教育手段相结合的重要性?

a(1)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的含义:

1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基于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用、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实施管理的方法。 这是经济部门按照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管理下属经济组织及其活动的一种方法强调利益引导和间接管理

思想教育手段是指依靠宣传、说服、沟通、精神鼓励等方式,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使公共管理者和被管理对象主动从事政府公共部门鼓励的工作和活动,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途径。

)2)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思想教育手段通过对人们进行确定的、有目的的、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引导、行为激励,引导被管理者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其方法有启发教育、说服劝告、建议协商、树立榜样、舆论抑扬等。

思想教育手段的特点主要有:

a潜在性和长期性。 思想教育往往要通过反复、细致、长期的工作取得效果,其作用程度还取决于对干教音对象教学内容的吸收、消化程度。

b内在稳定性。 思想教育手段可以将管理要求逐步内化为管理对象内心的自觉意识,从而产生稳定的动力,激励、引导管理对象的行为。

c能动的先行性。 思想教育手段生效后,在基本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管理对象可以事先自主规范自己的行为。

经济手段以物质利益为基础,包括物价调整、利率升降、税收管理等方式,能充分有效地调动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横向组织之间的沟通、联络与合作。

经济手段的特点主要有:

A利润性。 物质利益是经济手段的核心,通过劳动报酬、物质刺激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是经济手段不同于其他方法的最根本特征。

B间接性。 在公共管理中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对人们经济利益的调节间接影响组织和个人的行为,间接调控经济运行。

C多样性。 经济手段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3)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优势互补:

经济手段不能解决人们的精神和社会需要问题,作用领域主要局限于经济领域,如果运用不当,还可能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运用经济手段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坚持劳而无功,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因此,经济手段特别要与思想教育手段相结合,加强对全体公民在社会公德、责任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2 .尝试实施思想教育手段的具体方法。

答)思想教育手段是指通过宣传、说服、沟通、精神鼓励等方式,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公共管理者和被管理对象主动从事政府公共部门鼓励的工作和活动,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方法。 它通过对人们进行确定的、有目的的、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引导、行为激励,引导被管理者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实施思想教育手段的具体方法如下。

(1)行为激励方法

行为激励方法是行为科学的方法。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激励理论中人的需求动机与激励、组织中的人性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行为激励的方法主要有:

目标激励法。 根据公共管理者正当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设定一定的目标,引起他们的期待,激励他们努力追求。

奖惩法。 实施奖惩的示范效应会影响被引导对象,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竞争激励法。 竞争激励是一种催化能力很强的方法,该方法基本上在相同条件下的公共组织、人员之间进行,因此竞争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保证竞争结果得到公正的评价。

反激励法。 通过设定强烈的危机状况,使行为者产生反作用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内压,使其濒临死亡,取得后生的效果。 例如,破釜沉舟、背水而战就是这种方法的充分体现。

)2)参与管理办法

是通过让下级公共管理主体或客体参与管理和决策,提高人们积极性和管理效率的一种公共管理方法。 这一方法也可以被视为特定的激励手段,与我们长期以来倡导的“从大庭广众之中来,走到大庭广众之中”的路线相一致,也是当今公共管理民主化趋势的具体体现。

参与管理办法的主要途径有团体决策、咨询制度、提案制度、信访制度等。

)3)公共责任方法

公共责任方法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综合管理方法,利用公共管理体制中的权责机制将公共部门中的目标与人事中的职位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公共管理中的权责利益诸要素。

公共责任方法包括公共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两个方面。

公共部门责任制的本质主要是有效合理地解决各公共部门上下左右之间的工作关系

岗位责任制强调公共部门内部各岗位自身的特殊要求,有效解决各岗位相互的工作关系。

3 .在推进公共服务民营化的过程中,市场化工具的应用可能面临哪些障碍?

a )在运用市场化工具推进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包括:

(1)民营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问题。 民营化正如新公共管理处所主张的,以提高效率(经济效率和管理效率)为出发点和根本特色,但民营化改革容易偏离当初的宗旨,结果政府通过民营化暂时摆脱了财政危机,企业也可能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得了相当大的利益

)2)民营化带来的公平性问题。 公共服务具有非选择性,公共服务是公共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要求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公平公正,体现公共性。 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就是让服务具有普遍意义,而不是专门针对少数人。 传统上,公共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间接关系,公共集体支付、政府集体供给,在不排除特权和腐败的情况下,与许多福利项目、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给等没有区别。 但是,在市场条件下,单一的供求关系可能会崩溃。 一是生产者以营利为目的,遵循市场竞争规律,选择有利于利润的服务项目,对利润不高但不能不提供的服务可能会消极供给。 二是对消费者来说,由于不需要集体统一消费,可以选择不同服务或不同水平的服务,但对生活困难者来说没有选择权。 当一部分人被剥夺了某种选择权时,很难说是社会公正的表现。

(3)民营化会引起腐败和私人垄断性问题。 民营化未必会带来腐败问题,但在公私合作、公私营化的过程中会增加腐败的机会。 伴随公共服务民营化产生的腐败问题,可能是民营化后形成的新的垄断现象。 人们担心公共服务被政府垄断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竞争机制主张服务供给更有效率和公平。 但由于企业在民营化中因腐败问题留下的巨额利润空缺,一些企业在为挖掘垄断利润而绞尽脑汁的同时,民营化并未形成真正的竞争局面,因此企业具有获取垄断利润的现实条件。 于是,产生了新的私人垄断。

)4)民营化导致的公共责任缺失。 许多地方政府在民营化改革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解决财政和投资问题,减少政府管理职能,减少人员编制等,但对于民营化后可能存在的公共责任空白还不够,主观上可能希望减少政府责任。 这将引发公共部门的责任危机,最终损害公共利益。

(五)民营化带来的新的社会稳定问题。 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公共服务进入民营后确实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量裁员,引起社会不稳定。

(6)民营化中的监督问题。 民营化使私营企业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但民营企业主要追求经济利益,在“经济人”的作用下,可能片面追求私利,忽视公共利益。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管作用,不能放任自流。

4 .请论述如何在我国公共部门管理中推广新的管理工具。

答:在当前中国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工具特别是新治理工具的研究,重视新治理工具在我国公共部门管理中的普及。

)1)正确认识新治理工具的作用和局限性

充分认识市场化工具和工商管理技术是改善政府绩效的有效手段,引入竞争机制,借鉴工商管理实践经验,用市场力量改造政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和政府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方法落后。 因此,迫切需要一套适应市场机制的公共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并构建了新的公共管理模式。 这种新的理论、原则、方法、技术和模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现代市场经济和工商管理实践及其经验。 因此,应充分注意工商管理的典型影响。

要清醒认识新治理工具的局限性

市场化工具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施中存在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对外国企业所有权的恐惧、对少数人占有的担忧、对失控的担忧、资本不足等原因,以及财富过度集中、社会正义受损、腐败、个人垄断、“盗刷”等现象。 这些引起了许多批评,这些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化工具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要立足国情合理引进

各国国情不同,价值偏好不同,新治理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也不完全相同。 任何理论、方法的引进都要联系实际,批评借鉴,不是所有新的治理工具都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盲目引进。 私有化确实具有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生命力、扩大就业机会等优点,但私有化在实践中也引发了一系列技术和政治问题。 私有化在我国并不适合,国有企业采取国家控股的形式,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增强企业活力,是当前国情下的优化选择。

)3)明确各个新治理工具的应用机制、条件和范围

每种新的管理工具都有其应用机制、条件和范围,必须认真分析,处理技术问题。 收费制度适用于可以自由选择服务项目的服务领域,但教育、卫生、社会服务领域不适用收费制度。 委托代理可以有效提高政府服务绩效,但存在利益扭曲、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整等风险。 各种新的治理工具都存在不足之处,将它们应用于公共管理时,必须阐明其机制、条件和范围,并在实践中加以优化。

(4)扩大新治理工具的适用范围

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没有理顺。 政府在某些方面行使着市场职能,新的管理工具应用才刚刚开始,其推广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 将政府负责的公共服务承包给民间负责,可以在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公共服务的市场。 最显著的效果之一是扩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源和技术能力,提高绩效。 要充分认识到在各公共领域引入竞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传统垄断部门来说,必须不断加快自身改革,剥离企业承担的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转化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机制。 对政府治理来说,要逐步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引入尽可能多的竞争主体,特别是人民

间资本进行经营,形成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5)必须正确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

把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民营化、承包、出租、委托代理等形式交给非公有部门来履行,是我国行政改革的方式之一,但在打破原有的政府官僚体制结构之后,各竞争主体的监督制约保障机制缺位,易导致各竞争主体行为失范。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机制的组织,难以保证其自身的健康和行为的高效。因此,在引进新治理工具尤其是市场工具的同时应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不仅要“破”,更要“立”。在打破原有政府行政体制之后,必须建立行政主体的监督制约保障机制,避免产生监督制约的真空。

5. 公共部门如何实施目标管理?其应用有何限制?

答:(1)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目标管理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合起来的综合体,目标的作用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达到有效管理的手段。

(2)公共部门目标管理的实施

从过程角度看,目标管理由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价成果和支付报酬等步骤组成,中间穿插着各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激励、监督、控制等活动。只有将这些步骤、活动综合起来,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制度,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

①目标制定

寻找并确定关键目标因素,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初步目标,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所谓关键目标因素,是指在目标管理中制约和决定着工作成绩的大小和管理成败的关键工作环节和内容。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工作的主要领域,即为了尽可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必须在这些领域取得良好的成绩。

b工作成功的主要关键环节。

c目标阶段的主要课题。

d管理人员必须取得最终结果的那些领域。

e制约和影响整体工作成功或失败的关键领域。

f要取得目标阶段成功,应该优先考虑的课题。

关键目标因素的意义在于帮助管理人员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重要的事务,并努力从这些事务中取得最大收益。确定关键目标因素,其重点在于将工作重点从投入和活动转移到目标和结果上来。

②实施目标:目标实施的关键在于有效授权、资源分配和控制。

a有效授权。权限必须是行动的权力。下级必须拥有对一定范围的人、财、物的支配权,拥有决定行动与否的权力。而且,在既定的范围内,这种权力不得受上级的随意干预。

b资源分配。为了帮助下级实现目标,必须分配给下级一定的财政资源。目标管理中的分配资源,强调的根据目标来分配资源,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强调资源的竞争。

c控制。为使制定的目标和计划能顺利实现,管理人员必须使用一系列控制手段,使目标实施活动沿着既定的轨道进行自我控制与上级控制。目标管理中的控制主要是管理人员自己的事情。各级管理人员在自己的权限内展开各项活动,实施自我控制,不再依靠上级的严格监控。

③成果评价与报酬支付:

a成果评价。成果评价是一种激励手段,将目标是否实现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以自我评价为主、上级评价为辅的进行综合评价方式,并且与奖惩制度紧密联系。总之,成果评价过程实质上就是将管理人员的实际绩效与既定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b报酬支付。要将公共部门中传统的周定报酬制改为可变报酬制,将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与奖励尽可能地直接联系起来。

(3)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时遇到的限制有:

①目标管理在封闭体系的组织中较易管理,但对于变动而且难以预测的动荡环境则不易使用。因为此时目标往往难以设定。

②目标管理存在信任问题。在传统行政组织中,目标往往是高层领导制定的,一般人员很少有参与机会,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人员也少有裁量权,目标管理要打破这种状况,也是不容易的。

③公共部门的目标往往比较模糊,不易量化,其结果也不容易衡量。

④公共目标的制定过程,并非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而是一个政治过程,往往充满了多元目标的冲突。

⑤目标管理的实施往往以一年为周期,这种强调短期目标的管理,可能忽视了组织长期目标发展的规划。

6. 论述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管理的区别。

答: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管理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组织文化方面。全面质量管理主张集体努力、跨部门合作、教导授能、顾客满意和追求品质;传统的管理主张追求生产力、个人主义、专业分工、独断领导和利润至上。

(2)沟通方式方面。全面质量管理采用下行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和多向沟通;传统的管理采用下行沟通。

(3)在意见表达和参与方式上。全面质量管理主张正当程序、品质管理小组和态度调查;传统的管理主张主管裁定和建议制度。

(4)在工作设计上。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品质、顾客导向、革新、宽广的控制幅度、自主化的工作范围和充分的授能;传统的管理要求效率,生产力、标准化作业程序、狭窄的控制幅度和详尽的工作说明书。

(5)在训练项目上。全面质量管理主张广泛的技能知识、跨部门业务、诊断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生产力与品质;传统的管理强调工作相关技能、单一部门业务技术性质知识和生产力。

(6)在绩效评估方面。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团体目标由顾客、同事以及主管三者共同考核,强调品质与服务;传统的管理要求个人目标由主管考核。

(7)在薪资制度方面。全面质量管理以团队为基础发放酬赏、财务酬劳和非财务性质的表扬;传统的管理以个人为单位争取功绩、加薪以及福利。

(8)在卫生医疗与工作安全方面。全面质量管理主张预防问题,实施安全计划、保健计划和员工互利计划;传统的管理注重问题发生后的处理。

(9)在考选升迁与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全面质量管理由同事考选、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团队表现决定升迁,施行不同部门的水平式生涯途径;传统的管理主要由主管考选,注重狭窄的工作技能,以个人绩效决定升迁,施行一种单一部门的直线式生涯途径。

7. 试述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管理原本在私部门的管理中受到重视。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公共部门的重视。学者波兹曼和史陶斯曼认为,政府部门必须进行战略管理,才能解决公共部门中所发生的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公共部门之所以将战略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是因为:

(1)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

在现代社会,公共部门管理面临的环境正在变得更加动态和不确定。不仅政治在发生变化,经济、技术、文化、社会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管理角度来看,任何组织总是力图从各个方面降低或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平衡的环境中,这并不困难。因为在平衡环境中,组织可以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日常事务。但在动荡的环境中,这种形式行不通,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反应系统。战略管理能够保证组织与其环境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战略配合,使组织的能力与环境要求相匹配,同时安排组织内部的结构与程序以使其随战略选择而成长,并发展出新的、能符合未来挑战的能力。

(2)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

在福利国家时代,政府是一个大政府。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生、老、病、死都需要政府插手提供。人们认为“管理越多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政府”的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相反,“小政府”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均获取了人们的认同和支持。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中,主张在公共服务中落实市场机制。据此,政府的角色(特别是中央政府)发生了变化,即要成为领航者而非划奖者。因此中央政府提出长期愿望的作用,战略规划的作用则更为重要。

(3)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

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国际化成为一个新趋势。全球化增加了政府治理的复杂性,加快了社会变革的速度,同时全球化也使国家之间的竞争更为剧烈。为了应付国际化和国家竞争力的压力,政府必须从更宏观的视野、更长远的观点制定国家发展的战略,制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

(4)公共利益的挑战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公共利益不仅仅意指公民共同的利益。公共利益要求政府治理要兼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兼顾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这就是说,公共管理者要有系统观整体观、长期观。公共管理必须构建国家或地方长期发展战略,以维持可持续的发展与繁荣。

总之,进入21世纪公共部门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由于影响公共部门运作的最大因素涉及公共部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问题,而非仅仅是内部管理问题,因此,战略管理日益受到公共部门的重视。

8. 论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与私人部门战略管理需要的不同。

答: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在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与私人部门战略管理在需要方面存在着以下差异:

(1)环境市场不同

①对于私人部门来说,市场由顾客的购买行为决定,资金来源于收费,市场信号清晰,战略制定和实施依赖于市场的变化。

②对于公共部门来说,市场由监督机构构成,资金来源于预算拨款,市场信号弱,战略制定和实施必须认清权威网络成员的信仰和需求。

(2)制约不同

①私人部门的战略制定和实施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只受法律和内部多数人意见的限制。

②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授权和义务经常限制自主性和灵活性,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维持资金来源渠道的安排。

(3)政治影响不同

①政治影响对于私人部门来说,影响间接且只是当作例外处理,没有特别安排。

②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政治影响直接,需要应对外部影响,采用讨价还价和谈判技巧以做出重要决定。

(4)交易强制力不同

①私人部门根据市场自愿消费的变化来制定和实施战略。

②公共部门将强制机会当成制定和实施战略变革的一部分。

(5)影响范围不同

①私人部门战略的社会影响范围较小。

②公共部门战略的社会影响范围广泛。

(6)公众审查不同

①私人部门战略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可隐蔽进行并保密,不必对外公开。

②公共部门战略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要受到公众的审查,并寻找可让外界参与和检查的途径。

(7)所有权不同

①对于私人部门来说,所有权属于股东,除了股东外几乎没有利益相关者,战略只需要考虑股东的利益。

②对于公共部门来说,利益相关者众多,每个公民可能都是利益相关者,战略要了解公众对服务的要求和。期望,有效和高效地识别利益相关者。

(8)组织程序目标不同

①私人部门组织程序目标清晰,且上下一致认同,战略最关注效率和利润。

②公共部门长、短期目标不断变化且难以界定,战略关注效率,但更关注公平,战略要找出目标替代物,以克服目标不明确及潜在的冲突。

(9)权利限制不同

①对于私人部门来说,执行被授权给有权力行动的权威人物。机构管理基本不受外界影响,战略管理者控制管理资源,行动基本没有限制。

②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执行依据利益相关者而定,行动受政府控制下的机构管理,战略要学会应对有限的行动空间。战略管理者没有控制管理资源,因而要辨明和管理行动所需要的资源。

(10)绩效期望不同

①私人部门战略绩效目标清楚,且长期稳定不变,因此战略使管理者和员工有紧迫感

②公共部门战略绩效目标模糊且处于不断变化中,受政治影响较大。因此战略管理要创造紧迫感、明确绩效目标并采取行动实现它。

(11)激励不同

①私人部门主要以金钱激励为主。

②公共部门很难实施基于个人成就的激励机制,通过稳定的工作、角色和任务以及战略参与使员工得到激励并获得工作动力。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和私人部门战略管理在需要方面之所以存在着这些差异,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公共管理是运用公共权力进行的管理。从现实来看,公共部门引入战略管理的实践只是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并没有影响到公共部门的性质。

9. 试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并联系实际说明公共部门如何有效地进行战略管理。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地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即战略管理可以视为一种客观、逻辑和系统的过程和步骤。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将战略管理划分为九个步骤: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分析环境;发现机会和威胁;分析组织的资源;识别优势和劣势;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结果。

为了简化起见,下面主要从四个主要环节或阶段分析政府战略管理过程:

①环境分析。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两个方面。一般环境指社会的、一般的或宏观环境层的力量。具体环境指对公共组织的决策、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力量或因素,包括组织内部的环境。当然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的区分是相对的,界限也不是十分清楚。环境分析的主要任务在于运用系统思考去识别与组织相互作用的,以及影响组织的外部系统,进而掌握公共部门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了解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②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拟战略的过程,也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一般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活动:

a展现愿景和确认、陈述任务。

b确认重要的环境变化及趋势的议题。

c决定机关要强调的主要价值。

d选择重大的关切性议题领域。

c设定基本的明确的策略方向。

f.选择恰当的策略。

g创设执行这些策略方向的行动议程。

③战略实施。成功的战略规划并不能保证成功的实施,任何事情总是做的比想的更为困难。战略实施是建立和发展行动的能力和机制,将战略构想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战略实施涉及的问题和环境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a明确实际目标与进展的指标。

b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c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与战略相匹配。

d建立和发展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e促进变革,克服变革的阻力。

f通过社会及政府营销,促进战略实施。

④战略评估。战略评估是监控战略实施,并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从战略管理整体来看,它着重于建立一种反馈机制。战略评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a检查战略基础。以了解构成现行战略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弱点等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何种变化,因何发生变化。

b衡量战略绩效。将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

c战略的修正与调整。在战略检查与绩效衡量的基础上,以作出是否持续战略、调整战略、重组战略或终止战略的决定。

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并非形式主义的、呆板的、特定安排或过于正式的。战略管理的作用在于促进公共部门不断的变革和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意义

战略管理由于其探讨组织如何定位以面对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而受到广泛重视,公共部门实施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3)公共部门实施战略管理的措施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加剧,我国公共部门正面临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问题复杂多变,矛盾冲突加剧,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也使得公民的民主意识与参与意识增强,加之公共部门日益面临着重组、合并、民营化、公私竞争、公共部门之间竞争等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并推动我国公共部门积极实施战略管理。

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公共部门管理者应注意如下几点:战略管理思维比计划更重要;重视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间的有效配合;重视战略管理的实施;重视战略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重视组织长期目标的设计。具体来说:

①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打破短期主义的思考,发展前瞻性思考。

②政府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克服“功能性短视”,打破部门主义的限制,发展一种全局观,强调整合的管理途径。

③在重大问题的战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的权利与机会,这不仅有利于获取广泛的信息,也有利于克服实施战略管理的障碍。

④重视更高层次的问题。将问题放在更高层次上去看,就会发现很多短期利益可以让位于长远利益。

⑤追求满意。在战略管理中,满意比最佳更为重要。用可以接受的战略实现满意结果,这比用不受欢迎的战略而没有实现最佳结果要好得多。

⑥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方法或途径达到类似的结果是可能的。得到成功的结果远比规定得到这一结果的方法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