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第四章,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公共管理学第四章,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11 .实事求是地咨询我国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答(一)法治政府建设内容:

法治行政建设,最根本的是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是具有“法律性”的法律意义上的政府,是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的政府。

目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衡量标准为: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善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宪法法律严格公正实施; 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得到切实有效保障; 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

)2)法治政府建设总体目标:

经过不懈努力,到2020年,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格、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3)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把法治政府建设同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四)建设法治政府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建设目标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简政放权、开放结合、优化服务,基本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切实落实政府职能是依法全面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责。 具体措施是: a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B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C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d完善宏观调控。 加强e市场的监管。 f创新社会治理。 g优化公共服务。 h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建设目标是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使政府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力具体措施是: a完善政府立法体制机制。 b加强重点领域的政府立法。 c提高政府立法的公众参与度。 d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管。 e建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

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建设目标是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决策法定程序严格执行,决策质量显著提高,决策效率得到切实保证,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滞后决策明显减少、及时纠正,行政政策政策建设措施是健全基于a法的决策机制。 b增强公众参与实效。 C提高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 d加强合法性审查。 e坚持集体讨论的决定。 f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建设目标是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时打击和制裁各类违法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行政违法行为和不当行为明显建设措施是: a改革行政执法体制。 b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c创新行政执法方式。 d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e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 f加强行政执法保障。

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建设目标是: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基本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健全,各方面监督形成合力,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及时到位建设措施是: a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B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 c .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d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 全面推进e政府事务的公开。 f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建设目标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全面形成公正、高效、便利、低成本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行政机关在预防、解决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法定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比例大幅提高建设措施是健全a法解决纠纷的机制。 b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C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仲裁制度。 d加强人民调解。 改革e信访制度。

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建设目标是牢固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法定、权利依法行使等基本法治理念,实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手续正当化、高效便捷、诚信信义、权责统一等依法行政打造依法守法用法典范,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建设措施是: a树立注重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 b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 C完善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能力检查测试制度。 d .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1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行政监督的作用和意义。

a(1)行政监督的概念

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之间以及专门设立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 广义行政监督是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关、人民群众等众多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 行政监督的特点如下:

监督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

监督主体为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国家特设行政机关、政党、社团组织、人民群众等。

监督性质是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制监督。

监督的目的是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改进和加强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廉政建设。

)2)行政监督的作用

行政监督本质上是对行政权力运行进行制约、限制和检查。

行政监督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保证。 行政管理是执法的行政行为,行政监督就是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检查行政管理活动,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保证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行政监督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 行政管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行政监督的这种作用是行政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步骤是民主行政和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有力保证。 行政组织的内部监督,主要是行政效率的监督。 行政效率问题是政府的核心问题之一。 官僚制本身是提高效率的途径是效率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保证

行政监督是政治清廉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保证。 行政监督是确保用人唯贤、防止用人唯亲的主要手段。 用人单位的唯亲是腐败的关系网和保护伞。 一个国家之所以发生大规模腐败现象,根源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腐败。 腐败行为必然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 行政监督就是加强廉政建设,加强政府合法性。

加强行政监督可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对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是行政监督的重要内容。 行政监督可以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执法水平和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3)行政监督的意义

鉴于我国行政管理活动缺乏法制性,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严重,加强行政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是实行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有力措施和保证。 行政管理法制化要求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依法行政,依法设置行政机关,组织行政人员,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行政管理。 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监督,完善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是行政管理法制化的保证。

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是实现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政治廉洁的重要保证。 只有加强监督,规范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行为,对其违法违纪行为严格监督,严格奖惩制度,查处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制裁违法违纪人员,才能铲除腐败现象,保持政府公务员廉洁自律,改善行政管理,树立良好政风

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行政活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将法律、政策实施于人民。 行政监督机关和监督法规的任务之一是依法受理和处理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案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3 .试论述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

答)公共权力是指公共管理主体管理公共办公室所享有的合法资格和相应强制力,用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维护、协调和管理社会基本秩序。 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

(1)分权制衡理论

分权制衡论,又称权力制约论,是西方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公共权力各自独立、相互制约和制衡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要防止公共权力腐败和滥用,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分割,建立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 分权制衡理论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和监督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西方国家权力结构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各种监督方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行政监督理论基础,得到了许多西方思想家的推崇、继承和发展。 在实践中,分权制衡是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普遍原则,对近代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分权制衡论主导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模式虽然能有效制约权力,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权力滥用问题。 就三权分立本身而言,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者并列,但事实上司法权是其中最弱的,行政权是其中最具扩张性的,因此很难取得理想的平衡效果。 可见,对权力的制约不能只靠分权和均衡。

)2)人民主权理论

人民主权理论是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提出的民主理论,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

这一理论强调人民拥有主权,国家主权来源于人民权利的转让,人民对国家有天然的监督权。 它意味着对“天下之家”和野蛮政治的彻底否定,是一种很好地说明权力来源的理论学说。

人民主权是公共权力的逻辑基础,没有人民主权就不可能有公共权力。

a政府是人民签订合同和转让权力的结果。

b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公共管理者是人民权利的具体执行者,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他们必须有维护人民权利的义务。

D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职权和侵犯公民权利,人民可以多种形式监督政府行为。

e在公共权力体系中,必须建立监督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机制。

现实中,人民主权理论很好地阐释了权力的真正来源,引出人民应当发挥监督政府、制约政府权力的作用,但实际上政府作为代理人很难真正按照其委托人——人民的意愿行事。 其理由有三个。

A在人民主权委托一代理关系中,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定与委托人一致。 当一个行为不直接代表公共利益而是行为人时,代理的行为有可能产生偏差,代理有偏离或违背委托人利益的危险。

B在委托代理中,人民或代议机构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总是不对称的。 作为代理人的政府有可能通过提供不真实的信息来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数量多、分布相当分散,缺乏采取统一集体行动的动力,加大了监督约束政府的困难和风险。

C在接受公权力的代理中,不存在代理权的竞争,政府享有垄断性,即垄断性代理权。 每个国家都只有一个统一的行政系统,人民不能在多个行政系统之间选择,这种垄断性使政府具有明显的优势,扭曲了人民与政府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政府凭借这种优势,常常不顾人民利益,追求集体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处于劣势的委托人很难约束和监督代理人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 此外,体现委托人意愿的法律通常只向作为执法人员的政府提供原则性的规定和指导,政府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3)社会契约论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卢梭、康德、罗尔斯等从多个层面探讨了社会契约论。

各种合同理论的形式虽然不同,但从其合同价值方面来看,至少包括以下两个共同点

A订立合同的直接动力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实现某种目的。 社会契约论认为,政府权力的产生是公民与政府签订合同的结果,其直接动力和目的都是维护公民整体利益,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这一目的,对公民利益负责。 因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契约论对行政道德的内在规定。

B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对称性,政府在掌握管理社会公共权力的同时,应当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责任。 公民有服从政府公共权力管理的义务,同时公民有权受到公共利益的保护,有权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

因此,政府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必须对自己的行政行为负责。 布坎南认为,在公共权力机构担任公职的是理智自私的人。 要保障公权使用的节制和理性,避免公权滥用,除了政治契约监督外,还必须通过价值的洗礼、道德的升华,消除公权力使用者的心理灰色层面。

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道德制约公权力的权力制约模式,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对公权力的制约。 即权力担当者的自律和他律。

A权力承担者的自律是在其公权力行使中内在地具有道德力量并进行自我约束,促进公权力的合理使用。 其约束范围非常广泛,在法律困难或无法干预的领域可以发挥约束作用。

B权力承担者的他律主要是公民、社会团体等对权力承担者给予肯定、批评、建议,使其遵守道德规范。 但掌权人的道德水平无法衡量,而且道德约束是软约束,缺乏刚性,因此道德是制约公共权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其约束能力十分有限。

14 .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公共管理监察体系。

答:要完善我国公共管理监察体系,必须建立统一的国家监督机构,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框架。 构建统一的国家监督机构,核心是改变监督权的配置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的基本思路上,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扩大监察范围,整合监察力度,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和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 在我国人大制度和“一府两院”权力结构中,监察组织隶属于政府,国家监督职能通过行政权派生的监察权、检察权派生的侦查权来实现。 健全国家监察体系,要改变监督权的配置模式,将部分审计、监察、侦查等执法职能从行政权和检察权分离出来,提升整合为集中统一的国家监督权,在国家层面拓展和丰富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

)2)“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框架”的基本职能方面:

国家监察体系设计要体现党的绝对领导,从组织体制上确保国家监察职能在纪委负责的框架下开展。

国家监察体系的设计应当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设立国家监察机构,意味着进一步调整现行纪检监察联署的办事体制,明确监察机构的国家职能。

纪律检查职能属于党内监督,在参加党的领导过程中实施,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国家监察职能属于国家监督,为确保国家机关和公务员廉政勤政,在参与国家机器运行中实施。

(3)在“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框架”的基本要求中,既要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要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 现行国家监督体制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特别是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到位,党的自我监督空前加强。 但是,对国家机器和公务员的监督还不够。

(4)在“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的基本原理中,确保国家政权的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 无论是党的领导权还是国家政权,都必须服从人民意志,受人民意志的约束。 改革我国反腐败机构体制,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框架,就是要把党的反腐败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支配国家监督权力是否监督国家机器和公务员“为人民谋利益”。

15 .结合我国目前公共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论述我国公共管理监督体系的完善。 [暨南大学2018年研]

相关问题: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新疆农大2014年研]

a(1)公共管理监督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在内的各种监督主体采取相应措施,监督和控制公共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该定义为:强调公共权力监督主体的多样性监督对象是所有拥有公共权力的公共组织或公共管理者监督的内容是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 公共管理的监督机构分为内部监督机构和外部监督机构。

)2)我国当前公共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监管机构缺乏内在动力。 目前,我国监督机制的内在动力主要取决于监督人员的道德水平,缺乏有效的责任机制约束,内在精神力量和外在制度力量缺乏有机结合。 同时,在我国公共管理监督体系中,责任机制也不健全,各监督机构工作绩效缺乏科学考核和有效监督,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监督体系设置不合理。 我国公共管理监督体系没有形成明确的核心,各种监督机构不自成一体、内外监督各不隶属、国家、社会监督脱节、监督力度薄弱、“漏监”“虚鉴”“难鉴”等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具体情况如下:

a监管机构力量分散,处罚不到位。

b监督机构属于地方和部门,需要加强其独立性。

C反腐败刑事司法呈现同构监督,司法反腐败公信力存在隐性流失。

D执法边界不清,存在纪律法现象。

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督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实施监督所需的法制规范还不完善,缺乏明确的监督标准和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对监督对象的违法行为难以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具体监督活动无法进行,无序,缺乏可操作性,无法行使监督权力,同时

权力机关监督的实际效力比较小。 在实际运行中,人大监督效力比较小。 其理由如下。

A人大在实施监督时缺乏具体的法律保障。 宪法和相关法律赋予了其重要的监督地位和权力,但由于现行法律只对监督的内容、范围和形式有原则规定,对行使监督的程序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人大的实施监督有时杂乱无章,无法操作,落实到实际

B人大自身的工作制度也影响其监督效果。 时间紧、任务重,人大就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充分审议政府工作,无法有效行使监督权。

C权力机关能获取的相关信息非常有限,政府事务公开程度低,形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d人大代表的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监督的需要。 非专业人大由于自身政治业务素质问题,实际参政议政能力不强,监督工作基础不扎实,人大一年一次的会议对公共管理的监督作用有限,缺乏经常性监督和足够的监督力度。

舆论和人民监督的实际效力较弱。 舆论和人民监督属于社会监督的范畴,当两者平衡时,社会权利可以有效制约公共权力。 但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公共管理的制度、程序、行为活动公开化机制不完善,透明度不高,监督渠道差,仍然表现出社会权利依赖公共权力的现象。 即使依法监督公共管理过程,由于没有规范的监督途径和确定的法律效力,也很难对公共权力产生应有的约束力。

(3)我国公共管理监督体系的完善

强化监测机构动力机制:

A要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加强道德自律教育。 包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增强先进性,树立职场爱心敬业的奉献精神。

b要明确监督主体职责和责任,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包括责任确定机制和责任奖惩机制,与晋升任用制度和物质利益分配政策紧密结合。

建立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协调机制:

a要从加强监督立法入手,明确法律具体规范和各监督主体的地位、职责、权限以及监督活动的范围、方式和程序等,建立监督主体之间以及监督主体与客体之间责、利、权、义务统一协调的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行政监督体系网络

乙要设立专门协调公共管理监督的权威机构,赋予其相对独立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威,统一协调各监督主体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问题。

健全和完善公共管理监督法律机制。 总体而言,要在公共管理监督立法、守法、执法三个环节齐抓共管。 具体而言,要制定一系列专门负责监督的法律,既要制定实体法规,也要制定公共监督程序法。

加强人大监督体制。 包括健全甲组织机构在内的乙人大代表素质和监督能力c .加强落实人大代表质询权、罢免权等监督权,加大制约和监督力度; 改进监督方式,重点监督由被动监督转变为主动监督,由抽象监督转变为具体监督,由一般监督。 特别要把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提高监督质量和效果。

完善新闻舆论和人民监督制约机制:

a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 首先要加强新闻立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舆论监督权、审批权、批评权和采访、新闻程序、方法以及侵权责任等。 第二,要实现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

b充分发挥人民监督作用。 第一,要加强人民监督的法律保障,通过立法专门确立人民监督的法律地位,明确人民监督的权限和程序,依法行使监督权,确保受法律保护。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公共管理机构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建立更广泛的公开事务制度,让社会各界切实参与监督工作,多方面实施直接监督; 三是要继续完善信访举报工作。四是要科学推行大侠评议制、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