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日本的地震中做了热情的搜索。 一天有五次地震吗?
有人说活该,做坏事太多就有报应了。
确实必须有回报。 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个国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吗?
今天我们谈谈吧。
1、日本概况?
别名:大和、东瀛、扶桑。
日本国面积: 37.8万平方公里
日本人口: 1亿2600万人
日本还没有我们云南省的面积大,人口和山东省的人口一样,为什么能发展成这样呢?
2、什么使日本必须发展?
地理位置:太平洋西岸的岛国。 夏天的季节台风很多。 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意味着全国68%的地方是山地,世界十分之一的火山在日本、世界6级以上的地震中。 20%发生在日本,平均每3年发生一次超大型地震。
日本资源极为匮乏,除了森林覆盖率69%以外,还有北海道和日本海两大渔场,其他矿产资源比较少,所以很多资源依赖进口。
所以这个国家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感和紧迫感。 自然环境:环太平洋地震带催生了民族紧迫感,形成了强烈的团结精神,特别是对抗外敌的时刻。
3、日本的崛起之路
日本经济实现了三次大跃进
明治维新,1853年,美国海军上将佩里率领“黑船”炮舰来到日本横滨,逼迫日本开放港口,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俄罗斯、英法德也欲捞取,纷纷效仿,日本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时,日本也不得不走“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道路,对外开放,引进技术和人才,最终实现了振兴的目标,根据实力修改了不平等条约。 这是日本从封建过渡到近代经济。
日俄战争
从1894年到1904年的10年间,日本卧薪尝胆,发展壮大,最终日俄战争胜利,为将来吞并朝鲜和占领中国东北奠定了基础。
战后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几乎瘫痪,美国单独享有占领权。 在内压外压的共同作用下,实施了第三次改革。 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59年完成了日本全民养老金、1961年全民医保、全民参与医疗保险的转换。 1973年高成长期结束,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70年日本的基尼系数为0.21,是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几乎不存在,农村更高。 90%的人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
同期日本对美贸易盈余增加,外汇储备上升,从70年44亿美元变为71年154亿美元,一年翻了四倍。 此时,美国要求日本提高汇率,声明美元不会与黄金挂钩。 在同年12月举行的发达国家10国财长会议上,日本以外的国家一致认为日本贸易盈余引起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最终被迫日元升值。 360日元兑1美元上涨至308万亿美元,上涨14%,日本22年的低汇率时期也结束了。 正因为这次的暴涨给日本扩大内需带来了刺激,所以这次的刺激伴随着剧烈的通货膨胀。
股市和房地产上涨迅速,股市70-71年上涨2.65倍,71-75年地价上涨2倍。 但是,70年日元开始升值,由于日本产品的质量很高,出口势头反而增加了。 特别是对美出口,这个时期中美贸易摩擦由纺织品变成了钢铁,但日本对美国两个进行自由出口,日美的矛盾也得到缓和。
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意味着资源和能源的无限供应时代已经结束,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转型,解决产能过剩和外需减少的问题。 经济结构转型:抑制通货膨胀,实行价格监管,财政紧缩政策,进行窗口指导,1974-1978 cpi从25%下降到4%。 产业结构转型需要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企业,对难以淘汰的钢铁、石化、电力等耗能产业制定严格标准; 工业化从基础材料向高附加值、高吸纳能力的汽车发展,机械电子加工向汽车转移。
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人们才认识到日本已经到了和以前不同的阶段。 也就是说,不能再称为发展中国家了。 判断标准有几个。 经济增长由数量转向质量增长,工业由硬件生产转向软件生产,利润由国家利益转向多元利益,企业由传统企业转向初创企业,对外贸易由重视出口转向重视进口,政治上由大政府转向小政府,政治规章制度由加强转向放宽。 日本是市场国家,转型不是政府制定总体方针政策,而是基于市场规律,由市场主导,政府起引导和引导作用。
成果:
1973-1982日本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2%,相当于同期美国的4.2倍,联邦德国的2倍,英国的4倍,加拿大的4.5倍。
汽车产量1970年为529万人,到1980年为1000万人,超过美国位居第一,其中六成用于出口,电子产品3.4万亿美元,增加到7万亿美元,出口从8000多亿美元增加到3万亿美元,
在74-78年内,启动了日光计划和月光计划,前者是太阳能、煤炭能源、地热能,后者是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973年以后的10年间,GNP增长了47%,日本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只增长了17%,到04年GDP占世界的16%,而一次能源消费仅为世界的5.3%。
煤炭、天然气、核电、新能源的比例。 核能发电起决定性作用。 70年有3座核电站,80年有21座,90年代核电站电力占30%,80年中期到2014年一次新能源的石油依存度从55%下降到40%。
任何文明的发展都是落后的,先进技术的引进,创新的方式完成了蜕变。
模仿创新-自主创新
1954年日美签署安全保障条约的MSA协定表明日美同盟,但表明美国在利益上吞并日本的倾向更为明显。
直到60年代中期,日本还在吸收美国的技术。 技术出口额约为60亿至75年为670亿,进口额为600亿至2110亿,50-65年,日本共引进了7404件高新技术,50年代集中在钢铁、发电、煤炭等方面,60年代集中在新产品、新材料等方面。 60年代后半期集中在两三产业加工上。 70年代初,日本的模仿创新已经到了极限,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必须进行自主创新,最终军工企业国产化采购率达到了90%。
以汽车为例:
50年代日本开始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 丰田在11个月的时间里,学习了福特的所有制度体系,融合了自己的特色,成功引进了国内企业。 1978年日本开始向美国和欧洲出口技术。 1978年,日本出口技术的10%面向美国,15%面向欧洲,但技术的出处依然是美国的64%。
70年代丰田制造的精益生产方式也让日本制造业风靡全球。 为了研究这种方式,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研究团队IMVP,与日美欧汽车企业相比,汽车产业的生产体制从手工生产向福特式批量生产发展,又向精益生产方式发展。 流动阶段、专门化阶段,以及日版灵活的大量生产方式。 产品多样性和生产工序柔性化在最初的手工生产阶段程度较高,到第二阶段下降,第三阶段两个阶段都提高。 丰田是第三阶段的代表。
衡量世界各国的创新能力。 一是论文发表数及其引用率,二是专利数,前者倾向于技术基础研究,后者强调应用型特点。 就论文发表舒朗而言,美国一直是第一位,90年代中后期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但如今被中国、德国和英国赶超。 在世界专业申请数量方面日本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95年专利申请40多万,是美国的两倍,10年为46.2万,仍然领先中美两国。 之后被中国逆转,到2022年,中国以140万人位居首位,美国以60万人排名第二,日本以30万人排名第三。 在2013年的国际专业申请数量中,全球排名前十的日本企业占3,松下、夏普、丰田。 技术收支比、技术出口额/技术进口额,2001年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变革带来环境污染和公害问题
日本发生了几次大型污染和公害事件
明治中期煤炭、钢铁造船重工业的发展,1878年枥木的足尾铜山矿毒时间,1883年浅野水泥粉尘时间,1893年别子铜山煤烟时间,1922年沈通川痛病时间。
1972年日本全国50%的湖水、23%的河流、18个海域超标,110个城市40个空气不合格。
1、核电世界。 石油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从75%下降到40%,开发太阳能、风力、潮汐、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替代非常困难,由于成本高、规模小,至今日本一次能源结构中新能源占4%
而且,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核电站,73年为2座,到2011年为福岛核电站,为56座。 核电站占总发电量的30%,为清洁能源做出了贡献,但安全隐患不可避免。 2013年全部停止了。
2、对外投资导致国内产业空洞化。 60-70年代,为了淘汰夕阳产业,以资本密集型的钢铁、化工、汽车机械产业为核心,将处于劣势的轻纺工业的劳动密集型转移到了东南亚和其他四小龙。 72-82年,石油危机要求迁移高能高污染的工业化工、钢铁,同为东盟四国。 这多少刺激了其他国家。
3、1985年广场协议,转移低附加值的产业,这次主要是美国和中国内地的发展中国家。
得到的启示:
1、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兼顾产业体系建设和就业稳定两个重要作用。
即使现在,日本的失业率也在3%以下。 这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非常重要。 升级改造更多产业,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绩效,促进稳定就业发展。 对外投资必须慎重。 防止因过度投资导致国内产业空虚的场面。
2、高能高污染不留情。
通过日本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决不能发展了再管理,从现在开始先管理,从现在开始杜绝,对所有高能耗、高污染说不。
3、创新。
日本的历史表明,日本三次经济飞跃几乎都是以创新为基础的,但对我们来说,创新作为驱动力已经摆上了台面,需要更多的力量,在发展过程中治理公害、节能环保并举。
作者:大叔有点意思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