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想了解中国画的哪些知识,知道中国画基础答案

你最想了解中国画的哪些知识,知道中国画基础答案

中国画一词起源于汉朝,汉朝人认为中国是生活在天地之中的人,便称之为中国,把中国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画中一些词汇的出现频率很高,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中国画的美。

一.绢本

绢在国画中读四声的话,经常会被误读。 绢、绫、绢织物上的字画叫绢本,画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纵横交错的织物痕迹。 代表作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区别于绢本,纸是中国画中最常用的材料。 以纸为底,画的东西叫纸本。

二、设色

设色一词多与“绢本”、“纸本”并用,出现在中国画的基本信息展示卡片上。 设色是中国画中晕色的意思,一般的画面有颜色的话,可以说是有颜色的作品。 与设色相对的是“水墨”,是指画面上没有出现彩色,或者极少出现彩色的,以墨色为中心描绘的作品。

三.人物画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的通称。 中国人物画最早出现于山水画、花鸟画,大致可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人物画的发展与人的生命进行了比较,理清了发展的脉络。

新石器时代:新生命的诞生。 主要以舞蹈纹盆为代表。

战国时代:婴儿出生。 以最初的人物画《人物龙凤图》为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儿童个性发展时期。 以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代表。

唐、五代时期:事业成功的成熟男人。 人物画的鼎盛时期以南唐顾阑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代表。

宋代:退休的人。 这一时期重视花鸟鱼山水,人物常用作山水中的点景。

元代:病痛缠身的老年人。 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发展非常快,人物画的重要性一直在走下坡路

明清时期:晚年发现自己的爱好,越活越棒。 这个时期的人物画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中西结合,清代的寒片《春闺倦读图》等,画也很棒。

四.道释画

道释画经常被误解为道教的画,但实际上是以道教、佛教为内容的画。 其中不仅包括人,还包括高僧大德、神和幽灵。 顾恺之、展子虔、吴道子、金农、张大千都是道释题材绘画大师。 道释画的代表作是清中期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鬼趣图粉本》。

五.美人画

美人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也可以写成“士女画”。 原本指封建社会中,以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 后在人物画科中尤指以描写上层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支。 如今,指代所有以女性为主题的国画作品的概念已经广泛传播。 代表作是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六.山水画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逐渐发展,但附属于人物画,多为背景。

隋唐独立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 最先留下的是展子虔《游春图》,其次是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羲之的泼水山水等。

五代,北宋山水画兴盛,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芊、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以及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等,作者层出不穷

元代山水画走向写意,虚实结合,重点笔墨神韵,开新风; 明清与近代,继续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 讲究表现经营的位置和境界。 传统的分法有水墨、青绿色、金碧、无骨、浅江、淡彩等形式。

七.青绿山水

青山绿水是山水画的一种,主要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 中国山水画,先有着色,后有水墨。 所以,青绿山水早于水墨山水出现。

八.金碧山水

习惯上,以泥金、石青、石绿为主色颜料的山水画叫“金碧山水”。 金碧山水是青翠山水中最灿烂的一种。 世界上最早的山水画是展子虔的《游春图》,那是青绿的山水,金碧山水。 近现代还有大家熟悉的张大千的《华山云海图》。

九.折枝

折枝是花卉画法的一种。 花卉不写整株,只画从树干上折断的花枝的一部分,因此得名。 宋元以花鸟画来描绘折枝的构图,兴起于明清之际。 类似扇页的小品花卉画,往往以简单的折枝经营构图,弥觉隽雅。 代表作是清代宫廷画家的冷片《春闺倦读图》。

十.边界

界画常见于明清近现代宫廷作品中,是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的绘画。 边界线是“边界线”,是用边界线笔直划线的画法。 边界画中的建筑物,线条笔直,非常规则。 代表作是元代李容瑾的《汉苑图》。

十一.工笔写意

工笔是中国画鉴赏中出现率非常高的知识类名词。 “工笔”和“写意”都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 细密画法是一种细密的密体画法。 宋代的院体画,如北宋宋徽宗著名的《瑞鹤图》、明代仇英人物、清代沈铠的花鸟兽画,都值得一赏。

也就是说,用简洁概括的笔调,强调描写物象的意境。 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棣棠等,善于写意。 知道写意大利画,试着找齐白石的作品。 他的作品中既有写意也有工笔。 例如,草虫的册子上,草虫一般是密画的,而草虫周围的花草基本上是写实的。

十二、没骨头

粗犷,也是绘画技法的另一个名称,风格细腻,多为彩色。 但与工笔不同,无骨是以墨线为骨,直接用颜色描绘物象而得名。

十三.粉本

给中国古代绘画涂过粉的稿本,换句话说就是“小草稿”。 这和西方在画大型油画之前先画草图,然后看大概的效果是一样的。

十四.小品

与戏台上的小品演出不同,《小品》在中国画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它是中国画画家相对自由地指抒情作品,是一种自由的作品,在思想上没有太多的束缚,往往达到了艺术水平较高的境界。 尺幅一般不大,具有小中见大、隈永警辟的特色。

小品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宋人的小品画,是宋代绘画艺术的缩影。 这些小品中,既有宫殿里原本布置在屏风上的装饰画,也有纨绔扇子上的装饰画,由于其艺术品质非常高,所以被收集起来裱起来。 代表南宋四大家族之一马远的《梅石溪凫图》。

十五.金钱观念

这两个字,在品评书画时一定会用到。 书、画中的金钱观,又称“题目”或“题目”,是指与书画作品正文分开书写的文字、印章甚至花押。 如宋徽宗的“天下一人”花押。 文字内容通常是名字、时间和地点。

“诗书画印不分家”的印记,也应以金钱认知的形式出现在书画作品中。 自元、明、清以来,书画家们越来越重视署款的作用,刻意追求金钱识别的艺术效果,因此有“妙金一字当千花”之说。

画面、正文是书画作品的主体,决定着作品的优劣、水平,而金钱认知尤其是签名处理的好坏,明显影响通篇的艺术效果。 一个反例是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唐摹,乾隆皇帝身上密密麻麻地盖着几十章。

十六.曹衣出水与吴带当风

“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对比的概念,主要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前者的笔法刚直浓厚,刻画的人物衣服紧贴身体,仿佛刚从水里出来。 后者的笔法瞬息万变,人物的衣带被风吹得摇摇晃晃。

十七、春蚕吐丝

春蚕吐丝用于表现线描人物画的特征。 古人称之为顾恺之的线描,宛若“春蚕吐丝”。 纤细柔软,可以描绘出永远持续的视觉效果。 在画法中,与“春蚕吐丝”最不同,广泛使用的是“铁线描”。 “铁线描”非常刚毅。 上面的《永乐宫壁画》既有“春蚕吐丝”,也有“铁线描”。 两者感觉不同,请找找看。

十八、墨色五分

“墨色五分”常用于讲水墨作品,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有“运墨五色具”之说。 如水墨山水通过不同比例的水与墨的协调,呈现出不同的灰与黑的变化,是一种多层的深浅干湿。

“五色”是哪种五色? 虽然说法不同,但多说“焦、浓、重、淡、清”。 有人认为应该说是深、淡、干、湿、黑; 有时加上“白”,合起来称为“六彩”。 实际上是指墨色在运用上的丰富变化。 要理解不要太机械,不要以为墨水和水只能引出五种变化。 其实变化应该更多。 代表作好像是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十九、三远

“三远”是欣赏山水画时,几乎逃不掉的词。 北宋郭思纂集《林泉高致》记载了父亲郭熙所说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 从山下仰望山,被称为高远; 从山前偷看山后,那就叫深。 离山很近很远的山,叫平远。

高远也就是现在说的仰视; 平远也就是现在说的平视; 所谓深远,就是刚才说的俯视,再加上眺望。

二十.空白

空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的常用手法,具有中国美学特征。 留白是指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了使整部作品的画面、章法更加优美和谐,而有意留有空白处。 也有用来表现雪和月亮等的东西。有的是为了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注:图片来自互联网。 如果有侵害的话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