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ppt,一文了解物流运输系统设计与设计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ppt,一文了解物流运输系统设计与设计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支撑物流数字化管理、信息化运营的各种系统平台也层出不穷。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成本效益最高的部分之一,其系统竞争也尤为激烈。 这里利用市场上主流的运输管理系统,简要介绍运输系统的核心设计思路。

正文结构目录:

物流系统框架结构介绍

当前运输管理系统状况概述

关于运输系统的设计方法

运输工作环节的分解与分析

苏宁运输系统设计案例

未来的运输方向很相似

物流系统框架介绍

在进行物流运输系统的研究之前,要了解下游运输系统在整体物流信息框架下的位置。

广义的物流系统可以看作是由多个工作子系统组成,以一般的综合型物流系统为例,在总体框架上可以分为仓储系统、运输系统、发票系统和计费系统,这四个系统是物流工作的核心和必要系统根据企业性质和业务需求,物流系统可能包括增值服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辅助系统。

另外,在物流系统的深度,基于硬件设备的信息化应用,以及对作业自动化、智能化的目标追求,目前炙手可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成为大型物流系统的标配。

图1 :一体化物流系统的一般结构

物流系统从发票的接收、制作开始,仓单挑货、发货,再进行分拣运输、末端配送,进行审核、结算,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系统的支撑。

邮局2017年的数据显示运输工作总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近55%,但运输也是物流各工作环节中最直接的性能体现。 从粗犷的角度来看,“物流”很容易想到点与线的关系,即如何在点之间找到合适的线,而运输的过程正是“线”的动态演绎。 所以,在这里从运输开始逐步说明物流系统是如何设计的,物流产品的功能是如何计划的。

当前运输管理系统状况概述

运输管理系统,顾名思义就是管理运输工作从运力资源准备到最终货物到达的全过程。 目前市场上相对成熟的运输管理系统总体上可分为4类: SaaS类运输管理系统、企业自建类运输管理系统、车队监管系统、O2O货物整合系统。

SaaS类系统侧重于中小企业的运输管理企业自建系统一般是大型物流企业的选择监管系统更注重对车辆位置、行驶状态等信息的监管; O2O车的商品匹配类分为货主和车主用户,类似于信息匹配平台。 当然这是一个框架性的分类,各类系统的作用和功能也不限于此,这里不再赘述,只是初步的探讨。

关于运输系统的设计方法

在初步了解市场上主流的运输系统后,在开始介绍运输系统的产品设计方法之前,先谈谈运输的核心。

我定义的运输本质如下。 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载体,使货物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节点以最低的成本安全、完全地到达目的地。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

1、成本:运输作业与物流中其他面向C端的作业线不同,虽然交通载体多样,但毕竟作业形式有限,容易学习模仿。 因此,在运输作业模式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谁能有效降低占物流费用大部分的运输成本,谁就在这场物流竞争中占得先机。

2、时效:时效的有效控制,不仅能给最终用户带来强烈的用户体验,而且能使物流作业链的各个环节严格按计划衔接展开,使资源使用更加高效合理。 但是,时效的管理,并不是单纯的商品和车越早到达就越好。 如果商品和车提前到达,在小区和仓库的站台上可能无法马上安排货位和停车位,或者小区和仓库的后续工作计划可能会被打乱。 所以时效是指让商品和车无限接近计划的时间并正确到达。

3、安全:安全自不必说,事故越少损失越少,但要完全杜绝事故也非常困难。 企业运输作业百万公里事故率应控制在1.5%以下,百万公里事故率超过3%可能引起运输作业线坍塌。

因此,在设计运输系统产品功能时,应多考虑如何降本、准时、保障安全。 在进行具体的系统和产品功能规划时,如果感到困惑,请先围绕这三点进行考虑。 也就是说,如何降低运输成本呢? 如何按照计划执行工作? 如何降低事故风险?

有了初步的方向,同时可以更细化地重新分解问题。 以降低运输成本为例,可以从运输工作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提出次级问题。 例如,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如何才能提高装载率? 怎样找到合适的车? 如何评价最佳线路? 如何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降低车辆空驶率?

在逐步细分成本、时效、安全三个方面的问题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系统的产品功能已经可以建立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将进一步逐步完善和发散,形成一系列功能模块或功能点

图2 :提问式产品关键词分析

运输工作环节的分解与分析

当然,以上初步的提问式分析法可能只是概念层面,但在设计具体运输产品时该怎么办,需要考虑什么,要根据实际运输工作流程逐步分解。 首先,第一步是运输过程的逐步分解,运输过程可以简单粗暴地分为运输前、运输中、运输后三个阶段。

图3 )运输作业过程的逐步分解

1、运输前,重点工作包括运力资源管理、运输任务规划、作业前各项调度准备、现场装卸车交接,本阶段的侧重点可概括为“资源准备、高效装卸”;

2、运输过程中,重点工作包括车辆出入站管理、交通工具在途监控、交通载体时效控制、危险驾驶行为预警和及时干预,本阶段侧重点可概括为“流程透明、及时纠正”;

3、运输后,重点工作包括对车队或车辆的合理考核、运输任务的收费结算、各类重点环节的数据采集和有效分析。 此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收集运输过程相关数据、作业数据、计费数据、车辆和司机状态数据等,通过分析加工可以生成四种参考数据。

运输作业数据、通常运输作业数据记录、例如发车时间、装载率等数据;

作业评价数据、运输调度者、司机及车辆管理及作业评价数据,例如发车时间、移动时间、行驶路线的偏离状况等数据;

计费结算数据是与运输作业相关费用数据的记录,但不同的运输模式直接影响计费结算机制;

能够管理决策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根据以往路线的行驶状况,可以估计在两点之间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走什么样的路线才能更有效率。 例如,基于传统货物量来确定第二天或下个月安排的车辆最适合于什么车型。

再加上运输过程离不开运输设备、装载设备、监控设备等各种硬件设备的支撑,制定系统的产品规划时还必须考虑这些硬件设备的兼容性和对接问题。

通过三大阶段和十二个环节的初步分解,运输工作的主体流程已经初具雏形,为了配合这个主体流程我们制作的系统和产品应该能够满足基本的运输需要。 但是,为了在主要运输系统市场脱颖而出,真正做到降低作业成本、严守时间、确保安全,有必要继续细化运输作业的要点。 也就是说,要在传统12个要点的基础上,细化分析具体要点。

以第一阶段的“运力资源管理”为例,运力资源管理可以细分为两个攻击性课题:资源筛选与评价、资源调度管理。 单从“资源筛选和评估”这个课题来看,资源筛选和评估就是如何为司机和车辆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通过评估机制合理筛选优质司机和车辆的资源,也就是说,这样的评估机制

通过以上方法细化这12个环节,可以得到26个在产品设计方面可以考虑专门研究的产品课题。

图4 )运输作业过程的二次细分分解

如上所述,在我们进行运输系统的产品设计研究时,我们可以围绕这三个运输阶段、12个运输环节、26个攻击课题逐一展开设计研究。

当然,企业规模、行业属性和业务重点会影响运输系统的产品规划方向。 如上所述的12个运输作业的分解过程,在实际产品设计中不一定要重点讨论,而且,这12个分解过程也不一定能完全涵盖运输作业涉及的所有方面。 以前面介绍的TMS系统的分类为例:

例如,SaaS类运输管理系统更加注重运输工作的一般步骤,如运力资源管理、工作计划安排、车辆任务执行、运输审核收费等;

企业自主建设型运输管理系统更加注重基于基础运输作业功能对接企业内其他信息系统,构建个性化业务需求

车队监管系统更加注重车辆出站、在途和出站全程监控,更加关注安全、时效、油耗等;

O2O货物匹配类系统更加注重货物信息的匹配、货物和车辆位置的跟踪、车源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如何计费结算等。

因此,这个运输产品的设计模式并不是固定的,和运输系统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更适合自己公司和团队的。

苏宁运输系统设计案例

说了这么多概念性的话,接下来谈谈基于以上模型如何进行系统的落地设计。 以苏宁运输系统为例,与其他物流企业不同,苏宁物流主要有两个特点。

1 )苏宁物流业态多样、全覆盖,是国内少有的几乎需要全业态运输作业模式支撑的企业。 17年收购天天快递后,目前包括干、支、城、配四种运输形式,从中心仓库、零售仓库、小店仓库的干支线到前置仓、门店、快递点、客户的市内采购和基层收货。 另外,公路、高铁、航空、无人车、无人机等多种运输方式、大小等货物运输能力、无车承运人、同城配送等业务模式也需要进行系统支撑。

2 )苏宁物流系统基本自主开发,各类型系统分割精细,各司其职,耦合性较低,但业务要求和个性化需求更多。

首先,在系统设计时,我们先看一下系统需要支持的运输作业模式。 苏宁目前的主要运输工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5 )苏宁物流主要运输作业模式说明

面对这种业务形式广阔、运输模式繁多的系统设计,通常可以考虑将总体设计分为四个步骤来展开。

步骤1 :首先组织场景

由于苏宁所支持的运维模式和场景较多,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还需先进行合理的设计场景粗分。 目前,苏宁运输产品根据场景主要分为三大块:干线运输、辖区调整和末端配送。 这三种是运输场景中的三种独立运输模式,也可以看作是使用共享基础服务的整体运输流程中的三个环节。

第二步:基于初步场景的共享服务和能力组织

所有运输作业场景基本基于通用服务和数据资源,以苏宁运输系统为例,运输作业支持主要有三种通用服务。

运输方特有的共享服务,指基于运输工作的一般功能和服务,如运输资源管理和运输监控管理。 运输资源库包括人、车、承运人等主要运输资源的统一管理,运输监控管理包括地图监控系统、GPS分析等服务能力。 这些是在任何运输场景和工作模式下都可以共享的运输服务能力。

运输基础服务,此类是对运输的一些基础服务能力的设计,如路线规划、时效控制、地址解析等,这些是运输工作得以顺利执行的基础保障;

物流共享能力,这类是整个物流域系统一部分的通用服务或能力,如数据分析和计费结算。 在苏宁的物流域系统中,大数据和计费都是独立运行的系统,可以统一支持整个物流域。

第三步:基于初步场景和共享能力的单个场景细分组织

整理了整体框架后,可以开始细分补全单个场景。 在此,以工作模式复杂的管辖区域的调整为例。

辖区调整包括仓储到前台仓库、仓储到门店、仓储到网点、前台仓库到门店、前台仓库到网点、店面到网点、商品房到网点等细分工作场景的正向和反向调整。 因为篇幅的关系,不能一一详细介绍,所以这里以从仓库到店铺的转账运输为例。

从仓库到店铺的调整实际上可以再分为三类,一是大的调整,二是常温小物品的调整,三是对温度要求高的小物品冷链运输的调整。 这三种在车辆要求、时效要求上也有差异,但由于是由同一辖区的门店协调,基本关注点一致。 门店调试除实际共享服务外,最受关注的是作业调试准备、现场有效交接和合理考核规则。

图6 )店铺运输工作重点说明

1 )作业调试准备:店铺的调试一般是从一个城市的一个仓库到多个店铺的货物运输,而且店铺的需求也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几天就开始补货一次,所以店铺调试的作业计划可以根据店铺当天或第二天的实际需求情况灵活制定,可以选择哪一种因此,此时的系统设计重点是以辖区为中心,在车型和路线的短频率上展开合理的系统智能推荐,帮助运输调度人员降本。

2 )门店现场交接)对于门店的调整,司机和门店如何进行有效交接,甚至无人交接。 目前,行业内大小便利店和电器店众多,门店调整的交接方式也各不相同。 以常温配件采购为例,目前常用的工作模式是司机夜间送货到店里进行无人交接,提前调度通过系统中设置的门磁卡打开店门,在指定视频监视器覆盖的区域内进行卸货交接此外,车辆进出电子围栏时,系统自动触发发车判断,便于评估司机工作时效性。 这一系列流程看似简单,但其细节需要不断打磨和完善。 例如,对于每次卸货操作的视频监控的监听时间,是基于车辆出入商店的电子围栏的时间来确定监听,还是基于商店门上的磁卡的卡片时间来计算监听? 这里没有标准的答案,但实际上在系统设计时需要细心和全面的考虑。

3 )运输作业审核:门店补货,特别是冷链货物对时效及运输环境要求较高,审核也围绕这两个区块进行。 但具体如何评价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一些敏感信息,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步骤4 :基于单场景工作流的系统融合贯通

最后一步其实是最复杂的步骤。 是将多个场景最后融合在一起,连接我们所涉及的每个场景的独立流程。 当然这里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涉及整个物流领域大部分系统的对接和交互。

最后阐述了几种运输系统在规划和功能设计时容易出现的误区。

1、不要抓住小损失。 在设计运输系统产品时,所有的核心都是为了降本、按时、安全。

2、信息化、数字化并不意味着给操作人员带来很多操作步骤,尤其是对运输工作来说,不要给司机插入太多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操作系统的行为要求。

3、系统设计必须贴近人情,判断标准绝不单一。 以司机驾驶行为监控为例,开车吸烟可能对一些公司和团队来说是明令禁止的,应该系统记录并处罚的行为。对于行驶在长途主干道上的司机来说,吸烟可能有助于司机提神。 所以,在对司机进行行为监控时,系统应该抓住司机的吸烟行为吗……

考虑未来的运输方向

未来运输系统如何发展,运输业务将重点放在哪个方向,这里就不多说了,只是简单列举几个关键词来预测一下。

1、可定制的GIS地图:说起地图,目前有系统能力非常成熟的高德、百度、图吧、腾讯等地图产品,但在运输工作上这些可能还不够。 特别是在无人卡、无人机、无人仓库投入生产作业,运输作业网站和区域管理、自动导航、辅助地理信息要素越来越个性化的未来,可定制的GIS地图集对大型物流企业越来越重要。

图7 :苏宁GIS地图

2、无人交接:运输作业中车辆实际行驶时间与车辆在小区停留时间基本持平,除了两个原因外,一个原因是调度能力,对货运量和调度时间的错误估计直接增加了车辆在小区的停留时间; 另一个原因是高度控制车货交接效率、站台车位合理分配、小区调车作业效率,可以缩短小区候车时间和装卸时间,但人力交接始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为了配合无人再卡、无人仓库等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无人交接也越来越重要。

图8 :苏宁无人重卡

3、智能汽车)目前,许多企业的运输工作还停留在“管车”的阶段,或者把车头和悬挂简单地结合起来应用,但实际上缺乏对“挂”的直接管理。 当然,许多企业已经走在前列。 例如,沃尔玛公司在运输工作中“不碰”车头,直接管理悬挂。 通过升级吊篮的智能硬件,所有的吊篮都可以看作是小型的信息化移动仓库。 未来的运输管理,车头可能只是动力牵引装置,但智能后备箱才是我们运输管理的核心。

图9:G7智能手机

结语

阐述了这么多运输系统和产品设计的经验,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涵盖运输信息能力。 例如,作为运输作业中系统基础服务的路线、班线、时效、控制量等系统设计未被提及,例如无汽车承运人的业务、货车匹配等行业热点也未被提及。 虽然运输看起来像是点到点的商品转移,但是根据实际的作业情况和商业模式有千变万化的玩法。 在这里我也只是抛砖引玉,介绍一些运输系统设计的主干流程。 希望给物流IT人员带来新的构想。

本文由作者@钟翼翔在PMCAFF社区发表,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PMCAFF社区主页: https://s.pmcaff.com/p7d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