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连通“浙东唐诗之路”,访天姥无须“梦游”

高铁连通“浙东唐诗之路”,访天姥无须“梦游”

“天纳朝天横,拔五岳盖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与此相对,要打倒东南倾向。 我想为了梦想吴越,一夜之间飞过镜湖的月亮。 湖上的月亮照亮了我的影子,送我到挖河的地方……”

在唐诗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纳山、赤城山、天台山、镜湖、剜溪等东部浙江山水,跃入诗人李白的梦境。

1月8日,杭台高铁正式开通,结束了浙江嵊州、新昌、天台等县市铁路不通的历史,由北向南,唐诗山水名胜相连,李白的千年梦想呈现在现实中。

以山水为载体,以诗为魂,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倾慕而出的“浙东唐诗之路”,已绵延千多年而繁盛一时。

为什么是浙东

在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鲜明的“浙东唐诗之路”是专用名词,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相似,也是地理标志鲜明的独特文化符号。

浙东是什么? 为什么是浙东? 这得从山水诗说起。

中国山水诗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当时北方战乱频仍,黄河流域众多居民举家迁移,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会稽郡成为南迁后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这里丘陵山水纵横交错的美丽风景,尤其符合当时回归自然、寻求心灵超越的思想潮流。

据考证,西晋文学家谢衡率众多谢氏族人南迁,独具慧眼,选择上虞东山。 这里现在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境内,也是成语“东山再起”的发生地。

谢衡的孙谢安多次辞官隐居东山,与王羲之、孙绰、支遁、许说等多位江东名士齐聚一堂,称“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咏词,咏属文”,因“世不知夷,志存匡济”

藏则山水,出则兼济天下。 谢安既能入世,也能入世,成为古代中国文人的典范,东山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着名圣地。

谢氏子孙上虞生的谢灵运,基于自己的美意识和能力,以会智、永嘉等为中心,将山水之美融入成熟的五言诗体,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山水诗派。

以山水诗为载体,积淀于唐朝三百多年,令无数诗人感叹的“诗仙”李白,更将这条山水诗的道路推向了高潮。

东山有很长一段时间,玫瑰不会多次开花。 白云还在散去,明月落在谁家?

我现在带着妓女,驱赶了很久的人群。 正想报告东山客,就打开开关扫白云。

李白在这两首《忆东山》诗中,说东山已久未归,在意昔日种在坑边的玫瑰、天上的白云、堂前的明月,如今他和谢安一样,长啸与世长辞,兴奋地奔向东山由此可见,东山在李白心中,谢安是他崇拜的偶像。

“枕戈忆勾践,渡浙欲秦皇。 蒸鱼闻匕首,道除章。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挖河就异样,令人难忘。 帆拂天纳,中岁贡故里……”唐代另一位大诗人、《诗圣》杜甫晚年在长诗《壮游》中,直言对昔日浙东之行的留恋。

我国着名语言学家吴熊和研究认为,从时间上讲,中国山水诗起源于东晋。 从地域上讲,中国山水诗起源于浙东。

他的研究表明,李白、杜甫吴越的作品中没有提到钱塘江对岸的杭州,现代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 但要知道,无论是谢灵运时代,还是李白、杜甫时代,越州的东南重镇地位都比杭州优越得多,鉴湖的声誉也远远超过杭州的西湖。 可以说,在白居易之前,浙东山水往往是唐代诗人游历的必然,杭州的西湖之美有待于后世的逐步开发和重新认识。

以前车马,水买卖是木船。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诗曰:“舟从广陵去,水入会智长”。 据考证,唐代诗人去江南,乘船走水路,从淮甸的扬州经运河南下,过钱塘江,从西兴进入浙东运河,到达上虞曹e江,溯流而上登天台山,最后到达石梁飞瀑。 全长约200公里。

“地上本来就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鲁迅的故乡在浙东唐诗路上。 如此说来,当无数唐代诗人慕名而来时,这里便渐渐有了一条备受瞩目的唐诗之路。

跟着李白游《诗之道》

“浙东唐诗之路”最早于1991年由浙江新昌县学者竺岳兵提出,1993年经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多次论证命名。 此后,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成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

从现代地标看,《浙东唐诗之路》以萧山—柯桥—越城—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仙居为主体,历史遗存和人文典故众多,留存唐诗1500余首。

绍兴文史学家邹志方于1995年主编了《浙东唐诗之路》本书,收录了有关《诗路》的重要作品,集严谨性与传播力于一身,是浙东唐诗之路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至今仍是畅销书。

据考证,从初唐诗人宋之问开始,全唐诗所收录的2200多位诗人中,有451人参访《浙东唐诗之路》,涵盖唐初、盛、晚等各个时期。

“星光灿烂”,包括李白、杜甫、“初唐四杰”卢照邻、罗宾王、“饮中八仙”贺知章、崔宗之、“中唐三俊”元秽、李绅、李德裕、“晚唐三罗”罗隐、罗汉、罗虬及崔颢、王

他们的浙东题咏,在唐诗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镜湖、禹陵、若耶溪、越王台、剜溪、沃洲、会稽、四明、天纳、赤城、天台诸山,都留下了诗人们的足迹和名篇。

在绍兴市上虞区道墟镇的称山脚下,有一座心灵寺,宋之问在此作了五言诗《称心寺》。 唐代诗人方干在《称心寺中岛》诗中有“雪折止猿树,花藏浴鹤泉”的描写。 罗宾王到天台赴任时,特别徒劳无功,以诗抒写了当年的游览过程和美好心境:“在征帆奔放中找了一个遥远的地方,心满意足地走了。”

但真正将《浙东唐诗之路》精彩推向巅峰的诗人是李白。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逐渐出现的天纳山、天台山、镜湖、剜溪等,位于浙江新昌县、天台县、嵊州市等境内。 他想沿着谢灵运的老路去爬天纳山,“脚穿谢公木屐,身登青云梯”,“且进白鹿崖间,必速游名山”。

天纳山位于新昌县东南部,保留着“天纳古道”,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天纳门新昌县班竹村出发,植被葱郁,空气清新,任继愈老师笔下的“天纳山”三个大字矗立在路边。 据不完全统计,唐代天纳山题材诗达400余篇。

天台山地处浙西天台县,“浙东唐诗之路”南端,拥有海内外著名的佛教寺庙——国清寺,还有著名的中国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自然是唐代诗人蜂拥而至,有近300人的诗作。

除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天台四万八千丈》之外,李白的《琼台》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等诗中还写道:“龙楼凤阙不肯住,想飞去天台”、“其中多有逸兴,终将前往天台”

说起李白和“浙东唐诗之路”,另一位唐朝大诗人不得不提。 他就是对李白有知遇之恩的贺知章。 不少学者认为,李白之所以对这首诗的道路情有独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拜会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鬓发不衰。 孩子们没有见面,就笑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绍兴人贺知章因病请求回故乡。 回到故乡山阴时,他兴奋得眼泪汪汪,写了两首《回乡偶书》。

贺爷爷回家的路上,进入浙东地区,走过的是《诗路》中的精华——,从钱塘江经过绍兴鉴湖、山阴道、若耶溪一带。

士族文化中心

1000多年来,浙东人文底蕴深厚、名胜古迹林立的江南山水,地面交通却被丘陵阻隔,以山间路桥为主。 直到杭台高铁正式开通,李白跃动的梦想才映入现实。

杭台高铁全长266.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高铁开通后,温州、台州部分县区往返杭州、上海的铁路通勤时间缩短50分钟以上,浙东南方部分县市开通长三角高铁网、杭州都市圈、温台沿海城市群快速通道。

是天纳山,一半是《全唐诗》。 随着轨道交通的提速,天纳山所在的绍兴市新昌县加快了“小县大科技、小县大花园、小县大旅游”的建设。

时过境迁,东至浙江的行程已无可比拟,但千年的灿烂风景和文化底蕴至今仍历久弥新,清晰可见。

在许多学者看来,“浙东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留下的山水人文之路,也是儒学、佛道、诗歌、书法、茶道、陶艺、民俗、方言、传说等内容相融合的文化宝库。

由于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浙东唐诗之路”成为山水旅游之路、诗歌创作之路、思想传播之路和文化融合之路,诗道涉及的领域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佛教中国化时代的中心、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和士族文化的中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在实现民族复兴、树立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浙东唐诗之路”已经被赋予了更为厚重的内涵和使命。

做好新时代“诗之道”篇章。 2018年初,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抓好大园林建设,推进诗路文化带建设。 “浙东唐诗之路”已成为浙江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唐诗“能看、能摸、能感受”是这条黄金旅游带的鲜明特色。 目前仅绍兴就有200多个可试验、较大且可寻的诗路遗存点。

如果现代人再次走上诗的道路,会得到什么呢? 其实,只要人们依然热爱诗歌,吟诵唐诗,就能在这里找到回响。

盛唐丰富的经济环境为文人优游山水提供了现实条件,同时文人在山水中调整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处世心态。 他们对投靠盛世有明确的自觉,渴望乘时成事“君尧舜上”,“立功为衣”。

虽然只有少数最终实现了这一抱负,但这种理想化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即使身处贫困境地,也能从容乐观地歌唱生活,赞美自然,而不计较一时的得失。

学者认为雄伟壮丽的河山能开阔文人视野,激发积极热情; 清新美丽的林泉能陶冶他们的性灵,培养朴素超俗的情操,两者的结合正是“盛唐气象”的核心内涵。

如今,重焕“浙东唐诗之路”的生机,更唤起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净化了人们尘封于世事喧嚣之中的心灵,在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涵养文明自信。

2018年10月,浙东唐诗路沿线萧山、越城、柯桥、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仙居、临海等县联动共同推进“浙东唐诗之路”,联合开展“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研究、资源开发和沿线文化遗产整理挖掘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