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人格指的是什么,心理学中的人格是什么

心理学中人格指的是什么,心理学中的人格是什么

2009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引发数百人聚集在目前已知的爆炸中心附近,人们在东部时间上午8点46分集体默哀,距离第一架被劫持客机在这一瞬间撞上纽约世贸大楼,至今已过去整整8年悲剧发生后每年的这一天大家都有同样的行为。

在同样的情况下,可能有人会说,像911事件一样,人们在重大灾害面前大同小异。 重大事件会引起人们相似的反应,但仔细观察,并不是每个人的反应都一样。 袭击后的几天,很多美国人都盯着电视频道,热切关注事件的新进展。 也有人不想关掉电视,看令人心碎的画面。 一些人愤怒,发誓复仇,另一些人表示关注受害者,帮助他们;一些人参加公众集会,沟通感情,安慰邻居,另一些人独自静静地反省。 可见,在重大悲剧事件面前,人们最初的反应大同小异,但长期以来人们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这些差异就是人格心理学中有关“人格”的内容。

我知道,即使在同一个环境中,人的行为举止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情况和个人都决定着行为。 我们还知道你和你周围的人不一样,答案是你的人格。 因此,心理学家将人格定义为来源于个人自身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这里有两个方面,分别是稳定的行动和内部过程。 稳定的行为,比如开朗的人,在很多时间里他都给人一种开朗、活泼、慷慨的感觉。 超越时间,超越地区也能反映他的性格。 但是,开朗的人并不总是很活跃。 例如,参加某个葬礼时,他未必笑得出来。 所以稳定行为是指一个人日常的平均水平。 内部过程发生在我们心中,它影响着我们如何行动、动机等。 例如,看恐怖片时,内心产生的恐惧感是由恐怖片引起的,但如何表达和处理这种恐惧感是由自己的内心决定的。 研究表明,如何处理这些恐惧,其实与我们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例如,你和男朋友/女朋友分手,分手确实让我们很痛苦。 而且,那种痛苦是对方造成的。 但是,如何处理其痛苦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介绍人格的六个流派。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形成了诠释人格的六大流派。 他们分别是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社会学习主义流派以及认知流派。 如果把人格比作大象,就会想起盲人接触大象的故事。 五个盲人分别触摸大象的不同部分,向别人讲述大象长什么样子,但他们描述的样子是大象的一部分,不完整。 人格的六大流派与盲人接触大象的故事几乎相同,每个流派都揭示和验证着人格的重要方面。

通过一个常见的例子,介绍攻击这六个类型

攻击性。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人物,为什么会有人比别人更有攻击性,为此,六大流派至少给出了一个答案。

1、根据精神分析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毁灭的无意识愿望,但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不会伤害自己。 因此,他把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无意识地转向外面,表现为攻击别人。 其他精神分析学家解释说,当人试图实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时,攻击行为就会发生。

2、特质流派解释注重攻击行为的个体差异和稳定性。 在一次实验中,心理学家测量了8岁儿童的攻击特性。 当这些孩子成长到30岁时,心理学家对他们进行了测量,发现小学时被判断为攻击性很强的人,变成了喜欢攻击的大人。 喜欢推搡和冲撞同学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虐待配偶或有暴力犯罪行为。

3、生物学流派认为遗传素质是攻击行为的原因之一。 有些人从出生就具有攻击性,男性天生就需要控制竞争对手,保护自己,传递他的基因。

4、人道主义流派认为,只要能在富裕、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所有人都能成为乐观、温柔的人,爱吵架的孩子往往来自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家庭。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认为,人们像学习其他行为一样,学习了攻击行为。 在学校称霸的孩子最好发现可以吵架。 通过暴力手段,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如果攻击行为不受惩罚,爱吵架的孩子就会成为爱吵架的大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6、认知心理学家们聚焦于攻击性的人如何加工信息,对恐吓者做出暴力反应。 例如,即使两人在走廊不小心相撞,一方的对方也明白这是对方有意的行为,产生愤怒的感情而采取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