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公共经济学期末试题

公共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公共经济学期末试题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种情况,任何变更都不能造福一部分人,其他人也不会受到损害。 这意味着,当经济运行变得有效率时,一些人想要改善状况就必须以其他人的状况恶化为代价。 这种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 ( P21 ) )。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供给水平不能很好地通过现代化议会制民主政治满足个人需求。 具体表现为供应量过大、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效率低下、政府活动和干预措施效率低下、政府无法做出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无法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表现为:信息有限; 对民间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期限和效率有限;政治决策过程边际成本过高)

公共选择:运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进程下,政府决策如何制定,如何改革政治进程,改善决策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和相关决策过程的研究,是运用经济学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给与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足投票理论: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每个居民都要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地流动,只有当个人流动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匹配时,才会放弃寻找最优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落户。 流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和货币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联合起来,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来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 与政党的不同在于,利益集团领导人虽然不掌握政治机构的权力,但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寻求对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又称外部性、溢出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该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外的第三方受益或受损。 包括正面外部效应和负面外部效应。 这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干预经济运行的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每个财政年度所有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 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 主要功能是反映政府工作范围和政策导向;管理政府规模;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设立专项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一种形式和制度。 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履行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根基部分。

林达尔平衡(即每个社会成员将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资金费用,按照自己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边际收益大小积极捐赠,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应量就能有效地达到最高水平。 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粗糙曲线:在一定限度内,税收收入会随着税率的上升而增加。 因为税收的增加不会导致税源均等地减少。 如果税率超过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税收收入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 描绘这种税收和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粗糙曲线。

二.简答题

1、比较平衡预算理论、职能预算理论、高级雇佣预算理论的优缺点

a )均衡预算理论是主张无赤字收支均衡预算的理论。 其理论基础是市场竞争原则,该原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有自律机制,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 优点:资本主义刚兴起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本身并不完善,其缺陷逐渐显现,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的规律性和不对称性,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功能预算理论的核心是相机的选择,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的产物。 该理论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光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来提高社会消费倾向,加强投资引导。 同时,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而在于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 好处:认识到市场机制不完善和经济不稳定不可避免的坏处:危机时代出现的赤字是税收下降和支出增加同时作用的结果,赤字本身就是下一次危机的动因。 功能财政不仅大幅增加了财政赤字,而且决策时滞过长,预测误差严重,这些都使得经济更加不稳定

高度就业预算论的核心是政府支出应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可达到的净税收收入水平,保持高就业率,根据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产出确定政府财政收入,并保持一定的财政盈余用于偿还公债。 优点:强调财政收支平衡原则,有效控制了公共支出; 其强调的政府支出减少有助于扩大民营经济部门活动范围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弊端:该预算理论的核心是政府应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维持净税收收入水平,因此政府财政预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政府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能力。

2、简述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的区别及影响

A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以一定的方式将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受益者,这是单方面的无偿支付,政府无法从中获得同等代价,相当于在私营部门之间充当资源再分配的中介。 具体包括各种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体现了政府非市场性的再分配活动。 政府购买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和投资性支出,包括进行日常活动所需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种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占有社会资源的要求。

两者在社会需求结构中作用不同,转移性支付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政府购买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付直接影响产品的分配。 增加转移性支出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最大化,引导资源进入有补贴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但同时也可能降低产业竞争力,破坏市场秩序,引发国际纠纷等。

政府购买间接影响产品的分配。 增加政府采购可以刺激社会生产,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增加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影响经济周期运行的民间收入,推动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3、简述税收转嫁的含义和基本途径。

答)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其基本途径可分为四种类型。 顺转,亦称“顺转”,是在经济交易过程中,通过提高纳税人提供的产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纳价款向前转移给产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的一种形式。 也就是说,从销售方向转嫁给买方。 逆转,又称逆转,是纳税人通过压低产品和生产要素的采购价格、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式,将纳税金向后推给生产要素提供者造成负担的一种形式。 核销,又称“税收转轨”,是指纳税人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措施降低生产费用、补偿纳税损失,使税收负担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不成为任何人的负担。 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返还,实际上是税收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 一旦政府对资本收益征税,这笔资本出售时,买主将以后应接受的税款折算为现值,并从购买的资本价格中一次性提前扣除,从而降低资本的价格,税收实际上由资本所有者承担。 税收资本化是一次性转嫁累计应税税款。

4、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导致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不能很好地运行,即仅靠自身市场无法达到资源最有利的配置。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竞争无效。 主要是因为在现实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产品之间总是存在差异,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交通费等交易成本也阻碍了资源的自由流动。 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 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和劳动力的成本或收益存在显著溢出性,导致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市场不完善。 许多产品在市场上无法提供或不能充分提供。 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市场不完全的问题; 不合理的——偏好优质、劣质问题。 在现实市场中,并不是所有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 信息不完整。 民间市场提供的信息往往不够,影响竞争的充分性,从而影响市场机制的运行效率; 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 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市场经济的运行只能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并没有解决分配公平的问题。

5简述公共支出的基本原则

答)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政府法定事权进行的货币资金支出活动。 公共支出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经济效益原则。 指通过公共支出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为社会带来最大“利益”,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社会资源在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二是政府配置的资源在使用时也能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公平原则。 指通过公共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阶层居民中的分配达到公平的状态,适合各阶层居民的需要。 包括两个内容。 横向平等,同等对待同级居民; 稳定纵向平等、差别对待不同层次居民原则。 这意味着政府支出应该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加剧。 一般来说,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在安排公共开支时,必须有利于实现以下目标。 高就业水平; 物价稳定; 满意的经济增长率;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

6、简述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混合制经济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低效、不公平、宏观经济失衡要求政府多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许多国家的经济成为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混合体。 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具体经济职能一般归纳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三个方面。 资源配置。 市场机制存在竞争失效、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善、偏好不合理等方面的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政府需要承担资源配置功能。 用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主要可以使用以下政策工具。 a公共支出包括政府直接向部分市场提供供应不足的产品、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支出; B根据政府税收、税收调整产业结构的收入分配。 市场机制无法避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因此需要政府执行收入分配功能。 政府为改善不平等所采取的财政措施主要是征收税收——转移支付制度即累进所得税,对用于公共事业投资的奢侈品实行高税率征收,对日用品进行补贴,加重高收入群体负担,减轻低收入群体负担,稳定经济。 市场机制不能自发地实现经济平稳发展,需要政府干预和调节,执行稳定的经济职能。 稳定宏观经济有四个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只有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7、比较“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损害他人福利的情况下增进自己的福利。 只要帕累托改进的余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达到最大,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为了实现帕累托改进,必须满足产品的总净利润不是负的。 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 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一部分人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和利润,但不会损害别人的利益。 如果市场失效,正确的措施可以减少福利损失造福整个社会。 卡尔多希克斯改善是指受益收入足以补偿损失者损失的变革。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之一是所有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谁得了就有人得了。 于是,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补偿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状况通过变革变好,这个人补偿了另一个人的损失,有剩余的话,整体的利益就会得到改善。 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的另一个著名标准“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8、如何理解市场是“无形之手”

市场有客观规律,它的运行遵循规律,这个规律是市场的价值规律,不会因为其他的变化而改变。 即通过价格和竞争机制能够自发有效地进行经济活动的组织,它是每个人最追求个人利益,最终为整个社会带来共同利益的组织。 在市场机制下,各决策者面对一定的价格体系进行选择,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只要有值得个人考虑的产品和劳务存在,他们愿意为消费而付费,只要其价值超过了生产成本,最追求利润的企业家们就会生产或劳动其产品每个人所追求的个人利益的经济总和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9、简述现代政府反垄断的主要策略

1实施反垄断政策2减少不同层次企业进入壁垒3行业管制4政府直接垄断自然垄断行业5价格管制6惩罚性税收7要求企业定期公布核心技术秘密。

十、“公地悲剧”的启示

如果资源或财产有很多所有者,他们每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谁都无权阻止他人使用,从而导致资源过度使用,这就是“公地悲剧”。 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 产权不明,企业和个人使用资源的直接成本小于社会所需成本,表明资源被过度使用。 要明确和稳定产权,尽可能明晰资源或企业所有权,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 科斯定理证明,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各方沟通、协商、签约等成本足够低,无论将产权归属谁,最终都能达到对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 同样,做好企业产权安排,才能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配合企业制度改革。 基于具有公地特性的国有企业往往会出现“悲剧”的现实,国有企业必须退出竞争领域,保持非竞争领域的地位。 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企业约束机制,同时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实行责权利利有效统一。 在这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实行的股份奖励制、年薪制等

11、试论政府购买的经济影响

政府采购上升刺激社会生产,形成经济繁荣局面,物价水平上升,反过来影响民间收益和产业结构。

政府购买性支出是政府以等价交换为原则,通过市场直接获取必需商品和劳动力而形成的财政支出,与市场运行关系密切,对生产、就业和分配有重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政府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总量变动。 政府购买性支出由于其购买和直接消耗经济资源,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其数量的变动对经济总量有显著影响,政府购买性支出数量的变化往往是政府调控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2 .政府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投资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 在政府购买性支出数量固定的前提下,这种支出结构的变动会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和经济结构。 例如,如果政府增加了A产品的购买,就会引起对该产品需求的增加,导致这类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相关因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报酬的提高,社会游资也会流入这一领域。 如果政府减少购买这类产品的费用,情况就会相反。 这将产生政府购买性支出方向变动对生产结构、劳务供给结构的调整效应。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性支出的结构调整往往是引导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手段。

3 .政府采购支出对收入分配有间接影响。 一般来说,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对生产的刺激、扩张效应会增加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资本利润和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增加,同时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结构变更,会直接影响相关企业和劳务提供者的资本利润和劳动报酬,使不同企业和就业群体

12、试论政府转移支付的经济影响

转移性支付增进社会福利最大化,影响产业结构

13、简述主张收入再分配的理论流派

功能主义大多数最大利益理论,代表人物约翰穆勒认为,政府的正确目标应该是社会每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 每个人的效用总和,即最大多数的效用和利益,在强调效用递减的同时,更加强调人们对激励的反应。 为了使总效用最大化,政府不能再在收入分配上实现平等,否定了收入平等。 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是代表性人物罗尔斯,他认为所有人都处于相似的状态,没有一个人能设计出有利于自己特殊情况的规则。 因此,公正原则是公平协商或协商的结果,往往在不知道自己在收入分配中处于哪个阶层的情况下,就关注收入分配的最底层。 因此,他主张最小效用最大化,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这些社会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因此在收入方面实行平等的公共政策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 通过把富人的财富收入转移给穷人,社会增进了最不幸的人的福利。 自由主义机会平等理论,代表人物是罗伯特罗奇,他强调自由权利至高无上,不可侵犯。 他反对为了罗尔斯最底层的改善而向富人征税,也反对功利主义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他坚持的收入分配中的最佳选择是实现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只要分配过程是公正的,由此产生的分配结果即使不公平也是公正的。根据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强调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他认为收入不平等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存在政府干预、人口变动、技术进步三个抵消因素这三个因素抵消了储蓄和城市化的作用,逆转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方向,形成了由升转降、倒u型的现象。 在三个因素中,政府干预是收入差距由恶化转向改善的主要推动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论述问题

1、我们来看一下当前中国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

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但必须看到,在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由于分配领域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偏低,并仍在持续下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这种“结构性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和关注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体现了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关系到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依赖出口的现状能否改变。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多,劳动所得少”。 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突出,导致经济增长成果难以在老百姓收入中体现,国民收入财富集中在政府和企业。 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3 .不同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差距较大。 4 .民营企业职工收入偏低5 .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6在二次分配中,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偏低。

经济学界在研究收入分配问题时,通常沿着两条主线展开。 一个是功能收入分配理论,另一个是规模收入分配理论。 功能收入分配理论是以生产要素为研究对象,根据各种因素在社会产品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份额,研究收入在各要素之间分配的理论。 规模收入分配理论是研究如何在个人或者家庭之间分配收入的理论。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还是西方各种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都以功能分配问题为研究重点,因此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始终以功能收入分配理论为基础。 十七大将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这是我国收入分配理论中首次提到“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十七大还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 这将公平问题提到更明显的位置。

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措施:

进一步提高就业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 政府要在执行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推进以民营企业为中心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进而通过税收等收入分配杠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目前,我国现行税制仍存在许多不健全的地方,需要改革税制。

进一步降低部分政策性垄断企业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政府要通过加强税收、上缴红利、薪酬政策等调控手段,平衡垄断国企与一般国企、国企与国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四)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立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

(5)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 在建立以社会救助、全民医疗保障、全民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公共财政优先投入民生领域。

总之,要清醒认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把减少城乡、行业和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政府要通过一系列收入分配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才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2、克服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a )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性、溢出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使该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外的第三方受益或受损。 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和消费关系密切。 克服外部效应的途径可以从私营部门和政府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对私营部门外部效应的纠正机制。 私营经济部门本身就有克服外部效应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化。 民间市场机制是一个产权和成本定理,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和组织足够大的经济实体,可以使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纠正外部效应造成的有效损失。 产权是指某一资源或产品的所有权、使用权及自由转让权等。 财产权必须受到法律保护。 使用他人的劳动,应当支付相应的报酬,并征得他人的同意。 科斯认为,只要产权得到明确定义并受到法律有效保护,交易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会带来同样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 这可以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差异。 这就是科斯定理。 社会制裁。 社会制裁事实上反映了道德作用。 例如,吸烟是消费成本外部化的典型表现,但吸烟损害非吸烟者的健康是违背公序良俗的。 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发挥的作用,吸烟者可能会自觉停止此时吸烟不当、产生负面外部效应的行为。

在民间市场机制中,有可能通过上述方法纠正外部效应,但实际上这些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是私营部门可以期待的纠正这些外部效应的最佳机制。

政府纠正外部效应。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可以有效克服和纠正外部效应。 政府出资开展环境保护、提供医疗救助等。 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往往伴随着其他手段。 常用的措施有罚款、补贴、公共管制、法律制裁等。 罚款或征税。 如果存在外部成本,政府对相关企业或者个人征收与他引起的边际外部成本相当的罚款或者税收,外部成本就是相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可以考虑这些成本进行决策,避免效率损失; 补助金。 在有外部收益的情况下,为了扩大实际消费量,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准公共产品。 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向民营企业提供补贴,降低民营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使企业以一定价格扩大供应量,达到纠正市场故障的目的也存在外部成本,如企业污染对邻近河流造成污染,政府向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加大投入公共管制。 为了限制企业污染物排放这一带来外部成本的行为,政府也可以采用公共管制的方法。 例如制定法定的标准,规定使用的原料必须满足某种质量的要求等生产流程。 公共管制直接限制企业过度排放,可以达到与罚款或补贴类似效果的法律制裁。 法律措施是政府纠正外部效应的重要途径。 例如,产权不明是外部效应的根源,所以政府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当然,这些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对效率和公平两大社会目标产生不同的影响,另外,信息等条件不同,不同情况下有效执行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政府在实际决策时,也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 .从公共产品理论看现代政府的经济职能

从经济学原理的一般分析,政府经济作用的产生源于“市场失灵”,因此,政府满足公共需求成为功能的必然。 公共需求的满足需要由公共部门来实现。 这就是说,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实现。 因此,在上述“职能定位”分析的前提条件下,建立了政府经济职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职能实现的主体,政府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其作用应该反映在满足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上的逻辑推理结果。 二是功能实现的对象,政府的经济作用应体现在公共产品供给之上。

以公共产品供给为基本出发点,实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 适应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必须增强政府满足公共需求的经济功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在公共产品上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解决复杂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4 .如何认识“西方国家政府失灵在逻辑上是必然的”

他们认为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政府失灵是客观存在的。 1信息有限、市场信息不足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因素之一,政府此时承担着提供信息的角色,但现实相当复杂,难以预测,政府也难以掌握足够的信息,政府“犯错”屡见不鲜; 2限制性控件。 政府对民间、市场的控制有限,在政府采取了一些公共政策之后,民间市场可能的反应和对策往往无能为力。 政府采取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政策,但无法抑制医疗费急剧上升时3时滞的限制。 从政府认识到某个问题到最后宣布和实施某个决定,要引起民间市场的反应,需要经历认识时滞、决定时滞、执行和生效时滞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的市场调节能力; 4决策有限。 即使政府有充分的信息,也很难通过政治进程选择不同的方案,在决策过程中,决策少数人会自觉倾向于自己所代表阶层和集体的利益偏好和利益。 所以,民选政府的决定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值得怀疑。 5干预成本太大。 6短缺或过剩7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