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说明问题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研]
答: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具体来说,国家是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具体执行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只有政府才能承担社会保障的主体,只有政府才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整个社会实行生活保障。
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社会的基本目标政府有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参与稳定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2 .从保险看,社会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具有防范各种风险、权利与义务对等、支付合理、返还待遇歧视等特点。 【华中农大2007年研】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社会保险是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社会和经济制度。 社会保险和经济补偿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社会保险是一种缴费型社会保障,必须执行权利和义务原则,履行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能享受收入补偿。 其特点是强制性、互助性、储备性和补偿性。 其风险最多,包括劳动者在整个生命周期发生、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全部风险。
3 .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研]
答: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具体来说,社会救助对象是社会保险安全网无法保护的人群,社会保险需要缴费,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人没有缴费能力。 社会救助具有扶贫经济功能,能够保障贫困人口最基本的生活,所以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概念问题1 .家庭保障[人大2005年研]答:家庭保障是人们实现生活目的的一种自我保障、自我帮助的手段。 社会成员取得的劳动报酬、风险收入或者其他合法收入,既要维持本人和家庭目前的生活水平,也要部分为养老、医疗保险、失业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等风险做准备。 个人保障所需资金主要由个人储蓄和保险提供。
2 .失业保险[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失业保险是指对因本人以外的原因暂时失业的劳动者给予物质补偿的制度。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建立失业社会保险非常必要。
失业人员享受保险待遇的必要条件是:失业前必须工作一定时间或缴纳保险费
失业后及时向职业介绍机构注册,表示有劳动意愿等。
领取失业保险金是有一定期限的,超过这个期限就失去了领取资格,没有期限规定就不利于失业者的再就业。 期满找不到工作的,领取失业补贴,救济金水平应当低于失业保险金。
3 .社会福利目标[天津财大2007年研]答:社会福利目标是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除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外,国家还通过社会福利进一步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更能体现福利的内涵。 社会福利是政府主导的社会性公共事业,不仅需要立法规范和政策引导,而且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和政府承担监管责任。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政府在社会福利中承担的多方面责任不会减轻。
4 .慈善事业[人大2008、2005、2003年研]
甲)慈善事业不同于分散的慈善行为,它是以民间公益组织为实施主体,以救助特定群体或特定标的为目标,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制度或原则实施的长期社会化行为,是建立在捐赠基础上的民间社会救助事业。
慈善事业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善爱之心、贫富差距、社会捐赠、民间机构、捐赠人意愿和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
三、简答题1 .简要分析社会保障的定义。
答: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对因国民收入再分配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或因各种原因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援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该定义包括四个要点: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国家是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具体执行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只有政府才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整个社会实行生活保障。
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社会的基本目标政府有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参与稳定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社会保障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支持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使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制度化、规范化。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以支付保障费用。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应当为因各种原因生活困难和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生活保障,使社会成员能够达到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标准。
2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必备要素。 [天津财大2007年研]
答:社会保障概念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对因国民收入再分配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或因各种原因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援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的必备要素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只有政府才能承担社会保障的主体。 国家是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具体执行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只有政府才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整个社会实行生活保障。 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社会的基本目标政府有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参与稳定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社会保障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支持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使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制度化、规范化。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以支付保障费用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是指为因各种原因生活困难或面临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必须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达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标准,这个“生活需要和标准”因阶段、经济、文化、民族习惯而异。
3 .为什么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华中农大2009年研]
答: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其理由如下。
社会保障制度不是孤立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与本国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的综合发展密切相关,与其他社会经济政策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和环境支撑;
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维护和促进机制,在其他社会政策的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虑到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性质,对社会保障制度责任主体的讨论实质上是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这种争论集中表现在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这两种相反观点的对立上。
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实践已经表明政府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不是万能的。 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亚当史密斯提出了“经济人”假说和“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并提出了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后来的李嘉图、马歇尔等丰富和完善了这一理论。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理论受到挑战,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彻底打破了市场万能论,也粉碎了市场自动均衡理论,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
说明市场失灵的存在,不可能解决市场自动公平的问题,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平等共享的目标,市场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控; 政府失灵的存在,带来了参与市场的必要性。 因此,政府和市场不是万能的,它们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关系,而是在双方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选择和协调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交易成本的最小化。
“社会保障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问题,另一种表达方式是相信政府还是相信市场。 》但从各国社会保障立法来看,都视社会保障为国家责任,政府是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
答:政府应该推动立法机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使社会保障能够在法制化框架下规范运行。
b .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投入、税收和收入分配等政策,保障市场不能承担、不愿承担或不愿意承担的国民生活风险,或者在政府支持下,由营利性机构或社会组织提供保障,真正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公平。
c .政府还应对社会保障承办和实施的主体和环节进行严格有力的控制、管理和监督,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和有序性。 另一方面,针对政府政策效果偏离政策目标的现象,市场化改革可以促使政府以程序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方式参与规制,避免政府行为损害制度本身的正常运行。
d .从具体到我国社会保障中政府和市场职能的界定,要充分考虑现阶段中国国情,合理协调两者的关系。 在转制成本的负担和基础保障以及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方面,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同时也要避免政府负担过重,在多层次管理、基金筹集、实施等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商业保险等补充作用,走社会化发展道路。
4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 [人大二二年研]
答: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主要是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其中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应用最广泛、社会需求最迫切的社会保险项目。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对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将更加健全,同时有可能增加新的保险项目,也有可能在现有保险项目中增加新的内容。
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包括城乡贫困者救助和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救助。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标准,对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提供符合最低生活水平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对象是农村贫困者、城市贫困者、城乡特殊困难者等。 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我国传统的社会救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当时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政策不统一、管理不规范、覆盖面小、工作随意性大等缺陷,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改革了传统的救济制度。
在救灾方面,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依靠生产自救、互相帮助、补助性地进行国家需要的救济和支援”的方针,树立生活救助和支援生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分步分工负责、分步救灾在扶贫方面,探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家庭实行差额补助。 21世纪,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将朝着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制度将逐步走向成熟。
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基本上等同于社会保障。 在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都是这样。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为社会弱者提供福利性的社会服务和保障。
在我国通常把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 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民政部门主管特殊福利和街道、居委会举办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 职工集体福利的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以货币支付的各种福利补贴。 二是为职工提供生活便利而举办的集体福利设施; 三是为提高职工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文化生活服务。 特殊社会福利主要面向无经济收入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社会群体,主要通过集中收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提供生活支持、疾病康复、文化教育等福利服务。 社区福利服务是在政府倡导和支持下,街道社区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
21世纪,应是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全面发展的时期。 这个时期,集体福利事业改革的步伐加快; 企业、公司进行福利的职能逐渐向社区和社会转移特殊社会福利事业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举办
多元化发展格局社会福利服务由城乡拓展,步入规范、专业化发展轨道的社会福利事业总体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军人保障制度
它是物质补偿和政治赞扬相结合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对象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特殊贡献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统称优抚对象。 具体包括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假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 保障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扶贫、大手笔优待、就业安置、生产和生活照料等方面。
我国的优抚制度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 建国后,该制度政策法规日益健全,优抚标准提高,就业安置、生产支持和生活服务等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保障优抚对象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优抚制度将进一步向法制化、制度化、社会化发展,优抚对象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水平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退役军人和志愿兵就业安置制度将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补充保障制度补充保障制度是指企业年金、职工福利、慈善事业等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5 .请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人大2005年研]
答: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中受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是指公民在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为保证其最低生活提供必要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不同于传统的扶贫措施,也不同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其基本特征如下
资金来源
社会救助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列入国家总预算支出,社会成员无需支付费用,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主要体现为三方缴费原则,体现为权利、义务的统一。 因此,社会保险支付被视为“集体互助”和“延长工资”,社会救助支付被视为“国家责任”和“扶贫”。
对象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整个社会的成员。 社会保险通常以劳动者为主体,国家立法要求劳动者强制参保,而社会救助可以由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依法申领手续获得,涉及全社会成员。
基于贫困的事实
享受社会救济的对象必须以贫困的事实为基础。 在享受社会救助之前,有关部门应对贫困状况和收入进行必要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劳动力、供养人口数等,调查结果达到法定救助标准时可以获得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救济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即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实际费用,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可以高于这一标准。 例如,社会保险金的发放可以按工资的一定比例或统一金额确定,也可以按缴费积累额确定。
6 .简述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异同。 [南开大学2004年研]
答: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相同点
两者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又由许多项目组成。 社会保障体系是由其各级众多项目组成的整体。 从保障对象、保障目标、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面归纳起来,可以归纳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种不同的保障形式。 这些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区别
保障水平的差异
从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看,社会保障面临着生存困境、迫切需要国家或社会援助的社会成员,其救济水平通常以维持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要为标准,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待遇最低的制度安排。 其特点是以社会救助作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稳定体系的第一道防线,被称为最低保障制度的社会保险维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保障对象不同
社会救助面向社会所有成员,但只有生活陷入困境或遇到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才有资格申请社会救助,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国家和社会援助。 社会保险以全体劳动者为对象,有特定的年龄、职业、性别等身份限制。
权利义务关系的差异
社会救助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单向度,享受社会救助的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救助条件,有权申请救助的社会保险等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结合,但权利和义务并不是对等的。
发放方式不同
社会救助包括现金援助、实物援助、服务援助等,一般根据不同社会救助对象的具体需要提供的社会保险主要以现金支付。
上述特点决定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各项不同,它们在社会发展过程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岗位分别占有不同的地位。
7 .社会援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异同? [人大二九年研]
A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三个相同点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又由许多项目组成。 社会保障体系是由其各级众多项目组成的整体。 从保障对象、保障目标、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面归纳起来,可以归纳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种不同的保障形式。 这些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差异保障水平不同
从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看,社会保障面临着生存困境、迫切需要国家或社会援助的社会成员,其救助水平通常以维持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要为标准,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待遇最低的制度安排。 其特点是以社会救助作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稳定体系的第一道防线,被称为最低保障制度的社会保险维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社会福利不仅保障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生存需要,而且保证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可能性,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
不同保障对象的社会救助对象面向全社会成员,但只有生活陷入困境或遇到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才有资格申请社会救助,并以此方式获得国家和社会援助。 社会保险面向全体劳动者,有特定年龄、职业、性别等身份限制的社会福利针对每个项目特定群体。
权利义务关系的差异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都体现了权利义务的单向度特征,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救助条件就有权申请社会救助一些社会福利强调全社会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险等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但权利与义务并不是对等的。
不同给付方式的社会救助包括现金援助、实物援助、服务援助等,一般根据不同社会救助对象的具体需要提供的社会保险主要以现金支付的社会福利以提供社会服务为主。 上述特点决定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各项不同,它们在社会发展过程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岗位分别占有不同的地位。
8 .简述社会保障目标。 [天津财大2006年研]
答:社会保障的目标主要是基本目标
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依靠国家和社会力量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护基本生活权益。
深远的目标
从长远看,社会保障有更深远的目标,不仅仅是与贫困作斗争。 社会保障的宗旨是维持一定的生活标准和质量,巩固个人安全感。 特别是经济的繁荣并不证明逐渐削弱社会保障是合理的,恰恰相反。
高目标技术的进步会给人带来新的恐惧,个人和家庭行为的变化会使社会成员对社会改善产生新的要求。 在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中,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社会保障在完善其措施、体系的过程中,应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为基本目标,以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发展为高度目标。
确定社会保障目标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如何确定社会保障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的限制,没有能力通过社会保障措施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只能把目标定在现实的、能够保证大部分居民生活安全的水平上。 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能考虑用社会保障的制度形式来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四.论述问题
1 .考验我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武汉大学2003年研]
答)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许多基础和条件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基础和条件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可持续和运行机制的逐步优化。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其他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协调和合作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子系统。 它与可持续发展的其他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从社会保障的产生来看,它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天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改善社会投资环境,是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调整经济资源配置,特别是对资源存量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没有社会保障及其可持续发展,企业就难以破产、兼并、重组,产业、产品结构就难以调整(中国企业深化改革的最大挑战来自这方面)。 我想知道因此,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不是社会保障机制所能解决的,归根到底依赖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依赖经济实力的增长。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物质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因此基金来源问题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保障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基金来源的可持续发展,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一是拥有稳定的基金来源,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是基金数量逐步增加,实现有价值增长。 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投入机制是否完善。
目前制约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可持续因素很多,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越来越大,基金积累和支出速度已经超过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养老、医疗保障支出大幅上升,国家和企业不堪重负社会保障覆盖面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统筹的企业和个人较少,基金来源渠道不畅基金征收缺乏刚性,许多地方基金不能按时足额征收,企业拖欠严重,严重影响基金正常运行,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亏损; 监管制衡机制不健全,挪用基金问题严重; 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难以实现,贬值问题严重。
健全的运行机制
健全的运行机制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完善的法律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也是法律保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很难取得成功,但我国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较少,法制不健全,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有效的管理水平
统一的管理机构是社会保障持续协调发展的组织保证也是社会保障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对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体制不健全,管理机构过于分散,政策不利于社会保障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
形成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运行良性循环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
基金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 因此,良性循环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运行机制是确保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目前的问题是基金保值和增值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制约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2 .社会保障是民众生活的安全网。 [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体系。 在我国,社会保障是指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合作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社会保障具有稳定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为民众生活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网”。
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其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在年老、生病、工伤、失业、生育导致暂时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社会保险可以为人们提供能够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保障。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贫困人口和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金钱援助和扶助的生活保障政策,包括扶贫、灾害救助和其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当民众贫困、遭遇自然灾害、城镇居民无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三无”人员无法享受生活保障时,社会救助将通过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夕、自然灾害救助等方式保障民众的生活。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补贴、实物保护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生活需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的社会政策。 我国社会福利的内容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公共教育、住房福利、社会服务等。 社会福利保证了弱势群体的权利,为提高全体民众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
五.案例分析问题案例一
从1996年5月1日到1997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三次宣布降息,但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利率杠杆在我国却完全失败了。 因为,三次大幅降息并没有起到减少储蓄、刺激消费的作用。 同期居民储蓄存款从21518.8亿8000万元上升到46279.8亿元,导致居民消费不旺的状况仍在持续,其间物价不涨反跌,收入增长、利率下降、存款增长、消费下降两个百分点许多国有企业库存急剧增加,亏损面急剧扩大。 [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研]
请分析原因,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意义。
答: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面对新时代的三山——教育、医疗、住房,尽管存款利率连续三次下降,居民仍不愿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因为如果自己没有存足够的钱用于将来,不知道是否有助于解决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许多问题。 总之,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信任,导致安全感的缺失和对未来信心的下降,最终导致存款利率连续下降,储蓄额不降。
社会保障的功能
人民生活的安全网。 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保障国民年老、失业、工伤、疾病、生育的基本生活,为人民架起生存的安全网,架起维护社会安全的防线。
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社会保障通过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帮助失业人员恢复和保存劳动能力,通过保证劳动力供给的国民教育、技能培训等社会保障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使社会劳动力再生产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这些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社会保障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可以起到适当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化解矛盾、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的作用。
社会政治稳定剂。 社会保障通过多种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经济保障,调节社会矛盾,避免人们因生存危机、心理失衡引起社会冲突,引起社会动荡,具有社会减震器功能,是预防政治动荡的稳定剂。
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
社会保障的意义
发展社会保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强调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推动力。 社会保障保持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社会保障不断增进国民福利社会保障可以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补助社会保障正在创造就业和改良社会产业结构。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