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汇总,中药学知识点之常见药总结(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汇总,中药学知识点之常见药总结(一)

一.本草着作

1 .本草知识第一次大总结: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药学专著,初步奠定了本草学基础后汉写书,载药365种,药分为上、中、下三大类。 上品120种,无毒,补虚。 中品120既能补虚,又能驱邪治病,介于有毒无毒之间。 下品125种,有毒,不能祛邪除病,不能长期服用。 本草开创了按效用分类的先河。

2 .本草知识第二次大总结: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成书年代:南北朝时期,用药: 730种365*2。 本书按药物来源的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名贵七类合并药物。 这样从基原开始的分类法,打开了药物分类的大法门。 并采用朱墨分书、小写增注的文献出处表示法,厘清药学内容源流,是非各有不同。 确立了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3 .南宋时的雷斋《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学专著。

4 .本草知识第三次大总结: 《新修本草》; 作者:苏敬等; 成立年代: 659年; 载药: 844种或851 853; 创新:首创药图历史价值: 1、世界首创药典,我国首创官修本草. 2开创了文字对照先例。

5 .本草知识第四次大总结: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者:唐慎微; 成书年代:宋代1108年; 载药: 1558种; 创新:首载处方药,首载医疗方案。

6 .本草知识第五次大总结: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成书年代:明代; 内容:分为1892种,图1160余幅,附方11000首,16份,60种。 特点:内容丰富,文献量大,分类详细,实物考证准确; 学术价值:在植物、动物、矿物、农学、气象、化学、冶金等方面做出贡献。

7 .本草知识第六次大总结: 《本草纲目拾遗》; 作者:赵学敏; 成书年代: 1765年; 载药: 921种; 创新:打造断代本草著作创作体例。

8 .出版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1999年,共收治药物8980种,内容特别丰富,是现代“官修本草”。

二.产地、采集

1 .地道药材:即某区生产、质量好、疗效好、应用历史悠久的优质药材。

2 .中药采集:植物药采集时间

全草类药材: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时采收。 麻黄、益母草等。

大多在夏秋时节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或开花的时期采集,但也有在秋冬采集叶子的。

叶类药:在叶片充分生长的蕾期或盛花期采收。 苏叶等。 但是桑叶是霜后采集的。

花类药:在蕾期或盛花期采收。 红花、辛夷等。

果实、种子类药:成熟或成熟期采收。 瓜蒌、苍耳子等。 但青皮、枳实等采幼果。

根根茎类药:早春或晚秋采收。 天麻、地骨皮等。 但延胡索、半夏等宜夏季采收。

树皮类药:清明至夏至期间采收。 黄柏、厚朴等。

根皮类药:同根系药。

3 .中药贮藏

你为什么重视储藏? 请参阅。

储藏的一般要求:干燥、低温、通风、卫生、安全。

贮藏时间和功能:当年新商品质量好

六、陈药“半夏狼毒与茱萸、枳实麻黄共陈皮; 六种药物可以长期使用,放进处方里就知道有效果”。

三.炮制

1 .炮制,又称炮炙,是在药物形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材进行整理加工和根据医疗需要进行加工处理的几种方法。 炮制原则:不及则达不到效果,过多则气味反而流失

2 .炮制目的

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效果。 蜜炙百部强化止咳,姜汁制竹茹强化止吐等。

减少或消除药物毒性、烈性、不良反应,保证药物安全。

附子火炮减毒,大黄蒸缓解辛辣,常山酒抑制催吐副作用等。

改变药物性能,使之适应病情需要。 面团蒸熟后即成熟地,有性转甘温、功能补血填充等。

改变药物形式,方便贮藏和制剂。 例如肉苁蓉的盐容易储藏,滑石粉便于配制等。

纯药,保证用量准确。 清除泥土等。

臭味和臭味很紧,容易服用。 将海带水洗去除盐分等。

3 .炮制方法

接受治疗

水制

火制

水火共制

其他制法

常规炮制方法:

水飞:水飞是一种磨粉方法,适用于矿石和贝母类难溶于水的药物,如朱砂等。 目的是将药物粉碎得更细,便于内服和外用。 在水飞溅前将药物研磨成粗末,放入乳鉴中与水一起研磨,取上部悬浊液,继续研磨下部下沉的粗末,重复此操作,将细粉放在舌头上研磨至尝不到的程度。 可以防止水飞溅粉碎时粉末飞扬,减少损失。

炒)1)炒炭三种不同程度的炒炭。 2 )辅料炒矿物或动物粉末。

砂炙,用铁砂和药物混合翻炒,称为砂炙。 首先将铁砂加热炒青,放入药物混合翻炒,

让其慢慢变胖,取出,筛掉砂铁。 如山甲片、龟板、鳖甲等经砂烫后酥脆,易煎取药汁,磨粉成丸。

炮:炮与烧炭基本相同,但炮火力要猛,操作动作要快。 这样可以使药物通过高热,达到体积膨胀肥胖。 例如,干姜用这种方法加工成炮姜炭。

炙:是加热炒药的另一种方法。

蜜炙,即加蜜翻炒。 首先,将铁锅、切块清水洗净擦拭,烧开热铁锅,倒入炼蜜,待蜜融化后加入少许水,放入片剂混合翻炒,炒至蜜汁消失,淋少许水翻炒,达到药不沾的程度。 如炙紫苑、炙兜铃、炙甘草等。 蜜炙药物,是润肺补味。

适用于煅(直接煅)矿石和贝母类不易破碎的药物,如磁石、牡蛎等。 把药物放在铁丝网上,放在无烟的火里烤。 程度根据药物的性质而不同。 矿石类药物必须到红色; 贝母类药物微红,冷却呈灰白色。

(煅)陈褐色、人发等体轻量药物应用蒸法。 将药物放入铁锅,用另一个小铁锅覆盖,用盐泥压实锅边密封。 把重物压在小铁锅上,空气就不容易泄漏了。 放在火上烤到小铁锅沾上水滴马上沸腾,或者用白纸粘在小锅上,烤到纸烧焦,冷却后取出。

用煨湿的纸或湿的面粉包药放在火里烤以降低刺激性。

水火共治淬火:先将药烧红,再将薄荷矿物或动物甲壳骨立即放入冰冷液体中,立即遇冷收缩崩解,易压碎,方便制剂

水火共治(火单)在大量沸水中加入少量药物后立即过滤,

四.药性理论

1 .中药性能:又称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的概述。

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药性理论。

2 .四气

概念: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

确凿依据:由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总结而成。

阴阳属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量化表达:大寒-寒-微寒-凉-平

热-热-温-微温-平

四气作用:

温热性作用

温里散寒:治中寒证和表寒证。

补火助阳:治阳虚证。

回阳救逆:治亡阳证。

温通气血:治寒凝气滞血瘀证。

不良反应:损伤阴液。

凉性的作用

清热泻火:治疗中的热证与表热证。

养阴:治阴虚内热证。

凉血:治血热证。

副作用:伤阳气

3 .五味

概念:五味本指辛甘苦咸籽的真味,而性能中的五味主要是反映药物作用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这些作用主要是在补泻收敛方面。

是药物的酸、苦、甘、辛、咸5味,也是对药物不同功能的高度概括。 另外,涩味会变酸,变甜。

确定依据:亲口总结实践的真谛和药效。

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涩、咸属阴。

作用:辣味的作用(芳香的气味) ) ) ) ) ) )。

能散)散表邪,散内结

能行)鼓足干劲,流血。

润(润肾干燥)。

副作用:耗气伤阴。

苦味作用

可排泄( 3、清泄、2、通泄、1、降泄。

可干燥)清热干湿,燥热湿散寒

顽梗)苦能固阴。 治黄柏健肾阴、肾阴虚相火妄动症。

不良反应:伤津伤胃。

甜味的作用

(补气)气虚证,治人参),补血)血虚证,治熟地),补阴,补阳。

可缓解(缓急止痛,缓解药性。 缓解筋脉挛缩,缓解急躁易怒。

调和(能和)和味、和中、药性。 可以参考毒药。

副作用:膈肌堵塞胃。

酸味作用

治不好滑脱。 治肺敛汗固表、敛肺止咳、自汗盗汗、久咳不止的五味子类; 肾涩精止遗,治遗精滑精遗尿等; 大肠、涩肠止泻,治疗久泻如石榴皮; 五脏以敛固脱,治元气如龙骨脱证。

能生津(治津损渴证,如乌梅。

不良反应:平息邪气。

咸味的作用

软坚(治软坚散结、症候、玳瑁等)。

腹泻(治燥粪内结证)。 非常有限的只有芒硝。

副作用:多吃咸的东西会使脉搏僵硬。

清淡的作用

渗利(湿利水渗利)

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一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归经的确定:根据中医脏腑肌络学说,以所治病症为依据。

临床意义:可提高用药准确性。

4 .升降沉浮

概念:指药物进入人体后的四种不同作用趋势。 上升是上升,下降是下降,上浮是发散,外行,下沉是收敛,固藏。 沉浮的趋势与病情沉浮的趋势相对。 现在根据效果来确定药物的倾向。

影响浮沉的方法:炮制配合。

阴阳属性

浮扬性)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出,开悟等。

沉降性)腹泻、利水、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止逆呕吐、止咳平气等。

沉降性(腹泻、利水、重镇安神、潜阳熄风、逆止恶心、止咳平气等。

确定药物升降沉浮依据:

药物质量:质轻主上升,质重主沉降

药物性味:辛、甘升浮、酸、苦、咸沉; 温药浮,凉药沉。

临床意义:改变沉浮趋势。 顺应压缩机的趋势,为了势利,驱邪外出。

5 .毒性

含义:药物对人体的伤寒性。 广义毒药:毒性是药物的偏性。 狭义的毒药:容易引起人体伤寒。

)2)影响毒性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剂量! (其他)采集、储存、炮制方法、剂型和给药方式、配伍、患者个体差异。

如何正确对待中药毒性“有毒观念,无毒用药”

参考1不良反映

1、不良反应:一种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正常用法和剂量时,在伴有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与其他作用一起存在与治疗无关的不良反应。

2、毒性作用:药物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异常改变或脏器、组织结构病理改变的危害作用,又称毒性作用。

3、过敏反应:有的给药者对某些药物致敏后接触该药品后,原抗原体与药物复合会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4、特异性反映

5、药物依赖性

6、致癌作用

7、致畸作用:对孕妇

8、致突变作用

参考2急性毒药的处理

五.中药配伍禁忌

1 .配伍概念: 2味或2味以上药物合用。 目的:增强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全面适应病情需要,解毒。

2配比关系:七情

七情配合内容

单行:单味药治病。 好像是独当一面的汤。

相须:两种性能相近的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原有疗效。

(相使)合用两种性能上的共性药物。 其中,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 辅助药可以提高主药的效果。 茯苓一样加强黄芪补气利水作用。

(恐)两药合用,一药毒副作用可被另一药降低或消除。 像黄芪一样害怕防风。

抵消:两药合用,一药可减少或消除其他药的毒副作用。 就像生姜杀死半夏一样。

(相恶)两药合用,可以用另一药抑制或减弱一药的作用。 像人参一样的恶莱莲、黄芩的恶生姜。

相反,两种药合用,可以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十八反,十九畏。

3如何处理配比关系)1)增效作用2 )充分考虑有毒3 )避免使用减效增毒。

对七情的关系:病情单一,可单味药

二.药物禁忌:

1、配伍禁忌:主要有十八反、十九怕

2、病侯药禁忌

3、妊娠用药禁忌

4、服药时饮食禁忌

(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蒎贝蕙)芨芨草攻乌;

藻戟与芫荽一起战斗,诸参定罪芍药。

九畏:

硫磺本是火中之精,朴硝见立即争了起来。

汞莫和砷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高,偏和牵牛花不顺;

丁香和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忌五灵脂;

关桂善可以调节冷气,如果所有的石脂都被欺负;

大凡修合见顺逆,炮鉴炙炷靠不住。

三.中药剂量:

中药剂量是指成人在汤剂中全天的常用有效量。

确定剂量的依据:

1、药物方面

2、应用方面

3、患方

4、其他

四.中药用法

1、用药途径

2、应用形式

3、煎汤

1 )煎药器具)陶罐类陶瓷尤其是铝锅铁锅、不锈钢均可方便使用。

2 )煎药水)清洁卫生,食用方便。

3 )加水多少)头煎,药材晒干须先吸水蒸发水。 另外把握时间,时间短的防水很少。 二次煎、三次煎只要没有药材就可以了。

4 )煎煮前浸泡:一般用温水浸泡至少30分钟。

5 )煎药火候)先强后弱

6 )从压榨渣中提取汁液

7 )煎煮次数:普通三次,混匀分次服用。

8 )矿物药、动物甲壳或其他毒性药物久煎可减毒,不能溶出的植物药,须先煎。 后(挥发性药物,煎煮时间短。

9 )煎制:用干净纱布包裹药物煎制过轻; 小粒子; 毛发之类的东西。

特殊处理:另煎溶化冲

4、服药方法

1 )服药时间)进食的同时,一般避免驱虫; 饭后对胃有刺激的药; 安神药物,晚上。

2 )药物服用量)一剂药一般分三次在一天内支付。

3 )服药冷热:一般为温热状态; 发散风和寒冷; 治理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