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疫情谈谈如何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后疫情时代的社区治理和社区规划

结合疫情谈谈如何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后疫情时代的社区治理和社区规划

编辑

2020年农历春节前夕,神州大地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和身心健康。 的确,疫情对我国的城市化和人居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 规划在面对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如何提高城市“免疫力”。 本刊特召开笔谈会,邀请策划各领域的专家从专业角度,讨论此次疫情突出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建设中需要忽视、反思和应对的学术问题和实践话题。 健康的城市,任重道远。 让我们一起,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在策展人的担当、建言、建言、建言、合作中,共同克服困难。

李志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宏胜,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于城乡规划学科和行业来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全面检验了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形成的城乡规划和地方发展模式,提出了重要的亟待研究的新议题“三高” ( 高流动、高密度、高强度 ) 背景下兼容极端条件的社区空间治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是城乡空间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良好的社区空间设计及功能配置是建设健康城乡的基础。在此次全民“抗疫战争” 中,社区是肺炎病毒跟踪及控制的基本单元。在针对疑似患者的居家隔离上,一般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社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并以社区为自组织、自服务单元为疑似患者家庭提供生活所需。然而,长期以来,在自上而下的规划范式下,我们对社区的功能、运作、作用、网络等却始终缺乏足够的重视,社区规划也并未在重要法定规划中加以研究和体现,社区规划师也并未全面铺开。社区功能配置的弱化一方面适应了集中高效率供应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成本较低、规模效应较高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与家庭机动出行比例提升、网络化时代生活方式趋同等有关。然而,在非常态的极端条件下,社区却成为了整个城市运转的核心单元,特别是在传染病爆发时分散隔离的防护要求下,统一化的、高密度的集中空间布局模式暴露出了诸多弊端,积累了巨大的社会风险。

笔者从兼容极端条件的社区规划层面提出如下三方面规划建议

一、区域规划要制定应对极端条件的规划方案,同时满足重大防疫、自然灾害、大规模群体冲突甚至局部战争等常态和非常事态地区社会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 通过设置极端条件优化“区域-城市”关系,特别是规划设计和空间建设,要在极端条件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实现有效的空间管理和物资供应,极端条件下的多层次空间运营规划方案是每个城市必须补充的城市建设工作

二、全面系统评估城市高密度社区健康风险,制定应对预案,提高社区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规划要重视家庭日常空间行为规律和社区组织生活的研究,将物质空间设计与社会空间设计有效融合,使空间设计引导家庭(健康)行为,使家庭行为优化空间设计,整体提升社区承受风险水平。

三是呼吁大幅度提高城乡社区治理能力,赋予社区一定权力,全面完善社区规划师制度,通过社区规划师重塑社区自组织能力,定期演练极端条件下的社区运行。 当前的城乡治理结构是“椭圆型治理结构”,中层管理力量集中,基础管理力量薄弱,极端条件下中层不能向基层迅速下沉,上层社会控制和物资采购难以迅速在下层实施。 未来要转型为“金字塔型治理结构”,增强社区基层治理能力,为持续治理阶层流动创造空间。

本文刊登在《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第2期

相关推荐

自考考了很多年,自考过了八年怎么办

2022年5月,我通过了自考本科段的最后一关——论文答辩,紧随其后,6月份登录“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