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表现内容不包括什么,什么是戏剧情节

戏曲的表现内容不包括什么,什么是戏剧情节

剧本是演出的基础,是戏曲艺术创作的第一步,中国戏曲美学思想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剧本创作上。 中国戏曲美学和西方戏剧美学是两个不同的戏剧美学体系,西方正统戏剧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模仿说”,从而引导出戏剧艺术创作的一系列规律,形成完整的“写实”戏剧艺术体系。 中国戏曲美学思想的核心是“虚拟说”,从而引出戏曲艺术创作的一系列规律,形成完整的写意戏剧艺术体系。 这是东西方戏剧艺术的根本区别。

中国戏曲艺术是“写意”的戏剧艺术,认为戏剧艺术不是来自对生活的模仿,而是艺术家的言志、抒情作品,由来已久。 《乐记乐象篇》“诗,言其志也; 歌唱,舞动咏唱其声的舞蹈,打动其容也。 三者本来就在心里,而且很享受。 ”这似乎是艺术是心灵的产物,与客观世界无关。 其实不是那个意思。 《乐记乐本篇》明确地阐述了这个问题。 “凡音的开始,来自人心。 人的内心活动,会让事物变得天然。 感受事物而工作,所以成为声音。 ”明确指出了艺术与客观世界的密切关系。

但这并不是说艺术来自对生活的模仿。 因为艺术作品与所描写的客观之间,艺术家的心灵也就是经过多年社会生活锻炼出来的艺术家的思想品质和审美趣味,也包含着艺术家在一定情况下的心理。 因此,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特别重视创作者在文艺创作中所表达的感情和愿望,重视其在“意”创作中的作用。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诗》三百篇,大当贤圣发愤之所为。 这个人都意思郁结,不能走那条路,所以说往事,想着来者。 ”我解释了这个。

戏曲艺术家们在剧本创作上也继承了这一“写意”传统。 要从戏曲剧本创作的实际出发分析戏曲剧本的创作思想、情节结构、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各方面,探讨戏曲美学思想在戏曲剧本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戏曲情节、人物形象、语言是构成剧本的三大要素,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 其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尤为重要,没有人就没事,没事就无法表现人。 但是,为了记述上的方便,我们必须将它们分开研究,所以记述上的优先顺序并不表明它们的重要性主要。

我必须强调这不要引起误解。 情节是什么? 简而言之,故事是戏里的事。 情是一种状况,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节在内都是段。 故事是充满感情的,是通过剧中角色的活动、角色与角色的关系而产生的。 诗人写的诗、画家画的画、音乐家创作的曲子可以有故事也可以没有。 情节对它们来说没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对剧本来说并非如此。 故事是必要的。 一定有。 所以,这是由戏剧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 戏剧艺术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通过角色表达一定的故事内容,这当然需要情节,没有情节就与故事无关。

换句话说,在舞台上由角色的行为构成,反映一定的思想、感情,明确一定主题进展的事件被称为戏剧情节。 剧本没有一定的情节,就不能构成戏剧。 比如《赤壁鏖兵》,他参加了曹操、孙权、刘备三个军事集团,动员兵力在百万人以上,描写的是人物多、场面大、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剧情。 比如《林冲夜奔》是一出小戏,在昆曲的演法中只有林冲是个角色。 他为了逃避官兵的追赶,星夜奔向梁山,风声鹤喆交错,最后“跑了一夜荒郊,穷命赚了一只”。

这是一部人物少、场面小、矛盾比较简单的剧情。 对戏剧艺术来说,只有情节复杂和情节简单两种选择。 完全没有条理的戏是不存在的。 没有条理就等于那出戏里没有故事,既没有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也没有展现一定主题的角色行为。 这当然是无法设想的。 一般来说,戏剧情节与戏剧冲突紧密相连,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剧情节。 我们没有强调这一点,也没有把戏剧冲突作为构成剧情的唯一基础。

这是因为就中国戏曲艺术的实践来看,大部分剧目的情节都是基于戏剧冲突的基础上的。 以上,但不能说没有戏剧的冲突就没有戏剧的情节。 例如,《小放牛》、《花子拾金》等小戏没有戏剧冲突,只是描写了抒情场面或特定情况下人物的肖像画,观众也同样承认它们是戏。 这是从民间歌舞中脱胎出来的中国戏曲艺术中的常见现象,表明了中国戏曲情节的一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