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

1、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真理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与价值的差异。 真理体现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认识对象一致、一致; 而价值是指外在的东西对人所需要的满足,表示某事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真理与价值又密不可分,又有统一的一面,真理可以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改造世界,以其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是真理表达的价值属性。 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在真理的指导下形成。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要求价值的追求以真理为基础,只有以真理为基础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2、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生产方式和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迭。

3、简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与此相适应,全社会的生产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一类,第二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一类。 另一方面,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

4、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其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按照生产资料公有制组织生产,以满足全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要保护自然规律的改造和利用,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过渡到共g产主义社会。

5、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来就是物质,意识是派生的,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是世界本来就是意识,物质是派生的,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所展示的物质都是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两者的本质都是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违背科学,是根本错误的。

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开辟了理解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方向,但它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许多方面都无法驳倒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视庭院为世界之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是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为基础的,但又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等局限性。

作为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

认同世界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认为世界认同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认为世界是由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晶,是自然科学和哲学长期发展的证明。 因此,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指出世界的本质或本来就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6、考验平均利润的形成和本质。

资本主义社会各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存在差异。 因此,不同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也有差异。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存在等量资本不获取等量利润的情况。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向高阶段发展,各资本家无论把资本投入什么生产部门,投入等量资本,都可以获得基本等量的利润,出现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趋势,也就是说形成了平均利润。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导致了各部门利润率的形成。 这是因为通过部门间的竞争,资本转移到利润更高的部门,必然会导致各部门利润的变化。 当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因资本转移而形成的由低变高、由高变低时,资本家为了追求高收益率,其资本家会向更有利的方向转移。 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要持续到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基本平衡,即形成平均利润为止。 因此,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之间的再分配体现了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这表明整个工人阶级和整个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7、如何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俄罗斯、中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这些国家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本物质根源在于改变生产的社会化要求束缚其发展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这些国家生产力落后于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 这些国家的旧制度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要求。

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是他们能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得革命的成功。 其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矛盾及其先锋,在旧社会内部进行渐进的改良,不可能解决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些国家发展不充分的资本主义条件下,也很难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 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垄断发展的阶段,还没有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落后国家,要走和发达国家一样的道路,靠资本主义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是不可能的。 革命前,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遭受着多种苦难和剥削、压迫,他们渴望进行彻底的革命,推翻压在头上的内外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 同时,这些国家的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共产党的指导下实现的。

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现实,有其深刻的内外原因,没有违反历史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