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先秦视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培育时期,两汉可以称为发生阶段。 先秦时期各学科文献错杂,文论思想比较分散。 秦统一六国,但由于时间短和焚书坑儒,在文学论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进入汉代,最早的黄老之治给了民众休养生息的空间,人民安乐,文学论也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
西汉时期道家文艺思想比较活跃,淮南王刘安编撰的《淮南子》,是这一时期道家文艺观点的代表作。 从汉武帝到东汉,五经的神圣化给文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汉武帝“百家退位,儒独尊”,董仲舒提出“天人思想”,儒家文学批评标准成为文坛的主流。 东汉中后期,由儒学文艺思想演变而来的谶纬之学,源于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曾风行一时,名为内学,被尊为秘经,但由于其神秘化、迷信化倾向而日渐式微。 社会上开始出现“匹夫抗怒,处士旁议”的情况,王充以实际经验对诹访之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他的文论思想集中在著作《论衡》中。 王充倡导真实,自述《论衡》的主旨是“虚妄”,坚决反对荒诞虚妄的作品,提倡“为世人所用”,重视文章的社会功能。
《乐记》创作于西汉,编者按刘德和门人,是西汉成帝时戴圣所编著的《礼记》第19篇的篇名。 从内容上看,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的儒家文艺思想,受到荀子《乐论》的直接影响。 它从音乐的起源、本质、作用和创作的心理过程,进一步谈及艺术欣赏与批评,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司马迁的文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报任少卿书》和《史记》的文章中,他的文论思想注重《发愤著作》和《实录精神》。 《毛诗序》是两汉系统的诗学论文,体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儒家文论思想。 系统地论述了文艺的美、刺作用,总结了《诗经》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体现汉代文论对文学认识的加深,对诗歌本质认识的加深。
两汉诗、赋辞赋,散文创作兴盛,史书有记载文艺活动和文学思想的专章,如《汉书艺文志》、《毛诗序》、《乐记》等文学论文也相继出现,丰富了两汉文论的理论和实践。 但这一时期还在继承先秦的基础上,对文学自身的思考还不完全独立、不成熟,还局限于文学外部规律的探讨。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