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论述问题
1 .简述财政产生的条件
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
财政的根源是公共需求。
2 .如何分析技术进步与财政收入规模的关系?
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为财政收入的增加带来了充足的财源
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质消费的比例,提高了人均生产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的价值率。
3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是什么?
税种因素。 税负转嫁与商品价格变动直接相关,所以对应纳税与商品价格关联较强的税种,税负容易转嫁;对与商品价格关联不密切或不直接的税种,税负难以转嫁。 从主要税种来看,一般来说,商品征税容易转嫁到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上面,而所得税很难转嫁到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上面。
商品供求弹性。 商品的供求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供给或者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具体是指商品价格变动的程度与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程度或者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程度之比。 关于供给弹性,一般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在调整和确定生产数量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最终可以按照期望的价格水平销售商品; 供给弹性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回旋余地小,难以控制商品的销售价格水平。 关于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大,商品价格依赖于买方,而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购买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小,商品价格往往依赖于卖方。 显然,从税负转嫁的角度看,对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征税,税负容易转嫁,反之税负则难以转嫁; 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时,税负容易转嫁,相反税负难以转嫁。 结合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分析,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可以转嫁; 在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的情况下,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只能自己承担。 在个别情况下,如果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税负由销售者和购买者同等承担。
征税范围。 根据个税的征税范围不同,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一般来说,征税范围大的商品税容易转嫁,征税范围小的很难转嫁。 如果个税对所有商品都是同等征税的,购买者找不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只能接受应税商品涨价,容易出现税负转嫁。 如果某项税只对部分商品征税,购买者能找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该税负就很难转嫁。
4 .简述公共费用与税收的异同。
公共费用和税收在属性上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第一、公共收费和税收的执行主体都代表国家或其授权机构,体现了国家或公共部门的行为。 第二,公共费用和税收本质上是政府通过国家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影响着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 第三,公共收费和税收形成的收入全部用于满足国家履行其职能的物质需要。
公共费用和税收的区别在于立法水平不同。 执行主体不同; 收入性质不同; 功能不同; 钱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不同。
1 .简述财政特点强制性的无偿性; 国家的主体性。
2 .如何控制国防开支。
国防支出的消耗性决定了必须合理管理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的调控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两个方面。
宏观调控是指预算调控,是对国防预算总体规模的控制。 考虑到国家财力对国防费用需求的估计,重点保证国防科研费、工程费、武器装备费,走精兵之路。
微观控制是指国防经费的管理。 国防费的具体安排一般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对国防支出的监督和管理不同于一般财政支出。 一方面,它主要依赖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必须寻找替代公众监督的外部监督机制。
3 .公共费用的功能是什么?
(1)筹集财政收入;(2)社会事务和公共资源管理;(3)提高公共商品效益。
4 .考验税收制度的内涵和特点。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照税收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 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子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距由转移支付制度调节。 其重点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各级
预算相对独立。 在明确平衡各级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范围的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划分方法主要按税种划分,同一税种可以按不同税率实行分配或分享制; 预算收入水平差异由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调整。 现代税收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级别的副政府提供不同的公共商品,同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分税制为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范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各税制特征:
(一)规范性;(二)层次性;(三)法制性
1 .简述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 确定采购需求选择采购方法以运行采购方法并签订采购合同。 履行采购合同效益评估
2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机构的设置。 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日常支出,直接构成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内容。 通常,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得越多,所需的行政支出也就越多。
第二,人员配备和公务员素质。 行政管理部门是劳动力密集型部门,人员配备越多,公务员素质就越低,行政支出也就越多。
第三,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 内部激励机制是行政部门及其员工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一致的利益引导机制,如物质奖励制度、晋升制度等内部约束机制是防止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不一致的利益惩罚机制,如行政处罚、物质利益处罚等。 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机关、团体、个人对行政部门的监察和督促。 外部监督是一个体系,包括正式监督制度(法律和规定)和非正式监督制度(如新闻媒体监督.大众传播等)。 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越健全,行政支出就越节约。
另外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一定年度内行政经费的变动例如国家在经济制度转轨时期可能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引起行政支出的变化在国家面临突发形势时,比如战争通常会大幅压缩行政支出在通货膨胀导致的价格上涨时期,行政支出也有可能相应增加,但这些客观因素对行政支出的影响大多出现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局势正常后,这些因素的影响也会消失。
3 .简述财政三类分配和管理活动
安排筹集财政收入的财政支出.对提供公共商品的国民经济的监管和宏观调控.
4 .简述税收原则的具体内容。
财政原则
税收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政策的确定和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革应该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这一原则与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一致。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国家征税的首要目的是为一定时期内的政府活动筹集资金,否则税收将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
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当符合公平标准。 具体包括条件相同者缴纳相同金额的税收和条件不同者缴纳不同金额的税收两层含义,前者称为横向公平,后者称为纵向公平。 税收公平是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的统一。
从纳税人所处的纳税地位或纳税条件进一步分析,税收公平,存在受益标准和能力标准两种衡量标准。
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以征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营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过程中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额外收益最大。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收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低,包括税务机关执行税收法令的成本和纳税人依照税收法令纳税的成本。 提高税收行政效率要求税收制度简便、透明、易于操作和实施,税务机关管理效率和税务人员素质高,社会成员依法纳税自觉强。
1 .简述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需求因素。
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公共需求收入弹性高、价格弹性低: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公共需求增长更快; 即使公共商品价格上升,公共需求也不会减少。
对公共商品的喜好。 第一,包括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在内的人口因素第二,技术进步因素:技术进步不一定会导致财政支出的扩大。 第三,公共选择的过程。 投赞成票和官僚行为会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
2 .简要分析财政预算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 只有新兴资产阶级作为强大的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王室财政和国家财政才能完全分离,才能通过议会控制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制定财政计划。
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的另一动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扩大,财政分配规模日益扩大,收支关系日益复杂,客观上要求加强对财政工作的规划和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财政预算制度。
财政活动货币化,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必要条件。 在财政工作货币化的条件下,所有财政收支必须统一反映在一览表上,才能完全反映国家财政工作,有利于议会的审议。
3 .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两者的联系:都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求。
两者的区别:
第一,提供的社会商品属性不同,行政机关提供纯公共商品,事业单位提供混合商品。
第二,行使职能不同。 行政机关行使着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虽说事业机关本质上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但在某些情况下,只是在一定时期受国家委托,代行一些国家的行政权力。
第三,经费来源和运作方式不同。 行政机构的资金消耗全部由财政补偿,其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应引入市场规则事业单位提供混合商品,部分经费来自财政资金,部分按照市场原则对消费者收费。
1 .简述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供给因素。
服务环境:服务环境恶化,必须增加财政支出以维持公共服务水平。
产品质量:公共商品质量提高将导致更多的财政支出。
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价格效应)、公共部门的生产率(私营部门的生产率、公共部门的工资增长率)、私营部门的工资增长率的话,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会扩大。
2 .简要分析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复式预算制的优点如下
便于评估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
有助于分析预算收支对社会供求的影响
资本预算投资增长较快,将预算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
复式预算的主要缺点如下
复式预算中资本预算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杠杆,杠杆规模控制不当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国民经济稳定
预算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收入,税收在整个预算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容易掩盖支出浪费现象
将政府预算分成不同的次级预算会给预算编制带来困难。 例如,很难统一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科目的划分标准。
3 .简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第一,提供纯粹的公共商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二是消费性。 行政支出是纯消费性支出,资金投入后不再回收,其支出结果只能引起社会物质产品的消费和价值的丧失,而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增值。
第三,低收入弹性。 行政支出是必需品,人们的需求一般不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第四,连续性。 只要行政管理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存在并行使其职能,就需要保证持续的行政支出。
4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扩张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基本前提是社会总需求不足、社会总供给过剩、社会产能闲置、通货紧缩。
1 .简述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包括国内政治因素和国际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越稳定,国防支出就越少; 反之亦然。
(二)经济因素:通常国家财政状况越好,国防支出规模也可能越大。 国家财政状况最终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效益越高,用于国防支出的资源就越多。
(三)经费使用效益因素:在既定国防目标下,经费使用效益越高,国防支出规模越小。
(四)兵员制度:义务兵役制军事人员的工资往往低于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子工资”水平,但国家相应地需要更多地负担他们退役后的基本生活保障。 志愿制度人员经费支出水平较高,但可以相应减少退役军人的生活保障支出。
一定时期内的国防支出,受到物价水平、技术水平、地域因素的制约。 物价水平.技术水平越高,地区越广,国防支出规模越大。
2 .简述零度基点预算的特点。
投入和生产相结合。 难点在于零度基点预算的执行过程。 年度间的非连续性。 需要大量的文书工作。
3 .简述政府“机体论”的基本观点
)1)国家也是完整的机体,不是机器被分解安装的。 )2)人人的财富属于整个社会。 因此,社会利益凌驾于任何个人,社会利益凌驾于任何个人,否定个人作为相对独立主体而个人作为相对独立主体所具有的利益和价值。 (3)社会发展目标应由政府确定,由政府引导公众实现。
4 .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和公共投资的方式。
公共投资资金来源:财政实行无偿支付的社会招标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民间投资,辅以适度的政府管制。
公共投资方法:政府直接投资政府间接投资; 民间投资由政府管制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
1 .比较一下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异同。
应纳税者达到适用的较高水平税率的,全额累进税率按应纳税者全额的较高水平税率计税; 累进税率只对超过征税对象的部分按高一个等级的税率征税。
两者的区别:累进幅度不同。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
举数字的例子来说明。
2 .简述部门预算的特点。
完整性。 部门预算由预算内扩展到预算外时,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也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财政预算内既包括一般经费预算,也包括特别支出预算;再加上财政预算外支出资金收支计划和各部门收支计划,使预算能全面、定向地支持政府工作
粒度。 部门预算的内容细分为部门和下级部门。 部门预算要详细确定和规范部门及其下属单位预算支出项目和支出内容,既包括行政部门预算,也包括下属单位事业单位预算,更全面发挥财政分配资金的功能作用,逐步改变目前资金切到部门自行分配使用的状况。 各部门预算不仅反映了本部门全年的财政需求,也反映了本部门全部收入情况,内容更加全面,体现了预算的精细性。
综合性。 部门预算采用综合预算,统筹考虑部门和部门各项资金。 财政预算内资金.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单位)预算收入财政部门核定的部门(单位)支出需求,先由财政专户筹集和安排资金和单位其他收入,不足部分考虑财政预算内资金。 财政在综合管理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增强了财政部门统筹安排政府资金的能力。
部门预算克服了传统职能预算“残”、“太”、“散”的弊端,为固化预算约束奠定了基础。
3 .公共投资体制的组成部分。
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体制。 公共投资项目建设体制。 公共投资项目运营体制。 公共投资项目评价体制。
4 .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
(一)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保护器
社会保障的功能之一是在劳动力再生产出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庭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维护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随时补充经济系统运行所需的劳动力,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只有通过社会保障重新分配社会财富,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差距,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才能和谐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三)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有:
第一,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作用。
第二,调节社会保障基金投入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第三,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和支付来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第四,社会保障可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畅通劳动力流动渠道,有利于协调和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1 .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不能有效解决外在问题市场竞争不完全市场信息不充分收入分配不公平6 .宏观经济波动
2 .为什么增值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因为增值税有以下特点。
一是征税范围广、税源充裕;二是实行多层次征税,不重复征税;三是税收“中性”; 四.相关经济主体对纳税具有相互制约性五.便利出口退税
3 .简述公共商品的提供方式。
由于对纯粹的公共商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免费乘车”成为消费者最普遍的选择,政府应该是这类商品的主要提供者。 关于混合商品:一种是具有一定竞争性或排他性的混合商品,这种混合商品可以选择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采用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的方式。 另一种是具有一定外部性的混合商品,其提供方式取决于受益溢出的大小。 受益溢出较大的混合商品,应当采用政府提供方式。 利润较大的混合商品,应当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的方式。
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势。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
收入.支出的集中管理。 一是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的综合财政预算,建立国库集中收入制度。 综合财政预算是指各部门预算内外和其他收支统一编制管理统一安排的预算管理办法二是实行财政支出集中支付,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其安全和完整。
财政集中开户,即国库单一账户。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要取消各预算单位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商业银行设立的各类账户,将这些资金集中到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的国库单一账户中,根据资金性质设立国库分类账户,各项收支均通过该账户处理。
相关措施。 这些相关措施包括国库管理制度、预算编制方法、政府收支分类、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等。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建立规范高效的财政预算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力度。 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效率,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滋生,加强廉政建设。
1 .简述税收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市场经济运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引起经济结构扭曲,造成价格水平不稳定和难以保持充分就业等问题,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 现代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促进资源充分利用和经济结构合理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均衡发展。 为此,需要运用多种财政手段进行结构性和“反周期”调节,税收是主要的财政调节手段之一。 用差别税率引导经济行为,用增税和减税影响供求关系等,有利于政府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此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民间资金积累不足和市场不健全的问题,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常以税收作为筹集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工具。
2 .一个社会的生产是否有效率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
处于生产可能性极限内的生产组合,不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产生生产效率; 所有能有效调配资源的产品生产组合都在于生产潜力。 仅凭生产可能性理论的框架,无法判断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个生产组合比同一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上的其他生产组合的配置效率更高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所有生产组合,未必比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生产组合更有效率。
3 .税收抵免与税收抵免的区别。
免除扣除是指一国政府允许本国纳税人使用在国外缴纳的税款,与应当一并缴纳的本国税收相抵的一种办法。 其指导思想是承认地区税收管辖权的优先顺序,但不放弃公民或居民的税收管辖权。 这是减少国际重复征税的最常用方法。
在实际运用中,扣除法分为直接扣除和间接扣除两部分。 直接扣除是指本国纳税人在国外缴纳的税款直接给予的扣除,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的跨国总分机构之间。 间接扣除是指对非统一核算的母子公司,从居住国母公司的应纳税额中扣除海外子公司在所在国缴纳的税款。 该扣除通常是根据母公司从海外子公司收到的股息或红利,计算该股息或红利应分担的税金间接扣除。
在运用扣除法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税收优惠的内容。 税收优惠是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获得的税收减免优惠,视为实际已纳税款而准予免除的措施,多见于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之间。 实行税收优惠措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
4 .考验财政赤字的经济效益。
国债规模扩大。
财政出现赤字时,政府必然会努力增加收入。 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税收收入增加税收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政治压力同时增加税收需要修改法律,必须经过各种讨论,并征得立法部门同意才能执行。 面对迫切的支出需求,政府无法耐心等待如此漫长的决策过程,因此政府往往选择发行国债这种形式。 政府举债可以不受很多法律条文的约束,很快满足已经膨胀的支出需求。
货币扩张效应。
财政部发行公债后,中央银行可以直接购买公债。 在央行购买公债的同时,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余额等量增加。 这个增加的存款余额相当于中央银行新发行的高能货币。
法律规定中央银行不能直接购买公债,但在政府向公众发行债券后,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向公众购买公债。 于是,在债券流入中央银行的同时,等量的高能货币流出了中央银行。
拉动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政府发行公债后,往往将其用于各项投资。 由于投资的乘数效应,总需求将加倍。 此外,政府投资也为市场经济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当然,必须尽量避免或减小挤出效应。
1 .税率的增加为什么不一定会增加税收?
税收负担会影响纳税人的收入水平,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生产劳动积极性以及投资和消费水平,一般来说,税收负担水平过高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对此,从斯密到现代供给学派理论,对轻税政策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夫特提出的“拉夫曲线”,更形象地说明了经济发展、税收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粗糙曲线表面反映了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但实际上表现出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或发展的关系。 税率过高导致税收收入下降,是因为税收负担过重,经济活动受到抑制,税基受损。
2 .考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经济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政策。 (三)政府职能范围。 (四)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 (五)价格因素。 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如发生内外战争国家必须调动各种财力巩固政权或维护国家利益财政收入规模急剧扩大
3 .简述公共商品的特点。
非排他性的,无法拒绝他人对同一商品的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一个公共商品的消费者时,不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消费水平。
4 .试区分税收权力划分的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
税收管辖权是国际税收的基本范畴。 如何选择和确定税收管辖权是处理国际税收关系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税收管辖权实际上是征税权,是国家在征税方面拥有的主权。 从国际关系看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由于国家主权所依据的政治权力的行使范围存在限制,税收管辖权的运用也存在界限。
国家政治权力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本国领土,两个是本国公民或居民。 由此,形成税收管辖权的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地区税收管辖权,也称为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对来自本国的收入征税,无论该收入属于谁。 这被称为税收权力划分的属地原则。
另一种是公民或居民的税收管辖权,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向本国公民或居民征税,无论其收入来自何处,这是税收权力划分的属人原则。
各国税收管辖权的选择和行使以有利于维护本国权益和经济利益为原则。 从实践来看,大多数国家同时行使这两种税收管辖权,但不同国家的重点在于税收管辖权的具体运用。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少,引进外资多,其收入多在本国领土内创造,因此强调地区税收管辖权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多,引进外资相对少,国外收入比重高,因此公民或居民的税收管辖权受到强调
自考资料网:建议开通永久VIP超级会员更划算,除特殊资源外,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自考资料网”,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在线客服)!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