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归纳,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归纳图

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归纳,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归纳图

第1章

发展中国家

– -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 -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生产力水平低下; 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

与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的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经济增长

-指在较长的跨度内,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持续上升。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差异

–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容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另一方面,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得到经济发展,所以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经济增长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增长。

强调增长传统发展观的衡量指标

– -人均GDP或其增长率,实际人均GDP或其增长率

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观指标

-人类发展指数HDI,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可持续发展

– -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构成对满足后代需要能力的危害发展

贫困线

-如果个人消费或收入水平低于满足基本需要所需的最低水平,则视为处于贫困状态。 这一最低水平通常被称为\”贫困线\”

第2章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高额大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起飞阶段的条件

-高资本积累率主导部门; 农业和工业采用现代组织技术和方法

哈罗德-德马经济增长模型

-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其储蓄率s成正比,与其资本-产出比率k成反比。 即Y/Y=s/k

资本-生产比率

-资本存量与产量的关系

刘易斯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

-部门1 :传统、人口众多、只能维持基本生存的农业部门。

结论在工资固定的假设下,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完全的弹性。

梭罗的新经典增长模型

– -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要素增长,主要是劳动或资本增长。 另一个是技术的变化。

-特点:劳动和资本遵循收益递减规律。 即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一般生产投入的数量,生产的边际收益减少。 将技术变化引入方程,说明生产要素增长无法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也就是被称为“梭罗残差”的部分。

-技术水平是一种外部变量。

新增长理论对技术进步内在生活途径的

– -首先把技术进步具体化为人力资本积累,把技术看作知识

-理论意义:人力资本和知识的生产和积累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源泉。 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知识、人力资本和向其他国家学习的能力很重要。

新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

-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技术进步是不受经济系统内任何变量影响的外部变量。 新增长理论认为支配生产过程的内部体系比外部体系对经济的持续增长更重要,试图从经济系统的内部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

第3章

规模分配

– -衡量收入分配的方法主要涉及个人或家庭获得的总收入,而对如何获得这些收入一般没有考虑。

高低收入比率

-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个人收入,为了表示人们的收入分配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而进行分组。

库兹涅茨比率

-收入最低的40%人口获得的收入与收入最高的20%人口获得的收入的比率

请参阅。

洛伦兹曲线

-收入比例与收入比例的关系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和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与洛伦兹曲线所在的一半正方形的面积的比率。

功能分配

-在总国民收入中,按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获得的收入份额。

要素收入

– -分配重视总国民收入中各要素在受益人中所占的比例。 对于每个人从哪个要素的收入中获得了多少收入并不重视。

对贫困的指标

贫困线、死亡率、受教育程度、脆弱性等。

库涅茨倒u形曲线

-用基尼系数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基尼系数的变化表现为倒u形曲线。

-解释:在经济增长初期,收入分配可能有恶化的趋势,但今后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分配形势将逐步改善。

第4章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

-人口质量; 人口结构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特点

– -人口出生率特别高人口年龄小; 受人口增长隐藏势头的影响,人口稳定需要更长时间

人口过渡理论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低死亡率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第5章

人力资本

-指出现在人力资源中,以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投资、医疗投资、劳动力国内流动费用、移民支出。

-特点:人力资本投资的连续性、动态性;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多面性。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

1、公共教育经费增长较快,但人均水平仍然较低。

2、入学人数迅速增加,但辍学率高。

3、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

4、教学内容不合理,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

5、教育体制扩大了不平等

6、知识失业与教育“过度”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

1 .改革各级教育体制。

2 .调整教育投资方向。

3 .除改变教育体制外,增加刺激和教育投资个人支出。

4 .发展中国家不能只重视正规教育,必须以同等以上的注意力发展非正式教育。

5 .实行适当的教育机会限额分配制度。

教育收益

-指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各种有益效果,也称为教育的经济利益。

过度的教育

– -由于现代部门有限的就业机会,坎坷的人们只能挺身而出,寻找低级别的工作。 “同时,雇主倾向于雇佣文化水平高的人,从事文化水平低的人本来从事的工作。

第6章

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特点

1 .发展中国家长期、有规律的失业和半失业对劳动力的影响远大于工业国家的失业。

2 .人口增长过快,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迅速增加,就业问题特别严重。

3 .在发展中国家受过教育的人的失业问题似乎更严重。

4 .发展中国家青年失业率高,存在童工问题。

就业不充分

-指比人们想工作的时间少的时间。

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

中国城乡综合就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 .根据中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就业负担重的现实,中国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必须首先采取坚决措施,遏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

2 .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发展和建设农村经济放在重要位置,综合发展城乡。

4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中小城市,减少和缓解对大城市的冲击。

5 .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第7章

凯恩斯绝对接收假说

-家庭储蓄直接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收入水平。

S=sYS=a sY

弗里德曼永久收入假说

– -人们的消费和储蓄不是由人们的收入决定的,而是与所谓的永久收入挂钩。

永久收入

-永久收入是财富的产物。 这些财富包括家庭拥有和支配的各种动产和物质资产以及人力资本。

第8章

知识经济

-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特点:

1 .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和最重要的财产,知识是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2 .知识经济生产的最重要的产品不是物质产品,而是知识。

3 .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价值创造活动是知识的生产或技术的创新,获得规模的收益增长。

4 .提升产品价值、创造新价值,最重要的不是基于现有生产要素组合最大化的过程,而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传统知识和知识产品的两个显著特征:

知识的非竞争性和知识的非排他性

非竞争产品

-指两个或多个个人和制造商可以同时使用的产品。

排他性产品

-指可以建立明确所有权且所有者可以排除其他用户使用的产品。

技术知识

-一些实际知识,包括基本生活知识和技术知识。

属性知识

-指市场发展和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作用:对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非常重要,没有这些重要信息,市场就不能顺利运行。

办中学

-是指人们在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同时积累经验,从经验中获取知识。

创新活动

-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再组合

创新活动的类型

引进新产品,生产新质量的产品。

使用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新的商品市场。

得到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应源。

实行新的组织形式。

创新

– -是把新技术、新生产方法、新组织结构管理形式创造性地应用于经济活动,提高生产效益,进入市场的动态过程。

发明和创新的区别是什么

发明:指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发明,本身是一个技术概念。

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现象,本质上是经济概念。

第9章

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作用

-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生产所需投入物的环境和自然界“吸收”了经济活动的废弃物

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特点

1 .自然资源和环境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然改善

2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GDP没有准确反映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状况

3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影响目前及未来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

-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同时不构成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危害发展

生态持续是发展的基础,经济持续是发展的条件,社会持续是发展的目的。

环境污染破坏的种类

水污染和缺水大气污染; 固体废物和有害废物; 土壤退化; 毁林; 生物多样性丧失; 引起大气的变化

环境污染对人类福利的潜在损失

-损害人们健康、经济生产率下降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舒适可能会消失。

为什么环境污染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

-对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比任何人都要依赖于维持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森林、河流和湖泊。

经济增长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

1 .市场失灵:环境质量的外部性; 环境产权不明确环境质量的价格很难衡量

2 .政府政策失灵:强调在经济政策制定中,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政策,其社会经济影响不够,致使政策难以执行,甚至根本无法执行

政策行不通

– -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了环境和资源利用的真实成本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用什么手段进行环境保护和管理

-行政管理手段经济手段; 自发手段

经济手段优势

可以得到显著经济效率

可提供持续刺激,将污染减少到规定标准以下,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的利用和开发。

可以向政府提供管理上的便利和灵活性。

可以为政府提供一定的收入,进一步支持相关的环境和资源保护项目。

环境保护中的经济手段

– -建立和实施税收手段收费制度财政金融手段; 建立责任制度

第10章

财政政策

– -与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及结构相关的所有措施

市场失灵

– -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受到限制,无法达到市场经济理论所主张的资源配置效应

税收结构

– -指税收种类和各类在政府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税收种类

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

– -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的税款,原则上不得转嫁税负

间接税

-对商品或劳务买卖流转额征收的税款,可以转嫁税负

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特征

-直接税比重较低对关税收入的依赖比较严重间接税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发展中国家税收制度的主要特征

1 .征税基础相对狭窄

2 .收入变化不灵活

3 .税收管理水平低下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税种

-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商品税; 农业税; 国际贸易税

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但没有带来相应的公共投资增长。

2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常性支出过于庞大,但一些必要的经常性支出不足。

3 .巨大的补贴给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资源配置带来了低效。

4 .发展中国家仍有相当多的生产性补贴。

5 .一些发展中国家军费支出过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第11章

金融抑制

– -指政府通过金融活动和对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抑制金融体系发展,金融体系发展滞后,阻碍经济发展,造成金融抑制和经济滞后的恶性循环。

金融深化

-在提高利率的同时,通过取消资金配给,市场资金量反而会上升。

金融自由化

-指对金融部门的放宽限制运动。

浅议金融发展战略

– -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鼓励而不是妨碍投资金融系统而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措施

落实深化金融发展战略应达到的主要目的

–P256 ~

货币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

第12章

传统农业的特点

1 .传统农业技术落后。

2 .“贫穷但有效率”。

3 .传统农民对市场和价格变化的反应是敏锐的。

4 .传统农业下农户人均土地经营规模狭窄。

为什么传统农业虽然贫穷但有效?

1 .从技术和收入上看,传统农业贫困:单位面积产量低; 人均生产,即劳动生产率水平低。

2 .但是,从资源配置方面看,传统农业是有效的。 他们可以通过经验完全熟悉自己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做出最合理有效的安排。

“绿色革命”

-矮秆、高产、耐肥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绿色革命”的局限性

1 .新品种必须有良好的灌溉设施和管理

2 .新品种需要大量施用肥料,否则也不能发挥增产潜力;

3 .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结构产生了不利影响。

绿色革命的意义

– -“绿色革命”给所有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解决人口爆炸式增长和粮食供求矛盾的转机和希望。 将世界农场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一个档次。

第13章

工业化

狭义: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

广义:指发展或现代化。

工业化模式

– -谋求发展,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的途径。

霍夫曼比率=消费数据工业净产值/生产数据工业净产值

-衡量工业化程度

全面衡量工业化程度的考察方面

1 .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2 .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

3 .工业自身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4 .农业工业化水平

5 .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6 .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平衡增长

– -指在整个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相同比例或不同比例同时、全面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合作、相互支持的全面发展,完全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

不平衡的增长

– -发展中国家要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部分衔接效应较大的产业,用优先发展的产业创造的资本推动其他产业投资,带动所有产业发展。

平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的关系

1 .两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考虑增长问题,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相辅相成的。

2 .在经济发展初期,适合采取非均衡增长战略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就需要均衡增长战略。

3 .平衡增长是目标,平衡增长是手段。

接触效应

-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可以分为后方关系和前方关系。

后方关系

-指某一产业与其投资部门之间的联系

前方关系

-指某一产业与吸收该产业的产品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城市化

– -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形成空间集聚,转化为城市经济要素,城市相应成长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 .起步晚、水平低2 .发展不平衡3 .过度城市化4 .城市首位度扭曲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1 .现代工业的兴起,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和各种社会条件,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

2 .城市化反过来又对工业化产生很大的刺激。

3 .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城市化,同样,没有城市化也很难工业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

1 .城市贫困化

2 .城市失业

3 .城市环境污染

4 .城市社会问题

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 -改变实施城市分散化规划、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城市规模的城市偏重倾向,努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第14章

贸易条件

-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与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

1 .由于初级产品和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需求增长率不同。

2 .技术的进步使初级产品的节约和替代成为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初级产品的需求。

3 .发达国家掌握技术优势,产品中技术含量高,其出口价格包括技术创新租金,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的实力,价格还包括垄断利润,工业产品价格相对农产品和初级产品相当高。

4 .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专业化。

–P341

进口替代战略

– -发展过去依靠农业收益满足国内需求的部分工业品生产

出口替代战略

– -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用轻工业产品出口取代轻工业产品出口,用重型工业产品出口取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

贸易保护

– -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外国企业和产品在国内贸易中的竞争,保护国内产业。

第15章

两间隙分析基本模型

内容提要:许多发展中国家要么存在储蓄缺口,要么存在无法弥补投资需求的外汇短缺,要么无法为急需的资本品和中间商品进口提供资金。

理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国内资源短缺、经济结构不均衡等问题,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积极利用外部资源是克服储蓄和外汇约束、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说明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计划的必要性和政府调节的重要性。

明确了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含义: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的国家应当调整引进外资活动,制定相应的引进外资计划,采取适当措施调整外资流动和结构,使之能够有效利用。 必须尽快进行经济改革,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

发展援助

-指外国政府或国际机构以货币或实物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源以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的资金和优惠贷款。

发展援助的目的

– -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

发展援助的特点

-非盈利性;一般含出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