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课堂,你认为数字化教学如何跟常规教学融合?

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课堂,你认为数字化教学如何跟常规教学融合?

【记者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周世祥

编辑

随着新冠肺炎的流行,人们对网络教育越来越陌生,对网络教育的质量有了更深的追求。 针对部分中小学为了抗疫而大规模启动的网络课程,大学实际上早在10年前就开始构建网络教育资源。 2012年是国际慕课元年,慕课大潮兴起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 从2013年开始,由于其“远程参与度”、“共享性”、“学习者人数”等优势,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拥抱慕课大潮,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高。 2018年启动的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更让慕课在大学课程建设中扎根。 如今,“双万计划”已经迎来了第五个年头,我国网络一流课程的建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真的实现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在北京海淀区后厂村慧科元宇宙教育体验中心,来宾体验大空间多人交流机制。 光明日报记者周世祥摄

“我第一次在故宫角楼的夕阳中感受到震撼的美,是在考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后的傍晚。 学习了《不朽的艺术》之后,去博物馆就再也不是和儿子一起完成任务了。 在学习MOOC前后的对比中,最让我感受到的是鲍勃迪伦的这句话:“以前我很老,但现在风采盛行。” ”北京某事业单位的公务员陈睿在慕课平台的留言板上这样写下了听课的感受。

数字化课程资源帮助更多的人“焕发青春”。 近年来,慕课、在线混合教学、虚拟仿真课等新型数字化课程进入大学校园,并延伸到更大范围的社会学习者。 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2月底我国在线慕课数量已经超过5万门,选修课数量约8亿人,高校教师使用混合教学的比例提高到84.2%,包括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在内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方案基本

在“尝鲜”中,这些新方式、新资源到底好用不好用? 未来发展有哪些新方向,会给“教”与“学”带来哪些深刻的变化? 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4月7日,江苏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在宿舍上网络课。 赵启瑞摄/光明写真

体验变得丰富,效率提高,数字化使学习范围扩大

戴上VR眼镜,画面上的“大心脏”突然变得立体,看起来像漂浮在空中; 360度旋转、自由缩放、沿平面“解剖”,可以通过操作笔轻松实现。 在北京海淀区后厂村慧科集团元宇宙教学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台式VR一体机。 4个摄像头和陀螺仪,实现对手写笔和眼镜的高精度跟踪,同时支持数字内容的虚拟拍摄,通过直播平台满足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在线讨论的需求。 “真是医学生的福利! ”观察者纷纷称赞。

黑龙江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朱沁雯说,我这学期修的是跨文化交流慕课。 “这门课的评价不是提出传统的问题,而是给我们项目,设计实际环境,引导我们成为一个角色。 每次学习一个部分,作为这个角色传达学习的成果,并通过视频向老师反馈,任务很难。 ”她直言不讳,受益良多,“比如,其职责之一就是企业员工,应向来华客户介绍故宫。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课程提供了故宫纪录片这样多种素材,引入了将文化要素具体化的模式,在实践环节中有助于加强理论知识,加深理解。 ”

不仅学习内容更加直观、任务多样,数字化课程还将拓宽学生的视野。 湖南大学法学院学生廖敏悦选修了英语写作慕课课程。 “我觉得非常有趣。 有的课上有多位老师在说话,长相增加了课堂的新鲜感,还设置了很多小情景剧。 比如学音标,在界面上两个同学交流,老师纠正他们的发音。 ”

信息化课程资源也扩展到了职业学校课程。

“我们建立的珠宝玉石鉴定和加工教育库,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校长魏中龙表示,高水平的珠宝艺术品的设计和加工需要经过多个环节。 学校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玉雕大师兼职教师,已录制35门课程,形成内容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北京师范大学智能学习研究院、教育机器人工程中心主任姚有杰表示,数字化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包括教学设备、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四个维度。 “以虚拟仿真和数字孪生为例,它改变了实验和实际训练的方式,用高度模拟的虚拟设备模拟现实物理空间的设备,学生首先在虚拟环境中操作,巩固知识和技能,然后来到实际环境中实践,学习和训练的作用”姚有杰表示,我国从2017年开始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一期到2020年计划建设1000个国家级项目,2019年以后纳入“五大金课”、本科一流课程,2020年11月将有700多个

“2012年是世界‘网络教育元年’。 从那时到现在,“教”和“学”的形态,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场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说,“一位老师说他在过去的20年里教了2000名学生。 今天下午的网上课程,网上学生达到了3000人。 一学期教的学生人数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这就是在线教育的巨大价值,效率大幅提高,成本自然下降。 ”

个性化服务不足,互动体验不佳,资源瓶颈依然不明朗

那么,这些数字化课程资源受到学生的欢迎吗?

“网上授课一般都很讲究,像一些网上授课的老师有点发泄,我们抓不住重点。 慕课课程大多重点鲜明、条理清晰,习题也压下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另外,听慕业也可以自己控制时间。 像在线授课一样,有时会出现“不在状态”,但是因为必须按照课程日程上课,所以更加灵活高效。 ”廖敏悦最喜欢的是慕业的时间自由度和讲课的合理性。 “另外,虽然传统课程一般都很认真,但慕业的讨论区域很活跃,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其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看法。 ”

“我认为慕业最好的地方是将多媒体优势最大化。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看纪录片,对知识的了解更多了,信息渠道大大拓宽了。 ”朱沁雯说,课堂45分钟的内容实际上是有限的,要想真正把知识学透,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就必须利用信息化资源获得更系统、更专业的知识。 “把更多的知识传到大家手中,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公众接触、接触、接触,是数字化课程平台的更大意义。 ”

“与网络课程相比,网络课程的互动性其实是欠缺的。 另外,我认为有些习题是反复练习,但为了完成任务必须做。 与学生实际掌握的程度的紧密性有很大的差距。 ”廖敏悦说。 朱沁雯也观察到,除了课堂练习、评估环节未能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外,“打卡”的要求也造成了评论区一定的“拉锯战”现象。 “为了获得讨论部分的分数,很多同学在讨论区‘磨热’。 只要说几句话,不管有没有思考,就算‘完成了任务’。 这是形式化的,对促进课程内容的认知、消化没有什么效果。”

记者了解到,目前许多“双一流”建设高校与社会共享部分网络课程资源,但一些名牌大学的专业课程开放程度还有待提高。 “关于自己专业的课程,我不满足于听老师在课堂上说话,有时会在慕课平台上找其他学校教师的课程来听,但是顶尖法学专业学校的相关课程数量很少,只能在稍晚的大学找到相关课程。 ”廖敏悦说。

“对于积极学习的学生来说,网络课程可以拓宽学习渠道,在线辅助完成网络课程因时间限制而无法展开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树’。 另外,网络课程大多经过精心打磨,逻辑性强,对于上课跟不上或听不懂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关键知识点,检查不足,了解。 ”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崇茹表示,“在线可以为在线提供有益的补充。”

“但是,总体来说,在线交流没有总是在线上的清晰而愉快的东西。 ”刘崇茹也表示,教师的肢体语言、动作、表情、与学生的交流,在线上很难充分完成。 “此外,一些课程平台存在监管问题,良莠不齐,学生缺乏辨识力,反而可能被误解,对专业知识产生误解。 自制力弱的学生,仍然要求离线的统一性和仪式感。 ”

通过提高相互作用,扩大场景,未来蕴藏着更多的可能性

“在线教育的体验有待提高。 这个问题不仅来自于“教”,也来自于“学”的过程。 老师的信息传递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最大的挑战是面对镜头,适应与学生交流减少后新场景的新环境,但一些学生不能有效地接收信息,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相信今后通过沉浸、互动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改善。 ”于进勇分析。

许多专家认为,未来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必须更好地优化交互体验,拓展场景,更加满足学习者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帮助学习者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体验。

魏中龙表示,今后在数据库的基础上,还要细化和分解珠宝首饰的加工过程,打造交互式数字化教育产品。 “高水平的艺术品,从设计到产生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分解各个环节,让学生融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实现更充分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每一个环节,他们就会逐渐接近大师的技艺水平。 ”他说,目前全国高等院校有珠宝学院五六十所,全国珠宝行业从业人员数以百万计。 “如果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对珠宝产业整体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非常有帮助。 ”。

“我认为,未来还会有陪练机器人能够为学习者提供24小时个性化服务,包括将知识地图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相结合,提供个性化指导。 另外,通过参考游戏化的关卡设置等方式,将学习内容放入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 姚有杰分析,针对高危、极端、不可能、不可逆以及一些大型综合场景,虚拟仿真等技术可以解决安全、人力、物力、财力问题,加深学习深度。 “例如,数字孪生可以通过直接操作虚拟世界的双子体来控制物理世界的实体,无需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

“今后数字化课程的发展方向,一是走‘精品路线’,用三维方式表达知识; 二是虚拟仿真,即使不能进行3D演示,也能交互帮助学生探索、操作、反馈结果,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还将进一步推进虚拟课堂,实现校际合作备课、同步互动授课,打破跨学科障碍,提升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材二维码,轻轻扫码,增强补充的数字内容”刘崇茹分析。

《光明日报》

资料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