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中国哲学史课后题答案,中国哲学史马工程思考题答案

马工程中国哲学史课后题答案,中国哲学史马工程思考题答案

关注我!

精选应试学习的正题

一.名词解释

1“不愤怒,不冷不防”[武汉大学2015研]

答:“不愤懑,不恶狠狠”是指当学生努力理解,但还没有达到令人信服的程度时,不要先劝诫他; 如果学生心里明白,但不能完善表达,就不要启发他。 《论语述而篇》 :“不愤怒,不冷不防,不举一角反三隅,就没有了。 ”“愤”就是想接受也不能接受,想说“悱”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生气、不冒火”常用于说明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及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举一反三。 这些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育过程中也值得借鉴。

2“天地不仁,万物为刈犬”[武汉大学2015研]

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刈犬”是指天地不偏袒任何事物。 在天地的眼中,万物和刈犬并没有区别。 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其实都是平等的,来自老子《道德经》。 刈犬是古代祭祀时用草刺的狗。 河上公注意到了这句话。 “天施地化,不依仁恩,任其自然。 ”其含义是,天地不用仁恩,只是顺其自然,视万物为刈犬。 “天地不仁,万物为刈犬”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3“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

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 “本始”是指原始、本初。 “材朴”指资质朴素。 人的本性未经雕琢,是自然的。 换言之,人的本性是不分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性,既有可能转化为恶,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本无善端。 不仅没有善的边缘,也有恶的边缘。 他认为人性本恶,荀子认为人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智,积学问多学少成习惯,圣多积少成多。 这与重视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尚贤”“尚同”[武汉大学2015研]

答:“尚贤”“尚同”是墨子的政治主张,两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 “尚贤”就是录用人才,无论出身贵贱,都以能力为准。 墨子认为,尚贤是政治的根本。 这一思想直接冲击了宗法世袭制,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广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尚同”是指一切有关善恶是非的意见和行动必须统一、服从上级。 墨子独特地揭示了国家这种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但“尚同”所说的专制色彩太强,会引起暴政和集权。 这一思想经过法家的吸收和改造,成为中国古代极盛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

5竹林七贤[武汉大学2015研]

答: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7位名士,他们7人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下,神采奕奕,故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在哲学思想上,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其哲学主张是“越名教顺其自然”。 在文学上,这七人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血腥的统治,作家无法坦率地表达内心,只能采用毕恭毕敬、象征、神话等手法,暗中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竹林七贤的生平遭遇,不仅为后人指出了从事文艺活动在精神和思想上保持一定自由的必要性,也使后来的文人认真思考文艺创作与政治的关系,慎重修正、选择自己的社会位置,自觉进行有一定目的的创作,而且后者更为重要和深刻

6 《复性书》 [武汉大学2015研]

答( 《复性书》 )是中国唐代哲学家李飧关于人性学说的哲学著作,是宋代理学的根本,融合了老子和道家的复元性论,弘扬了《中庸》思想,反对佛教,融合了儒道两者。 《复性书》认为“人的性都是善的”,“百姓的性不如圣人的性”。 另外,“人迷惑其性,也是情。 喜、怒、哀、恐、爱、恶、欲七者,都是情之所为”。 作者主张性善恶,认为人们是被七情所蒙蔽,所以隐藏着本性。 只有消除情欲,善性才能恢复,才能卓越入圣。 这是《复性书》这个名字的主要意思。 而不人道的方式,就是“忘记自我陶醉”,即排除物欲干扰,强化心灵修养,达到空寂无声的“至诚”境界。

7“天下惟器”“道在器中”[武汉大学2015研]

答:“天下惟器”“道在器中”是明末思想家王夫之的哲学观点,批判了宋明理学的“离器而言道”倾向。 王夫之认为,道与器是统一不可分割的,“道”表示事物的共同本质或普遍规律,“器”表示个别、特殊的具体事物。 “天下不过是器皿。 持器者之道,持器者不可称之为道之器。 ”其意义在于,道与器是物质世界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完全分离的两个身体。 “天下惟器”指明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存在,表现事物本质和事物类本质的哲学抽象都只是个别的某一方面的本质,这一本质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 因此,只能说“道在器中”,“道”是“器之道”,不能说是“器者之道之器”。 王老师的“道器观”是他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比较深刻的阐发。

8三民主义[武汉大学2015研]

答: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构成。 在同盟会政纲中,三民主义完全表现为驱除鞑靼人俘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拥有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是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平等,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复杂民族矛盾的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实现民主政治,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控制资本,它要解决的是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三民主义奠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表现出它有历史局限性,缺乏明确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

9柔弱坚强[山东大学2015研]

答:弱而强是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个著名论断。 老子非常重视软弱的作用,后人往往用“护柔”来概括老子的思想特点。 软弱蕴含着广阔的生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坚强是事物走向毁灭的前兆,已经包含着灭亡的趋势。 战胜懦弱是宇宙的普遍规律。 在人的生活中,也应该以“软弱”为原则。 具体为:谦下:“常用人为下”护雌:“知其雄,护其雌,天下溪”不争:“圣人之道,不为争”。 如果能做到这些,最终自下而上,自后而上,天下无争。 这一论断蕴含着老子深刻的辩证思想,体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

10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山东大学2015研]

答: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是宋明理学人性论的重要范畴。 张载提出人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观点,张载《正蒙》 :“形而有气质之性,善则反之,天地之性焉。 ”在宋儒看来,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本性,是一种纯善无恶的人与生俱来的“天命之性”。 但是,这种道德本性并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依赖于人的感性存在才能表现出来。 朱熹等人认为,气质之性是由理与气混合而成的。 气质有清浊之分,故人有善恶、智愚之分。

11 《神灭论》 [山东大学2015研]

A(《神灭论》 )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思想家范缇的哲学著作。 《神灭论》坚持物质第一性原则,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为神存、形谢为神灭”是人神与形相结合的统一体。 他把人的形状和精神的关系比喻成刀口和锐利的关系。 “形者为神之质,神为形者之用”,“神在质,犹利在刃,形者在利”。 这一思想有助于有力地斥责魏晋时期盛行的宗教佛学思想,使人们认识神的本质,反对愚蠢的迷信思潮。

12小故[北京大学2014研]

(小故来源于墨子的《经说上》,指造成某种结果的几个条件中的一个或部分条件。 “故”是指某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故”的提出是为了探究所讨论问题的原因、根据、理由。 《经说上》将“故”分为大故和小故两种。 小故与大故相对应,它们相当于假说命题的前提和直言推理中的小前提。

13无待[北京大学2014研]

(无待来自庄子的《逍遥游》,是指没有任何限制、没有任何羁绊、没有任何根据的思想境界。 只有达到“无待”,人才能摆脱客观世界的种种束缚,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不等待”不是虚情假意地等待,而是不等待,顺其自然。

无14本[北京大学2014研]

答:本无是三国魏玄学家何晏、王弼的哲学命题。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 《庄》,立论天地万物以无为本。 ”王弼等人认为,追寻天地万物的本体,只能是“以无为本”。 他们认同《老子》“道”的无形无名的形式特征,以“未形无名”论“道”,有形有名地指“物”。 然后,将形上的“道”与形下的“物”的关系变成“本体”与“末用”的关系。 “无”是本体,是他对经验世界和经验知识的独特看法。

15重玄[北京大学2014研]

答:重玄是两晋隋唐时期影响非常大的哲学思潮,重视玄理思识。 在“重玄”思想上继承先秦老庄道家思想,进行后启郭象《庄子注》哲学思考,融会贯通应用于儒、道、释三教。 其涵盖范围虽广,但外延都有其理论依据,不能混淆。

请关注夸奖。 谢谢你。 呃!

来源:才聪学习网

点击:

相关推荐

自考是第一学历吗?和第二学历的区别在哪里呢,自考是第一学历吗?和第二学历的区别在哪里看

成人学历是第一学历吗?考研呢?专插本、专转本、专接本呢?先别急,我们先了解一下几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