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6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详解

华中科技大学《6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详解

关注我!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的框架】

【考点总结】

考点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及其特征

每一个哲学体系都以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来把握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哲学被称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表1-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世界观和人生观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自身和人生意义的整体理解,关系到人们对生活的根本态度和思想行为的根本规范。 世界观的形式决定人生观的形式。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直接决定人们工作的目标、途径和方向,直接决定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表1-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3哲学在文化中的地位

表1-3哲学在文化中的地位

考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研究是包括自然、社会、人的思维在内的领域——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问题。 其中,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各领域和方面,决定着整个哲学体系的性质,是解决具体哲学问题的支配性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表1-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精选应试学习的正题

一.名词解释

1主体与主体性[复旦大学2015年研]

答:主体就是实践和认识。 主体作为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属于统一的物质世界。 代理在改造对象的过程中也在改造自己。 主体与主观不同,主观是主体的属性。 主体性是主观主义思想的作风。 片面夸大主观作用,轻视客观实际; 人对事物只凭主观印象,不做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凭想法做当然的事。 其特点是片面性、表面性、直线性。

2三大社会形态[复旦大学2015年研]

答:“三大社会形态”是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历史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的历史发展过程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或“三个阶段”。 人的依存关系:在这个阶段,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物的依存关系:在这个阶段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要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阶段,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质力量支配人

3本质与现象[南开大学2015年研]

A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 本质是人类的本质。 也就是说,一类事物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的东西,所以它具有普遍性、共性,但共性并不是本质。 事物的种类是层次性的,本质也是层次性的,所以根据深浅层次可分为多极本质。 现象是本质的具体表现,即事物各种个性、特殊性、具体性的总和。 本质是内容,但现象不一定是形式,内容也不一定是本质。 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两者相互区别。 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面的、多样的、丰富的。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的、单纯的东西。 因此,现象可以直接识别,本质只能间接识别。 两者也是相互依存的。 现象是本质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 本质只能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只能在本质上表现,它们之间是表现和表现的关系。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其转化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 本质变化现象只能理解为本质上表现为现象现象的本质应该理解为现象代表着本质,现象越丰富,说明事物的本质也越深刻。 同时,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很复杂。 同一个现象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本质,同一个本质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4形而上学[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究生; 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研]

答:“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通常有两层含义。 研究超感、经验性以外对象的哲学。 传统哲学通常为了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而将传统哲学称为“形而上学”。 与辩证对立的思维方式,即孤立、静止、片面地观察世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与“辩证法”对立的“形而上学”。

5物质[南开大学2014年研]

A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能被人的意识认识的客观实际存在。 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表示客观实在的基本哲学范畴。 它是世界之本原,具有无限多样的特殊形态。 运动是其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其存在的形式。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亡,但其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可以相互转换。 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永远运动着的物质的总体。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物质——人大脑的功能。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自然、社会一切客观事物的高度概括,包括一切具体物质,不能混淆。 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及其结构、特性、运动的认识不断变化,但哲学的物质范畴不会陈旧变化,只会不断得到证明和丰富。

6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南开大学2014年研]

a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 绝对真理,任何真理都表现出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不依存的客观内容,都是人类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认识的接近,与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即正确把握人类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真理的绝对性也得到了承认。 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 只是,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某一发展阶段、某一方面、一定水平或程度的准确反映,总是有限而不完全的。 承认认识对象及其变化发展的无限性,承认世界上还有一些尚未被认识的东西,承认我们的认识将会扩大和深化,真理的相对性就会得到承认。

7异化劳动[南开大学2014年研]

a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手稿》中提出的概念。 “异化”本来是指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远、精神障碍等。 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发生了异化。 由此,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条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的产品不仅远离工人,而且与工人对立。 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异化。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使劳动变成人之外的东西,人在劳动中否定自己,折磨自己的肉体和精神。 劳动是被迫的,劳动是别人的。 产品异化是物的异化,劳动异化是人的自我异化。 人的本质与人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产品的异化使人无法确证其本质,劳动本身的异化使人保持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为肉体生存的手段,人与自己的本质被异化,人的本质成为人的异质本质,人成为失去本质的人。 人与人之间发生异化。 这是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不同的“直接结果”。

8意识[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研]

A )意识是人脑的功能和属性,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由生物感觉和动物心理发展而来,与高级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在劳动的基础上与语言一同产生。 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来源于物质,对物质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的发展。 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社会现象的意识一般具有阶级性。

9哲学与方法论[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作为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用世界观这一根本观点来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 世界观作为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 哲学是世界整体形象构成人的认识方式,为人们认识一切具体事物提供总体概念框架和基本范畴。 哲学是人们评价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为人们评价事物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语义框架,是人们评价事物的根本途径。 哲学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这是哲学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十个阶级与国家[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阶级是特定生产关系和物质利益的主体和承担者,是在特定经济结构中处于特定地位的人共同体。 它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由来已久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而建立的具有强制力的机构体系,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是以阶级统治为实质性社会权力的组织形式。 二者的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阶级矛盾不能客观协调的地方,到了时间和程度,国家就产生了。

11真理[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研]

答:真理就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契合关系是以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为基础,通过人的能动反映活动来实现的,它必然随着人的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 总体来看,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的认识更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真理是体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其客观性。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反映的关系。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不存在主观真理。

请关注夸奖。 谢谢你。 呃!

来源:才聪学习网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