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图片,《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图片,《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00:00

一.简单易用的设计原则:

1、能见度。 正确的操作部位必须明确,并且必须向用户传达正确的信息。

可见性是表示操作意图与实际操作的匹配,并向用户展示项目之间的重要差异。

2、概念模型。 通过良好的概念模型,可以预测操作行为的效果。 如果没有好的概念模型,我们在操作时只能死记硬背,照说的做,这样的理由,这样的结果如何,万一有错误该怎么办,真的很难理解。

3、自然匹配。 涉及利用物理环境模拟和文化标准理念,让用户一目了然地了解如何使用的产品。

4、反馈原则。 向用户提供信息,告知用户某项操作是否完成以及操作的结果。

二.日常操作心理学

1、人类习惯于解释外界的事物。 【体现】弄错谴责对象。 人们遇到技术问题,总是认为是自己的错。 但实际上没那么简单。 人们倾向于找出事情的原因,每个人都有可能找到不同的原因。 如果两件事连续发生,人们会认为它们之间有某种因果关系。 】

人们习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环境,把别人的问题归咎于性格。

2、学习到的无力感。 人在做某事时经历多次失败,自己就会觉得这件事做不好,最终陷入无奈的状态,不再尝试。

在设计上,有一种教学无力感。 在经历了几次失败体验之后,人们对所有的新技术产品、所有的数学题都感到恐惧吗? 实际上,日用品的设计似乎会导致无力感。

3、采取行动的七个阶段。

执行和评价之间的差距:

执行阶段的差距。 指用户的意图和允许的操作之间的差距,测量这个差距的一种方法是看某个系统是否能简单直接地做用户想做的事。 是否提供了符合用户意图的操作方法?

评估阶段的差距。 它反映了用户在解释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决定是否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和意图时需要付出的努力。 用户可以容易地获得,容易地解释系统提供的运行状况信息,并且如果这些信息与用户对系统的看法一致,则系统的评估阶段的差异很小。

3、行为的七阶段分析法。

可以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具体怎么操作?

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用户描述之间的匹配关系?

如何建立操作意图与操作行为的匹配关系?

用户如何才能知道系统处于期望的状态?

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用户描述之间的匹配关系?

三、如何让用户知道要做什么?

1、限制因素:

物理结构上的限制

意义上的限制

文化限制

逻辑限制

2、不从设计者的角度考虑用户。 设计者是设计专家,用户是使用产品的专家。 设计者往往过于熟悉自己的产品,不知道产品的哪些方面会导致使用上的困难。

四.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1、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使用户随时意识到可执行的操作(包括系统的概念模型)重视产品的可视性。 可选择的操作和操作结果便于在用户的意图与必要的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视信息与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的匹配关系。 2、简化复杂性的七项原则:

运用外部世界和大脑储备的知识简化任务的机制重视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价阶段的差距,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考虑利用自然限制因素可能出现的人为错误的最后记忆,采用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