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乡村的散文名家,回乡现代文阅读

写乡村的散文名家,回乡现代文阅读

作者:韩小蕙

我早就看作家江子的散文了,至少有10年了。 在当时的印象中,他的散文内容、人物、作者的观点都是平民化的。 这次,朋友在推荐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回乡记》时,使用了这个词,他说的是“看似平淡的文字叙述背后,有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果然,《回乡记》是江子创作上一次全新的突破,达到了他个人更高的高度。

回故乡,写故乡,原是一首哼唱了上千次的老歌,似乎每个音符都是前人演的,很难再创造新的东西。 江子的重要,不在于摆架子写文章,不在于“语不惊人”,而在于有游子的赤心,表达内心的乡愁。 ——这是写作的真正境界。 乡愁可以说是人类世界中最宝贵的感情之一。 没有乡愁的世界是寂寞和寂寞的,没有乡愁的人是没有温度的,谁也不会对故乡有终身的留恋吧。 因为认知不同,乡愁的表现形态也不同。 据贺知章记载,乡愁是《回乡偶书》。 李白杜甫说,乡情是“昂首望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之明”。 余光中书写的乡愁变成了邮票、船票、长江水、海棠红、雪片白、蜡梅香。 普通人当然也有乡愁,但不是那么平静,而是几行“老里见老里,眼里含着泪水”的眼泪……

故乡的老屋

而这缕缕飘泊赣江岸、游弋在江子笔下的乡情,又是如何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更精练、更深沉地表达“近乡情更胆小”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自序》的主题。 “这个世界如此悲伤。 ”因此,我们可以热情地打开“人间”的大门,走进这个“人间”,去聆听、体会、反思、感悟“人间”的“悲欢交错”。

既然写人,自然少不了人物。 《回乡记》首先是长篇人物画廊。

被称为“老座”的爷爷,练武前“像一棵不粗的柳树”,“脾气暴躁,态度冷淡,举止刚强”,练功后“像一棵青葱的松柏……对谁都笑脸相迎,态度温和。 练武给爷爷带来了自豪的一生,但也遭遇了许多屈辱,度过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一生。 爷爷说:“武术的最高境界不是战胜对手,而是修正自己。” “最高德行的武者,是有德行,能坚守一方的大英雄。 ”江子笔下的祖父赣江岸有个平凡的乡下人,胸中藏着大英雄的本色,大英雄的气概。 贯穿长虹,可以尊崇为“江岸精神”。

外祖父是乡村医生,年轻时以泼冷水论、赌博、爱情和人的舞刀耍棍子,与许多人结过梁。 但后来学医,成了杏林妙手,擅长针灸,手捻三根银针,能让人起死回生。 他去世的时候,被埋葬的人挤得水泄不通。

大伯本能在城里工作,为了孝敬父母,放弃了作为“公家”的前途,在故乡下明洲村度过了一生。 老年的时候,可以和儿子一起进城养活天寿,但他又回到了村子里。 ”皓月当空,不远处的下陇洲村阴影浓重。 伯父身后的赣江在月光下像水银一样美丽动人。 ”“无论离开村子的人走得多远,离开时抱着什么样的决定,只要村子还在,他们最终都会回来。 这里有他们的根,他们埋葬祖先,保管族谱,记录他们的血脉缘分延续了多远……”

还有,身材矮小但武功望尘莫及的四叔,十八岁就把村里的中年男子按在地上啃泥的五叔,被砍了十几刀后依然埋头于越南战争,最终被强盗团打得落花流水的三叔,以及在村卫生院里成天嘻嘻哈哈的院长刘水水曾善春脑筋颇为“灵活”,与二哥细平还有被儿媳妇骗的侄女,要找的烧香菩萨袁何、福米、瑞英、小学老师孔龙珠、支书李喜兆……从一个负气沉沉的青青少年,到领悟人生百态的期颐老人,一男一女一村人物,一村故事。 一江春水,一江乡愁。 比小说更棒,而不是小说; 不是传说,而是比传说更感人。 《回乡记》与其说是散文集,不如说是现代乡村的《史记》,是现代乡村人物的《列传》。 一个村子里的小人物讲述了一个村子里的不平凡故事。 笔下看似随意涂抹,却跌宕起伏地写下一个个悲欢离合的人物故事,赋予每个人物灵魂、思想、观念、精神。

人物这么有血肉,故事、情节、细节也很棒。 写赣江东西两岸习武之风,写星光寒霜习武场面,写热气腾腾的武术比赛; 写孔家祠和曾家祠,写孔子和曾子后裔,把灿烂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命、血脉的潜流; 写族谱、写村志,从“即便年幼夭折,也要认真记录”的族谱伦理中,汲取温婉风俗、朴素的乡村哲学和美学; 写赣江侧畔风情的消亡与再生,疏浚深厚的乡村情感与期待,品鉴、贬低乡村价值观,尽力深挖赣江两岸的文化底蕴。

当然,有时也会悲伤得让人叹息。 村卫生院曾经有六七名医务人员。 医疗布局稳健,有院长、医生、医检、司药、护士,有外科、内科、中医科。 医生的医术可能无法与大城市大医院的大医生们相提并论,但医疗效果惊人,深得村民们的信任。 但如此端庄的乡村医院,在历史的风浪中终于不得不拆除了。 “一条大锁链,让曾经的繁华街道成为过去……”读着写满乡愁的文章,无限感慨,无限惆怅。

“生活有自己的轨迹,生活不是导演能控制的剧本。 ”在历史和时代的交替之际,作者自己似乎也成了一艘没有芦苇的船。 舟楫漂流,载着游子的怀乡之情。 历史承载了相应的文化风俗,在“月涌大江流”的阳光下,孤帆渐行渐远,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轨迹在江岸上逐渐清晰。

语言与文字,故事与情节,像夏夜的清风,像石头上的清流,读起来很轻松,放下书就不免有些沉重。

曾子祠楹联云:“所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咸承厥训; 超德行语言政事文学外,独得其宗。 ”。 又连云:“衍一人忠恕之心传,学惟省贯; 创办万世治平的事业,道路极为光明。 ”

尊祠联语奥秘,原名曾清生曾子后裔,原名赣江之子,心怀赣江,思继沧海,怀月般乡愁,与赣江一起向东奔流。

读《回乡记》这本书,可以说读赣江、江西,读江子,或者说读了你的所见所闻和你自己。

《光明日报》

资料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