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颦一笑总关情——人像摄影的功能、拍摄与鉴赏

一颦一笑总关情——人像摄影的功能、拍摄与鉴赏

作者:唐团结

人像摄影是指拍摄人像照片,巩固人们在某一时刻的形象,提供信息,见证岁月,拍摄审美照片。 这是一张普遍、发展、成熟的照片,种类繁多,风格多样,有街头小型照相馆测速照片、商业街大型电影院精致照片和婚纱照片、自选自拍照、仪式中全家福照片、会议照片、定制广告照片、新闻照片、纪录片调查照片等与其他题材的摄影相比,摄影广泛介入了市井生活、公共活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

1930年,齐白石。 郎静山

人物摄影的功能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像摄影的主要功能是对人们形态的客观记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美化。 因此,照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记录文学有照片,艺术有照片。 早期人像摄影以记录文学为主,像19世纪50年代以约翰逊为代表的摄影家们在我国部分城市和乡村拍摄的人像摄影一样,为人们提供更加准确的形态信息,也是早期国人重要的影像记录之一。 渐渐地,摄影师们发现,人们被拍照的时候,往往会想看到理想化的形象。 因此,一些摄影师用不同的方法修改照片,将个人的艺术经验附在照片上,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1928年,砌砖工人。 奥古斯特桑德

拍照最常见的功能是识别功能。 人物摄影不仅仅是影像,而是从被摄体拓印出来的痕迹,是对一个人的形象描写和解释。 但是,人物摄影不是整个人物,而是被拍摄的人物的形态特征的一部分,是摄影对象本身的片段和缩影。 另外,人物摄影还可能被人们有意地剪切和修饰,由于在人物的表现上不完善,人物摄影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

照片有刺激人们欲望、刺激道德的功能。 现实中的人很难控制,人物摄影是使被摄体处于静止状态的一种方法。 即使不能拥有被摄体,也可以拥有他们的影像。 图片被广泛用于政府和社会管理。 人物拍摄,特别是记录文学的人物拍摄能够比较客观地再现被摄体的形态特征,为管理者提供了很多识别信息,所以必须将人物照片粘贴到很多重要的文件中才能有效。 在这种情况下,人物摄影超越了美与丑之差,不仅复制被摄体,而且使被摄体再循环,持续被赋予新的用途,产生了新的意义。

照片有很强的社会仪式功能。 在人们成长的重要节点拍照基本上是现代家庭所必需的。 生日照、毕业照、结婚照、全家福、开会照……社会仪式中的人像摄影具有摆拍性和重复性的特点,是人们形态信息回收利用的有效形式。

人物摄影的摄影方法

摄影中最常用的是记录文学的人物形象方法,广泛服务于社会、科学等方面,有时也与社会调查相结合。 德国摄影师奥古斯特桑德20世纪初拍摄德国人的“原型图像”,旨在通过大规模的人物拍摄,建立当地人民的形象库,揭示那个时代人们的身份和生活形象。 中国摄影家庄学本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系统地拍摄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的人像摄影,为中国少数民族留下了可靠的视觉档案。

记录文学在表现人的外貌时采取比较客观的方法,这种方法只是摄影师经过深思熟虑后拍摄出来的,主要取决于摄影师的爱好、良心、道德、信念、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 摄影师解海龙在拍摄贫困失学儿童的照片时,有时会一次拍几张直到满意为止。 也就是说,满足了他自身对光的使用、构图等技术要素和尊严、求知欲等内涵要素的标准。

人物摄影的另一种方法是艺术家的人物摄影方法。 该方法继承了传统的肖像画样式、内容、审美标准,要求摄影家发挥艺术表现力,将景物理想化,揭示人之美的神秘内涵。 艺术人像方法是商业人像摄影中的常用方法,常与时尚摄影、广告摄影等相结合。

关于记录文学人像摄影与艺术人像摄影史创作的争论层出不穷。 这场争论的根本在于它能像摄影一样离艺术有多近,同时又保留了记录文学的要素。 无论是像摄影师还是像摄影爱好者,摄影都有写实性和艺术性,只是程度不同。 摄影师医生静山用艺术家的肖像画方法创作了很多名人的肖像画,也曾用记录文学的肖像画方法记录人物画。 不少摄影家把拍“真”脸、不修改照片作为荣誉的象征,但“真”脸并不一定是“真”的存在,而只是摄影家心目中的“真”人物。 即使是记录文学,也必须同时满足对美和真相的期待。

照片欣赏

在摄影欣赏中,影像真伪往往是人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其实,这是个假命题。 从人物摄影的起源来看,人物摄影是一项实用的活动,服务于更多的功利目的。 然而,摄影家将被摄体的形态转换为静止图像,其本质是被摄体的异化。 “白马非马”是指人像摄影不是被拍摄的人,而是一种媒介,是对被拍摄对象形态信息的传递和延伸,与真伪所传递的形态信息程度不同。

第二,要善于欣赏人物摄影的内容。 一般来说,参加者喜欢某个人物的理由,大多不是美学上的优秀,而是照片的内容在起作用。 任何人的照片都有多重意义。 照片上的是一个人外表的一部分,接受者永远不能从照片上完全理解一个人,但如果摄影师能仔细观察拍摄,这些外表就有了多重意义。

第三,用美学形式兼容包裹。 参与者必须打破传统观赏习惯和技术衡量摄影好坏的标准,树立人人都像摄影和摄影风格一样有存在价值的观念。 既要能欣赏到光线准确、构图巧妙、拍摄对象清晰、对焦准确的人的照片,也要欣赏到没有构图技巧、不摆姿势、布局不对称的人的照片。 只有这样,才能把照片从技术标准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美”中解放出来。

时过境迁,红颜易老,如今把这一幕用人们的形式凝固几乎是每个人的愿望。 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高度发展和人像摄影的无限可能性,使人们对人像摄影的需求和消费更加强烈和多样化。 随意拍摄的普通人的照片,在有些人眼里也许和漂亮英俊的明星的照片一样有趣,而那些自以为古怪美丽的人,也在拍照的浪潮中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魅力。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