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史 1-9章内容,西方文学理论史 1-9章概括

西方文学理论史 1-9章内容,西方文学理论史 1-9章概括

西方文学理论史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

1 .希腊遗产的特点——理性精神

首先,理性的精神体目前突出于理性的自足作用,其次,理性的精神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追求阿波罗崇拜、节制、平衡; 也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中,戏剧和诗歌创作是这种社会风俗的重要部分。

2 .修辞批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戈尔吉亚

首先,我们将讨论“虚构问题”。 修辞学派服务于演讲,关注演讲的技巧、语言的文化使用问题。 演讲的过程是一个叙事的过程,叙事中称之为虚构,文学本身是虚构的艺术。

其次,探讨了“语言与真理”的问题。 语法研究的奠基人是普罗塔戈拉,他也是第一个区分名词性别的人,他的文法学成就成为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起点。 “正名”也是他提出的概念,应该用正确的措辞来理解。 这个概念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认识水平,使之符合人们实际运用语言。 另外,还包括“逻各斯”的理解、语言语法意义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

再次,包括韵律和形式美的研究在内,语言的文学运用形式具有韵律性,光靠形式还不足以给观众增添美感,给观众带来从内心到肉体状态的一系列变化。

最后,强调“话语形式与情感”的关系,初期特别强调话语的说服性,到了后期,越强调话语的说服作用,削弱了话语在表达真理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表达真理、传达感觉的悖论”。

缺点是忽视整体,过于集中于细节的表现。

3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学派

构成要素:诗的本质、诗的社会地位与诗的作用

首先,“诗与真理”问题——柏拉图的“洞喻”理论。 代表了形而上学的真理观。 囚犯在人类认知中的处境往往无法完全依靠人类的感官,感官认知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根据人、原因、原因地、原因情况,往往无法区分真伪,无法提供真实的知识。

他把两个世界分开了。 一个是绵延不断的无界经验感受世界,另一个是有限的真实和理念世界。 现实的经验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典范,而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典范。

另外,诗是虚构的模仿,《模仿说》具有戏剧性的特征,同时能够唤起强烈的感情。

接下来是“灵感说和狂热说”。 是设计文学创作中的心理问题。 “灵感说”的提出,既有导致其产生的神话根源,也有实践根源,包括天赋、迷乱等含义,其原语词义为“神灵附体”的疯狂状态。 第一个层面的灵感说的基本含义是文艺之神依附一般诗人,创作动人的诗歌作品,是高神的传声筒; 他说,第二个层面的灵感与比上一个层面高贵得多的灵魂相关。 它是一种理念对美的怀恋,在看到美本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善之美的敬畏。 ——灵感说和迷魂说是智者学派对技巧说斗争的武器

再次是“诗剧理论和诗教理论”,构成了柏拉图主义批判性文学理论的统一体。 柏拉图认为诗歌应该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语言、音调、节奏,文学形式是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必须健康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规范诗人,驱逐一般诗人,取而代之的是遵守教育原则创作的艺术大师;同时只能规范诗本身,歌颂神灵。

4 .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品《诗学》 《修辞学》

首先是“模仿论”,理念不是已经存在的单纯抽象的彼岸现实,而是一种可能性,即充裕万物中的“因”。 模仿不仅是对事物原貌的再现,也是对事物类属性的反应。

其次是“艺术、诗歌”的真实性,艺术真实是内容真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因为典型应该高于现实”。 在认知过程中,艺术不仅带来了认知上的快感,而且带来了形式上的快感,进而给出了真实性判断的标准。 A在可能性和必然性、整体发展线索和模仿人物两方面都遵守这一原则,强调逻辑的因果性b可靠性,圆谎使接受者得到主观认可,强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设定事物的逻辑

再次是“悲剧及其接受理论”。 悲剧的六个基本要素是情节性格话语思想意象和歌曲。 悲剧应该产生恐惧或者同情,关注情感效应,从而给观众带来净化的效果。 优秀的悲剧情节必须通过翻转、认识最后达到苦难的结局。 “无知与自制”是指通过自制实现的无知与无知实现的自制。

5 .霍拉斯和隆基努斯

贺拉斯《诗艺》 ——“得体”,他整个文学理论的中心概念。 剧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能很好地服务于它所表达的终极目标,可以说是“得到了恰当的表达”。 他对“模仿”的另一个发展是可以模仿其他作家。 同时强调了诗的道德价值,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 诗的美学价值和伦理价值不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诗人的任务是把它们合二为一,作家必须从外部把道德融入诗这一艺术作品之中。

朗基努——修辞与崇高、代表作《论崇高》、崇高与语言形式和内在内容相联系。 崇高之一是量的巨大,之二是伦理的崇高; 同时注重以情为文,以情为文。

坏处:过度强调技巧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理论

1 .“中世纪”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到13世纪文艺复兴前的八九百年。 其综合文化特征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意识形态要素的综合文化,三种主要文化在基督教前提下相互融合,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希伯来文化和北欧民族文化。

首先,基督教保存和改造了古希腊的罗马文化,形成了特殊的拉丁文化; 其次,基督教极大地吸收了希腊罗马的文化因素,但一方面也给这些因素带来了许多变化,将世俗与神圣严格区分开来,同时厌世敏感地感受到世俗之美。 再次,基督教通过自己的体系繁荣了北欧的哥特文化。

2 .普罗迪——代表作《九章集》

中世纪文化先行,神秘主义鼻祖

他以柏拉图的“理想论”为总体框架,形成了阐释宗教的系统思想。 宇宙的根源是浑然一体的“太一”,是无限的、绝对的、超越一切的存在,超越一切思维,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统一,是神。 由于太一本体流变的第二性,宇宙也形成了阶梯的形状,他的学说表达了“秩序”和“等级”的思想。

其次是关于“感性美”与“理念美”的区分。 “感性美”是有形的物质世界之美,通过分享来自上帝的理念而获得。 物体的美丑取决于其理念的多寡。 理念的美不是感官所能感受到的,而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才能用“心灵的眼睛”去看。

他的“美的阶梯”文艺理论对柏拉图非常强调感性的作用,同时“抽象”的定义也非常不同,甚至艺术感知上的狂喜都是感觉抽象。

缺点:他的感觉抽象有可能为文学艺术赢得自己的独立地位,但却将导致中世界文学艺术是神学婢女这一现实性的心灵和物质对立起来,基于神秘主义而情绪高涨,导致了与现实主义无关的现实主义。

3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奥古斯丁发展了普罗丁的神秘主义哲学,与基督教思想相结合,成为一个更系统的神学学说,他的体系在八百年后无人超越。 ——理论框架是“顾此失彼”,而另一方面是由黑暗时代的文化条件决定的。 代表作《忏悔录》

托马斯阿奎那是“阿拉伯亚里士多德主义”的集大成者,仍然是“新柏拉图主义”,并加入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原因论。

a整体论:奥古斯丁的“神性美”概念“神性美”和“世界美”的观点,构成了整个中世纪美学的基础,不仅是事物的美,世界的美,更高级的是神的美,比例统一和谐阿奎那认为,美的条件有三个,第一是完整与完整,第二是适当的匀称与协调,第三是灿烂的色彩。

同时,“丑”也是统一性的体现,丑能唤起对美的向往,美与提取的和谐构成了宇宙的统一性。

b“模仿”论或“艺术真实性”

奥古斯丁对文学创造模仿本质的理解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模仿论相似,他把文学看成是对社会生活的虚构模仿,其目的无非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惋惜,其一是题材文学模仿现实生活。 其二,文学模仿的本质是模仿人在世俗生活中的热情。 他在总结模仿特征的同时,否定了模仿的价值,从理论上回应了宗教原则:“模仿的真实越偏离神的美与善。”

阿奎那对此进行了理论总结。 首先,艺术不是直接模仿生活,而是“模仿自然过程”。 艺术形式是自然的不是自然的爬行形式,而是在内心世界里建构事物,真正的形式来自内心,是理念和上帝的启示。 其次,“艺术模仿”是对主观心灵的模仿,“艺术作品来自人的内心”,艺术是人的心灵创造,“模仿主观”的艺术真实性不是艺术品是否符合现实存在的真实,而是“理性”的真实、理念的真实。 理论的真实

4 .阿拉贝尔的“唯情论”

代表作《是与否》 《神学引论》 《哲学对话集》

现实主义唯名论是通往唯情论的一条通道,特别是强调人的自然情欲是现实的存在,也是诗歌创作的内在动力。

首先,诗歌《缘分》强调感情的真实,感情具有真理性,强调男女自然的感情; 其次,诗与理性思维的哲学不同,诗人从内心体验,通过现实生活思考,感性生活的重要性再次,文学的教育意义在于摹写现实生活; 最后,审美经验是个人经验,具体的移情影响审美观点,强调个人体验的移情,是一种“移情现象”

5 .“隐喻”与“解经”

语言作为神秘的象征体系来对待,获得系统的哲学阐释,发展宗教隐喻解说,是当时特有的现象

代表人物:波尔菲利圣奥古斯丁但丁薄伽丘

意思:借用自希腊语,原意是“以其他方式言说”,文本应当以其字面以外的意思来理解。 这种“解释学”方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十几泰阿根尼对荷马文本的隐性解释。 《圣经》是最重要的对象,用比喻的方法解释圣经的最早例子是对圣保罗的解读。

奥古斯丁一方面继承隐喻解经法,另一方面系统地提出神学上的“语言符号学”,是集大成者。

文艺复兴至18世纪的文学批评中,“隐喻模式”较为普遍,“隐喻”被确定为文本意义的深层含义。 这一深层含义可以理解为故事背后的信息,文本本意与隐意对立的隐喻传统与后来的语源学融合,为后世解释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

文学和艺术表现出其时期的特征,是社会的转型期,是以古典文化为契机对中世纪的反叛和变革

1 .文艺复兴,首先这一时期的欧洲社会变革广泛涉及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变革其次这一时期的变革不是单纯的古典文化再生,而是以父系古典学术为动力和契机的。 在这个口号下对中世纪专制愚昧落后的思想文化进行全面的冲击和变革——是中世纪向现代社会根本转变的历史起点,它涉及到:

维护艺术(独立性、价值、地位、尊严文学与人的关系,即强调人学的问题)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文学的民族语言和形式问题)绕圈子是官方语言,民仍是民族语言,民族国家民族文学的诞生也是以民族语言为前提想象和情感问题

2 .但丁关于词的“四个含义”

代表作: 《致斯加拉亲王书》 《论俗语》

“诗是寓言”,讨论了诗与寓言的关系问题。 大力提倡文学创作应该使用“俗语”,并对文学使用什么语言进行了讨论。

A“作品四义”学说与“诗是寓言”学说

在解释《神曲》的复杂含义时,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直义,一类是字义所指事物的含义,后者又可分为三类。 即寓言的意义、道德的意义和神秘的意义,以及字义所指的事物所带来的三层意义都是一个意义,即“寓言的意义”。 因此,——诗不能只停留在字义上,而要具有寓言的意义

语言和象征是中世纪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原则

b关于“俗语”

主要表现为口语、民族语言的提倡,旨在抵制长期以来由少数上层阶级垄断的方言、书面语言或非本民族语言,这个问题在西方最早由但丁正式提出。

“俗语”首先是自然话语,即口语,区别于所谓的“人为”话语,俗语有其优越性。 因为是最先使用的,所以很高贵。 其次,“俗语”相对于拉丁语是意大利特有的民族语言,他的俗语是符合“光辉的基本宫廷法庭”四个标准的“俗语”,具有某种理想成分,是各个地方方言权衡的过程。

《神曲》是近代方言俗语所写的第一首内容严肃、结构宏伟的诗篇,从具有巨大开创性意义的3354文学创作的媒介——语言本身,找到了抵制中世纪神学大一统意识形态专制统治的有效突破口

3 .薄伽丘诗

代表作: 《十日谈》 《但丁传》 《异教诸神谱系》

提出的思想:诗是神学,神学是诗。

4 .达芬奇诗画比较

意大利“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当时造型艺术理论的三大主题,一是将绘画、雕塑、建筑从传统的机械艺术中分离出来,提升到“自由艺术”的地位。 二是将绘画等造型艺术视为科学三是将造型艺术与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和音乐进行比较,将绘画与雕塑、建筑进行比较

诗与画的关系:《诗是有声之画,画是无声之诗》贺拉斯《诗如画》

达芬奇把重点放在两个不同的方面。 感觉不同。 绘画诉诸视觉,诗诉诸听觉,眼胜耳表达方式各异。 诗的传达手段是文字,绘画是真实的形象,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从表现内容的角度看,绘画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安静的艺术是无声的世界。 诗更能表现生动的声音世界从艺术与现实的模仿关系来看,绘画创造了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从整体的和谐来看,绘画中产生的和谐比例有更大的艺术接受作用从艺术接受的角度来看,与听觉传达相比,更能以视觉传达给观众

缺点是绘画在题材的丰富和象征作用上也优于诗,违背事实。 艺术的某种局限性也是他的过人之处。

寓意:作为近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觉与全面艺术的比较,在强调绘画等造型艺术各方面审美特征的同时,将诗各方面的审美特征展现在我们面前。

5 .意大利亚里士多德主义

源于亚里士多德对贺拉斯的翻译研究,在盲目服从的同时也有全新的解读

两种倾向:保守倾向以明图尔诺、斯卡灵为代表; 有创新倾向的以卡斯塔维丘罗为代表

阿明图尔诺

代表作《论诗人》 《诗的艺术》

理论:相信古人创造的文学经典价值和贺拉斯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批判当时诗人题材、流派的创新尝试。 “突破古人诗学规范”是徒劳的,应该遵守古人的规律和传统,崇尚古典。

足球甲级联赛

代表作《诗学》

理论(强调霍拉斯的“寓教于乐”,作为娱乐而传授,但不局限于娱乐; 对于悲剧和喜剧的理论,提出了“戏剧等级理论”,与区分人物等级强调戏剧等级最高、悲剧最高、情节重大和喜剧平常性形成鲜明对比,《诗艺》中队诗人的想象给予了空前的评价,诗人是第二自然

卡斯特尔维丘罗

代表作:用意大利语翻译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写下了自己的提要和注疏《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

理论:首先,在诗歌功能上,强调诗歌停留在娱乐; 从诗的题材、语言和效果等方面,与历史哲学相比较,提出了诗的自我特征问题,强调了诗人想象力的作用——题材:历史是世间的事情,诗是艺术家敏感的发现和想象,语言:历史学家的语言是推理的、逻辑性的大致制定了“三一律”。 表演的时间和表演事件的时间必须一致。 情节的时间、地点都必须统一。 而且只能在单一的地方进行。 强调悲剧的情节也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一律真正成为金科玉条是在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统治时代。

6“古今之争”与新文体

“古今之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发生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文学的人文主义主题和对象的世俗生活等内容上,还表现在文学的语言体裁、技法等形式方面。 在叙事和戏剧领域的创新最引人注目,引起固守传统的人的批评,这就是最初的“古今之争”。

17世纪的法国,围绕着当时以兴盛而自豪的新古典主义展开了古今之争。 古派以布罗为领导人,今派以贝洛尔和圣埃夫蒙为代表,文艺复兴后期16世纪的古今之争成为其预演。 保守派代表是明图尔诺,革新派代表是钦提,围绕文学创作是应该固守古典时代的创作规律,还是应该根据时代生活的变迁和文学创作与鉴赏兴趣的变化来探索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讨论和聚焦

另一个关于新问题的讨论是围绕戏剧领域的新类型“悲喜交加剧”展开的。

7 .悉尼诗歌中的“想象”

文艺复兴末期英国著名诗人,以“新的花”而闻名

代表作《为诗辩护》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创造性模仿学说和贺拉斯的寓教于乐学说,认为意象虚构的想象是诗的本质,也是真正诗人的象征。

8 .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

塔索:意大利诗人

代表作: 《解放了的耶路撒冷》 《论诗的艺术》 《论英雄史诗》

理论:诗人主张应该从“逼真”中寻找“完美的真实”,同时遵循“惊讶”原则。 “逼近”是指用具有普遍性的事情的真相来替换个别事情的真相。

塞万提斯足球俱乐部

代表作: 《堂吉诃德》

理论:小说应该“模仿真相”,而且模仿得越好越好; 作家要写好作品,必须尽自己的“才能”,作品既要给读者带来娱乐,又要指出骑士小说的弊端

莎士比亚

代表作: 《哈姆雷特》

理论(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结合戏剧创作揭示并多重反映艺术反映自然原理的关系(演员所扮演角色之间的反映关系),必须接受自己的常识指导,遵循自然的常规)戏剧作品反映生活自然、人生善恶的本来面目

第四章新古典主义的兴衰

新古典主义的兴盛有其历史渊源,首先是哲学思潮的兴起,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其次,中央集权制王权的确立需要意识形态的配合,文艺复兴理论成果之上有思潮的变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思想的总结和纠正。

1 .风机与新古典主义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是当时两种思潮发展的综合结果。 一个是16世纪的人文主义,另一个是17世纪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主义。

风机,代表作《诗的艺术》,提出文学创作以理性为指导。

A重视理性,对理性的强调体现在文学最基本的方面——音韵上。 理性必须与音韵相契合,但只有以理性为主,音韵有理性支撑,才能展现艺术魅力。 在文体上,将文本分为两大类,主要的和次要的分为悲剧、史剧和喜剧三大类,次要的是牧歌、悲歌、赞美歌等。 反对无理的偏激和麻烦无用的细节,其特点是既纠正时弊,又不作弊。

B重视艺术因素,强调艺术性,认为理性为文学服务,既肯定文学语言的多样性,又重视技巧,认识艺术的真实性般的真实性差异,对文学的最高追求是“典雅”

C“自然”与“类型”、“自然”是指常识性的东西,而理性也就是普遍而永恒的人性。 理性就是自然,艺术必须模仿普遍而永恒的自然才能体现理性精神,也就是普遍而永恒的人性。

类型论表现的是普遍的人性,性格上的一致性,一致性同时也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类型也能写得生动,不是僵化的典型。

D对于模仿古人的作品,首先界定为模仿古人不是模仿古人的一切作品,而是模仿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其次模仿古人与创造并不矛盾。

2 .英国新古典主义

求a (克莱顿)结合点

地位: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文学批评之父,那个时代是克莱顿时代

代表作: 《论戏剧》将法国古典主义趣味引入英国,但不否认英国传统中有意义的《悲剧批评的基础》

“崇法论”的信奉者里迪西斯

英法问题:里迪西斯认为法剧恪守三一律,英国喜剧厌倦从属情节。 克莱顿认为英国戏剧有其自身的特点,戏剧旨在生动反应人的个性,表现人性及其变化,给人以愉悦和教诲。 本文认为英法两国戏剧形态的差异与国民性有关。 \”我们的故事是地道的英国货. \”

古今问题(克莱茨认为戏剧的古代比现在更好,强烈阻止他人占有它。 克莱顿认为,诗剧应该是人性的准确生动反映,应该摒弃对绝对普遍性的追求,更加注重民族特色。 作家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使创作符合他们生活的民族和时代精神,体现民族特色。

悲剧理论: 《悲剧批评的基础》、首先悲剧中的行为要单一而不是双重,其行为要伟大,第三种行为要有表现,语言要有行动化的特征,不可叙述。 悲剧的目的是欢乐和教条,恐惧慈悲消除骄傲,缺乏同情这种热情“修正或消解我们的热情”,悲剧人物的性格必须有鲜明的主导性格,必须符合人物,再次要经常保持平衡。 “性格”被定义为区分一个人和另一个人。

蒲伯与约翰逊:新古典主义英国化

(蒲伯)重新诠释新古典主义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自然”,以自然为艺术的最高典范,将“巧智”引入到“自然”的诠释中。

约翰逊

代表作《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

理论(戏剧应该忠于自然人性,塑造多种性格类型。 结果,他的类型理论——特殊的风俗习惯不能产生更好的审美效果,反对迎合某些群体一时爱好的轻薄作品,坚决反对“三一律”,戏剧创作应该遵循生活——幻想3354剧,英国新古典主义文学

3 .伯克与英国感伤主义

感伤主义的根源首先在于新古典主义教条化抽象所产生的理论惰性,使这一理论始终与文学实践不同步; 另一方面,笛福之后,小说兴起,涌现出一大批高雅艺术品位的女读者,增加了对文学作品的需求量,读者的爱好也影响了文学的创造。

a以“感伤”为起点的理论体系

“感伤”是指感觉快、认知快、敏感,感伤主义文学理论是当时英国以伯克为代表的强调经验和感情,以两者为理论出发点的文学理论,它结束了新古典主义时期,标志着浪漫主义的到来。

伯克——英国政治家散文家美学家

代表作: 《关于崇高和美的观念的起源和哲学探讨》 《论鉴赏力》

理论:把审美过程归结为情欲,强调审美活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忽视理性的作用,把情欲分为两类,“自我保存”和“社会生活”,自我保存产生的崇高感,社会生活情欲产生的美感——,可以涉及到可怕、可怕的对象,这就是崇高的一种社会生活的情欲是指美的对象能满足社会和群居的要求,产生美感,这种情欲分为三种,同情、模仿和抱负——同情是艺术欣赏产生的基础条件,缺乏同情,就不能把一个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模仿是人与人之间最强烈的社会联系,是自然的本能,同时文艺带来的美感不仅来自模仿对象的自身,也来自模仿形式和技术的抱负,是模仿的补充,是激励人们开拓和创造的动力,在给予骄傲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以各种方式自我反省

b以“感性”和“话语”为出发点的文学理论

伯克把语言分为三类:人、马一样的集体话语、单纯抽象话语的红与绿、复合抽象话语的德目荣誉、话语对听众心灵产生三种效应的声音、图像和情感。 复合词产生声音、感情、简单的语言三种,收集起来的效果更明显。 从个人感觉出发,建立了美与崇高的一般理论,并从话语的一般特征出发,合理分析和定位了话语与人的感觉的关系,得出了他的文学性质的基本理论。

将诗分为“戏剧性诗”和“描写性诗”。 ——模仿说被推翻了

4启蒙主义的文学理论

新理性以人为本,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价值目的,以自然规律为人的行为规范,以简便易行的方式摆脱了宗教。

狄德罗:严肃戏剧主张的经过

代表作《科学、艺术与手工业百科全书》文论思想体现在《论戏剧艺术》《绘画论》0《论天才》0055-790000

理论:比较明确地反对新古典主义主张,认为新古典主义有“奴隶之美”,是理性主义者,但注重感觉。 基于对“社会小说性”的认识,反对传奇性,提出了严肃戏剧的主张。 其内容以市民生活为中心,因此也被称为市民剧。

B莱辛:新文学理论的酵母

首先把文学作为语言文字的艺术来探讨

代表作: 《拉奥孔》

理论:思维方法,已经面临文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拉奥孔的悲鸣,从差异的原则来考虑各艺术的独特性。 是非常现代的想法。 “找别的理由”意味着新的理论体系的建立诗与画区别对待。 其最基本的观点是,绘画是空间艺术,诗是时间艺术,诗所用的语言是实践中继承的符号。 只适合表现它们的整体和部分,本来是在时间中传承下来的,所以在雕塑和绘画中,“最富于怀孕性的瞬间”非常重要,给欣赏者的想象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诗歌特质问题。 首先,作为时间的艺术,诗通过暗示来描绘物体。 这个暗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种是写作效果,事物震撼人心的效果,一种是变美为媚,写下动感中的美。 所谓“媚”,就是稍纵即逝,不使人厌倦的感觉。 其次,诗不是视觉艺术。 因此,没有必要表现丑陋的东西。 诗的非视觉性所带来的表现力更大更丰富。 任何画都可以入诗,但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入画。 再次,扩大了诗的范围,“思想的酵母”。

C (以诗性智力为起点的文学理论

代表作: 《新科学》

理论:“诗性智慧”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分析理性智慧不同,是诗人或人类制度创造者的特殊智慧,它把诗的起源完全置于理性之下,诗的创作来源于与推理无关、与智慧思维无关的人类与生俱来的狂热粗糙热情。 提出“诗性人物性格说”,当人们表达理想真理时,围绕着特定的人物,用最古老的形象称呼他们,寓言中的人物不仅有一个,而且具有类的抽象性,这就形成了“诗性人物性格”

第五章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1 .浪漫主义文论概述

A产生的历史背景: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打破封建专制的束缚,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 民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文学上表现为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热切追求和对新古典主义的无情抛弃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密切。 康德是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古典唯心主义的奠基人,世界由现象界和自身构成,对超功利、超概念的审美判断,费希特提出“自我”来决定“非我”,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美是绝对精神矛盾运动的产物。 “美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一方面批判资本主义的丑陋,一方面梦想通过阶级和谐、仁爱和感召改造社会,实现人类解放对于文学自身的传统来说,“浪漫主义”是中世纪方言书写的“浪漫传奇”吗即盛行于中世纪的英雄史诗、骑士传说和抒情诗,想象力丰富,情节离奇。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卢梭提出的文学回应。

乙)浪漫主义主要由席勒、歌德提出,后由施莱格尔兄弟大力推广,而后由斯达尔富裕阶层分析南北方诗歌中的古典诗和浪漫诗,科勒尔约束华兹华斯,雨果也投身其中。

C文学的特点:普遍采用历史主义方法研究文学,认为文学的形成与其历史时代密切相关。 第一次抒写浪漫主义诗歌,进行古典诗歌和多视角分析,确立新的文学观念,即文学历史观,粉碎文学静止观把文学看作作家主观心灵的产物,是作家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的自由表达,情感、想象成就文学不可或缺强调文学与自我心灵的关系大力倡导解放个性,把作家的创作能力塑造成某种先天的天赋——天才崇尚自然,向往人类自然状态,反对现代主义文明对人性的残害和扼杀。

2 .德国浪漫主义文论

A席勒:浪漫主义作家、美学家、文学理论家

代表作: 《美育书简》 《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理论:以人性为根本出发点探讨文艺问题,认为文学重建完整人性的唯一途径“诗的观念,它只能是人性尽可能完美的表达”,“自然”既指外在自然,也指内在自然,“朴素的诗”是诗人遵循其天性“感伤诗”可分为“讽刺诗”、“哀切诗”审美游戏。 艺术是以特殊的活形象为对象的游戏,“游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玩耍等活动,而是超功利的超目的精神自由活动。 游戏不可当真,其中规则——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和谐统一,只有游戏冲动的对象才能沟通物质与精神的精力过剩是人从事艺术活动的根本动力。 斯宾塞继承,“游戏说”的基础

歌德:诗人、剧作家、文艺批评家

代表作:埃克曼创下的《歌德谈话录》

理论:艺术家是自然的主宰和自然的奴隶,这里的自然指的是感性世界、现实生活、纯粹理性。 现实生活一方面为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和创作动机,另一方面,艺术不是自然的翻版,自然要经过艺术家的选择提炼、能动改造。谈艺术创作时强调“预感”、“天才”、“精灵”等问题,重视艺术创作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注重预感和灵感关注不同性质的时代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基于历史时代性质对不同文学的影响。 古典诗歌给人以强烈而愉快的感受,浪漫的诗歌是诗人囿于自己狭小的空间而脱离客观的主观抒情对“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看法,前者以各自民族自身特有的社会生活、文化心理、道德风尚等因素的文学反应后者的出现要求前者更应该保持自己独特的性质,也要求打破封闭和保守,反对排斥异己。

施莱格尔兄弟:耶拿派的典型代表

弗里德里希——恢复了古今之争,从而发展了浪漫主义

代表作: 《文学史讲演》 《论北方文学》及《雅典娜神殿》发表的许多关于《断片》和莎士比亚的发言

理论(以研究希腊诗歌为起点,《最高的艺术理论是艺术的历史》)认为批评的目的是在诗意的艺术作品中发现价值和无价值的东西,重视“语文学”的传统,咬文嚼字,阅读原文,欣赏和解释推荐一种“生产力”批评,是个人主观判断而产生另一种艺术作品式的),其实更多有益的是一种鼓励和引导,产生一种新闻界的批评。 将“浪漫诗”定义为进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 第一个负定律是诗人所期望的,诗中的浪漫是古典型无限发展的结果。

奥古斯特——系统地论述了古典浪漫的二分法

代表作: 《论美文学和艺术》 《戏剧艺术和文学讲稿》

理论:艺术品是自然的缩影,强调艺术作品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摒弃三合一原则,强调文学的内形式对文学批评的看法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调艺术或美的非功能性,二是无目的的艺术包含诗性和想象,三是文学批评积极的

3 .法国浪漫主义文论

A斯达尔夫人:浪漫主义女作家、文学批评家

代表作: 《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 《论德国》

理论:将文学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两大类。 南方文学停留在生活表层的简单享受,北方文学写得很有深意用社会分析法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气候是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她把北方文学古典诗和浪漫诗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的同义词古典诗歌具有简单明快的特点,偏重于通过前后连贯的完整形象来传达事件本身。 浪漫主义诗歌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着重表现诗人强烈多变的性格诗歌是诗人情感自由表达的见解,根植于人的内在灵魂,视诗为天才事业,诗歌情感是人心灵感受到的存在的宗教情感

b (巽他) :

代表作: 《红与黑》 《拉辛与莎士比亚》

理论(批判反对三一律,大力倡导浪漫主义创作原则,总是结合现实主义讲浪漫主义。从快感的角度来评判文艺作品的优劣和艺术家的功绩(《国王与牧羊人》《艺术品是谎言》)特别注意作家对现实的主观性和表达能力

雨果:大作家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代表作《克伦威尔序》 《莎士比亚论》

理论:“情感表达说”是浪漫主义诗歌和文学的重要目的“诗的三层说”,第一层是抒情短诗,第二层是古代诗歌和当时产生的诗歌,思想第三个阶段是近代诗歌,一切都是一个复合的存在“美丑并重说”,重视的浪漫主义和想象不回避丑怪“类型”是指类型不需要重新创造每个人,而是概括所有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集中于一个人的形态

4 .英国浪漫主义文论

华兹华斯:英国第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

作品的影响极大,标志着英国文学在理论上的转折

代表作: 《抒情歌谣集》

理论:感情是最核心的命题,但感情有自己的规定。 创作中的感情不是诗人的原始感情,而是在回忆中培养出来的感情,诗中的感情已经经过理性的思考和沉淀提出“自然”,自然是人性的最小公分母,最可靠的地表在于当下按照自然生活的人。 主要是用朴素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来表达感情这种自然不加掩饰的方式包括主张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取代浮华雕琢的诗的辞藻在内,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给人民带来了语言和声音的——“诗辞藻”,是指平民口语中很少使用的语言和修辞方法。 “真相”具有以下属性。 其一自然语言是全人类的语言;其二目前散文中最好的例子是生活在自然之中的人们对本源情感的朴素而朴实的表达;其三自然语言与艺术特征相对立。 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想象”。 不仅仅是回忆。 是描绘眼前没有的东西的能力。 是更重要的词。 意思是在它们之外的事物中的内心活动,以及受特定规律制约的创作过程和创作过程。 以想象的创造性为浪漫主义的核心。

B (柯勒律治) :

代表作: 《抒情歌谣集》《文学生涯》《莎士比亚论集》0《批评杂文集》《方法论》0《论诗或艺术》0055-790000

理论:以想象学说作为自己批评理论的支柱对两种类型的诗歌进行了区分和评价。 一个是来自感觉细节和记忆的形象,是天赋的作品。 另一首更好的诗是有机的,来源于生命的观念。 要把诗明确看成是有意识的创作,是自然感情的产物,而不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既要有创造性的张力,有韵律的诗,又要寻求整体诗的意义。

雪莉:恩格斯被誉为“天才的预言家”

代表作: 《会饮篇》 《伊安篇》 《为诗辩护》

理论:诗歌总是快感和形影不离。 快感有两种,一种是持续的,永恒的; 另一种是暂时的特殊,诗歌产生持久而普遍的快感强调诗歌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诗的根本目的是唤醒人心,拓展人的心灵境界诗人要仔细观察灵感袭来的瞬间

第六章19世纪的社会历史批评

当今“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和方法的真正诞生,最初是在十九世纪中期的绘画领域。

社会历史批判:

定义: 19世纪的欧洲知识分子以新兴的自然社会科学和媒体变革对文学批评形式的新鲜和热忱,开创了新的文学理论范式; 通常以报刊文艺评论为主要形式,把文艺现象和文学作品同一定的社会、一定的历史生活、文化等现实相结合,用现实的眼光去关怀文艺,发现和阐释社会历史现实与文艺的关系和影响,考察文艺作品与社会历史内容和作家的关系,从而使文艺作品成为文艺作品最早的社会历史批评雏形可追溯到18世纪的意大利维科,完全确立这一点的是法国艺术学家丹娜。

1 .俄罗斯社会历史批评

贝林斯基

代表作: 《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 《别林斯基文选》 《1846/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

理论:强调个人精神和天性,强调一切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关于文学的民族性和人民性,“文学是民族的自觉”,人民是人民的意思,是国家最低、最基本的阶层。 民族意味着全体人民,从最低到最高,组成这个国家的每一个阶层作为艺术典型的“陌生人”,典型就是否定自己的普遍性而成为个别现象,成为个别现象后又回到普遍性的美学概念,消除了偶然性的现实必然性,在普遍性的同时又富有血肉

被乙车尔尼索夫普列汉诺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普罗米修斯”,被列宁誉为辩证唯物主义之前俄罗斯最高水平的唯物主义理论家和美学者

代表作: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755-790000《俄国文学中果戈里时期概观》0《现代美学概念批判》0《论崇高与滑稽》000长篇小说《莱辛,他的时代,生平与活动》0

理论: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把“美”分解为三个要素。 提出了作为观念、观念的可表达感觉的个体,以及两者之间的统一“美就是生活”的命题,强调凡事都要提醒和展示我们的生活。 它就是美,“丑”是生活的“例外”,更强调了自然和生活远胜于艺术文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C杜贝洛利波夫:

代表作: 《怎么办》《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黑暗的王国》0《真正的白天什么时候到来》《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0《逆来顺受的人》00

理论:“真实性”问题,强调生活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和必然性,用逻辑真实代替事实真实。 真实是作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作品的价值。 深度意味着能够把握现象背后的普遍逻辑规律和必要性;广度意味着能够把握生活现象的完整性和永久性;“形象性”“典型性”原则,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的性格和环境,在艺术上均形象地“人民性” “现实批评”,即批评家把预先编纂的观念和课题强加于作者,使作家接受他人的思想。 不是想束缚作家,毁灭作家,而是重视事实,重视作品本身,从作品出发,认为重要的不是作者还想说什么,而是他说了什么

披萨列夫

代表作: 《美学的毁灭》

理论:宣称自己的批评是“现实的批评”,选择“现实主义”作为自己的文论规范,称自己为“现实主义者”

e俄罗斯作家的文论拓展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反对功利主义的同时,也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坚持文艺忠于现实的观点。 把真实性再次推向新的高度

列夫托尔斯泰:解决“什么是艺术”,归结于我们获得的一种想法。 我觉得所有不引起我们欲望而喜欢的东西都很美。 实现任何一种交流,至少有三个条件。 信息发布者、信息接收者和信息本身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其本身就在于情感的传递。 基督教传达意识和感情的艺术被认为是最崇高、最优秀的艺术区分真伪艺术的重要标志是艺术的感染力。 感染力一是传达的感情有多独特,二是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清晰,三是艺术家的真挚

2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理论

代表作品: 《评论一集》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评论二集》

理论(文学的文化意义)将当时的英国社会分为野蛮人、非利士人、流氓三个阶层,强调文学具有拯救人类灵魂的作用,解决效果最好的是宗教,因此文化批评必须与诗结婚才能显示出真正的魅力和效果。

文学必备素质:从文学效果看历史上成功的作家,对文学的认识是感性的,能够传达文学的真谛。 我相信文学的信念和理想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成分,真正的诗应该“广泛、自由、洞察和温和”。 文学在内容上首先要表现出感动人的最根本的感情,不随人类永恒时间而转移的基本感情; 其次在文学内容上要表现道德思想,但忽视或否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文化。

3 .丹娜的“艺术哲学”

中学时代被老师誉为“为思想而活的人”,丹纳为后来的自然主义理论奠定了初步基础

代表作: 《艺术哲学》《拉封丹及其寓言》0《英国文学史》0《评论集》0《评论续集》0《评论后集》00055-7900000000

理论(人种、环境、时代)该理论在《意大利游记》中进行了说明。 种族因素是内部的主要来源,是民族与生俱来的,环境是外部压力,主要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政治条件。 时代因素对人具有更直接的塑造功能,收集作家的艺术在几个方面初步塑造,使其能将民族性格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落实到创作中。

文学的产生与作家的创作:文学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周围风俗、大侠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 作家的全部工作是表现中心人物或诉诸中心任务

艺术的本质和目的:艺术要形象地把握和控制事物的主要特征。 首先要准确记录对象的特征,然后用“容易感受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得到最佳结果。 “主要特征”成为丹纳论述文艺本质的关键词

文学理想与等级:其一是表现特征的重要程度,文学作品所能表现的“特征”的集中度和重要程度是衡量文学的重要标准。 同时,文学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所表现的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且取决于特征的重要程度

( Eg )将地质学事实比作人的精神地质形态。 最表层是时尚,也就是只能持续三四年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是流行的风气,是暂时的; 深一点的是整整一代人的思想感情,过去以后,这些思想感情消亡的第三层是特定的历史时期,是非常广阔非常深厚的一层,同一个精神状态统治了几百年,摩擦了也站不住脚; 第四层是每个民族的民族本质,最难改变。

这样,可以将文学分为下一层。 首先,是表现现在特征的“时行文学”,流行歌曲、闹剧、小册子、个人小说等比较短。 其次,因为能表现出稍微长期的特征,所以容易被认为是一代杰作,但最终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它再次表现出深沉而绵长的特点,是植根于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精神最深处的伟大文学,它是最有生命力的。

其二,对文学表现事物特征的有益性,以及构成事物目标的高级形式进行考察,试图证明文学与道德有关。 文学形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最低层次上写实派文学和戏剧特殊爱好的典型一般是狭隘、平凡、愚蠢、自私的人物。 第二个层次是坚强不健全、精神不平衡的人物形象;第三个层次是真正完美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英雄形象。 平凡庸俗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文化衰老时期,强势不健全、精神失衡的人物形象产生于文化成熟期,完美英雄形象及其完美英雄形象的文学产生于文化少年时期。

其三,对文学作品效果的集中度也提出了要求。

第七章现代形态文学理论的前奏

现代主义的发展导致了自然主义的诞生,浪漫主义导致了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诞生。

1 .作为叙述方法的“自然主义”

法国作家佐拉小说《英国文学史序言中》第二版的“前言”成为自然主义文学理论诞生的标志

a科学与实证时代

背景: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能量守恒及转化规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三大发现及许多新发现和发明; 孔德一派诞生的实证哲学认为,哲学应以市政自然科学为基础,摒弃抽象本质。

定义:从1865年到1880年前后,由法国的龚兄弟、都德特别是左拉发起的文学运动被称为“自然主义运动”,法德“自然主义”一般被学界公认为比较正统的学派。 可见,对自然主义的判断被认为介于一个理论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理论时代的开始之间。

B从巴尔扎克到福楼拜的发展线索

巴尔扎克( 《黛莱丝拉甘》 )认为是利用司各特小说的写作揭示当时社会风俗现象的社会史家。 赞成作家起到天启的作用,至多为子孙指明一个方向

福楼拜( 《人间喜剧导言》 《致乔治桑书信集》,长篇小说《福楼拜通信集》 )是他文学理论的最高诠释。 追求艺术上的客观性。 即认为必须无我,儿二必须冷漠,超然中立,作品中没有作者的存在。 使他成为当时文学理论发展的中枢。

C自然主义先驱:贡古尔兄弟

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 《杰米尼拉塞朵》

理论:从历史文献入手,研究了18世纪的社会风俗,然后开始撰写第二帝国时期的社会风俗小说。 其主线是以文艺为终身事业的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遭遇,尤其是记录了当时自然主义作家之间的交往。

行为:以其所有产业和版权收入为基金,成立横古尔学院,与法国学院对抗

D左拉《实验小说理论》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家和创作实践者,受到丹纳和生理学家贝尔纳的影响,贝尔纳的《龚古尔日记》是左拉写作《实验医学研究导论》的原因

代表作: 《实验小说论》 《实验小说论》构成自然主义创作的理论基础,

《戏剧中的自然主义》

理论:自然主义作为理论名词,不是左拉首创的,而是来自哲学领域。 左拉有意识地借用,为这个概念建立了一套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文学思想。 根据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建立了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体系,要求“真实性”作为文学创作的目的。 本文认为小说家的最高品格是真实性,真实性是真实地感受自然、表现自然。 虽然仍然主张作家的个性表达,但“独创性”“个性”是从属于“真实性”的,其理论仍然是直接接受前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原则将科学方法介绍给文学,空前提高了文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重要性,文学倾向于从属于自然科学被认为文学最终是由科学确定的自然小说,是小说家通过观察对人进行的真正实验,强调观察和实验,包括正确的解剖和分析。 只承认自然科学所要求的客观事实的实证精神是详细占有资料的方法

及对客观事实加以实录的严格态度,被置换成了文学创作的首要指导原则。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对医学遗传学的借用。

E德国的自然主义运动

两个中心:一个是慕尼黑,以康拉德为代表,团结了一批相同观点的作家,在1885年创立了第一份自然主义文学杂志《社会》,号召表述一种坚定的现实主义的世界观;另一个是柏林,哈尔特兄弟创办了《柏林文学、艺术与戏剧月刊》——1886年柏林成立了自然主义文学团体的重要协会“突破”,主张彻底的自然主义观点。

结论:自然主义文学理论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路的演化和赓续,沿用了现实主义的许多原则,又融入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些新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格。其中最重要的是将自然科学引入文学创作,用生理学遗传学的观点来描写人,实际上补充了文学对人描写的另一个方面,开拓充实了对人和人性的全面深入的描写。

2.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

A“为艺术而艺术”的历程

①1818年,法国哲学家库切将当时流行于文艺界的种种概念提炼为“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口号,这标志着唯美主义运动的开始。

②戈蒂埃最早主张并把“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付诸于创作实践的法国作家。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莫班小姐》,在序中系统阐释了“艺术至上”“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想,集中提出了艺术与社会生活无关,艺术的目的就在于美和艺术形式的唯美主义主张,明确地反对艺术为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服务——被视为唯美主义的宣言书

③1848年,前拉斐尔派兄弟会成立,标志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仙气。以谴责资产阶级反诗意的叛逆者身份,开展自己的艺术创造活动。

④19世纪50年代初,美国爱伦坡《诗歌原理》提出“纯艺术”“为诗而诗”“诗与真理道德无关”等一系列唯美主义的概念和理论。

⑤1857年,波德莱尔《恶之花》,发掘“恶中之美”是波德莱尔唯美主义文学思想的结晶。在唯美主义文学的理论中加入了象征主义的因素,利用象征和暗示来表现内心生活。

⑥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英国重要理论家瓦尔特佩特,出版《文艺复兴史研究》为英国唯美主义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认为艺术作品和它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无关,艺术品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艺术形式的完美。

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王尔德成为英国文坛新的主将,代表作《英国的文艺复兴》,成为欧美各国公认的唯美主义代言人的领导者。并且创办了《黄而志》《萨伏依》两份杂志。

B作为背景的康德和叔本华

①康德:确立了审美不涉及对象的存在,只涉及对象的形式,因而审美不涉及利害的命题。唯美主义者只以他对形式的强调作为理论依据,而把美和艺术等同起来,建立了艺术是纯粹美,艺术在于形式的唯美主义理论。唯美主义者对于康德的解读,是一种有目的的误读。

②叔本华:主要集中在他对美及其本质的理解,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对艺术的目的和功用的认识上。

C戈蒂埃的“唯美主义”宣言

背景:戈蒂埃在1836年发表小说《莫班小姐》,该书的序言被认为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宣言,标志着唯美主义运动的开始。

地位:唯美主义理论的奠基者

理论:①美是不为任何目的的,是只限于人的感觉范围的,是种妙不可言的东西。这种无功利的美的概念来自于康德,也是唯美主义最重要的原则。②艺术的全部价值在于完美的形式,特别注重语言的雕琢和修饰,强调诗歌的节奏和韵律③把为艺术而艺术看做是艺术的最高目的,直接以作品实践了唯美主义理论的原则追求。其中成员马拉美,魏尔兰成为后来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

D学院型理论家:佩特

代表作:《文艺复兴》,部分学者认为其结论部分可以看作是唯美主义的真正宣言

理论:比前者观点总而言之更加脱离现实,认为艺术的目的功用仅仅是为了丰富刹那间的美感,感性永远是文艺批评最重要的东西。

E王尔德的“唯美生活”

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被认为是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小说序言被认为是王尔德唯美主义宣言,主要作品《英国的文艺复兴》《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流言的衰朽》等。

理论:①“纯艺术”观念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坚信艺术的独立生命和自身价值,主张艺术的本身就是目的②艺术是高于自然的,自然是艺术的原料,艺术赋予自然以美的形式,把关心生活和道德的艺术成为“谎言的衰朽”,认为艺术的形式拯救了生活形式的贫乏③反对生活道德的另一方面,则是追求感官享受的美,以颓废和狂放的享乐主义向社会道德宣战,说明艺术不是依赖于道德而存在的,也不仅仅是为道德服务的。

F唯美主义的理论方位

理论:唯美主义理论主要是靠主观来回避客观现实,以便集中精力在艺术形式上展示美的存在。在19世纪末兴盛,具有独特的“世纪末”情节,苦闷,绝望,厌世,带有浓厚的颓废色彩,而颓废主义又常被用来形容当时包括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在内的一系列文学理论思潮。

3.具有通感色彩的象征主义

理论上的象征主义以1890年为起点,可以说它是划分西方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界线。象征主义理论的出现,是对自然主义理论的一种反拨。在对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双重关注中,象征主义逐渐确立了自己的道路,为现代主义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因此也被称为“前现代主义”。

A流派概况

定义:“象征”在希腊文中指的是一个物件分成对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的时候拼成一块,用来表示友善的信物。后来被引申为某个观念或事物的代表,“象征”是形象大于字面意义,要求体现本体的实质,欧洲中古文学中“象征”多是约定俗成的系统,而带有现代气息的象征主义,往往采用具有鲜明个体想象的象征系统。

发展:1996年,希腊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正是提出了象征主义这个概念

其理论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法国的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的功劳,他们被称为前期象征主义,1898年马拉美逝世,标志着前期象征主义的结束。20世纪初又再度崛起,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叶芝,法国的瓦莱里等,与该派密切发展的还有意象派的诗歌和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庞德和休姆。

B波德莱尔

代表作:《美学探奇》《浪漫派艺术》诗集《恶之花》,著名的十四行诗《感应》可以说是一份纲领性的文件,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宪章”

理论:认为感觉不仅仅是感觉,也能表达情感,而且客观事物不仅仅是客观事物,而是隐藏在它们后面的理想形式的象征。其诗歌理论的核心就是“通感”,以丑为美的原则,处处运用象征手法,以及那种颓废的情调和情绪,都成为后代诗人效仿的方面。

C马拉美与前期象征主义

背景:魏尔兰展示了象征主义理论强调“音乐性”的一面,除了“音乐性”的旋律,节奏和音响以外,还强调诗的“色调”,指的是千变万化的诗情。

兰波则为象征主义理论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进一步要求用直觉和想象来创造在日常事物后面的真实,为超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出现做了准备

马拉美——被称为是“象征主义的象征”

代表作:《牧神的午后》

理论:诗学理论具有神秘性,①认为私人应该是世界的解释者,只有具有特殊感受的人才能进入诗歌世界,因此十分重视“暗示”的重要性,认为暗示是诗的乐趣产生的源泉②诗的音乐性也成为他关注的话题,对诗歌的形式十分重视,对诗歌语言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甚至在诗歌创作中增添图标画面,还运用了空白,间距和停顿,采取了特殊的版式。

D象征主义的复兴

这一派别自20世纪初兴起后,从法国波及到英德美意拉美等国,在20年代达到高潮。后期象征主义更注重重大的社会题材,更能表现现代意识,技巧上也更具有试验性。

代表人物:

①瓦莱里:代表作《海滨墓园》《象征主义的存在》

理论:认为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活动确实存在,这种活动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强调人的独特性的重要,力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继承了前人对诗歌音乐性的关注,并确定为他诗歌理论的核心。这种“音乐化”不仅仅指的是诗的语言的音乐化,更为重要的是指诗的语词关系与人的感觉精神之间的应和。开始注重抽象思维和理性的重要性,与前期多少有了点区别。

②叶芝:代表作《诗歌的象征主义》

理论:认为象征高于隐喻,象征是整体的,体系化的隐喻。把诗歌感人的根源追溯到了象征主义,从而提高了象征主义文学理论的地位,对象征主义诗歌创作提出了要求,认为诗歌应排除外在世界和日常意志的干扰,用各种形式和想象力来充分体现微妙的内心世界。把象征分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象征”的最高境界。

E象征主义的余韵

代表人物:美国的庞德,英国的休姆

①庞德:代表作《回顾》

理论:对“意象”的观念进行解释,认为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②休姆:对意象提出了要求,认为诗人应该不断创造新的意象,而且要更精确地描绘意象。

4.现代主义的出现

A“现代”分析

定义:“现代”首先意味着灾难和破坏,是一种历史性的震荡,这一时期“主义”开始泛滥,例如后期象征主义,意象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人们难以用确切的方式为这些主义之间划分出界限,但渐渐看出了它们之间的共通性,便把它们共同称之为“现代主义”。

特性:现代主义,现代,现代性,并不是理想的理论术语,它只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不符合人们以往对概念术语要求的“质”的规定。

B“非理性”的时代与哲学

C现代主义列举

①后期象征主义:以丑为美,对怪诞的表现,对内心世界的重视,独特的表现手法,构成了现代主义一些基本特点和要求,而且不局限于个别国家,而是在众多的欧美国家开始了自己的发展,为现代主义的流行和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未来主义:产生于意大利,后来扩展到俄国,法国等国家。马里内蒂是未来主义的创始人,1909年2月,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新的感受,而新的感受又必然要求新的表现形式,这种新的形式就是未来主义。

③表现主义:最初是德国的一个美术运动,后来扩展到文学和其他艺术部门。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于是在精神领域中寻找自己的答案,企图在朴实无华的原始社会和东方文明中寻求寄托。以意大利的克罗齐和英国的柯林武德为代表,克罗齐“艺术即直觉”,柯林武德“表现理论”都成为表现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从“直觉——表现”这个前提出发,认为艺术只存在于作家艺术家的想象里,有意识忽视了艺术技巧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

④超现实主义:一群不满现实的小资产阶级作家、诗人、艺术家提出的理论注重,最早出现于法国,奉行“破坏就是创造”的达达主义,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理论运动的先声。1924年法国布勒东起草《超现实主义宣言》发表,《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创刊,超现实主义研究所成立。他们以极大的敏感看待社会的变革,对改造世界改造生活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向往人类精神的彻底解放,反对各种社会的文化的道德的偏见和桎梏,在文艺上甚至宣称文学艺术应该为社会革命服务,但同时听命于个人的灵感和潜意识,文学艺术的目标不是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而是他们认为可能存在的或将要存在的世界,即超现实世界。

⑤存在主义:非理性的特质,对世界和人类处境的荒诞看法,却是现代主义的内涵所在。

D现代主义与城市经验特点:现代主义把城市选为它的自然发展第。现代主义文学,可以说是城市的文学。其作品倾向于浓缩于城市经验,并开始超越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对于城市的描写,倾向于多元化和超现实化,把现代城市作为个人意识表现的舞台,将城市看做一种全新的生活系统。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许多见解是由作家提出来,所以在总体上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八章20世纪初的方法论转换

主要人物:尼采,索绪尔,弗洛伊德。他们有一点是相通的,即方法论意义上的转变,都对根深蒂固的传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颠覆,为自身领域的发展寻找新的可能性。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提出,给理性精神和基督教精神学以沉重的打击,弗洛伊德在意识的背后寻找“潜意识”,这不仅进一步瓦解了理性精神的传统,而且在探究人类自身奥秘的进程中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索绪尔在人与语言的关系上做了一个颠倒,不是人运用语言来认识世界,而是语言通过人为世界立法。此外,任意性原则的提出,也是他对理性精神的一个重创。

1尼采的“悲剧”与救赎论

尼采是19世纪后半期重要思想家,主要以西方文化“叛徒”的身份出现,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重要命题,对西方传统价值体系——对真理的追求形成理性的精神,对上帝的信仰中产生的基督教神学提出了全面的质疑。

其思想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止时间从1870到1876年,这一时期深受叔本华哲学思想和瓦格纳音乐精神的双重影响。“生命意志”和“酒神精神”,“生命意志”本来是叔本华的重要哲学范畴,尼采只借用它来说明艺术尤其是悲剧艺术的气质,其含义已经与叔本华的概念大相径庭;“酒神精神”更加清楚地预示着“强力意志”学说的诞生,酒神精神作为生命意志的最高表现方式,其本质意义在于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代表作:《悲剧的诞生》

第二阶段起止时间是1876到1881年,这一时期开始创立自己独特的学说体系。开始重视对艺术现象进行经验性的描述,其早期非理性笼罩下的“艺术形而上学”渐渐被“艺术生理学”所取代。

代表作:《曙光》《人性,太人性了》

第三阶段起止时间1882年到1889年,提出了标志其思想进入成熟期的重要范畴“强力意志”,并以此为核心对前期思想进行规整,从而建构完整而统一的思想体系。“强力意志”具有三个显明的特征:强烈地趋向自身,即“自我肯定”的意志;坚定地向着他者,即“自我超越”的意志;通过完善自身而获得超越,即“自我超越”意志。

代表作:《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超善恶》《道德谱系》《偶像的黄昏》《权力意志》最为重要

A悲剧理论

代表作:《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系统讨论美学和文艺问题的著作,也是他全部美学和文艺思想的基点。书中探讨阐释了艺术的起源,功能及其对个体生命的意义,提出了其美学和文艺思想中两个重要范畴——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悲剧的诞生和理论的衰落。

理论:①日神精神——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支配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同时也使大自然呈现出美的外观。日神既具有艺术的魅力,又预示着生命和希望。用日神来象征人追求世界和人生的美丽外观的精神本能。

日神精神是一种梦的精神,把人带到幻想世界,使人沉浸于世界万物美的外观之中,忘却人生的苦难与悲剧性实质,放弃对世界和人生本来面目的探求,而只是在梦幻般的感觉中体验审美的愉悦,并依此来品味人生。

“日神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共同特点是注重外观形象,其深层基础是人生的痛苦和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通过幻觉来求得解脱的艺术冲突。因此,日神艺术呈现出的只是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它要求艺术遵循适度的法则,“适度的克制,免受强烈的刺激”是日神艺术的最高境界。

“日神精神”表现出了更美丽,更和谐,更完善的世界,但是其梦境并非完美无缺,也有自身的局限在于对无节制的激情的遏制。

②酒神精神——酒神是葡萄酒与狂欢之神,也是古希腊的艺术之神,在诸神中以酒和狂欢著称,是丰收享乐和尽情放纵的象征,酒神代表醉狂的世界,使人们沉迷于酩酊大醉后的狂歌漫舞,并在这种狂欢与放纵中与世界融为一体,感受生命的欢悦,忘却人生的痛苦,其实实质是使个体完全消失在自我忘却的迷狂状态中。

酒神精神是一种“醉”的精神,在人们酣醉狂放的状态下体现出来,是一种文化力量,是面对人生苦难时所采取的超越姿态。在酒神精神下,人们压抑着的原始激情得以展现,个体生命被束缚的状态得以解除,从而在心灵深处领略到与世界本体相融合的满足。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瓦解,个体化原则下的自我主体消失,主观与神秘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感受到自然永恒的生命力,得到一种不可言状的快感。

酒神精神是尼采美学和文艺思想最核心的范畴,破除外观的幻觉,使个体生命与世界生命本体相融合,在悲剧性的陶醉中直视人生的痛苦,并把这种痛苦转化为审美的快乐,被称之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

酒神精神具有以下特征:a是一种情绪系统高度亢奋的精神状态,人在这个状态中超越个体化原则和现象领域,达到个体与世界总体生命的交融b是一种特殊的肯定人生的态度,现实生活中个体生命容易消逝,其中充满不幸和痛苦,但是世界总体的生命是永恒的。C是与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精神相对立的,酒神精神凭借对世界总体生命的信仰来肯定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酒神冲动及其在痛苦中所感觉的原始快乐,乃是生育音乐和悲剧神话的共同母腹。酒神艺术是表现世界和生命本原的艺术,它使人们穿越现象,达到和生命本原的融合,通过对现实人生的形而上的慰藉,感悟生存的永恒乐趣。

③日神的梦境世界是创造个体,通过颂扬现象的永恒来克服个体的苦难,是对人生痛苦的解脱;而酒神的迷醉现实则消灭个体,在万象变换中永远创造,生机勃勃,热爱现象的变化,是对大自然神秘统一的感知。

④悲剧从悲剧歌队中产生,是从祭祀酒神的颂歌中产生的,酒神颂歌中的萨提儿歌队是悲剧的雏形。悲剧是在酒神的陶醉下产生的一种日神式的幻象,这种幻象是酒神状态的日神式完成,是酒神认识和酒神作用的日神式的感性化,戏剧就是随着这一幻象而产生的。当日神精神占上风时,便产生了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叙述文学,当酒神精神占上风时,则产生了以音乐为特征的无形艺术,而当二者在更高层次上获得统一时,悲剧就诞生了。

尼采反对悲剧模仿现象的现实主义文艺观,提出了悲剧的非现实性,认为悲剧要表现意志本体和先于事物的普遍性,其悲剧理论第一次以非理性主义的方式来考察艺术,为文学艺术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B艺术与人生

尼采的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把艺术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赋予艺术以形而上的意义。

①尼采的全部理论可以归结为两条,一是艺术反映人生,即具体形象表现内心不可捉摸的感情和情绪;二是艺术对人生的逃避,即对形象的观照使我们忘记伴随我们的感情和情绪的痛苦。日神精神要求人们就算人生是一场梦,也要有滋有味地做下去,酒神精神不回避痛苦和毁灭,在肯定生命的同时,也肯定了生命的悲剧性,其目的是在人生悲剧中超越悲剧本身,体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尼采的人生是一种审美的人生。

②艺术与生命是等同的,生命通过艺术得以拯救,艺术的这种拯救表现在以下几点,即“艺术是拯救认识者的良药”“是拯救行动者的良药”“是拯救受难者的良药”,艺术拯救他们,生命则通过艺术拯救他们而自救。

尼采对悲剧,悲剧产生的快感作了界定,认为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悲剧所表现的是从梦境的静观中所获得的审美快感,二是悲剧通过现象的毁灭从而让我们领略了源于艺术之根源的最高快感。

③尼采看来,艺术是一种非现实的存在,而现实是需要克服和超越的,人只有在否定现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梦幻般的理想,才能借此生存下来。

C影响与评价

①尼采的影响:

首先,尼采是生命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其核心是人的生存状态问题,继承了叔本华“生命意志”学说,把“生命意志”改造为“强力意志”,强调生命的本能和人的精神能量,张扬个体的欲望和创造力。

其次,尼采思想与生存主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存在主义中,尼采占着中心席位,存在主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正是由尼采首先感受到并提出来的。

再次,尼采在心理学领域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可以说是最早揭开深层心理奥秘的心理学家。尼采关于无意识的研究对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始意象等问题也有一定影响。

最后,尼采的方法论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尼采提出超人哲学,主张把哲学从纯粹思想中解放出来,使之贴近人生,进而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世界。

②尼采的文艺思想:

首先,尼采的文艺思想中贯穿着重估一切价值的重要命题,简而言之即是重估艺术的价值,进而重估生命的价值。

其次,尼采文艺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审美与理性的冲突,倡导一种“诗”的思维,即一种艺术地理解世界的方法。

总之,尼采的价值在于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于中级话语权力的迷信,为历史提供了一种有生命感的理论境界,其悲剧理论套用黑格尔的历史目的论,把悲剧的诞生看作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正——反——合的演进,但是他又过分夸大艺术的功能,把疗救资本主义文明弊病的希望寄托于少数超人的身上,这种排斥社会和群体作用的天才观,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2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文学理论

弗洛伊德在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人物,褒扬他的人将他的“无意识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并称为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三次科学革命。

A“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也叫做心理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无意识”理论

背景:“无意识”是英国神学家柯德俄斯在1687年出版的《宇宙之真的推理系统》一书中最早明确提到的。

代表作《精神分析引论》

内容:讨论“无意识”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是发表于1912年的《关于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把人类精神分为三个层次:最下层为“无意识”,它是心理结构的深层领域,是人的生命活力被诸多外部压力遏制住而不能实现的部分,是心理系统最原始的基础和最根本的动力,是人们受到压抑而没有被意识到的充满本能和欲望的心理活动;中间层为“前意识”,也就是经验系统,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并能从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最上层为“意识”,也就是理性认识的部分,是自我能够感知和察觉的心理活动,清醒地承受着外界事物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刺激。

②“人格结构”说——精神分析理论成熟的一个标志

代表作:《自我与本我》发表于1923

内容:所谓“本我”id是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为人的整个心理过程提供充足能量的无意识部分,其中蕴藏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按照快乐的原则来满足人的本能欲望;所谓“自我”ego,是指本我经过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处于“人格结构”的表层,是意识的部分,自我按照现实的原则来调节和控制本我的运动,其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于压抑和制约本我的非理性的欲望和冲动上;所谓“超我”是指道德化了的“自我”,它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出来,是接受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住家形成的,代表着道德理想的标准与伦理行为的规范。超我处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按照至善原则监督,知道自我去管制约束本我的非理性冲动,以便达到理想自我的实现。

③“本能”论

内容:“本能”是一种源自体内而表现在精神上的内在刺激,是一种内在的需要。早期分为“自卫本能”和“性本能”,即“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在其中最强调的就是“性本能”,认为“性本能”是“无意识”的基础和核心,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最终基因。提出了“心理能”的概念,称这种在心理过程中起作用的性欲能量称为“里比多”,它给人的本能和欲望提供能量,是人的全部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但是把“性本能”看做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梦”的理论

内容:具体来说,梦的发生有一个心理内驱力,即愿望的达成。其次,梦的发生运用了独特的形式和手段,即改装。最后,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般性来源,孩提时期的经验,肉体上的刺激。梦的运作有四个基本过程,第一是凝缩作用,即以简缩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隐意;第二“移置作用”即以隐意的元素取代或者置换另一个隐意元素;第三特殊表现力,即将思想变为现象,用幻觉的形式表达某种心理意识和观念;第四二度校正,即梦的润饰作用,通过对梦的产品进行重新排列,使其原有的构成秩序变得交错杂乱,以此表现其伪装的隐匿思想。

B“精神分析”文论

代表作:《作家与白日梦》《精神分析引论》

理论:①文学是性欲的升华

内容:人类的文明可以说是建基在本能的压抑上面的。所谓“升华”就是“改变本能的目标,使其不至于被外部世界所挫败”,艺术家优于常人之处在于能够寻找到一条与客观现实相妥协的道路,通过艺术创造的形式使受压抑的欲望获得替代性的满足,并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可。“艺术的产生并不是为了艺术,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发泄那些在今日大部分已被压抑了的冲动”。

②俄狄浦斯情节

内容:“情结”来源于一切被压抑了的性本能冲动,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被压抑的“力比多”在无意识领域所形成的创伤性记忆。最著名的情结就是所谓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决定艺术家创作冲动的是人类的无意识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俄狄浦斯情结,艺术创造所渴望表现的内容也是这种情节,艺术佳品以此情结为动力而产生。

③作家与“白日梦”

内容:文学创作是作家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本能欲望的一种手段,幻想的实质就是人在实践中被压抑的欲望的感性显现,对于作家来说,其创作过程就类似于白日做梦。“白日梦”与“艺术是性欲的升华”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即文艺创作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缺失的一种想象性,替代性补偿,作家借此获得情感宣泄和心理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创作是化妆了的梦,作者以委婉隐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幻想。

梦与文学创作虽然在表现愿望上市一直的,但其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创作是作家的有意识创造,受作家意识控制,而梦纯属于无意识,对特定的主题选择也是无意识的;其次艺术作品具有可传大型,可与其他人共同分享感情体验,梦则不然,纯属于个人的;再次,就形式而言,梦和艺术创作都具有意向性,但相比而言,艺术创造了更美好的世界。

C影响及评价

泛性说,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说,影响了好几代作家的创作思想;无意识,梦幻和自由联想说开阔了作家的视野,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技巧;精神分析法,人格说和俄狄浦斯情结成了精神分析学派批评家的批评武器。

其文艺观的最大贡献是帮助艺术家们拓展了艺术描写的心理世界,提高了理论家对心理文艺作品的认识水平,促进了他们对人性的反思。

3.索绪尔论“结构”与“任意性”

索绪尔是20世纪初最重要的一位语言学家,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为现代语言学三大结构主义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奠定了基础。其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范例,从而促成了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诞生,区分了“所指”和“能指”,并把“任意性”作为第一原则贯彻其中。

第二,索绪尔关于方法论的论述以及他研究语言的总思路,清晰地体现了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

第三,为开辟人类行为研究的新思路做出了贡献。

A“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理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本身并不表现出来,作为一套符号和规则,作为词汇和语法体系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是语言活动的社会性部分,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表达观念的媒介;“言语”则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个体在具体日常情境中进行的话语活动,是一种个人行为,在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意志的支配。

B“能指”与“所指”及“任意性”原则

理论:①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由能指和所指两方面构成,能指是表示意义的形式,所指是被表示的意义。

②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即“任意性”原则,任意性是符号的本质属性。关于“任意性”存在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能指和所指作为语言符号系统里的两个基本要素,他们之间的关联是任意的;另一方面,能指与所指的生成也是任意的,都是对连续体进行任意划分的结果,能指是对声音连续体进行的任意切分,所指是对概念连续体进行的任意切分。

C“组合”与“聚合”,“历时”与“共时”

理论:①句段关系,即语言的组合关系,是话语中各个要素一个接着一个所形成的线性关系,语言的存在和表达方式总是时间性的,人们不可能在同一瞬间完成多个符号的语言传达。

②联想关系,亦所谓的聚合关系,是话语之外各个有某种共同点的词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的集合关系。不是以长度为支柱的,它们的所在地是在人们的脑子里,是属于每个人的语言内部宝藏的一部分。

③“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历时语言学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而语言学家必须排除历史,才能把语言系统描写清楚。

D影响及评价

其理论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使语言摆脱了传统反映论语言观的只顾,成为一个与物质体无关的独立自足的分析现象②冲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把语言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关联中剥离出来③使人们意识到,人并不能通过语言实现对客观对象世界的感知,语言符号不仅表征了世界,更在构建着世界本身④为语言形式和意义理论的研究开启了很大的空间⑤影响了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研究,启发了列维施特劳斯的深化模式研究。

第九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

1.理论概述

背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是指1914年到1930年俄苏出现的文学理论流派,是二十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其诞生以两个学术活动团体的产生为标志,这两个学术团体也就构成了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中心。1914年到1915年以雅各布森和托马舍夫斯基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学生建立了莫斯科语言学会,该学会以促进语言学和诗学研究为宗旨,随后1917年初,彼得堡成立诗歌语言研究会,即所谓的彼得堡学派,其代表人物是什克洛夫斯基和伯恩斯坦等,俄国形式主义的简称市奥波亚兹。

经过:①从1914年莫斯科语言学学会的成立到1920年,为形式主义早期阶段,这一阶段与未来派诗人过从甚密,在理论上为未来派的创作奠定合法化的依据,什克洛夫斯基《词的复活》就是对未来派的辩护词,这也是作为了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开端的标志性宣言——一方面,是宗教哲学派的文艺批评当时还恨流行,象征主义理论蔚为风尚,以舍斯托夫等人为代表,以幸而上学的宗教和哲学观念为作为方法论基础,另一方面学院式的文学研究则以实证主义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将文学发展的原因归结为文学以外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没有摆脱机械决定论的影响。文学语言的独特性,文学语言得以发生作用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同日常用语的区别,就理所当然成为了俄国形式主义者关注的重点。

②从1921到1930年,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后期阶段。1928年雅各布森和迪尼亚诺夫联合发表的《文学与语言研究诸问题》一文是俄国形式主义派对自身理论的最重要的反省和推进。后期的巴赫金学派和塔尔图符号学派以及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都不同程度上受了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

内容:概括起来,其特点有以下方面

①非常明确地表示对具有科学性的文学理论的追求,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科学的文学理论的理论流派,出现了“文学性、反常化、程序、主导、日常用语、诗歌用语”等独具特色的一些理论术语。同时要排除对“技术人员”和“唯美派”的误解

②将艺术形式作为理论的主要探讨对象,不是文学作品的内容而是文学作品的程序,艺术手法才是其理论研究的对象。所谓的内容事实,是不会脱离艺术创造的普遍规律而独立存在的,所谓的内容和形式的划分,使文学中有了审美的成分和非审美的成分的区别,这并不符合艺术作品的本质。

③即同语言学理论的关系及其紧密,在未来派诗人那里,诗人有创造语言的特权,雅各布森和迪尼亚诺夫联合发表的《文学与语言研究诸问题》是将文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相结合的典范。

2.什克洛夫斯基的“反常化”理论

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人物,其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反常化”,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俄国形式主义崇尚言语创造在理论上的一种体现。

理论:①艺术的本质就是“反常化”,就是把人们本来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东西直入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中来考察,进而使人们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新的感受。当事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对它往往视而不见,感受不到它独特性,这一过程被什克洛夫斯基称之为“自动化”。而根据反常化的理论,诗歌就不是对现实的模仿或者仅仅是塑造某种形象,而是一种对语言进行加工的话语,是变形的,在语音和词汇构成,在措辞和由词组组成的表义结构的特性发面考察诗歌言语。

②反常化理论还使人们开始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即诗歌语言与日常用语之间的区别问题。因为诗歌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反常化,是对日常语言的变形和扭曲。

3.雅各布森的“文学性”理论

A“文学性”理论及其意义

理论:①“文学性”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心问题,文学科学的对象是文学性而不是整体的文学或个别的文学文本,是使文本成为艺术品的技巧或构造原则,只有使一部既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特性,才是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②“文学性”概念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价值,它决定了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换言之,文学性概念所揭示的问题领域其本身所蕴含的功能及其意义,已经预设了文学理论研究的思考方式和研究途径。

③莱辛1759年发表《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一书中,文学一词才刚刚包含有现代意义的萌芽,即指现代的文学生产。1800年,法国斯达尔夫人《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则真正标志着文学的现代意义的确立。

B语言学与诗学问题

理论:①雅各布森强调的“从言语到诗学作品的转变”及其实现这一转变的“手段”应该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这些方法包括了辞格,时空游戏,独特的词汇,句子构造,修饰语,谐音,同义和同音以及押韵等等。

②对语言的研究必须设计它的多种功能,诗学研究的是语言的诗性功能,只是语言的多种功能中的一种。将某个言语事件或者某一种语言传达行为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六种:发送者、语境、信息、接触、号码、接收者,从这一理论中可以表明,意义并非稳定的实体。从而强调了雅各布森最基本的理论研究取向,强调语言学对诗学研究的重要性,强调诗的功能是增强符号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任何语言符号都包括选择和组合这两种基本结构排列模式,在共时的层面上,是联想式的隐喻,就是一种相似性和类比性原则,在历史性层面上,是横向的邻近性原则的组合关系。

③提出了“主导”这一概念,用来完善他所提出的语言的功能理论。主导是一件艺术品的核心成分,支配决定和变更其余成分,正是主导保证了 结构的完整性。

4.其他俄国形式主义者的理论

A托马舍夫斯基

理论:对文学的定义较为开放和灵活,对文学理论和语言学之间的关系也做出了必要的区分①诗学的任务及使用语言和艺术语言的区分,实用语言存在于它所产生的条件之中,由会话时刻的状况等因素决定,因此实用语言是不可重复的。

②主题:在创作过程中,各个单独的语句根据各自的意义彼此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有某种因素将语句联系到一起,这个因素就是主题。整个作品有自己的主题,而作品的每一部分也都有自己的主题,当一部作品根据其要揭示的主题写成的时候,它就具有了统一性。

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统一性,是通过对一些小的主题要素的顺序安排来实现的。他提出了本事和情节的概念,所谓“本事”就是在整个文学作品中,读者所知道的彼此相互联系的全部事件,而“情节”虽然是事件的展开,但它遵循的是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顺序。

B迪尼亚诺夫

理论:①文学研究面临着两个困难,一个是材料的困难,即通常人们用词和语言来表示,另一个款按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所谓的材料,毕竟还是属于形式的东西,而结构原则必然需要在文学的演变中来认识,因为仅仅对一部作品进行孤立的研究是无法正确判断和谈论其结构的。

②所谓的传统,不过是某一种体系中的有一定用途,起一定作用的一个或者几个文学要素的不合理的抽象,是对在其他体系里的具有另外用途的同样的要素的缩减,缩减之后突出那些有用途有作用的文学要素,根据这种要素组成文学的演变系列。

③根据主导概念,那么所谓的演变就是功能和形式要素的变化,是各个体系的替代,而这种替代的前提就是创造新的形式要素的新的功能,这种新的创造就是反常化的效果。

④《文学与语言研究诸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最重要的自我反省和理论推进,a强调俄国文学和语言科学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使其理论基础精确而可靠b对于文学中所使用的种种文学性和非文学性的材料,只有从功能的角度考虑,才能纳入科学的轨道c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对立观念,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假设d语言和言语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d要揭示文学或语言历史的内在规律,使得确定文学系统中每一种特殊的变动特征成为可能。

5.普罗普的叙述学研究

代表作:《民间故事形态学》该书应用形态学的分析方法,对俄国民间故事的构成因素,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构成因素同整体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找到这些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学界一般认为,该书是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先驱。列为施特劳斯的神话学研究以及结构主义理论都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

理论:所谓的功能,就是根据人物在清洁过程中的意义而规定的人物的行为。构成民间故事基本单位的不是“描写对象”,不是“母题”,而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功能”。

6.评价

①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概念,诸如文学性、反常化、诗歌语言、日常语言、材料和程序等,对后来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及其广泛的影响。

②第二个批评就是指责它“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派,当然俄国形式主义自身的理论趋向,难免使之陷入形式主义的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