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小传统下的青年诗歌

新诗小传统下的青年诗歌

作者:杨碧薇

在汉语新诗的百年传承中,“穆旦”这一传统在学院青年诗人中更为突出。 用引号把穆旦的名字括起来,不仅是穆旦本人及其作品,还有对穆旦作品和翻译的评价、对穆旦生平和时代的考证、对穆旦文学史地位的讨论,甚至是对穆旦至昌都新诗谱系的梳理,等等这些工作,不仅需要诗人,还需要有理论素养的批评家、学者参与。 因此,关于穆旦的批评研究一直以来都以高中为主。 学院诗人,特别是科班出身的诗人受到《穆旦》的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穆旦当然也影响了我的文章。 他的样子在我的诗中并不明显,但他提供的诗学经验,已经成为我诗基础的一部分。 同样的事情也有江阴。 江汀,1986年生,安徽望江人,青岛理工大学毕业。 他访问了穆旦的坟墓,多次和我说了关于穆旦的事。 他非常赞赏穆旦末期的诗。 我也觉得如果没有这些作品,穆旦的诗人身份就大大欠缺了。 在江阴的诗中,我时不时地感到压抑和疏远的淡淡冷感。 这与穆旦晚期的诗如神,温度也相似。

这里谈谈另一位学院诗人康宇辰。 她199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本硕博全部就读于北京大学,主修中国现代文学。 读着读着,我发现她的早期诗受到了穆旦的影响,它首先表现在语言上。 江弱水在其批评名著《伪奥登风与非中国性:重估穆旦》中,奥登经常使用“学习”、“知识”等词,穆旦也习惯了,“这些论文型的词,从奥登的诗中蜂拥而来,沉淀在穆旦的诗中。 在汉语语境下,穆旦的诗句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他清除了昔日诗人常用的“诗性表达”,大量使用了“非诗性”术语。 纵观各国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医学,都是凭借其丰富的分析性抽象性、带有学风的枯涩感,创造出智力型的”。 在康宇辰的诗中,也读了很多“知识型”“论文型”的语言。 光是《不严肃的时辰》,就出现了“学院”、“学者”、“史料”、“理论”、“学术”等词汇。 《博士生的迎新夜》有《修身齐家》、《书》、《稿》、《鲁迅》、《胡适》等。 单词化后再看句法。 穆旦经常注意到,将“一个”与抽象名词和意外的短语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陌生的效果。 《春底降临》有“绿色秩序”; 《诗八章》有“变形的生命”; 《隐现》有“新的回转”“良心”等。 类似的表现也出现在臧棣、康宇辰等诗人的笔下。

语言和句子都偏向于“形式”。 穆旦对康宇辰的影响,还体现在诗的“神”上。 和穆旦一样,康宇辰的诗充满了内宇宙的激辩。 她的表现总是从对自我的提问开始,然后一步步分析,辩证; 她的提问有时会有明确的对象,但最终会借着与他人的对话之机,回归内审和自言自语。 这些讨论的声音有激烈的也有冲突的,但未必有最终的答案。 诗人只是在讨论这个过程中抵消了对确定性的探索。 所以,这些诗的结尾,总是回归自我说服和自我救赎。 这一点与穆旦不同。 穆旦的辩论也出于困境,但在辩证法中,他尝试着寻找“向天而去”的道路,把自己置于存在的荒野之中,把答案置于信仰的探讨之下。 对他来说,“信仰”也只是一个知识体系,一个外在的装置。

辩证的反动作用于字面上。 康宇辰在许多富有辩证色彩的诗中,使用了缜密的长句。 与她正相反,曹僧写了许多短而活泼的句子。 曹僧,1993年出生于江西樟树,毕业后在复旦大学工作。在博士阶段,他的研究从哲学转向了中国现代文学。 曹僧出版了诗集《群山鲸游》,书中的许多诗都有民歌的风味,不难让人联想到新文化运动初期胡适、刘半农、钱玄同等开展的歌谣运动。 歌咏运动当然有民俗学和历史学的含义,不仅体现了文学层面,也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对新诗学的构想。 与康宇辰笔下的“穆旦”小传统不同,曹僧的新诗创作表现出更加浓厚的民间性。 这种民间性是从外面看的,从上到下,与歌咏运动先驱们的身影十分呼应。 这些诗带有南方气息,是在游戏性的外衣下,冷静而尖锐的诗体探索。 《莘庄立交下》采用类似英雄体的形式,为2文1段。 文章虽短,但“莘庄小道撩起梦中新人,/三两土坟弹旧名片”、“仍说不平坦的绿浮萍,/听迷迭香奔跑的声音”等,说明的余地很大。 另请注意,诗的结尾写着“戏赠王百万及诸公”,明确了游戏的特征。 简而言之,它是一条从内容到形式,包含方法论的写作路径,几乎贯穿于曹僧的整个创作。

对比曹僧与康宇辰,后者的自辩虽然缜密悠长,但所要表达的却比较清晰,曹僧的诗具有更多的不透明性和不可分解性,这一美学特征一方面来自跳跃性,另一方面也是诗人无意给诗以充分的背景信息。 《五个小孩》就是典型的例子,这首诗也很有游戏性,最神秘,让人联想到神话原型批判的主张,但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应该更大。 去年,曹僧写了《三五个》。 “三五个你”和“七八个你”在诗中反复出现,句式和语言的设定充分体现了他的语言之巧妙。 机巧,也是曹僧诗歌的突出特征。 从语音层面来说,这首诗给人一种易读的感觉,但乐趣的背后,却有着非常困难的语言安排。

更年轻的诗人也试图调和传统和创新。 在这方面,赵茂宇的诗具有典型性。 赵茂宇1996年出生于云南昭通,温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云南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在臧棣、陈先发、余怒等上一代诗人的影响下,赵茂宇这一代学院诗人已经有了比较牢固的语言本体意识。 他的《小神》 《水中观记》等,注重诗的内涵空间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如《水中观记》,“我住在池塘下,清晰可见海王星/向着宇宙的山谷,像灰鲸的背脊一样流动”,这些句子背后的感受力安静而尖锐,让读者有多层次的想象力另一个《小视觉》也从视觉到心理,探索人的直觉和潜意识。 “橘子里铺成错综复杂的道路,饮茶的人/喜欢细品,有白色的经脉,伸向空中的云”。 赵茂宇诗歌的关键词是空间、虚构、传播、移动。 他认为他对“世俗场景、物象细节、空间变化”有更高的敏感度,基于这种偏好,他一直追求“在语言视角的切换中完成的、具有流动性和拓展性的空间感和场域性”。 而他所期望的对物象的抓取、语言的传播、感觉的移动,都受到海子、陈先发、雷平阳、臧棣、余愤的影响。 不同的影响在他的笔下趋向综合,他的近作《鸠摩罗什》 《桥上的墓园》等集中处理了新诗小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赵茂宇并不是为鸠摩罗什写鸠摩罗什,在某种意义上,鸠摩罗什只是一个道具。 他有几首类似的诗,历史题材都被重塑为现代经验。 年轻一代的创新在对传统特别是新诗小传统的认识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综上所述,几位青年诗人对创新和传统的想法各不相同,写作的着力点也不在一个方向,但他们的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现在,康宇辰有意识地说:“抛弃摩登。” 她说:“美好的生活/从忘记摩登开始。” 新的花在笔尖上含苞待放。 曹僧说:“对旧修辞的厌倦、表达境界和新诗性好奇心、诗内伦理责任的承担等,成为了维系文章的更有力支撑。” 请参阅。 赵茂宇虽然做了广泛的尝试,但在“天空、滩涂、平原形成的过程”中,“不能探索桥上的秘密。 这已经成为了旧的过账”。 其实,讲传统、讲创新,都离不开诗的古老使命。 ”

来源:文艺报